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慧
摘要:在傳統教育理念下,高中物理作業普遍存在題量大、形式單一等問題,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及認知水平的關注,不利于他們的個性化發展與成長。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對高中物理作業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對作業設計優化路徑進行深入分析與探索,發揮作業應有的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
關鍵詞:高中物理;作業設計;優化路徑
新一輪教育改革實施以來,在各個教育階段的各類常規教學中,教師除了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識與學科技能以外,還要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等,使其獲得綜合發展。在高中物理作業設計環節,教師需要以具體知識要點為依托,從作業內容、形式、過程等方面加以優化,讓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由被動轉變為主動,使其通過完成作業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這對促進個體發展與教學質量提高具有積極意義。
1? ?設計個性化高中物理作業
1.1關注學生的心智水平,增加作業的趣味性
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中,為了提升作業的吸引力,教師首先需要關注學生的心智水平,結合他們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和智力水平設計作業,增加作業的趣味性,調動其做作業的積極性,使其體驗到完成作業的喜悅與樂趣。高中物理教師設計趣味性作業時需要充分考慮高中生的認知水平與心理特點,作業要盡可能有趣、生動,且源于實際生活、取材于現實,讓他們對作業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體會到生活與物理的聯系。
作業場景來源于學生身邊的現實生活,顯得極具趣味性,既可以激發他們做物理作業的興趣,又能夠使其產生積極探索周邊物理現象的欲望,并全身心地參與到作業完成中。隨后,教師可搭配激勵性的評語,進一步激發學生做物理作業的熱情,使其能夠把學習到的知識用來解析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以便讓物理知識更好地服務于生活。
1.2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作業的層次性
學生受成長環境、知識基礎、認知能力、智力水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彼此之間往往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在高中物理作業設計環節,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突出作業的層次性,使其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業。高中物理教師設計分層作業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根據難易程度將作業進行分層;分為選做題與必做題,其中必做題符合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選做題適當加大難度。
1.3關注學生能力培養,提升作業的探究性
新課程標準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訓練與培養,目的是讓他們熟悉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與方法,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有效提升科學素養。因此,高中物理教師設計作業時應關注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聯系實際生活設計作業,提升作業的探究性,鼓勵他們自主發現并提出問題,使其根據對問題的分析與處理撰寫探究報告,交流探究結果。
比如,在開展“圓周運動”教學時,教師可設計“探究自行車中圓周運動”的作業:探究一輛自行車各個轉動部件之間的傳動關系,計算出自行車的腳踏板每轉動一圈向前行駛的距離,且通過實驗準備測量具體距離,深入探究在腳踏板轉速一定的情況下,要想改變自行車行駛的速度,怎樣重新設計自行車的飛輪與牙盤?接下來,學生以4人為一小組進行探究活動,要求時間是兩個星期,各個小組成員明確分工,共同制定一個探究方案,包括要用到的工具、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及計算公式等,認真觀察與操作實驗,記錄與處理數據,比較測量結果與猜想的差異,分析原因所在,最后得出結論并寫一篇探究報告。
在這一作業中,教師先設置問題,由學生討論后提出猜想,根據猜想制定實驗方案,通過實驗探究自行車變速的原理,提升他們的探究能力。
2? ?設計發展性高中物理作業
2.1關注學生個體發展,強化作業的鞏固性
作業一般分為課堂作業與課外作業兩大類,主要目的就是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的知識,使其進一步理解與掌握所學內容,這是后續學以致用的前提與基礎。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設計作業時需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實際學情為出發點,系統化改編、創編、選編符合學生學習規律且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復習、鞏固類的作業,使其通過自主查詢、綜合分析和總結鞏固,對知識形成深刻的認知。
例如,在實施“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教學時,教師可設計以下作業:張華正在駕駛汽車,以20 m/s的速度勻速前行,突然路中間竄出一條狗,面對緊急情況,張華急踩剎車,其中加速度大小是4 m/s,那么汽車在6秒末的速度是多少?學生完成這一作業時,將體會到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應當考慮實際物理過程,結合題意能夠得出當汽車剎車一段時間以后,速度將會降到0,隨后就會靜止不動,也不會后退。所以當學生解答汽車剎車類的題目時,首先需要計算出汽車速度降至0所用的時間,判定在這一時間內,汽車是否已經處于靜止狀態,以免掉入“剎車陷阱”當中。
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入小球在一定的初速度情況下,沿著無限長度且光滑斜面運動以及豎直上拋運動的實例,目的是深化學生對物體做勻減速運動情況的理解,助推他們深入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
2.2關注學生團隊發展,增強作業的合作性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由獨立學習轉變為合作學習,這樣能夠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而對于作業來說,教師既可以布置一些獨立完成類的作業,也可以設計一些合作型作業。學生能夠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業,提升學習效果。對此,高中物理教師在作業設計環節應該關注學生的合作能力,將班內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堅持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使每個小組均有各個層次的學生,并明確每位小組成員的具體職責,他們的分工還可以進行相互輪換。
比如,在進行“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設計一個源于現實生活的探究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且撰寫詳細的實驗報告。將班內學生按照成績好壞、接受能力、知識基礎、學習態度和性格特點等多個因素劃分成若干4人小組,各小組成員編定為甲、乙、丙、丁,再進行明確的分工。每個小組以整體為單位探討與制定實驗方案,其中甲同學負責寫實驗設計的原理;乙同學負責規劃具體的實驗操作步驟;丙同學負責準備實驗儀器、材料與操作;丁同學負責實驗完成后在講臺上的講評工作以及各項交流活動,最后由小組集體討論后修改與完善整個實驗探究方案。如此,在合作性作業中,各個小組成員都有著明確的分工,能夠確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使其承擔起自身的責任,讓他們意識到作為一個整體要有團隊意識與協作精神,從而提高作業完成效率。
2.3關注學生品質發展,增強作業的育人性
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不僅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載體,而且是育人的有效途徑與資源。現代化教育觀倡導學生的全面發展,除知識方面的能力以外,還包括對價值觀念、社會責任意識等品質的培養。針對高中物理教學來說,教師設計作業時需要關注學生品質的發展,增強作業的育人性,同時結合物理知識同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布置作業,要求他們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處理物理作業,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開展“萬有引力定律”教學時,教師可以布置系列性的作業:搜集與神舟飛船有關的資料,把同物理現象與原理有關的知識整理出來,羅列出不理解的問題;搜集載人飛船發射、運行、進入預定軌道等相關新聞報道,嘗試基于物理視角去解釋;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獲得的輝煌成就,提升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了解老一代航天人為中國航天事業所做的貢獻、付出的努力,意識到科學探究所經歷的艱辛和曲折,體驗科學研制過程中的辛苦和獲得成功的喜悅。之后,學生完成作業時需要通過多個渠道搜集相關資料,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偉大成就,培養他們頑強拼搏、不畏艱難、崇尚科學與熱愛祖國的高尚品質。
3? ?設計拓展類高中物理作業
3.1關注學生視野的開闊,提高作業的延伸性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作業的設計不能僅僅局限在固有的教材內容范圍之內,還要適當地拓展,突出作業的開放性,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使其眼界變得越來越廣闊。為此,高中物理教師在平常的作業設計環節,應該格外關注學生的視野開闊性,明確研究主題以后,引領學生提出猜想、查閱與搜集資料、制定與實施方案,最終呈現研究結果,使其通過動腦思考與動手操作學會活學活用,借此提升他們的科學思維。
3.2關注學生創新精神,提升作業的實踐性
高中物理作業設計不僅要有以往的書面化作業,而且要增設一些實踐性作業,同時加強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系,將學以致用這一理念落到實處,讓學生獲得更多親自動手參與實踐的機會,使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與處理一些現實性的物理現象或者問題。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師在作業布置時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多設計課下作業,提升物理作業的實踐性,使其通過調查、實驗和記錄等方式獲得多重體驗,繼而提升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作業在整個高中物理教學體系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關系到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學生自主學習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高度重視作業設計環節,精心設計多樣化、科學性與精準性的作業,避免機械刷題現象的出現,注重質量而非數量,帶領學生真正走出“題海戰術”的困境,使其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青青.變革作業設計思路? 提升物理教學效率:多樣化高中物理作業設計的思考[J].湖南中學物理,2016(5):23,79-80.
[2]張保雷,邱學云.基于高考試題高中物理進階作業設計促進深度學習的探索[J].文山學院學報,2022,35(5):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