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文
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之下,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其中文化館是能夠有效提升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徑之一,文化館不但是廣大市民學習文化的重要中心,同時也是人民群眾開展各項精神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物質條件、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于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此環境下,作為數字文化館,一定要圍繞著自身所具備的優勢,展開高質量文化服務,進一步加強各項文化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充分滿足廣大群眾對高質量文化的實際需求。在新時代發展下,相關人員需要思考有哪些因素將會嚴重制約文化館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減少不利的因素,這成為目前文化部門所要解決的問題。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前提下,一些網絡平臺為文化館實現高質量發展帶來良好的契機[1]。本文分析了目前文化館服務數字化建設現狀,提出了數字文化館服務的創新路徑,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近年來,國家對于文化館建設越來越重視。相關文化部門也發布了有關的法規與政策,以便可以更好地應對新的發展形勢,使我國公共文化數字服務真正達到高質量發展所提出的要求。主要服務要求如下:不斷提升數字文化館朝著網絡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致力于提升其服務水平作為主要目標。依托于文化數據服務平臺,創新基層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擴展整體服務的覆蓋面,大力推進服務以實現普惠應用,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到達率、及時率,讓人民群眾獲得更好的體驗感,提升整體滿意度[2]。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建設腳步,實現文化館的數字化發展目標,完成智慧化、創新化的服務目標,能夠更好地滿足于人民群眾所提出的多樣化文化需求。如今,文化館進入到“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正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相關文化部門要牢牢把握好這一機遇,勇于面對新的挑戰以及完成新的任務與要求,嚴格貫徹新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出數學文化館的優勢。
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數字文化館如今的發展主要面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數字文化館各項平臺的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由于有一些數字文化館在展開平臺建設時,比較看重電腦終端這一方面,當電腦終端在面對群眾訪問過多的情況時,運作速度會變慢甚至崩潰,主要的原因在于有些平臺的服務欄目建設沒有跟上進度、不夠完善,所以,一味重視電腦終端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與移動端一樣雙向共同運行[3]。這一情況的出現,主要因為一些數字文化館平臺的各項功能在更新的過程當中進度較慢,各項功能也不夠齊全,當和群眾在日常使用的一些其他互聯網產品相對比起來,仍然有差距。第二,數字文化館在人才隊伍的建設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加強。比如:平臺的日常更新工作、維護工作等都需要實現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對于各級的數字文化館來講,在平臺數據的互聯互通等方面的對接工作也需要進一步提升,而這些都是需要專業人才才能夠完成得更好。第三,數字文化館服務的供給需要進一步加強。有一些數字文化館平臺的欄目內容比較少,而且還有一些欄目直接出現了空白的現象。出現這種問題,主要是在于在維護平臺內容的時候,相關工作人員對其重視度不夠。雖然有部分平臺也有開發讓人們對文化館進行預訂的功能,但是卻沒有推出提供群眾線上預訂的服務頁面,所以,群眾在利用平臺進行預訂服務的互動活動也變得越來越少。
數字文化館與以前那種傳統式的文化館相比而言,對體驗感的要求更加嚴格。在接收各種文化知識時,也會更加便利、高效,想要檢索自己需要的知識時,能夠精準查找到。因為數字文化館是具備了智能化的功能,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它屬于一個開放性很強的集成化管理系統,能夠通過各種信息技術對相關文化資源做一個集成化以及數字化處理,面向社會各界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務。換句話來講,就是以網絡技術為前提,打造出一網絡文化數字館平臺,供受眾群體們查閱。充分利用目前的文化數據資源建立數字文化館,用戶只需要注冊一個賬號,登錄到數字文化館平臺,就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到自己想要的文化資源,獲取途徑非常方便,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通過這種方式不斷地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他們的內涵,提升他們的文化修養,幫助我國建設和諧社會貢獻一份積極的力量。
一直以來,對于各個地區的文化館來講,其主要形式都是把原件呈現出來。在這種形式之下,人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了解,找相關資源、閱讀大量的文獻,才能夠真正了解文化的內涵,整體下來的閱讀效果不是特別理想。如今,有了智能化設備的支持,數字文化館也慢慢進入到了人們的視野當中。把網絡技術與現代化設備相互結合,打造一個非常龐大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建立巨大的數據庫,人們可以利用這個網絡系統,快速查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文化知識,接收想要的文字資源。在檢索資源時,達到高效、精準的目的,數學文化館的建立對于廣大文化愛好者來講,具有重要的意義。
眾所周之,文化館最強調的就是文化內容,文化是其中的核心所在。為此,數字文化館建設的過程當中,要建立在提升自身的文化凝聚力以及文化競爭能力的前提下來開展。在對其建設中,不僅需要實現自身快速發展,更需要有利于服務人民群眾,充分滿足于廣大群眾的文化實際需求,在快速推進文化事業大力發展的同時,為國家軟實力建設貢獻出一份力量。
在建立數字文化館時,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使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館信息資源能夠實現共享,相互實現有效的連接。真正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形成一個非常完整的文化鏈。只有把各個地區的文化資源都相互整合起來,利用信息技術將其完整結合在一起,當這些信息在經過了整理之后,才能將其價值真正發揮出來。當人們進入到數字文化館之后,可以通過平臺接收到各個不同地區的文化資源,真正實現信息共享。
構建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平臺,有效提升數字文化的服務效果。在數字化、網絡化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當中,對于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平臺來講,可以朝著集約式的方向發展,打造出一個非常便捷式的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平臺,有利于幫助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體驗服務。可以給其提供一站式、一網通的線上服務,還可以避免造成公共文化資源出現重復建設的情況。在高質量發展的環境下,大部分公共文化旅游服務都在朝著數字化服務平臺的方向發展。這就要求各個縣、市、區整合本地的公共文化資源和服務,建設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平臺。這個平臺應要具備資源展示、信息發布、活動預約、場館導航、服務點單、特色應用、大數據分析等主要功能[4]。比如:可以應用目前比較熱門的應用型信息技術平臺,可以在云平臺上打造一個管理平臺,不但可以有效滿足于各種工作需求,而且還可以推進數字化的發展。除此之外,在構建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平臺過程當中,可以把云平臺的應用落實到各項服務建設當中,推動文化的宣傳及傳播。
通過創建移動網絡數字平臺建設,進一步提升數字文化館的服務創新。在采用移動網絡建設數字平臺的過程當中,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第一,依托于移動技術平臺。相關部門需要充分重視對移動端平臺相關頁面的開發與利用,讓一些高質量的數字資源可以利用廣大人民群眾的“指尖”進一步走近群眾心中,真正讓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可以通過手機就能夠輕松獲取。第二,利用先進的社交平臺。對于數字文化館來講,在創建移動網絡數字平臺的過程當中,也需要利用目前一些比較熱門的移動社交平臺,通過這些社交平臺的流量進行大力推廣,展開各項推廣活動。例如:微信、騰訊QQ、微博等。
眾所周知,對于文化館來講,主要是為了向廣大群眾傳遞文化知識,普及社會正能量信息。為此,在其正常運行的過程中,數字文化館需要不斷拓寬社會化參與運營渠道的建設。為此,文化部門要以大眾社會文化作為主要著力點,全社會參與其中,共同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基于此,在拓寬社會化參與運營渠道建設工作時,數字文化館要充分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以社會大眾文化作為重心,將其中的輻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真正做到把當地的優秀文化資源傳播開來,結合當地的地方特色文化,不斷地擴展整個運營管理渠道,讓更多的人能夠深入了解地方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內涵,真正達到文化教育的作用[5]。
數字化資源利用是指對數字化資源進行深度解析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為人民群眾服務。基于此,可以整合推廣利用數字資源來做好各項文化服務工作。比如:數字文化館與當地的報社、電視臺等一些融媒體平臺建立互聯互通的交流渠道。善于利用便利的媒體資源,通過各種不同融媒體平臺展開相關信息的宣傳與報道;進行視頻制作,做好營銷推廣工作,真正實現合作共贏[6]。例如:把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手工藝品,通過活動形式做一場直播、錄播工作,應用廣電網絡針對相關文化活動做一個廣泛傳播,讓廣大群眾可以快速獲取自己想要的數字資源。
從上述內容我們可以了解到,伴隨著我國數字文化館的建設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相關文化部門在創新數字文化館服務路徑時,也在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普惠化、均等化以及精準化,讓數字文化館真正達到一個高質量發展的效果,滿足了廣大群眾的實際需求。■
引用
[1] 劉建榮.基于高質量發展背景探討數字文化館服務的創新路徑[J].東方娛樂周刊,2022(11):80-82.
[2] 吳悅,何欣桐,陳江華.數字經濟背景下安徽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蚌埠學院學報,2023(1):67-71.
[3] 薛丹,閆秀瑩.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學術期刊數字化轉型升級路徑探討[J].鄭州輕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3(2):103-108.
[4] 任璐.提升數字文化館網絡化、智能化服務水平的創新思考[J].科學大眾:智慧教育,2023(3):95-96.
[5] 何麗.淺談數字文化館對群眾文化發展的促進價值[J].戲劇之家,2022(20):196-198.
[6] 陳璐.信息化背景下數字文化館的建設發展探究[J].藝術科技,2022,35(16):64-66.
[7] 張銘真.產業數字化背景下日化企業文化在企業高質量發展中的探討研究[J].日用化學工業(中英文),2023,(3):I0006-I0007.
[8] 劉箴.新時代中國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探討[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社會科學,2023(6):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