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樹濤
(貴州日報報刊社,貴州 貴陽 550001)
目前,個性化新聞業務已經得到了顯著的發展。同時,我國很多新媒體新聞平臺在個性化新聞方面都得到了較好的運用,且取得了一些成果,使得新聞業務在新時代下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增強了新聞業務的競爭力,從而促進新聞業務實現可持續發展[1]。例如,當下最熱的受眾獲取新聞信息的移動客戶端APP“今日頭條”,新用戶在剛剛使用的時候,由于沒有填寫個人信息,無法具體判斷出用戶的閱讀偏好,從而推送的往往都是當下的熱點新聞,其關注度和內容涵蓋量都是比較廣泛的。當用戶進行注冊并填完信息后,都會出現一個頁面,讓客戶選擇信息類別或者選出自己閱讀偏好的頁面,通過用戶的選擇從而利用大數據算法進行針對性的推薦。當然,用戶也可以跳過這一步,但無論這一步用戶有沒有進行選擇,在其今后的新聞信息閱讀中,平臺都會向其推送個性化新聞信息。
隨著用戶在“今日頭條”上開始瀏覽新聞信息,后臺的大數據系統就會對用戶的瀏覽記錄進行分析,最終確定用戶的興趣愛好、閱讀偏好以及關注新聞的側重點等,從而為用戶推送個性化的新聞內容,使用戶能夠用盡可能少的時間閱讀到更多他們感興趣的新聞內容。目前,各大新媒體平臺都在采用該運作模式,進而增強用戶的黏性,提高用戶的使用量。然而,在個性化新聞業務發展的過程中,雖然它能為用戶在海量的信息中推送用戶感興趣的新聞內容,提高了用戶閱讀新聞的效率,但是仍有一部分用戶對此不滿,沒有真正滿足用戶的需求,這說明個性化新聞業務還處于發展階段,其技術還不是很成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從而促進自身更好地發展。
在新聞行業中借助于大數據的優勢進行個性化新聞定制,實現個性化信息推薦,為新聞行業開辟了新的發展路徑。隨著個性化新聞業務的不斷發展,其慢慢也凸顯出自己的特點。個性化新聞業務的特點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可以精準地進行用戶定位。個性化新聞業務可以借助大數據和智能化設備,結合用戶的興趣和閱讀偏好,向用戶推薦其感興趣的新聞信息,而用戶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自己感興趣的新聞內容,在相同的時間內閱讀更多的新聞信息,從而實現雙贏[2]。例如,“今日頭條”其新聞內容涉及社會、娛樂、時尚、科技等方面,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刪除或者添加相應的內容,同時根據大數據,即便用戶不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客戶端也可以為其推送感興趣的新聞信息。除此之外,它還增加了訂閱的方式,從而使得相關的媒體可以掌握用戶的信息,借助大數據的分析結果,媒體便可以根據受眾的閱讀偏好和興趣愛好等情況輸出更精準的新聞內容,從而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二是實現個性化頻率的設計。借助大數據分析,可以記錄用戶的觀看時間、觀看時長、閱讀偏好等信息,從而根據用戶觀看新聞的時間,以及根據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針對性的消息通知,提醒用戶進行觀看。通過這樣的方式,既不會打擾到用戶,也不會使用戶錯過重要消息[3]。例如,針對2022年的卡塔爾世界杯,大數據記錄到一球迷每天晚上八點之后會觀看相關的新聞信息,那么當晚上八點一到,或者當足球比賽相關的新聞一出,球迷便會收到系統發來相關的提醒,從而進行新聞的觀看。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醒用戶進行信息觀看,而且還能增加新聞信息的瀏覽量,擴大新聞的傳播范圍。
三是豐富的新聞來源。在新時代下,各種媒體之間相互合作和融合,用戶也可以是新聞的發起者和傳播者,所以目前看到的新聞,可能是各種新聞信息的融合和二次加工。根據當前的形勢,很多新聞記者由于沒有捕捉到第一新聞現場的信息,便會引用其他媒體發布的第一新聞現場的畫面,從而彌補自身新聞的不足。尤其是針對公共突發事件,記者有時很難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但在現場的受眾會利用手機記錄第一現場的情況并進行發布,不僅增強了新聞的實效性,而且更為記者搜集新聞素材提供了豐富的來源,進而豐富記者的新聞素材[4]。
個性化新聞業務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差異化的信息需求。通過個性化新聞的定制使用戶不用在海量的信息中進行信息選擇,降低了用戶閱讀的時間成本、篩選成本,從而提高了用戶的閱讀效率和閱讀體驗[5]。個性化新聞業務還增強了用戶的身份認同感,傳統的新聞撰寫等環節,用戶是無法參與進來的,針對新聞的各個環節和人員都有嚴格的要求,但在新時代下,廣大用戶具備新聞的制作權和話語權,人人都可以是新聞的制作者。另外,在閱讀信息的同時,用戶還可以對新聞進行加工、整合,讓用戶成為信息的傳播者,使用戶主動參與到新聞傳播中,擴大了新聞的傳播范圍。同時,個性化新聞可以還提高用戶的信息接收能力,個性化定制的方式是結合用戶的信息、閱讀偏好等,為用戶提供具有具體類別、符合其閱讀習慣的新聞,從而更大程度上接收所推送的新聞信息,實現新聞信息價值的最大化。
在新時代下,個性化新聞業務的劣勢是雖然信息量巨大,但是信息質量卻不盡如人意,尤其是通過個性化定制的新聞,很多新聞信息都是各種新聞信息融合而成的,導致新聞存在碎片化的問題。且針對新聞內容的深度方面,很多新聞都是摘抄講話,照抄國家出臺的政策等,沒有對此進行深度剖析,用戶只了解出臺的這些政策,卻不能真正了解為什么出臺這些政策,出臺這些政策有什么影響,使新聞內容流于表面,缺乏深度的剖析。另外,針對大數據、智能化設備進行推送,不能絕對做到真正精準,它只能根據數據進行分析,并強化分析的結果,但它不具備人性識別能力,從而使得不同的媒體出現大量推送內容重合度較高的情況,新聞內容嚴重同質化。例如,在騰訊新聞和新浪新聞都有注冊并且每日使用的用戶,二者針對其進行的個性化新聞內容推薦都差不多,甚至會出現同一新聞的情況。
紙媒是依據新聞生產者經驗的規模化、量化的生產,它不會針對用戶的興趣愛好、閱讀偏好等進行生產。而個性化新聞業務是“新聞內容+數據化精確分析結果”的生產方式,它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新聞內容制作,從而將新聞價值最大化。隨著新時代的發展,人們在新聞信息方面的需求越發朝個性化方向發展。因此,越是個性化的新聞信息越是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這對于紙媒來說,在生產的設計環節,就應該充分分析用戶的需求、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因素,從而設計符合用戶個性化需求的新聞內容。例如,《沈陽晚報》針對自己的受眾人群進行了了解和分析,從而得出其受眾群體較為感興趣的新聞內容占比較多的是金融證券類,進而《沈陽晚報》對報紙的排版設計等進行了改革和創新,針對金融證券類的內容進行了專版專刊設計,對其金融證券類型的新聞內容進行深度報道,從而增強了用戶黏性。
另外,紙媒可以根據新聞內容創設專門的部門,實現個性化新聞構建。傳統的紙媒都是在新聞內容產生后,依靠內容進行分發,但隨著新時代的發展,這種方式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也無法解決海量的新聞內容與用戶個性化需求之間的矛盾,所以傳統的紙媒應當根據當前的形勢,根據新聞內容和用戶的信息創設專門的部門,該部門利用大數據或者智能化設備,以及對其人性的分析,結合用戶的全部信息,分析出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然后根據其占比劃分專門的部門負責用戶感興趣的這一部分新聞信息,該部門應當在這一類別的海量新聞信息中,根據用戶基數和信息,搜集其較為感興趣的新聞話題進行個性化的采訪、撰寫和編輯,從而提高新聞內容與用戶的匹配程度,提高用戶的信息接受程度,增強用戶黏性,并吸引更多的用戶。
個性化的新聞業務構建對于用戶來說是一把“雙刃劍”,能夠滿足用戶的個性化新聞信息需求,同時能夠最大化地利用新聞信息的價值,但也容易造成用戶消費信息固化,形成“信息繭房”。
在進行紙媒受眾的構建中,涉及到“使用與滿足”理論,其主張從受眾的角度把握大眾傳播的效果與價值,認為受眾對于媒介的選擇通常是合理的,并通過對具體服務的使用來獲得滿足。所以針對紙媒進行個性化新聞業務,需要紙媒對其用戶進行了解,掌握用戶信息,對其社會地位、新聞閱讀偏好、文化程度等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得出其在新聞內容方面的閱讀習慣、閱讀偏好,并對其閱讀偏好程度進行排序,從而為其提供個性化新聞。同時,根據用戶對推送內容的閱讀,可以從數據中得出推算的結果是否正確、有何偏差等,從而進行完善和優化,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個性化新聞內容服務。
紙媒要想做好個性化新聞業務,也可以引入大數據技術,對用戶進行分析和畫像,制作其感興趣的新聞內容,從而提高對用戶投放信息的精準度。另外,針對受眾生活節奏快的問題,很多受眾沒有大量的時間閱讀,基于此,紙媒可以在版面中增加新聞的數量,并簡單敘述新聞的內容,當遇到受眾喜歡的內容時,其可以點擊進去,觀看詳細完整的新聞內容。
在個性化新聞中,用戶容易產生“信息繭房”。紙媒要想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要幫助用戶走出“信息繭房”,實現個性化業務構建。紙媒應當針對用戶的潛在需求信息進行挖掘,這需要根據用戶的社交數據和場景化數據(反映的是用戶隨時隨地的動態需求)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用戶針對新聞內容的潛在需求。就目前而言,騰訊、天天快報這種具有社交媒體資源的少數平臺才能獲取用戶的核心社交數據。所以紙媒要想突破這一限制,需要與新媒體進行合作,打破行業壁壘,從而通過與其他媒介平臺的深入合作,精準掌握用戶的詳細數據,針對其潛在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新聞內容。
另外,針對同質化新聞這一嚴重問題,需要紙媒記者能夠在新時代下提升自身的能力,提高專業素養,不盲目跟風,堅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從而為用戶提供深層次的新聞知識,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導向,從而維護社會的穩定發展。另外,隨著時代的發展,未來媒體會是萬物皆媒,人機共生、自我進化。所以紙媒應當根據當前形勢,努力進行改革和創新,打破行業壁壘,加強各方媒體的合作與融合,與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合作和創新,從而逐漸成為行業的領頭羊。
在新時代下,各種媒體與用戶之間的距離逐漸縮小,各大門戶網站、移動客戶端、新媒體等都在積極搭建與用戶的溝通平臺,從而加深對用戶的了解,促進個性化新聞業務的發展。例如,騰訊就擁有豐富的用戶資源,掌握眾多的用戶信息,因其多年來致力于研發信息技術,使其具有龐大且強大的數據系統,在這個“數據為王”的新時代,騰訊手中的用戶信息、核心社交資料等成為一筆無法估量的財富,要想進行精準的個性化服務,騰訊所掌握的資料和數據至關重要。另外,騰訊掌握各個階段的用戶數據,尤其是針對年輕一代人的數據,是其他平臺無法比擬的。
紙媒要想真正有效地推進個性化新聞業務,需要及時改變傳統觀念,重新審視現在這個時代,用正確的觀念和眼光進行判斷,從而與有實力、有背景的各大新媒體,或有實力的企業進行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和紙媒結果的個性化構建。在此過程中,能夠獲得用戶對紙媒的相關評價以及對個性化新聞業務的評價,從而針對這些評價進行改革和完善,幫助紙媒更好地推進個性化新聞業務,從而促進可持續發展。同時,各大新媒體或者企業也能從中獲得紙媒具有較強專業性的內容,從而提高用戶瀏覽量和黏度,同時紙媒在日積月累中沉淀下來的公信力、影響力、傳播力等是其他各大新聞網站,門戶、自媒體、新媒體等不能與之相比的,所以這是一個能夠實現雙贏的好辦法。
另外,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紙媒結構的個性化構建,紙媒還可以針對自己門戶網站中新聞的報道建立評價溝通模塊,讓用戶在觀看完新聞后,能夠將自己的想法與心得體會等內容寫在評論中,從而更加直觀地使紙媒得到用戶對其內容的看法,根據用戶對內容的評價,紙媒可以進行相應的調整,使其更具針對性、個性化。為了進一步增強其結果的個性化,紙媒還可以引入內容評價機制,放在新聞內容的末尾,利用大拇指正放和反放的形式,讓受眾評價新聞內容,從而得出受眾對新聞內容的具體喜好,進而促進個性化新聞業務的構建。
在新時代下,個性化的新聞業務更好地滿足了我國社會受眾的新聞需求,從而也使得新聞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紙媒要想實現個性化的新聞業務,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個性化新聞業務,其次是掌握其原理,清楚它的運用方式,利用它的優勢,同時注意規避它的劣勢,從而根據紙媒現有的體系進行生產機制的構建及受眾喜好的分析,使紙媒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個性化新聞服務,促進紙媒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