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真 虞涵
2023年第二季度,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消費需求集中釋放,影視文化產業加速回暖,市場活力十足。中國電影報相關數據顯示,電影市場五一檔總票房超15億元,端午檔總票房9.07億元,分別位列中國影史票房五一檔第三名、端午檔第二名。二季度監管環境趨于穩定,加之生產端整體復蘇對供給側的驅動,影視公司業績也迎來利好。2023年第二季度橫店指數顯示,第二季度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發展指數為103.63點,環比上漲2.61點,同比上漲1.84點。其中,集聚區指數、發展環境指數、創新性指數、國際化指數、景氣指數均呈上升狀態。
一是利好政策推動市場繁榮,發展環境向好。二季度橫店發展環境指數為100.17點,同比增速為7.58%。其中,經濟環境指數、社會環境指數和科技環境指數均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同比增速分別為16.34%、10.10%和7.59%;政策環境指數則實現自2022年二季度以來的首次增長,為79.88點。作為一個整體性系統,影視文化產業與外部因素緊密相連,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是二季度影視文化產業復蘇提速的重要原因之一。5月23日,財政部、國家電影局公告,自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免征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該免征政策涵蓋五一、暑期、國慶三大檔期,將為影院與片方直接增加收入,能進一步推動新片定檔,促進電影市場繁榮。
二是開機回暖,人才回流,產業鏈供應鏈加快恢復。二季度集聚區指數為109.45點,同比增速為0.58%,環比增速為6.58%。其中,集聚區基礎設施指數為142.79點,同比增速為15.26%,環比增速為10.87%;集聚區人才規模指數為112.05點,同比增速為19.96%,環比增速為10.44%,二者是推動集聚區指數增長的主要原因。從現象看,一是橫店二季度迎來拍攝熱潮,除微短劇外,大制作、高投入的影視劇組接連入駐橫店拍攝。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橫店累計入駐劇組252個,二季度新增劇組167個;報告期內入區企業總數增加了103家。二是劇組數量上升帶動大量影視人員涌入。二季度劇組人員數量指數同比增速為71.58%,環比增速為58.83%,橫漂數量指數同比增速為18.40%,環比增速為18.61%。
三是數字化布局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二季度創新性指數為101.26點。其中,因入區企業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積極性不高,呈逐年下降趨勢,使得二級指標影視文化產業創新基礎指數同比下降6.05%,進而導致創新性指數同比略有下降。但基于影視文化企業的創新帶動作用,創新性指數環比增速為3.64%。
創新性指數的環比上升是數字技術在影視文化產業廣泛應用與橫店影視文化大腦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是得益于影視文化產業大腦的數字賦能與劇組扶持政策的減租降價舉措,影視企業在橫店實現“降本增效”。從數據看,二季度企業研發成本下降,作品創新的業界、觀眾認可度均實現上升。二是橫店加速數字化布局,正在進入“虛實結合”時代。在宏觀技術環境向好的趨勢下,橫店數字技術也迎來迭代升級,并廣泛吸引影視技術人才。二季度影視科技活動人員為157.64點,環比增速70.00%。
四是優質影片供給增加,“橫店出品”蓄勢待發。二季度影響力指數為103.33點,環比下降2.14點,同比增長0.44點。影視劇熱點指數經歷前期較強的上升后,本季度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主要原因為春節檔與現象級影視劇《狂飆》的全民追劇熱潮退去,熱點指數趨于穩定。二季度雖不見“爆款”,但不乏優質作品。入區企業出品電影《我愛你!》票房創老年題材影片票房成績新高峰,《人生路不熟》逆襲奪冠五一檔,另有多部“橫店出品”在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獲得獎項。同時,橫店影視企業、影視作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進一步加強。新麗傳媒已實現50余部電視劇集“出海”,歡娛影視則與40余家國際媒體集團、流媒體平臺等形成合作。
五是企業信心持續恢復,電影電視為“破局”重點。二季度景氣總指數為99.81點,環比增速為1.03%,同比增速為6.26%。整體來看,景氣雖處于緊縮狀態,但呈持續提升趨勢。表明入區企業對影視文化產業發展信心正在逐步提升,下季度有望實現景氣擴張。從業務類型維度看,2023年第二季度電影、電視劇和動漫的景氣值環比增速分別為0.12%、1.65%、3.61%,關聯產業產品景氣值有小幅下降,環比增速為-0.07%,其中,電影與電視劇景氣指數持續保持在景氣擴張狀態。對于橫店集聚區企業而言,電影業務與電視劇業務仍是“出圈”“破局”的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