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愷然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將物業黨建作為提升基層治理的有效抓手,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下物業服務管理新路徑,堅持服務跟著需求走,引領物業人員化身社區里的紅色“移動萬能通”,聚焦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身邊“溫度”。
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四+網格服務”體系,即通過“黨組織+民主協商+紅色物業+網格治理”的方式,理順社區、物業、業主的三方關系,推動物業管家與網格化治理有機結合,物業管家兼任社區網格員。指導物業企業黨員與社區網格員根據片區負責制、個人負責工作職能進行兼職兼任,以“群眾點單、支部派單、黨員接單”的服務模式,幫助解決困難家庭及其他業主的合理訴求。
近期,旭園社區有業主反映單元樓門口電動車、自行車亂停亂放,居民出行受到影響。物業黨支部立即指派物業黨員集體出動,將電動車、自行車進行重新擺放,重新規劃停車區域,安放停車指示牌。同時組建了亂停亂放問題整治巡查隊,通過日常巡查,及時制止亂停亂放行為,引導居民規范停車。
“自從‘紅色物業’推行‘群眾點單、支部派單、黨員接單’的服務模式以來,群眾訴求能夠更加及時高效得到解決,也在收獲群眾滿意中增強了物業黨員職工的責任感和榮譽感,社區治理規范化水平大大提升。”旭園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文英表示。
打造“一核多元”治理體系,建立由社區黨組織牽頭,物業企業與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等共同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深化以社區民情懇談會、社區事務協調會、社區工作聽證會等為重點的協商共治機制。物業黨組織每年至少認領2個社區為民服務項目,每半年向居民“述職”1次,整合社會資源延伸便民服務項目,把生活便利帶到業主身邊。
金都新城社區根據轄區內老年居住群體居多的特點,聯合物業黨支部開展“關愛老人”系列主題活動,通過常態化巡查確定服務范圍、服務事項,分類為老人提供專屬上門服務,包括愛心保潔、健康義診、智能手機教學等,“零距離”服務貼心更暖心。
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推進物業黨員“亮牌”上崗,設立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深入開展黨員承諾踐諾等活動。組建物業黨員志愿服務隊,注重發揮黨員的示范帶動作用,細化、優化服務內容,凸顯“紅色力量”。開展“線上+線下”立體式服務,線上利用智慧社區、物業公眾號、業主微信群,及時受理居民咨詢、投訴等。
“感謝你們的熱心幫忙,咱們物業真是太暖心了,謝謝!謝謝!”6月15日下午,家住碧桂園社區17號樓的一位業主向該社區的物業員工表示感謝。原來,當天業主的母親突發疾病,便緊急向物業打了求助電話,物業人員以最快速度趕到現場,幫助業主及時將患病老人送往醫院,因救治及時,老人身體無礙。
碧桂園社區作為該區一個大型社區,轄區面積約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00余人,物業經常會接到各類求助電話。為預防突發情況,“紅色管家”輪番上陣,24小時待命,全天候守護業主生活。物業黨組織書記包圖力格爾說:“只要群眾需要,我們隨叫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