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坤
數學學科強調思考與邏輯,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至關重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準確理解教材內容并正確把握題目要求,從而建立起正確的解題方法。然而,在實際情況中,閱讀能力通常被認為是語文和英語學習所特有的能力,數學課堂上對閱讀能力的培養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探索。小學教師應當打破這種困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深入剖析當前數學閱讀所面臨的阻礙。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指導,并在課堂外督促學生學會閱讀,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為小學階段學生的數學能力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幫助學生掌握數學語言 數學的表述并不僅限于文字,圖像、公式等同樣是數學的媒介。在小學階段,學生所接觸到的數學知識,如加減乘除、分數小數等,僅僅代表著數學的開端。教師應當把握這一起點,培養學生正確理解數學學科中的文本內容,從而獲取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同時感知文本中所蘊含的思想與情感。借此,學生將能對現實問題進行數學思考與處理。在數學學習中,數學的問題和知識均通過數學語言,具體表現為數字、符號等元素來體現。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相當于提高學生對數學語言理解的準確性,掌握數學語言所包含的數學信息,以及進行數學交流的能力。此外,在一些復雜的數學問題中,往往題干冗長、數字繁多,梳理題目信息成為解題的關鍵步驟。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準確把握題目的突破點,從而在短時間內得出正確答案,最大限度地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因此,幫助學生掌握數學語言,是數學閱讀價值的最基本體現。
踐行素質教育任務 在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處于成長的基礎時期,也是學生初步學習外界、認識外界的關鍵時期。閱讀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借助數學學科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高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讓學生在童年時期順利完成初步成長,并為學生未來初高中的學習奠定基礎。所以,教師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量,不能簡單認為閱讀訓練只存在于語文、英語學科中,數學教師更不能掉以輕心,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生對于公式的背誦。當學生提高自身閱讀量時,學生掌握的數學方法、知識和技能以及感受的數學文化也會越多,思維就越活躍,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實際應用就越準確。素質教育不是簡單要求學生會做卷子、會考試,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科技能。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自主思考,會自主查閱資料,對文本材料進行加工,并形成自身的數學語言,實現數學思維的有效構筑。更重要的一點,每一位學生的閱讀需求都不同,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實現集中教學與個別學習的有效結合,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進步,讓學生在學習與思考中提高自身學科素養。
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閱讀不僅僅是閱讀文字,數學閱讀更多的是閱讀數學符號、圖像、公式等,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能夠督促學生針對數學的句子、術語和圖表進行對比總結、分析列舉,提高學生記憶、理解數學知識的效率。在小學階段,學生普遍活潑好動,動手能力強,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更樂意讀寫結合,手腦并用,這樣更能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將文字轉化為數字、公式甚至圖表,一方面利于學生快速記憶,一方面從基礎階段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
學生自身閱讀興趣不足 閱讀是一個需要靜心和專注的過程,這與小學生的活潑天性存在一定的矛盾。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往往難以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而且更容易表現出好動、貪玩的特點。因此,他們往往對閱讀缺乏興趣,相比之下,他們更喜歡運動和玩耍。這是小學生數學閱讀存在的第一個基本問題,即學生缺乏對閱讀的興趣和主動性。此外,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一大難點。由于小學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他們往往缺乏主動閱讀的意識和能力。同時,數學閱讀相比語文閱讀更加枯燥和抽象,缺乏生動有趣的圖畫和語言的加成。數學閱讀往往只有數字、符號的排列組合,這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甚至懼怕閱讀的心理。因此,大部分小學生在第一次接觸數學閱讀時,都缺乏愉悅的體驗感,這會直接導致小學生認為數學閱讀晦澀難懂,導致學生的自信心受到打擊,從此便很難對數學閱讀有興趣。
數學閱讀材料缺乏 除去數學課本外,小學生很難接觸到廣泛且合適的數學閱讀材料,這就讓學生錯失了許多閱讀數學的機會,從而無法養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這種狀況在數學課堂上尤為明顯,學生們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數學課本,而是更多地從黑板、從課件PPT上認識重點知識。數學教師也很少讓學生朗誦課本,更多的是布置題目讓學生們進行練習。這樣一來,整個數學課堂都缺乏閱讀這一過程,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難以深入理解數學的內涵。而在課堂之外,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數學知識類繪本故事也十分匱乏。即使在適齡情況下,家長陪伴小學生進行睡前閱讀時,也更傾向于選擇童話故事類的書籍,而較少涉及數學閱讀。這種狀況使得小學生接觸到的數學閱讀材料十分有限,難以培養出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因此,數學閱讀材料的缺乏,是阻礙小學生提高數學閱讀能力的一大難題。
數學教師不夠重視 提起數學,大部分教師的第一選擇就是練習。題海戰術更是諸多數學教師的首選。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在數學教師群體中并未得到足夠重視。試想,連數學教師都沒有將數學閱讀納入重點教學,年齡尚小的學生、沒有專業教學能力的家長更不會注重數學閱讀。并且,就算部分教師建議學生進行課外數學閱讀,也沒有明確的閱讀任務,給學生推薦讀物也是一語帶過,學生壓根不會放在心上。對數學閱讀要達到一個什么程度,閱讀過程中需要帶著什么問題去讀,讀完一本書之后該做什么工作,這一系列要點都沒有給學生明確指示。這是數學教師不夠重視數學閱讀的關鍵體現,也是阻礙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提升的屏障。很多教師只注重復雜例題的反復講解,甚至指明讓學生直接翻到數學課本第幾頁,完成例題與習題,教師留給學生在課堂上閱讀的時間少之又少,教師在數學閱讀方面的要求與指導更少。因此,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也很難落實。
層次化降低數學閱讀難度 對課本中的重點公式、重點定理死記硬背,以及大量課后作業訓練,這種模式具有機械性,而數學本身就是較難的科目,這就更容易使學生對數學閱讀產生枯燥感、疲勞感,阻礙學生養成數學閱讀的良好習慣。在小學階段,數學課本中的數學知識結構安排,是由淺到深、由簡到易的,非常具有規律性。那么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頁面展示的翻頁特點,將數學閱讀層次化,在教學課件上將題目下面存在的多個小問題進行合理編排,形成一環扣一環的嚴密解題順序,引導學生仔細閱讀、仔細鉆研理解,分層降低數學閱讀難度。例如在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一章節內容時,可以設置以下三個不同問題:“問題1: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運算法則是什么?問題2:異分母分數,分子能不能直接相加減,為什么?問題3:如果不能直接相加減,怎么辦?”并將三個問題分別展示在課件的不同頁面上,讓學生通過第一個問題鞏固課本基礎計算公式,再通過第二個問題考查學生對課本公式適用條件的理解,第三個問題則是引導學生將已學知識與新學知識進行對比總結學習。像這樣引導學生自主對知識進行分層思考,可以降低數學閱讀難度,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養成閱讀好習慣。
提高學生數學閱讀的興趣 通過探究數學學科的形成史與發展史,我們可以發現不少數學定理都是從生活中的事物規律現象總結出來的。對于小學生來說,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都是他們的好奇心所在,也是他們的興趣所在。在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數學閱讀,讓學生領悟到數學閱讀的樂趣,促進學生的自主閱讀。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跳出課本內容的框架,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問題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閱讀中聯想生活,在生活中思考閱讀內容。例如,在軸對稱圖形的學習中,教師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讓線條動態化,向學生演示出線條規律組成平面圖形的動態畫面,還可以讓平面圖形通過折疊三維化,讓學生認識到各種平面圖形的結構特征,督促學生自主總結寫下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再將自己的總結與課本的標準答案進行類比和查漏補缺。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想,提問學生這些圖形與生活中哪些事物在外形方面具有相似性,然后讓學生充分討論,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再讓學生閱讀課本上的具體定義,根據定義或例題自主畫出圖形的對稱軸。這樣通過生活聯想、信息技術動態展示,讓學生多次回歸課本、閱讀課本,能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引導學生愛上數學閱讀。
指導學生正確閱讀 教師是授課人,學生要想養成數學閱讀的良好習慣,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良好的閱讀能力體現在小學生能夠迅速從題干中篩選出核心詞匯,根據題干信息列出文字背后的數量關系。在閱讀數學材料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把握閱讀要領,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從條件、問題、思路、答案四個方面按順序思考。同時,教師可以教學生在閱讀時進行勾畫,將關鍵詞圈出來,把量詞點中,將易理解和難以理解的語句分別標注出來,進行重點思考和理解。在遇到信息量大的題目時,教師可以教學生直接在草稿紙上進行列舉演示,梳理出重點信息。
以小學六年級相遇問題為例:甲、乙兩人從A地到B地,丙從B地到A地。三人同時騎車出發,甲時速8km/h,丙時速10km/h,甲丙兩人經過5h相遇,再過1h,乙、丙兩人相遇。(1)求A、B兩地距離。(2)求乙的速度。
相遇問題一直是小學數學的難點,解決相遇問題重在梳理剖析出關鍵信息。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題目中的甲、乙、丙三個數學對象列舉在草稿紙上,再將題目中明確給出的對應速度列舉在后面。最后畫出A、B兩地,用箭頭標出甲乙丙三人在A、B兩地的行動方向。這樣一來,題目所展現的信息清楚明了,學生在經過自主梳理后,可以發現第一小問利用速度×時間=路程公式,將甲、丙兩人行駛路程相加即可得出答案。而第二問重點在于學生從題干中梳理出乙、丙相遇所用時間,乙所走路程,利用草稿紙圖解更容易找出第二問的解題關鍵。正確的數學閱讀有利于鍛煉學生思維,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只有教師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閱讀方法,才能發揮出數學閱讀的真正潛力。
豐富數學閱讀材料 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首先要保證學生可以接觸到閱讀數學材料,教師可以搜集合適的課外閱讀書籍給學生或家長。比如《奇妙的數王國》《童趣邏輯》《馬小跳玩數學》等適合小學生的數學故事和數學漫畫。教師可以創建一個家長群,將書單推薦到群里,并鼓勵各位家長在空閑時間帶領學生去閱讀、去探索這些書籍,也可以將學生閱讀書籍的動態視頻分享到群里,營造一個積極活躍的課外數學閱讀氛圍。而在課堂內,教師在備課階段可以去總結相關數學知識所涉及的數學家、發現故事,搜集網絡上相關視頻放給學生看,延伸數學課堂,讓學生互相交流探討,或者寫一寫自己的觀后感,寫一寫自己的思考。
綜上所述,數學閱讀對于提高教師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小學數學教師要清楚認識到數學閱讀的重要性,清楚認識到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阻礙問題所在,從實踐中總結改進,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效率。
【本文系江蘇省教學研究課題“‘閱讀+背景下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提升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1JY14-L340)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