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其試題講評模式對于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探討了核心素養視域下構建高中地理試題講評模式的策略,以期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科素養。
關鍵詞:地理學科;試題講評;核心素養;高中
地理學科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試題講評模式作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和培養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至關重要。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常常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構建高效、有趣且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試題講評模式。為了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教師要結合核心素養培養要求,構建新的高中地理試題講評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提升綜合能力。
1? ?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地理試題講評模式構建原則
1.1針對性
針對性原則的核心在于了解學生的差異和需求。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特點和難點,而作為教師,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構建多樣化的教學體系,以便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
一方面,針對性教學原則要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出問題,并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對于學生在課堂中的良好表現,教師要進行鼓勵,以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此外,針對性教學要注重實用性。學生學習地理的最終目的是能夠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學應緊密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實地考察等方式親身體驗和應用所學知識,培養實踐能力。
另一方面,針對性教學要注重個性化發展。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要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靈活調整教學方法,給予個性化的輔導和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路徑。
1.2客觀性
客觀性原則是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原則之一,它在高中地理試題講評模式的構建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客觀性教學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到客觀、公正、準確,讓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首先,客觀性教學原則要求教師在出題過程中要客觀、科學。試題應該基于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旨在考查學生對地理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運用。同時,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不同層次的習題,讓學生進行多樣化的練習,以便掌握他們的學習情況。
其次,客觀性教學原則要求教師在講評中注重客觀性和公平性。教師在講解試題的答案時,需要深入剖析典型錯誤和易混淆概念,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認識,提升解題能力。
最后,客觀性原則要求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準確客觀。教師應該根據試題的要求和評分標準,仔細評閱學生的答卷,對每個答案都做到公正評價。同時,教師還應該及時給予學生具體的評語和建議,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改進。
客觀性原則的貫徹落實有助于提升高中地理教學的效果和品質,使學生能夠在公平、準確的教學環境中學習和成長,培養學生客觀分析問題和判斷事物的能力。只有堅持客觀性的教學原則,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探索地理科學,從而為各項教育活動提供重要的基礎。
1.3長期性
長期性原則是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原則,尤其在高中地理試題講評模式的構建中,更是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長期性原則包括多方面要素,教師要根據教學情況制定長期的教學方案,通過邊講邊練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長期性教學原則的核心之一。通過有針對性的講解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同時可以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作為探究的線索,使學生能夠積極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每個學生通過長期的查漏補缺,快速解決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另一方面,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也是長期性教學原則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地理試題講評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探索欲望。
2? ?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地理試題講評模式構建方法
2.1考點講解
高中地理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和綜合能力,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課本知識,而且需要讓學生明確考點內容,以此來獲得良好的學習成績。
首先,對于考點講解來說,教師需要深入了解高中地理考試大綱和各個考點的要求,以確保教學內容的準確性和針對性。教師應該精心準備,充分掌握各個考點的核心知識和重要概念,并且將其清晰地傳達給學生。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如PPT、實物模型、地圖等,以便更加生動地展示知識點,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力。
其次,教師還需要注重對考點的分析,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在講解時不僅要讓學生回顧之前所掌握的知識,而且要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各種問題。因此,在講解考點的同時,教師可以設計案例分析和綜合性實踐活動,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機融合。另外,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師也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實地考察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從而提升其學習效果。對于學生在課后學習中所產生的困惑,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搜索豐富的習題內容,并進行課后練習,可以利用網絡進行在線測試以及評價,從而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最后,考點講解的教學方法中,教師的角色非常重要。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和互動,并且當學生在學習中有任何困惑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內心的想法,逐漸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2.2試題類型的歸類
試題類型歸類是高中地理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試題,提升解題能力和學習效果。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地理試題的講評模式構建中,試題類型歸類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試題類型歸類,顧名思義,就是將試題按照一定的標準和規則進行分類。地理試題的類型有很多,如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等。試題類型歸類的目的在于通過整理和歸納試題,幫助學生掌握各種試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使其能夠迅速而準確地理解試題,提升解題能力。試題類型歸類的教學方法應該靈活多樣,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又要符合教學目標和要求。常見的方法是根據試題的內容特點進行歸類,比如地理試題中常見的水文地理、氣候與氣候變化、人口與城市等內容,可以將試題按照這些內容進行分類,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各個類別的試題,從而掌握相關知識。另一種方法是根據試題的解題方法和策略進行歸類,比如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等,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解題思路和策略。通過將試題按照解題方法進行歸類,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類試題的解題技巧,提高解題的準確性和效率。在試題類型歸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至關重要。教師要結合以往教育經驗和教學目標,設置恰當的學習任務,并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和指導。
2.3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而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問題,并且幫助學生解決,不僅能提升學習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一方面,教師可以設置常見問題,讓學生試著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和學習策略。在地理試題教學中,一些常見的問題包括對概念的理解錯誤、數據的誤解和思維的片面性等。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模型答案,然后引導學生對比自己的答案與模型答案的不同之處,讓學生發現并分析自己的錯誤之處。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出現錯誤的原因,并且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對地理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
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通過舉例分析的方式,引導學生發現常見錯誤的規律。地理知識往往存在一定的規律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陷入誤區。教師可以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試題,通過分析錯誤的原因和規律,引導學生總結常見錯誤的特點和解題技巧。例如,在學習地理氣候與水文的知識時,學生往往容易把氣候與天氣混淆。教師可以通過分析不同的氣候類型,引導學生從區別天氣與氣候的視角解答題目。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的本質,從而更準確地解答試題。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交流與討論的方式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在地理學習中,學生的錯誤往往與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等因素密切相關。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答案和解題思路,從而發現問題的根源。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啟發,互相糾正錯誤,從而提升解題的準確性和深度。教師也可以在討論中提出一些引導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發現和理解自己的錯誤。
2.4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
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在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準確、全面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是每位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試題講評模式的構建為教師提供了創新的教學方法,能夠在評估學生學習情況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評價學生的答題表現時,教師需要全面客觀地分析學生的優點和不足,通過針對性的反饋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例如,在評價學生對地貌形成機制的理解時,教師可以設計綜合性的試題,既考核學生的基礎知識,又考核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地貌形成機制理解的準確性和深度。同時,在評價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創新性、批判性思維的發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獨特的解題見解。在構建試題講評模式時,教師需要關注評估的時機和方式。評估學生學習情況的時機應該是在知識點和能力要求教學結束后,通過考試、作業等形式進行。同時,評估的方式也應該多樣化,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除了以往的文本測試之外,教師可以采用口頭答辯、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有更多的表達機會,更好地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
總之,新的高中地理試題講評模式旨在以核心素養為視域,構建能夠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學科素養的教學模式。通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思維、跨學科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希望能夠培養出既具有地理知識儲備又具有綜合能力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向東.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考試命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10):39-51.
[2]朱承熙,慈雯迪,位宗.基于情境類型學的地理試題情境等價性研究[J].地理教學,2021(8):4-8,13.
[3]史辰羲.基于高考評價體系的地理科考試內容改革實施路徑[J].中國考試,2019(12):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