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一級高級檢察官 吳孟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殘疾人事業是春天的事業,需要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和各方面力量開展督查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殘疾人、老年人群體是保障的重要內容,對于促進全社會融合和人的全面發展非常重要。今年6月,無障礙環境建設法順利通過,無障礙環境的法治建設邁上了一個大臺階。杭州率先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實踐探索,經過調查核實,向負有職責的行政機關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履職盡責。經過各有關方面積極整改,取得顯著成效。隨后,最高檢把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納入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的重點領域,協同中國殘聯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公益訴訟在全國全面推開,并向信息無障礙、服務無障礙等領域不斷擴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戰略目標,并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現有殘疾人約8500萬,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有2.8億,加上傷病人員的人數合計數億人。無障礙環境建設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社會的安定團結,關系到我們黨的執政根基。做好無障礙環境建設,將進一步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巨大優勢,彰顯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彰顯中國共產黨的為民情懷。要進一步深刻認識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重要意義,時刻把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利益保障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放在檢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謀劃和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涉及特定人群的公共利益。將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寫入無障礙環境建設,是一個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重要亮點,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訴訟領域的生動實踐和原創性成果。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下,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訴前出現維護公益的司法狀態,雙贏、多贏、共贏,注重預防和溯源治理等獨特的治理效能和治理價值,為公益訴訟發揮治理效能奠定了制度基礎。檢察機關要進一步加強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全方位司法保護,切實保障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促進社會全體人員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無障礙環境建設適用范圍涵蓋殘疾人等無障礙群體的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等各領域,重點關注殘疾人、老年人等各種群體,擴展至有無障礙需求的社會成員,特別是在網絡消費、公共服務等方面,如何實現科技平權顯得更為迫切。無障礙環境建設法高度關注與人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交通、醫療、教育、商業信息發布等場景,大到政府部門提供的公共服務,小到食品、藥品說明書,無不提出具體的規范要求,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優越性,彰顯了社會主義人權保障事業的重大進步。檢察公益訴訟必須既是一項民心工程,又擔負起保障人權的司法職能,既要聚力解決人民群眾面臨的疑難事項,又要關注殘疾人、婦女、兒童等特定群體的權益,發揮人權保障的作用,全面履行法律監督職責,進一步總結實踐經驗,破解無障礙環境建設難題,助力特定群體權利保障,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維護人民利益是我國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的目標、追求和方向,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是發展的基本途徑和強勁動力。檢察公益訴訟的法律實踐始終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社會治理和國家治理中的公益損害多發領域開展。檢察機關在辦理無障礙環境建設公益訴訟案件過程中,得到殘聯和殘疾人、老年人群體的大力支持和深度參與,他們不僅提供案件線索,還通過評估整改成效來幫助解決方案中遇到的專業問題。要進一步發揮檢察職能,找準人民群眾在無障礙環境建設中的疑難問題,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工作目標,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堅持雙贏、多贏、共贏理念。無障礙環境建設涉及多個部門和不同性質的主體,需要全社會的關注支持。檢察公益訴訟制度設計,就是為了更好發揮行政管理機關的作用。檢察機關在履職中應堅持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尊重行政機關的自主履職。無障礙環境建設將檢察公益訴訟作為監督管理的兜底保障措施進行了明確規定。針對現有制度機制不完善或者不能有效運行,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情形,檢察公益訴訟可以促使相關管理機制更完善、更有效,是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途徑。2019年以來,最高檢協同殘聯等單位采取聯合調研、共同交辦案件、發布典型案例以及推動專門立法等方式,促成無障礙環境建設檢察訴訟在全國全面推開,切實保障了殘疾人、老年人的合法權益。豐富的實踐案例證明,檢察公益訴訟為解決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突出問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徑。
堅持法治與德治并舉的工作理念。無障礙環境建設事業的發展需要全社會的理解、關心和支持。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完善公益訴訟制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提案執法制度。一方面,檢察機關加強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法規的監督,切實發揮公益訴訟在促進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堅持法治與德治,并發揮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法律監督當中的適用。進一步加強指導性案例、典型案例的宣傳力度,組織講法普法志愿者。充分運用媒體平臺,全方位立體化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立法宣傳。讓社會公眾真正從文化上、內心里消除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面臨的障礙,從全社會關注的角度更好地推動法律政策方面的進步。依法能動履行職能,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
我們在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檢察公益訴訟的同時,也要注意與刑事檢察、民事檢察、行政檢察融合發展,全面履行法律監督職責。
充分發揮檢察建議尤其是社會治理檢察建議的作用。檢察建議是人民檢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約定職責,參與社會治理,維護司法公正,促進依法行政,預防減少違法犯罪,保護公共利益,維護個人和組織合法權益,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的重要方式。社會治理檢察建議是檢察機關新時代法律監督工作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方式。無障礙環境建設涉及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方面的深層次、普遍性問題。檢察機關要充分發揮好社會治理檢察建議的積極作用,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充分發揮民事執行起訴的積極作用。202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印發了《民事檢察部門支持起訴工作指引》,對保護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的利益具有重要意義。無障礙環境建設領域的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由于訴訟能力不足等情形具有支持起訴必要的,檢察機關可以采取提供法律咨詢、向人民法院提交支持起訴意見書、協助調查收集證據等方式,支持其起訴。
充分發揮行政違法行為監督的作用。2021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重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檢察機關開展行政違法行為監督的改革舉措,要求檢察機關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中,發現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行使職權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制發檢察建議監督糾正。我們在履行行政檢察等法律監督職責時,對于發現無障礙環境建設領域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行使職權的,應當積極開展行政違法行為監督。
目前檢察公益訴訟立法正在進行。我們要按照最高檢的部署,進一步總結實踐經驗,正確理解和適用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檢察公益訴訟條款,保障這部重要法律可以普遍實施和有效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