文/信宜市第一小學 胡 詠
《語文課程標準》里寫到: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由此可見,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是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為著力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們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下面結合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材,談談我是如何在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和技能,運用恰當的語言形式和手段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適應不同的寫作目的、對象和場合。例如,《多彩的活動》是一個記敘性寫作的題目,要求學生寫一次自己參加或組織過的活動。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題材: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參加或組織過的各種活動,選擇自己感興趣或有深刻印象的活動作為題材;(二)角度:教師可以讓學生確定自己在活動中扮演的角色,從自己的角度來寫活動的經過和感受;(三)材料: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和整理與活動相關的材料,選擇有代表性、有支撐性、有啟發性的材料來支持自己的寫作;(四)結構: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來安排自己的寫作結構,明確寫作的開頭、中間和結尾部分;(五)語言:教師可以讓學生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運用恰當的語言形式和手段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通過以上的指導,學生可以寫出有內容、有結構、有語言特色的作品。
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寫作目的:教師可以讓學生明確自己寫作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表達自己對某個漢字的理解和感受,還是為了傳達某種信息和價值觀,還是為了達到某種效果和目標;(二)寫作對象:教師可以讓學生確定自己寫作的對象是誰,是自己還是他人,是同齡人還是不同年齡段的人,是熟人還是陌生人;(三)寫作場合:教師可以讓學生確定自己寫作的場合是什么,是課堂還是課外,是正式還是非正式,是公開還是私密;(四)邏輯思維:教師可以讓學生注意自己的邏輯思維,按照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來安排自己的寫作結構,明確寫作的開頭、中間和結尾部分。還可以讓學生注意自己的邏輯推理,用事實、數據、例證、論據等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和感受;(五)批判性思維:教師可以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對自己選擇的漢字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評價,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來理解和解釋漢字的含義和內涵;(六)創新性思維: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自己的創新性思維,突破常規和固有的思維模式,發現新問題和新機遇,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創造新知識和新價值。
例如,《我的拿手好戲》是一個自選題目,要求學生寫一篇介紹自己拿手好戲的習作,可以是唱歌、跳舞、畫畫、講故事等。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欣賞優秀文本: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介紹自己拿手好戲的優秀文本,如《我愛唱歌》《我是小畫家》《我會變魔術》等,讓學生欣賞文本的主題、情感、形象、語言等美感要素;(二)感受美感要素: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選擇的拿手好戲,感受自己想要表達的主題、情感、形象、語言等美感要素;(三)創造個性作品: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感受到的美感要素,創造富有個性和風格的作品。通過以上的指導,學生可以寫出有情感、有形象、有風格的作品。
例如,《家鄉風俗》是一個記敘性寫作的題目,要求學生寫一篇介紹自己家鄉風俗的習作,可以是節日、飲食、服飾、娛樂等方面的內容。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于家鄉風俗的歷史和文化,如何體現了民族的特色和精神;(二)了解現代文化: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現代文化中關于家鄉風俗的變化和發展,如何適應了時代的需求和潮流;(三)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和價值觀: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要介紹的家鄉風俗,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和價值觀;(四)創造富有文化內涵和特色的作品: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了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創造富有文化內涵和特色的作品。通過以上的指導,學生可以寫出有文化內涵和特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