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靖涵

有一回,我和好朋友在我的直播間聊天,除了讀詩,還聊了“勇氣”這個話題。
我之所以想要探討這個話題,是因為很多人覺得我很勇敢。然而我自己知道,我其實常常膽怯、恐懼,跟那種概念中的“無所畏懼、堅強而無敵”的勇敢相差太遠。唯一慶幸的是,盡管我害怕,還是會去做那些我想做的事情。
直到我看到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里面寫道:“多數人認為勇氣就是不害怕。而我要告訴你,不害怕不是勇氣,是腦損傷。勇氣是盡管你害怕,但仍能迎難而上;盡管你感覺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對?!?/p>
依此看來,自己那些帶著害怕的前行還真的可被稱為勇氣。我很少在出發前計算得失,我想我更多的是無知者無畏吧。
我和朋友聊起了我們童年、少年時的故事。
他第一次做很勇敢的事,是在他8歲那一年。從小長在山村田野里的他,有一天看到父親平時捉魚用的魚叉就放在家里的一個角落。于是他在沒有大人陪伴的情況下,自己一個人帶著魚叉去了河邊。當他看到水面上正在撲騰的魚,連忙手起魚叉落。不知怎的,一個從來沒有嘗試過捕魚的8歲小男孩,竟然精準地擲出了手中的魚叉,刺中了水里的魚。
那一刻帶給他的歡愉感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忘懷。他拿著那條魚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很多大人都在苦苦地捕魚,卻沒有成功。那條魚成為了一個小男孩勇敢行動的獎杯,并對他未來人生路的行為模式產生了深遠影響。
他的分享讓我想起自己的一個因為勇敢而改變命運的故事。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我從央視辭職去美國讀書非常勇敢,但實際上,我有勇氣的事情還可以追溯到更早。
高三那年,媽媽問我最想考哪所大學,我說只想考北京廣播學院(后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當時我的生活圈里,沒有任何一個人考上這所學校。那個年代沒有網絡,不知道什么時候考試、要考些什么,更不知道要求是什么,只知道這么個學校和這么個專業,還是從電視上聽來的。
媽媽非常認真地問我:“這真的是你最想做的事情嗎?如果是,就需要為之努力,如果落榜也得承擔后果?!?/p>
那個曾經內向又有些膽怯的我跟媽媽點點頭,說:“是的,這就是我的夢想。”
于是媽媽說:“好,那我去找人打聽!”
然后,媽媽找遍了身邊的朋友,卻沒有得到任何有效信息。我的夢想擱淺了。
接下來發生了一件事。
高三上學期的某天晚上,我和媽媽一起聽一個心理咨詢方面的廣播節目。節目的嘉賓姓曲,是我們省非常有名的一位心理學專家,也是這個節目每周四請來的客座嘉賓。他會在節目中解答聽眾的心理問題。
那晚,有一個聽眾打電話進來,說:“曲老師,我知道您女兒今年考上了廣播學院播音系,這是一個特別難考的學校,恭喜您?!?/p>
曲老師非常謙虛低調,說:“謝謝你,但我想這可能不是很多聽眾感興趣的話題?!?于是,他們掛了電話。
偶然從廣播中聽到的這個信息,使得節目嘉賓的女兒成了當年離我最近的考上廣播學院播音系的人。
于是我問媽媽:“是不是咱們也能打電話,問問他的女兒是怎么考上的呢?”
媽媽帶有幾分不確定,但是又帶有半分肯定地說:“應該可以吧?!?/p>
這是多么天真的一對母女??!
于是,接下來的每周四,天真的我就一直給這個節目打電話,卻怎么也打不通。
我說:“媽,這個熱線電話一直打不通,怎么辦???”媽媽說:“換我來試試?!苯Y果,那天她一撥就通了。
她很意外,說:“你快來快來,說一下自己的情況?!?/p>
于是我就跟電話那頭的導播講了我的問題。導播說:“你稍等,我幫你接進直播間?!?/p>
于是,我第一次在直播的廣播節目里和一個素昧平生的人講了一個少女的人生困惑——正值高三,想報考理想學校,卻無處得知報考信息,特此求助!
20年過去了,我還記得曲老師的原話,他說:“在電波中聽到你的聲音非常好聽。這樣,我們約一個時間,你到我的心理診所來,到時再詳細回答你這個問題吧?!?/p>
接下來,爸媽帶著我去了曲老師的心理診所。這位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就把相關的考學信息,包括他們摸索過的注意事項,以及他女兒當時的專業課輔導老師都告訴或介紹給了我。
那一年的12月份,我得到了他的幫助。轉年的3月份,我去北京參加了專業課考試。同年7月份,我拿到了廣播學院播音系的錄取通知書。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因為勇敢嘗試而取得的一場勝利。
我特別感恩這位我人生當中遇到的貴人,感恩他在年少的我最迷茫無助的時候適時又美好地出現,可惜后面因為搬家換電話號碼等原因就失聯了。他不僅改變了我的一生,還教會了我一個道理——在可以幫助別人的時候,慷慨地伸把手。
同時,這個故事也在我的人生當中打下了另外一個烙?。涸瓉碛職饪梢匀绱舜蟮馗淖円粋€人的一生,做到你覺得絕無可能的事情。
在我的字典里,有勇氣不是一個形容詞,而是一個動詞。
如果沒有去做的話,那不是勇氣,僅僅只是幻想。但當它變成行動的時候,你的勇氣才真正被釋放了出來。勇氣是選擇在恐懼面前采取行動,更是逆境中的毅力,是被擊倒后爬起來,決心明天再試。
朋友問了我一個特別好的問題,他說:人到中年之后,你的勇氣會不會多了幾分算計?
毋庸置疑,二十幾歲的時候,我的勇氣是不計后果的。我從央視辭職義無反顧地踏上美國求學之路,沒有給自己留任何后路。三十幾歲之后,我的勇氣多了幾分順勢而為,多了幾分接納。到日本生活,是主動的,也是被動的選擇,同樣需要一份勇氣來接受全新的挑戰。
同樣是這份勇氣,幫助我在當下語言不通的環境中去尋找自己的位置,調整自己的心態,發現異域中的新鮮有趣,重新開始。
所以,就像朋友說的那樣,忍受生活或者與之共舞都需要勇氣,各取半瓢。無論如何,勇氣是一筆財富,有了勇氣,就有了改變人生的機會。害怕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而勇敢向前是一種選擇。我們難以控制內心的害怕,卻可以主動做出人生的選擇。
溫斯頓·丘吉爾說過一句話,我很喜歡:“成功不是最終的,失敗也不是致命的,重要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
(摘自360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