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 澄
(濱州市新聞傳媒中心,山東 濱州 256600)
在我國傳統媒體中,電視新聞媒體占據較為關鍵的地位。在其不斷發展的過程當中,有效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而在當前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形勢下,媒體行業也會因為大數據以及互聯網等技術的運用,實現高效的信息傳播。在這樣的信息媒介條件下,將會給電視新聞記者的履職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電視新聞記者不僅需要具備基本職業素養,也需要實現自身業務素養的提升。因此,有必要探究電視新聞記者履職能力提升的策略。
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誕生了新媒體。而對新媒體來說,其對網絡具有較強的依賴性,主要就是對網絡平臺或者數字化客戶端加以運用,及時將新聞信息傳達給受眾。現階段,大部分受眾都會運用微信這一平臺,而微信公眾號就屬于一種新媒體形式。電視新聞工作人員僅需要對專門的新聞公眾號進行創建,就可以及時對新聞進行傳播,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傳播價值以及輿論引導價值。由此可見,新媒體環境會為電視新聞節目帶來一定的影響。而且早期的電視新聞節目與新媒體節目相比較,也會缺乏靈活性。因此,在新媒體的環境下,電視新聞節目要想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就需要注重在原有基礎上使得電視新聞節目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使電視新聞欄目能夠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1]。
對優秀的電視新聞記者來說,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僅需要保證工作中的心態更穩,也需要擁有強大的毅力。在實際開展新聞采訪工作的過程當中,電視新聞記者需要注重結合采訪對象的實際情況,對自身的情緒進行調整。在對基層群眾進行采訪時,需要保證更為平和、放松心態,以免讓基層群眾有敬而遠之的感覺。在對學者教授進行采訪的過程當中,需要保證敬賢禮士,不能讓學者教授產生記者居功自傲的印象。電視新聞記者需要耐心與采訪對象進行交流,進而獲取更有價值的信息。同時,電視新聞記者也需要具備堅強、持久的毅力。因媒體行業充滿挑戰性。電視新聞記者在對社會以及民生新聞進行報道的過程當中,需要深入基層,更可能會以臥底的身份進行調查。而這些都要求電視新聞記者具有強大的內心。唯有如此,才會有助于揭露事實,跨過艱難險阻。如果電視新聞記者沒有堅定的意志力,也就很難在媒體行業中得到更長遠的發展。
在電視新聞記者的工作中,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也會面臨各式各樣的情況。因此,電視新聞記者需要具備開放性思維。如果電視新聞記者的思想過于封閉,不能及時轉變工作觀念,則很難在電視新聞行業中獲得發展。而如果其思想更為開放和活躍,就可以及時發現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而深層次挖掘新聞信息,為受眾提供質量更高的新聞。由此可見,電視新聞記者需要提升自身的開放性思維,深入進行新聞事件的探索[2]。
對新聞敏感來說,主要就是要求電視新聞記者針對已經或者可能發生的新聞事件,保證具有一定的新聞敏感性,可以迅速對事件的新聞價值進行判斷。在當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媒體內部面臨在較大的壓力。電視新聞記者要想更高質量地開展工作,也就需要注重提高對新聞的敏感度,結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在海量的信息中,對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進行快速捕捉。之后,通過深入開展調查,為受眾提供高質量的新聞報道。
對電視新聞記者來說,創新的能力和意識比較重要,會直接影響其自身的專業化發展。對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比較強的電視新聞記者而言,在面對新聞信息時,不僅會以常規的報道手段為受眾傳播新聞內容,而且也可以以更獨特的形式進行展現,進而使新聞受眾獲得非凡的體驗。電視新聞記者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當中,可以結合不同的角度分析新聞事件,積極表達自己的立場,以避免存在重復的情況,提供獨特的見解。這樣,就可以讓受眾更認可電視新聞記者的工作,引發受眾情感方面的共鳴。
對電視新聞記者來說,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新聞采訪,而采訪也正是對新聞信息進行收集的方法。而這正是電視新聞媒體與其他媒體之間的不同。電視新聞記者在實際進行采訪之前,需要全面掌握新聞的具體情況,對相關的知識進行學習,進而做好準備工作,以保證在出現突發狀況時可以靈活應對。電視新聞記者也需要注重梳理采訪的思路,保證采訪中的提問更具有邏輯性。在實際開展采訪工作的過程當中,電視新聞記者需要與采訪對象之間拉近距離,營造輕松的采訪氛圍,使采訪對象可以更輕松地回答相應的問題。同時,電視新聞記者也需要結合具體采訪情況,運用更恰當的提問方式,其中包含設問、引導提問等等。不過,電視新聞記者不僅需要會提問,也需要學會聆聽,進而實現信息交換的目標。如此,電視新聞記者可以將采訪的目的直接傳達給被采訪對象,也會在采訪對象身上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提升采訪工作的效果[3]。
在新聞行業,新聞報道策劃屬于比較重要的一項工作。這一工作的開展,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以正確的輿論導向為指引,分析并且預測新聞報道的環境,開發新聞資源,其屬于新聞記者對新聞報道活動的主動參與以及能動組織。實際上,策劃的工作比較復雜,要注重掌握新聞的價值,以客觀的角度對新聞事件進行分析。現階段,正是因為行業在不斷增強新聞報道策劃的意識,才彰顯出了新聞記者的引導性價值。策劃工作屬于新聞工作開展的基礎,新聞傳播也并不單純是對新聞的信息進行傳播,還會實現正確價值觀念的傳播。因此,電視新聞記者需要注重堅持新聞價值與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開展策劃工作。在實際進行新聞選題的過程當中,需要注重選擇彰顯局部指導意義以及廣泛社會意義的主題,可以實現政策的解讀、疑問的解答、輿論的引導。同時,電視新聞記者也需要貼近民生,以策劃報道拉近人民群眾與黨和政府之間的距離。新聞記者還需要注重掌握大局,在開展宣傳工作的同時,預先進行深層次的謀劃,從而使謀劃的內容更具體。新聞記者要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當中,做到突出重點,有清晰的思路。而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結合黨和政府的全局工作,科學開展新聞傳播和輿論引導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實際上,電視新聞記者屬于直接接觸采訪對象的工作人員,其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對新聞的線索進行挖掘。通過培養電視新聞記者的新聞敏感度,可以有助于記者第一時間掌握社會的發展變化以及民眾的基本需求。而在新媒體環境下,大眾傳媒的行業競爭比較激烈。要想保證電視新聞節目獲得更好的發展,電視新聞記者需要注重對社會每一個領域的發展變化進行掌握,及時收集新聞信息。同時,在新聞采訪中,新聞的敏感度也很重要,其會保證新聞記者可以以獨特的視角對新聞進行報道。在當前的新媒體環境下,互聯網技術正在不斷發展,進而為新聞信息的傳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條件,不過也會導致新聞的同質化。而要想讓電視新聞媒體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電視新聞記者就需要提高自身的新聞敏感度需要關注群眾的實際生活,深入到基層,對受眾的基本新聞需求加以掌握,進而在新聞報道的過程當中滿足受眾的要求。同時,電視新聞記者也需要提升對新聞細節的關注程度,從細節之處入手,對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挖掘,進而使得新聞報道可以讓受眾具有更深刻的印象[4]。
在當前新媒體的環境下,早期的新聞傳播以及制作手段已很難滿足受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電視新聞記者需要注重實現自身工作模式的創新,進而保證新聞節目可以蘊含很多創新的元素。而在實際創新的過程當中,電視新聞記者需要掌握時代發展的趨勢。現階段,受眾不斷提升自身的價值觀念,有很多利益方面的需求,社會的輿論環境也比較復雜。因此,在新聞宣傳方面需要注重加強創新,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首先,電視新聞記者需要創新工作理念,發散思維,摒棄傳統的理念,打破妨礙創新的各種桎梏。其次,電視新聞記者需要創新手段,適應媒體的互動、立體以及即時趨勢,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通過充分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媒體傳播形式的創新,進而實現高效的新聞信息傳播。
對新聞的寫作來說,其比較復雜,記者屬于寫作的主體。任何一個新聞記者在實際完成采訪工作時,都需要及時進行信息的總結以及整理,以此形成采訪的稿件。由此可見,電視新聞記者需要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在開展新聞寫作工作的過程當中,不但需要對新聞事件的主題加以明確,而且也需要注意語句的通順以及語言的優美。對任何一個優秀的新聞稿件來說,其不僅僅需要讓同行業的人員讀懂,也需要讓沒有新聞基礎的人理解其中的內容。如果新聞報道運用十分平淡的語言,則很難吸引新聞受眾。因此,新聞記者在保證新聞標題新穎的同時,也需要保證標題能夠扣題。當前,有很多新聞稿都會借助大眾的獵奇心理,設置更新穎的題目。這樣,受眾也就會受到興趣的指引而點開閱讀。可殊不知,在觀看之后會引發受眾的不滿,因為其中的內容與題目相背離。因此,電視新聞記者需要注意此方面,不斷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避免出現上述的問題。在實際進行新聞寫作的過程當中,新聞記者不能只是對新聞的起因、經過、結果進行描述,也需要對新聞背后的意義進行挖掘,在稿件中避免所寫出來的新聞沒有實質內涵。不僅如此,電視新聞記者還需要在新聞寫作中分析受眾的心理變化,深入思考更能夠激發受眾閱讀興趣的新聞內容,以便使得新聞的寫作更能夠得到受眾的認可[5]。
對網絡新聞來說,其屬于比較便利的一種信息傳播途徑。在當前的新媒體環境下,有很多新聞信息都會以視頻或者音頻的形式進行傳播,并且快速被受眾了解和掌握。實踐表明,網絡傳播速度超過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速度。現階段有很多重大的新聞都會選擇運用網絡媒體的形式進行傳播。因此,電視新聞需要注重提升傳播的速率,保證新聞的時效性。因此,電視新聞記者需要發揮出自身的專業能力。在新媒體環境下,通過充分利用電視新聞的優勢,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里在現場進行新聞報道,進而使得新聞更貼合實際,獲得受眾的青睞。
對電視新聞記者來說,要想提升自身的履職能力,就需要做到第一時間報道時事,并保證報道更為客觀、完整以及準確。而這也就要求新聞記者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若記者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當中沒有社會責任感,那么新聞的報道就會無視事實,與新聞記者的工作初衷相悖。因此,要想成為合格的電視新聞記者,就需要注重端正自身的工作態度,保證言行一致,尊重客觀事實,承擔社會責任。同時,電視新聞記者也需要以自己的職業傳播世界的真善美,鞭撻世界的假惡丑,使受眾都可以在心靈方面受到安慰,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此外,電視新聞記者還需要客觀分析新聞事件的起因以及經過。在進行信息的傳達時,不能帶有個人的觀點。由此可見,優秀的電視新聞記者必須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也是新媒體時代對電視新聞記者履職能力的客觀要求。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記者需要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開放性的思維、新聞敏感度以及創新意識。而要想提升自身的履職能力,電視新聞記者需要提升新聞采訪能力和新聞策劃能力,培養新聞敏感度、樹立創新思維觀念、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加大新聞報道力度,并且增強社會責任感,以此保證其履職能力可以滿足新聞工作的基本需求,實現自身的全方位發展,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新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