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帆 呂梁職業技術學院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項信息的數量都呈現出爆炸式的增長,信息更新速度飛快,導致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難度也在增加,但是可以通過借助大數據技術來提高數據處理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下,會計人員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學會借助大數據技術來做好信息的收集和處理,能夠從大量的會計信息中挖掘出具有價值的數據,進而提高整體的會計處理效率。隨著大數據時代對會計人才素質要求的提升,高職院校在培養會計人才時,也需要轉變培養目標,完善培養標準,結合新的素質要求來完善培養模式,進而培養出更多復合型的會計人才。高職院校在培養會計人才時,要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實訓教學基地的建設,加強對教師大數據素養的培養,不斷地深化會計教學和大數據技術之間的融合。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促進了各個行業的智能化發展。在開展會計處理時,智能化的手段逐漸取代了傳統的人工處理模式,提升了處理效率,又降低了出錯率,使得整個會計處理質量得到較高的提升。而大數據背景下,對于會計人才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需要結合新的要求來做好人才培養工作。大數據時代下,信息數量暴增,信息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因此對于會計人才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學生能夠借助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以及大數據技術來做好各項會計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從中挖掘出更具價值的會計信息,為財務會計工作提供重要且具備價值的參考信息。因此,高職院校在培養會計人才時,需要加強會計軟件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技術操作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促進了會計行業的改革發展,使財務會計轉型為管理會計,因此對于會計人才的分析和決策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會計人員,要善于運用大數據技術來篩選會計信息,并進行分析工作,做出準確的會計判斷,進而為企業的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1]。因此,高職院校在培養會計人才時,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會計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快速地適應大數據時代下會計行業的變化。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促進了企業的業財融合一體化發展,對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會計人員能夠從海量的信息中篩選出有用的數據,并結合數據來做出合理的決策,進而提高會計的職業判斷能力,將會計的作用全面地發揮出來。因此,高職院校要結合大數據時代下會計行業的職業能力變化來優化教學內容,注重調整教學方式來加強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
高職院校會更加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隨著大數據技術在各行業的滲透和應用,高職院校要注重培養出具備大數據技能的會計人才。但是許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大數據要求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會計人才培養當中,高職院校會更加重視會計專業學生的核算能力,確保學生能夠按照一定的會計準則來做好會計核算工作,確保企業各項經濟業務處理的規范性。但是容易忽略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并沒有重視對學生進行大數據技術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達不到當前行業發展的要求。目前,許多企業都廣泛使用大數據技術來開展財務會計工作,例如運用了財務機器人,使得許多基礎性的重復性核算業務都被機器人所取代。而許多高職院校仍然未能夠綜合大數據的要求來更新人才培養內容,未能重視培養學生的大數據分析能力,導致學生當前的專業素養難以滿足大數據背景下的會計人才要求。
高職院校在設置會計課程時,未能和大數據之間實現深度的結合。許多高職院校在設計會計專業課程時,往往會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的基本核算能力,因此所設置的課程往往都是以基礎課程為主,例如會計基礎課程、核算課程所占的課程比例較大,其他課程的占比較小,影響了學生會計綜合處理能力的提升。此外,即使部分高職院校設置了大數據技術課程,但是缺乏完善的硬件設施支持,缺乏高素質的教師支持,導致大數據技術的教學難以有效實施,教學依然停留在理論知識教學當中,未能將大數據技術和會計專業進行深度融合,影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大數據時代下,對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實訓教學要求更高,高職院校要重視實訓教學和信息技術之間的結合。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許多高職院校在開展會計實訓教學時面臨各種阻礙和困難,影響了實訓教學水平的提升。第一,大部分高職院校開展的會計實訓教學都是校內教學,并沒有和企業進行結合,導致實訓教學和實際的職場環境相脫離,未能為學生創建真實的實踐練習環境,導致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際的職場需求存在差距。第二,雖然許多高職院校配備了電算化教室,但是缺乏真實的會計項目,未能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財務數據進行學習和訓練,學生只能學習到一些普通的財務軟件,但是所學習到的技能會和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現脫節的情況,會影響學生就業技能的提升。
大數據時代對會計人才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在開展會計專業教學時,高職院校也需要更新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法,但是由于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依然落后陳舊,未能結合大數據時代的變化來更新教學理念和方法,導致整體的培養模式依然處于落后的狀態[2]。例如,許多教師在開展會計專業教學時,依然是采用老師講解的方式,和學生的互動教學不多,實踐教學不多,也未能借助大數據技術、信息技術來創新教學方式,導致整體的教學處于落后的狀態,既限制了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又影響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當前,高職院校教師的大數據素養水平也有待提升,未能掌握高水平的大數據技術,導致所開展的大數據教學效果較差。大數據背景下,不僅對會計專業學生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教師的教學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專業的會計知識,更要掌握大數據技術,進而對學生開展綜合性的教學。但是許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的知識體系還沒有更新,未能學習和掌握最新的大數據技術,未能及時地更新教學內容和調整教學方式,導致整體的教學效果不高,難以推動會計教學和大數據之間的深度融合。
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要結合大數據的要求來完善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出更多綜合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大數據背景下,會計工作逐漸實現了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因此在制定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時,高職院校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大數據挖掘和應用能力,培養出會計專業能力強、數據處理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3]。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時,高職院校還要加強對市場需求的了解,了解用人單位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進而培養出更符合市場要求的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要明確會計人才培養的多方面要求,既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信息技能,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進而培養出綜合素養高的會計人才。
高職院校要結合大數據時代的新要求來做好會計課程體系的調整和優化。第一,高職院校要對現有的課程比例進行調整,適當地降低基礎課程比例,適當地增加大數據思維和技術類課程,增加實訓類課程比例,注重對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第二,高職院校要結合當前會計市場的需求來優化課程體系,既要注重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的設置,也要加強拓展課程的設置,設置更加全面的課程來提升會計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通識課程應當包含有思想政治課程、信息技術課程、職業道德課程等,注重提升學生的基本素養。而專業課程應當設置會計基礎課程、財經法規課程等,還應當包含有大數據技術基礎課程、大數據原理課程等。拓展課程則應當包含有電算化課程、財務機器人應用課程等,進而拓展學生的知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高職院校還應當積極地組織各項競賽的開展,例如開展會計技能大賽、稅務技能大賽等,借此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
要想提升會計人才的培養效果,高職院校需要進一步完善當前的實訓教學條件,提高校企合作深度。高職院校要結合大數據技術來建立創新的人才培訓基地,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4]。第一,高職院校應當建立完善的會計數據庫,為學生提供更加真實的會計數據,模擬更加真實的職場工作環境,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通過創建會計數據庫,從企業當中獲取真實的會計數據,幫助學生掌握準確的會計核算標準和處理流程,借此來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第二,高職院校可以創建真實的實訓環境,通過成立代理記賬公司或者和第三方公司進行合作,進而創建真實的培訓基地,讓學生真實地參與到企業的會計業務當中。在處理會計業務時,教師應當加強引導學生如何借助大數據技術來提升處理效率,提高核算質量。此外,高職院校還應當加強和企業的協同育人,加強和企業的合作,來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的機會,借此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不僅豐富了會計信息資源,創新了會計核算手段,也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創新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在進行會計人才培養時,高職院校要注重借助大數據技術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對創新型會計人才的培養。第一,作為會計專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理念,要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圍繞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來創新教學方式,重視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二,在培養會計人才時,教師要重視對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例如,教師要加強慕課教學方式、微課教學方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式的使用,從中鍛煉學生的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思維。此外,教師還可以加強小組合作教學和任務教學方式的開展,從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鍛煉學生的會計分析和決策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會計綜合能力。例如,在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來對學生進行隨機分組,將學生隨機分成人數為5 人的小組,并結合當前的教學內容來設計恰當的學習任務,如設置學生借助大數據技術來進行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在完成學習任務時,學生則需要做好小組分工,明確各自的任務,但是也要加強合作互助,進而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大數據背景下要培養出能力更高的復合型會計人才,高職院校要注重提升師資力量。第一,高職院校要加強對專業教師綜合素養的培養。學校不僅要加強對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還應當加強對教師的大數據能力培養[5]。例如,學校可以邀請大數據行業專家來開展線下培訓,進一步培養教師的大數據挖掘能力、大數據價值分析能力,為促進會計專業教學和大數據深度結合奠定重要的基礎。第二,高職院校要加強對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引進既具備會計專業能力又具備大數據能力的人才,進而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會計人才。例如,高職院校要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從企業中引進優秀的財務人員來作為兼職教師,進而為學生普及更多實踐知識,提高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第三,為了提高會計專業教師對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高職院校應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科學研究當中,結合自身的興趣和特長來申報會計和大數據融合的課題,例如申報大數據應用課題或者云會計課題等進行研究學習,從中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提高自身的大數據素養。
綜上所述,大數據背景下對于高職院校的會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院校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注重提高學生的會計分析和決策能力。因此,高職院校要結合大數據理念來創新教學理念,加強對人才培養方式的創新,加強實訓教學的開展,加強對師資力量的培養和提升,進而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確保學生能夠掌握到更多專業的會計知識,能夠樹立正確的大數據思維,進而確保學生的素質能力更好地符合大數據背景下會計工作的崗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