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自林
摘要:作業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優化語文作業,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教師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案,提高教學質量。但是當前的小學高段語文作業布置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作業形式相對單一、作業內容缺乏趣味性和分層性、作業缺乏有效評價等,需要引起廣大語文教師的重視,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以進一步優化語文作業,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語文作業;優化;興趣;評價
在“雙減”背景下,如何優化語文作業,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成為廣大語文教師探討的重要課題。特別是進入小學高年級段以后,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加以及小初銜接的需求,作業已經成為鞏固學生課上所學內容、訓練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時,它也是教師了解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在此背景下,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布置語文作業時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也有部分教師因為缺乏對“雙減”政策的深入思考,導致其在布置作業時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難以真正發揮通過作業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師直面當前小學語文作業布置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針對性措施予以解決。
1? ?小學高段語文作業布置存在的問題分析
1.1作業形式與內容相對單一
從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來看,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其中心工作,即要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語言應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的能力與意識。作業作為語文教學的環節之一,也需要著眼于核心素養培養來進行布置,要從聽、說、讀、寫方面著手訓練學生。但目前來看,部分教師在作業內容的布置形式上依然較為單一,基本上還是以書面作業為主,其中有少量的背誦作業或者預習作業;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還是以鞏固課上學習內容為主,更多著眼于知識層面,而針對學生語文素養全面提升的作業內容涉及較少,這不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1.2作業缺乏趣味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興趣更是激發其學習內驅力的主要動力。小學生對作業本身就存在排斥心理,這更需要教師在作業設計時關注學生的興趣。然而部分教師在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業的布置中還是以“寫”的作業為主,依然時常出現反復抄寫字詞、默寫課文等機械性、重復性的作業,這不僅會影響學生做作業的興趣,而且會使學生感覺做作業就是學習負擔,其作業質量勢必會受到影響,難以發揮作業助學的作用。
1.3作業布置缺乏分層
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強調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并有所收獲。因此,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也強調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重視教學中的分層設計。而作業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也需要遵循這一原則。部分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缺乏針對性,對所有學生在作業內容、難度、數量等方面的要求完全相同,這會導致優秀的學生感覺到作業很簡單,甚至覺得這樣的低難度作業可能會浪費時間;而部分學困生則覺得難度太大無法完成,因此,他們只能是應付性地做作業,甚至會出現抄他人作業的情況。
1.4作業缺乏有效評價
評價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具有診斷、導向和激勵的作用。作業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需要進行恰當的評價,引導學生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而對于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的優秀表現,則可以鼓勵其繼續堅持。但一些教師對作業評價重視程度不夠,其關注點往往只放在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上,評價作業還是簡單地使用對錯符號,缺乏必要的導向性評語,尤其是針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鼓勵性評價,難以通過評語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進行有效導學,致使評價的作用并未充分發揮出來。
2? ?小學高年級段語文作業優化策略
小學語文是與母語教育關聯最為緊密的學科,也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特別是到了小學高年級段,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它不僅能夠為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而且影響著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而作業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如何實現作業的“減量提質”成為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針對當前小學高年級段語文作業存在的問題,需要采取有效對策予以解決。
2.1豐富作業的形式與內容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以培養學生語文學科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為主。小學語文學習的四大板塊,即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都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著密切的關系,需要把這些內容融入作業中,因此,需要豐富作業的形式與內容。一方面,在作業形式上,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作業的目標要求布置不同類型的作業,例如,鞏固型作業,主要是對課上知識類內容的復習、應用和鞏固;思考型作業,主要是對課上學習內容的深度思考或者拓展性學習,這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較大幫助;歸納型作業,主要是對課堂上所學習的零散性知識進行整合與梳理,引導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這也是學生消化和吸收學習內容的重要途徑;口頭型作業,這類作業要么是以背記課本中重點篇目或者段落為主,要么是基于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鼓勵學生進行語言的總結與應用,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創造能力有很大幫助;實踐型作業,即需要學生動手做的作業,該類型的作業需要學生親自參與并深度感受,加強作業與實踐的聯系,使學生在“做中學”。另一方面,在作業的內容上,語文教師要把不同層次的內容融入其中,要有基礎鞏固的內容,也要有訓練學生思維能力、應用能力的內容,注重有利于鍛煉學生閱讀理解、表達創作能力方面的訓練。教師要結合小學高年級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特點,為學生呈現作業內容,減少學生的枯燥感、乏味感,切實發揮作業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作用。
2.2增強作業的趣味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即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大部分小學生還是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這也包括他們對作業的態度。因此,教師要重視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從小學高年級段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布置其感興趣的作業,使學生樂于參與其中,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首先,注意調整作業的類型,即要把書面作業、實踐作業、拓展性作業等結合起來,減少學生在做作業過程中的枯燥感;其次,要適度增加情感體驗性作業,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實現體驗主體的回歸,從而實現“人”與“文”的融合,促進對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最后,給學生布置自主學習的作業。“教是為了不教”,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現代信息技術則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便利。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地給學生布置自主學習的作業,讓學生通過網絡自主查找資料,鍛煉其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3重視作業分層,滿足學生的差異性需求
要想切實發揮作業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作用,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特點布置分層作業,滿足學生的差異化需求。為了有效設計分層作業,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要充分了解學情,即教師要從學生的知識積累、課堂表現、考試成績等多方面著手進行整體分層,這是教師布置分層作業的主要依據。其次,明確不同層次學生作業的側重點。對于優等生,語文教師可以減少基礎性作業的數量,適當增加鍛煉語文技能的作業;對于中等生,則可以結合其語文潛能的最近發展區在某一方面適當偏重,如閱讀理解和寫作,力爭逐步凸顯其優勢;對于學困生,則是在控制作業量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基礎知識的布置,并且減少難度較大的作業,如在古詩學習中,就可以把背誦作業給這些學生安排成背寫的作業,學生能夠準確地寫出來自然也就完成了背誦任務,從而逐步提升其語文學習信心。最后,調整作業的要求。為了切實落實作業分層且滿足學生差異化需求,教師可以“作業自助餐”的形式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目標選擇作業內容和作業量,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這也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
2.4重視完善作業評價體系
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重視完善作業評價體系,不僅要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而且要針對學生作業完成的數量、質量提出相應的意見或者建議,并對學生作業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及時反饋和講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本著賞識教育的原則對學生多肯定、多鼓勵,善于應用作業中的閃光點來激勵學生,這樣不僅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而且能夠激發學生寫作業的熱情。為了實現作業助學的目的,語文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作業質量的長期跟蹤,及時記錄和梳理學生做作業的狀態與變化軌跡,在此基礎上給學生提出針對性的優化意見,這對優化教師的作業布置也有很大幫助。
總之,在“雙減”背景下,如何科學、合理地布置作業是落實“雙減”政策的重要環節,也是給學生布置高質量作業的前提和基礎。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高年級段語文教學的要求與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合理安排,把作業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有機結合,從而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林惠瑜.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中年級作業優化設計[J].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科研,2022(12):90-93.
[2]金妮.“雙減”背景下的低年級語文作業優化設計:以東海實驗小學二年級語文組特色作業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22(18):64-65.
[3]賈文莉,楊軍. “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策略[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2(17):82-85.
[4]謝桂蘭.“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策略的研究[J].求知導刊, 2022(32):68-70.
[5]朱海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策略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22(7):27-29.
基金項目:
本論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雙減”背景下小學高段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研究 》,課題立項號:GS[2022]GHB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