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徐月紅 廖偉 鄧芳 張愛華
支氣管哮喘以氣道慢性炎癥、反復發作和病程長為特征[1-3],在疾病緩解期,需正確使用霧化吸入器和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從而減少急性發作頻率,而在急性發作期,若未及時有效救治,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6],因此患者在急性發作且過渡至平穩期時,臨床應及時進行有效宣教,對于提高患者出院準備度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目前在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干預中常采用出院宣教的方式[7-8],以提高患者對疾病認知能力以及出院后的自護能力,但患者在急性發作至過渡至平穩期常常會因軀體疾病和情緒不穩定等因素影響護患溝通,且患者的教育背景和認知程度不一致,難以得到較好的干預效果。護患溝通以開放式交流為基本原則,了解和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護患情景會話是從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出發,通過面對面的方式,促進患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康復,減少出院后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次數,提高患者對支氣管哮喘的認知和急性發作時的正確用藥。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護患情景會話輔助出院宣教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患者出院準備度的影響。
選取2022 年1 月—2023 年2 月在醫院確診的84 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符合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 年)中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相關標準[9];入院后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急救方法認知有障礙;需要進行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治療。排除條件:心肺功能異常;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等肺部疾病;伴有卵巢癌、肺癌等惡性腫瘤;不可正確描述自我感受者。
按照組間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將入組患者分為觀察組(n=42)和對照組(n=42)。觀察組中男17 例,女25 例;年齡40~65 歲,平均54.82±4.15 歲;病程12~48 個月,平均31.25±3.42月。對 照 組 中 男20 例,女22 例;年 齡40~65歲,平均55.17±4.34 歲;病程12~48 個月,平均30.87±3.36 月。兩組以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倫理審批號為[ 2023]醫倫市第0801 號,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在了解方案后,同意并簽署同意書。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如下。
(1)急性期:遵醫囑為患者進行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吸氧或機械通氣治療;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觀察上呼吸道有無阻塞,保持呼吸道通暢。
(2)穩定期:遵醫囑進行常規祛痰,定期巡視病房,詢問患者發作情況,在飯后叮囑患者按時用藥。避免患者吸入有害或有毒氣體,穩定患者的情緒,囑咐患者戒煙戒酒,培養患者清淡飲食、休息規律的康復習慣。
(3)出院前:予以患者科內自制的支氣管哮喘知識宣傳冊,為患者講述支氣管哮喘的病因以及急救方法,告知健康生活對減少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次數的重要性。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護患情景會話輔助出院宣教。
(1)在科內組建支氣管哮喘宣教小組:由科室1 名主治醫師、1 名科室護士長、2 名主管護師和2 名護士所組成,制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宣教方案和制訂護患情景會話的細則。
(2)收集患者在入院后的基本資料:在患者疾病穩定期進行面對面溝通和交談,分析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病因和解決方法,制訂提高認知的可行性方案,根據患者不同的教育背景選擇宣教方式以及護患情景會話。
(3)出院宣教:主動給患者講解支氣管哮喘康復訓練的優勢,幫助患者正確訓練,達到早期預防優于晚期治療的效果。①認知療法。使患者認識到哮喘是后期可控制因素,發作窒息感是短暫的,減少對疾病的恐懼感,強調不良情緒是誘發和加重哮喘的重要因素,幫助患者建立干預信心。②放松療法。告知患者在出院后可在午休和晚間進行放松訓練,取平躺體位,保持放松狀態,同時播放治愈型輕音樂,全程10~15min,在一定程度上可舒緩患者身心。
(4)護患情景會話:細則包括入院溝通、疾病溝通、處置溝通、出院溝通和溝通技巧5 個維度。入院溝通包括安置患者、主動介紹管床醫生及護士、評估和穩定患者情緒;疾病溝通包括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病因和解決方法,患者在有異議時進行溝通;處置溝通包括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吸氧等常規干預措施的告知;出院溝通包括詢問患者住院期間的意見、收集意見反饋,以及患者回家后活動、休息、正確用藥、飲食、自我保健、急救措施和復診等多個環節;溝通技巧主要強調護理人員在情景會話中需保持良好的親和力、態度和藹以及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互動。
(5)發放宣傳資料:在患者出院前1 d 發放并講解支氣管哮喘防治的宣傳資料,借助視頻或圖片等工具向患者講解支氣管哮喘的長期治療目的、常規康復運動和飲食注意事項;科內護理人員親自演示霧化吸入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協助并及時指導患者霧化吸入治療的方法;引導患者講訴內心的擔憂和焦慮等負面情緒,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增強出院后的長期治療信心。
(1)認知度:干預前后,采用本科室自制的支氣管哮喘認知度評分表評估兩組患者的認知度,包括發病誘因、發作期急救方法、用藥注意事項、緊急就醫和院外病情監測5 個維度,20 題/維度,1 分/題。總分100 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對支氣管哮喘的相關認知程度越高。問卷均由科內護士逐項指導患者填寫,并于當日收回逐項審查。Cronbach’sα系數為0.818。
(2)自護能力:干預前后,采用自我護理能力評估量表(ESCA)評估兩組患者的自我保護能力[10-11],包括自護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護理責任感4 個維度,合計43 個條目,每個條目0~4 分,滿分為172 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自護能力越強。Cronbach’sα系數為0.831。
(3)心理狀態:干預前后,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12-13]和焦慮自評量表(SAS)[14-15]評估兩組患者心理狀態。SDS、SAS 均包含20 個項目,每項為1~4 分,總分80 分,標準分(100 分)=總分×1.25,分數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Cronbach’sα系數為0.826。
(4) 出院準備度:采用中文版出院準備度量表(RHDS)[16-17]評估兩組患者出院準備度,其包括個人狀態、適應能力和預期性支持3 個維度,分別包括3 個、5 個和4 個條目,每個條目分值為0~10 分,RHDS 滿分120 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出院準備度越高。 Cronbach’sα系數為0.821。
(5)出院指導質量: 采用中文版出院指導質量量表(QDTS)[18-19]評估兩組患者的出院指導質量,其包括患者在出院前的需要內容、獲得內容、指導技巧及效果3 個維度,分別包括6 個、6 個和12 個條目,每個條目分值為0~10 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出院指導質量越高。Cronbach’sα系數為0.834。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中納入數據資料進行分析整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發病誘因、發作期急救方法、用藥注意事項、緊急就醫和院外病情監測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發病誘因、發作期急救方法、用藥注意事項、緊急就醫和院外病情監測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認知度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患者自護能力的自護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護理責任感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自護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護理責任感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自護能力評分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DS 和S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DS 和S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患者的個人狀態、適應能力和預期性支持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出院準備度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患者出院前需要內容、出院前獲得內容、出院前指導技巧及效果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的出院指導質量比較(分)
支氣管哮喘是夜間、凌晨反復發作或加重的喘息、胸悶等癥狀的異質性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20-21],在大多數情況下可自行緩解或進行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治療后有所緩解,但在急性發作期會表現為氣道急性炎癥、支氣管收縮[22-24],最終導致氣道痙攣和加劇呼吸困難,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哮喘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都會受到患者情緒、心理狀況、外部和環境刺激等多方面的影響。有研究表明[25-27],臨床構建延續性哮喘治療管理體系,醫護人員積極參與支氣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減少出院后的發作次數,從而達到降低風險、提高出院準備度和改善生活質量的干預目的。
在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發病誘因、發作期急救方法、用藥注意事項、緊急就醫和院外病情監測等認知度以及自護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護理責任感等自護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分析本研究結果,一方面,出院宣教是在成立專業小組后收集患者入院后的基本資料,不僅在臨床實踐中以整體觀念作為指導,通過觀察和調查,科學且全面地評估了患者認知度,而且針對所掌握患者全部臨床資料進行疾病分析,可從臨床角度分析患者急性發作的病因,針對病因制訂注意事項,達到出院宣教的目的;另一方面,觀察組在出院宣教的基礎上進行護患情景會話,其是以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為前提,通過情景會話的形式提高患者對干預措施的認知。護患情景會話輔助出院宣教不僅通過制訂提高認知的可行性方案并選擇與患者相適應的宣教方式進行宣教,而且科內護理人員親自演示方案中的具體干預操作,以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以及在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時的有效干預。
在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DS、S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分析本研究結果,支氣管哮喘的反復發作或急性發作都會導致患者軀體感受到疼痛,使患者在長期應激狀態下出現焦慮、抑郁或恐懼等負性情緒,當機體長期處于負性情緒時會使下丘腦產生導致機體病態反應的組胺等物質,在抑制機體免疫功能和激活相關神經系統的情況下加劇患者哮喘的發作[28-29]。觀察組在干預過程中,首先采用出院宣教的方式使患者能夠正確認識且充分理解支氣管哮喘的急性發作病因,在一定程度上可減輕患者出院后對急性發作的過度擔憂。其次,采用護患情景會話不僅讓干預人員從患者的角度出發,體驗患者感受和充分感受患者角色的內心世界,可更好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而且可使患者感受到宣教內容更加貼切生活實際,對出院后的實際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導性。最后,護患情景會話輔助出院宣教是認真傾聽患者陳述,通過情景會話和宣教的形式回答患者的問題、解除患者內心疑惑和滿足患者內心需求,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并幫助患者使用有效的應對防御機制。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RHDS 各維度、出院指導質量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因不良的行為可直接導致哮喘的急性發作,在對患者進行護患情景會話輔助出院宣教后,改變患者對不良行為的認知并在出院后達到行為改變,使患者認識到出院后的自我管理是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重要因素。劉麗等[30]研究指出,提高患者的出院準備度水平可有效降
低患者出院后的入院率和疾病發作次數。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所采用的護患情景會話輔助出院宣教是在常規干預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與患者的交流,采用包含入院溝通、疾病溝通、處置溝通、出院溝通和溝通技巧5 個方面的護患情景會話,拉近與患者的距離,減少陌生感,緩解負面情緒。因科內干預人員是患者住院期間獲得支氣管哮喘相關信息的主要來源,高質量的出院指導可為患者提供出院后應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能力,這同時也是患者出院準備的重要部分,且通過情景會話可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宣教效果和急救措施的掌握程度,從而提高患者的出院準備度和出院指導質量。綜上所述,護患情景會話輔助出院宣教可提高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患者的認知度、自護能力,改善心理狀態,從而提高出院準備度和出院指導質量。臨床可采用護患情景會話輔助出院宣教提高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患者的出院準備度。由于本研究樣本量偏少,且未對患者預后其他相關因素進行分析,今后有待進一步擴大觀察指標和樣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