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
基因是我們廣義的人性的物質基礎。窄義的人性,殘存的獸性,虛無縹緲的神性都和基因相關,從某種程度上說,都是基因編碼出來的。人是個行走的肉體計算機,基因是人體計算機的編程語言,你不能不深入了解基因。
人的理智與情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有基因基礎的,甚至一些個人品質、品行,比如專注、忠誠、勤奮等,也包括自私,可能都有基因基礎。
《自私的基因》提出一個觀點:自私是正常的,自私是被老天編碼的。但是作為萬物之長、萬物之靈的人,只能隨這種基因左沖右突嗎?通過閱讀《自私的基因》,我們能產生智慧的覺醒。
基因天條:讓存在概率最大化
理查德·道金斯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主要講演化。這個觀點和“基于物種和生物體”的進化論觀點有些不同,主要是倚仗基因學的進步,用基因學解釋生物體之間的各種利他行為。兩個生物體在基因上的關系越緊密,就越可能表現得無私。
理查德,一個有貴族血統的學霸,認真念書,仔細思考。他提出人活動背后有一個終極目的——讓他的基因存在下去的概率最大化。
不只是人的基因,其他動物、植物的基因都是這樣,基因的傳遞復制是第一目的。
理查德·道金斯是進化論堅定的支持者和信徒。他認為,沒有所謂的終極造物者,終極推動就是時間。巨大尺度的時間不停地試錯、演化?;蛞恢睙o善無惡,無始無終,以基因復制概率最大化為第一驅動。
窮人和富人的平衡
如果沿著這個思路,是不是世界就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呢?事實很殘酷,但也不一定。
極端自私的基因可能傳遞不下去,因為它作為個體,力量太渺小了,它極端自私,也就沒有人幫它,于是就消失在茫茫的世界里了。
自私的基因,通過利他、不自私跟別人合作,從自私到合作共贏,最終的目的是自私。常識和智慧告訴基因,不得不做利他的、有褒義道德特征的行為、原則、做法等。
所以聰明人為了達到自私的目的,有意識、無意識地做了利他的不自私的行為。
社會學有一個重要的平衡,富人和窮人的平衡。富人有錢了之后,更容易有更多的錢。窮人因為沒錢,進一步獲得錢的可能性反而更小,困難更大。如果放任自流,純從自私和常識的角度看,富人就會越來越富,窮人就會越來越窮。
這種趨勢一直會存在,但是在過去三四百年的進程中我們發現,如果放任為富不仁,讓他們沿著自私的基因走下去,階級矛盾會越來越深,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社會動蕩,造成總體的不利。
多次這樣的循環往復之后,富人們意識到,如果想要社會和諧,即使是為了自己好,也要給窮人足夠的保障福利以及上升通道。
即使出于自私,人也不得不有一顆公心。沒有公心,反而不能讓人的自私得逞。富人最高的出發點是為了保有自己的財富和地位,但他也要給出一定量的財富,去維護窮人的基本利益,這是社會的基本道義。
與自私基因和平共處的智慧
當我們意識到人都是帶著自私的基因,從而感到這個世界的荒涼和冷酷時,怎么辦?只能依靠智慧。
第一,看到人性桎梏,繼續積極向上地生活。為了自私,我們希望別人和我們一起過得好一點,世界能變得更美好一點。
第二,看到自私基因強大的一面。你我皆凡人,不要苛責自己。不苛責自己,就不會產生內疚心理,就能為你省下能量去做一些公益的事情。
第三,基因不能起到決定一切的作用。你生下來就帶著基因組,但那只是你的命,并不是你的一切。
你做到上面兩點,就是在管理自己的基因——覺生定,定生慧,也就是和它和平共處,能夠欣賞、享受人的本性,激發自己的神性。
(摘自北京聯合出版公司《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