釗宏樂 江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審計整改是提升審計成效的重要步驟,但部分商業銀行還存在整改定位把握不準、跟蹤時效不佳、成果運用不充分等問題,需進一步突破審計整改質量困境,實現審計價值的最大化。本文研究PDCA 循環在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整改工作中的應用實踐,探究如何基于PDCA 循環構建審計整改長效機制,做實做好審計整改“下半篇文章”。
部分內審部門沒有深刻認識到審計整改的重要意義,審計組往往因為時間緊、任務重,在督促被審計單位落實整改措施、跟蹤整改狀態、審核整改成效方面投入的精力相對較少,特別是對重大風險問題和管理漏洞的整改跟蹤意識較弱,審計整改追蹤不到位、成效不明顯等問題依舊存在。
部分商業銀行未建立高層整改監督推進機制,審計整改僅僅依靠內審部門自身力量,部分重要問題缺乏銀行領導等高層的重視。同時,審計整改的協同聯動機制未能有效運行,內審部門與業務部門的整改協同力度有所欠缺,審計合力整改的效果不佳,重難點審計問題的整改推進不夠及時有力。
部分內審人員對審計發現問題沒有查準查透,導致審計問題定性不準確、審計建議不合理、整改責任劃分不明確等,審計整改的最終效果不佳。部分審計報告不擅長原因分析并揭示機制體制方面的根源性缺陷,提出的審計整改建議不夠切實可行、具體有效,整改的實際可操作性也不強,難以發揮內部審計“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
部分商業銀行尚未建立規范的審計整改質量控制體系,沒有明確的整改專崗對審計整改工作進行跟蹤和監督,缺乏專項的管理制度及崗位約束。同時,常態化的審計整改考核評價機制還不完善,對整改工作是否完成、是否及時、是否到位缺乏系統科學的評價標準,部分整改考核流于形式,不利于審計質量的保障與提升。
PDCA 循環是管理學中最為經典的質量管理模型,共包括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處理)四個階段。PDCA 循環與審計整改存在較多內在聯系,其應用于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整改工作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整改的PDCA 循環依次為制定整改計劃(P),推進整改實施(D),整改檢查驗證(C),運用整改成果(A)四個階段,對于未完成整改的問題將重新進入下一個循環繼續加以解決,從而實現商業銀行的高質量發展。其與PDCA循環基本一致,周而復始,循序漸進,逐步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環。
PDCA 循環的管理目標是促進組織全面改進質量管理,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整改工作以完善整改機制為切入點,以有效解決問題為落腳點,在消除個案風險的同時著眼于消除制度系統上的剩余風險,促進商業銀行提高公司治理及內控風險管理水平。
PDCA 循環是以整體思維一體推進的,內部審計整改工作也需要審計人員樹立全局意識、系統思維和問題導向意識,從整體的高度站位發現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制定針對性的整改措施,不斷提升審計整改的深度、廣度、精度,使得審計整改在循環往復中持續助力組織實現階梯式發展。
J 商業銀行構建了集中統一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逐步建立了基于PDCA 循環的一系列審計整改工作機制(見圖1),推進審計發現成果向審計整改效果轉化,以有力有效的審計為全行業務穩健發展保駕護航。

圖1 J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整改PDCA循環體系
1.注重頂層設計,強化高層推動提升整改站位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J 商業銀行加強審計工作領導,領導對審計整改工作高度重視,提升了審計結果在全行的認可度和關注度,為“自上而下”推進審計問題整改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健全管理架構。內審部門設立審計整改專崗,明確崗位職責,完善審計整改監督工作機制,強化對審計發現問題的牽頭跟蹤與評價,夯實整改基礎。
2.壓實整改責任,細化要求標準提高整改認識
一是明確整改責任。被審計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是整改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不斷提高被審計單位的思想認識和重視程度。二是規范整改要求。量化整改計劃及完成時限,細化整改認定標準及要求。相關問題如確認為已整改的,需提供佐證材料;正在整改中的問題,要求持續完善整改舉措并按計劃抓好落實,幫助被審計單位提升整改計劃的執行力、成效的充分性及證明的完整性等。
1.以系統思維推動整改督促,實行審計整改矩陣式管理
J 商業銀行內審部門堅持培育系統觀念,從商業銀行發展的全局視角審視問題,創新整改工作方法,強化整改流程管控,有效推動審計整改落到實處。內審部門將審計意見書、整改聯系函發送基層經營機構的同時發送給總行管理部門,實行同頻共振的矩陣式整改督辦,強化橫向溝通、上下聯動及左右協調,提升整改合力。
2.以靶向思維持續精準整改,重要問題單獨建賬銷號
內審部門發揮“釘釘子”精神,對于重要問題單獨建立整改問題臺賬清單,掛圖作戰、對賬銷號,強化精準整改,持續檢驗整改工作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分管內審行領導常態化組織召開整改推進會,研究部署審計問題整改工作,對重大整改措施進行決策,有效推動重要問題的整改落實。
3.以全局思維強化總分行聯動,建立審計信息快報機制
J 商業銀行充分調動分行內審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分行貼近基層、了解實際經營情況的優勢,用獨立的視角對總行日常審計覆蓋面不足的領域進行有益補充,在此基礎上形成審計快報,通過信息快報及時發現、提示總行流程及系統缺陷,推動總行部門根源性改善內控管理。
4.以問題導向深化原因分析,注重審計整改措施長效落實
內審人員堅持問題導向,緊盯問題線索,注重從制度、流程、系統層面挖掘問題產生的深層次原因,從頂層設計的角度提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將其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對癥良方”,在完善商業銀行長效管理控制方面思考探究,推動將整改成果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如,審計發現某分行周轉貸業務潛在操作風險,深入分析發現該業務設計存在一定缺陷,內審部門及時提示后,總行相關部門從建立制度、業務準入和定期回溯等方面加強全流程管理。
1.強化審計問題立查立改機制
內審部門積極推進責任單位即知即改,通過采取清收貸款、完善制度、優化系統等措施,強化整改時效性。一是以風險為導向,識別風險、揭示風險,促進經營機構回收債權、清收風險貸款。二是針對制度不完善或不健全的情況,推進制度建設或修訂,強化頂層設計。三是針對業務流程或系統控制缺陷,及時彌補安全漏洞,提高流程管控能力,確保業務合規有序開展。
2.加強審計整改線上化管理模式
對審計問題實行全流程線上整改督辦,責任機構線上反饋的整改信息,需通過業務管理部門、內審部門層層審核驗證,確保整改措施的準確有效,系統對超時未反饋的問題自動預警。同時,審計整改系統集成內部審計、條線檢查、監管檢查等各類檢查發現的問題和對應整改措施,在全行三道防線之間實現信息共享。
1.開展審計整改“回頭看”專項活動及年度整改追蹤審計
J 商業銀行圍繞尚未完成整改、整改成效不確定、不達標的問題開展整改追蹤,提煉深層次問題清單再次推送至責任機構,通過檢查回溯,評價整改措施是否有用、有效,促進被審計單位完善內控建設和治理體系,形成“審計檢查-問題梳理-整改推送-監督評價”的閉環。
2.加大警示教育及問責力度,在整改過程中提高違規成本
內審部門定期對違規問題及案例加強宣講,運用發文掛網、編印案例集等各類形式進行通報,強化警示教育,提升風險管控缺陷的自我修復能力。對相關人員進行紀律處分、組織處理或違規積分等問責處理,發揮檢查處理一點,震懾治理一片的效果,防止“破窗效應”。
3.深化整改成果運用,完善審計整改閉環管理
強化與紀檢監察、人力、計財、風險等部門間的聯動,對責任機構采取考核業績扣減、計劃預算和管理授權調整等多種措施,將整改結果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對審計整改結果進行綜合分析,評價重要問題、屢查屢犯等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將該類問題繼續納入下年度審計項目計劃,重新開始新的PDCA循環。
一是完善商業銀行審計整改制度體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審計整改相關條款的修訂內容,進一步明確審計整改的責任主體和標準要求,完善商業銀行審計整改PDCA 循環體系的相關實施辦法、操作指引等。二是健全審計整改質量控制體系。將審計整改督促情況納入考核范圍,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依據,提高審計人員對審計整改的重視程度,持續加強審計隊伍能力建設。
審計整改需要在實事求是、嚴謹分析的基礎上,分類施策、精準整改,科學劃分問題層級,明確簡單問題馬上改、復雜問題聯動改、長期問題跟蹤改,提高審計整改層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提出整改建議時,要從源頭進行系統性的研究,深入分析,揭示問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把“當下改”與“長久立”結合起來,做實問題整改、消除剩余風險、提升管理水平。
積極拓展大數據審計的理念方法和技術運用,提高審計整改智慧化水平,實現審計整改方式新的突破。加大力度研發審計整改管理系統,使得審計整改系統能夠收集匯總、查詢篩選近年來審計整改數據,以及實現PDCA 循環下整改計劃管理、整改執行、檢查驗證、成果總結等環節功能,強化審計整改全流程跟蹤、全內容覆蓋、全周期監督的管控。
堅持價值導向,切實發揮內部審計在商業銀行完善機制體制建設、強化內控管理、堵塞風險漏洞、優化經營效益中的職責功效。積極加強與業務條線管理部門的雙向溝通,強化合力整改工作機制。常態化對審計整改情況進行跟蹤問效,加強對違規案例和典型問題的通報警示,提升審計整改成果應用的嚴肅性和威懾力。
隨著黨中央及各級審計機關對審計整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業銀行應高度重視內部審計整改工作,積極應用PDCA 循環構建內部審計整改長效機制,不斷夯實審計整改基礎,擴寬審計整改渠道,注重審計整改結果運用,一體推進審計揭示問題和有效解決問題,實現新時代下商業銀行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