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鮮木古麗·阿布來提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地理實踐力是地理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培養初中生的地理實踐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地理綜合能力,有益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同時能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知識創造能力,讓學生的發展更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因此,文章從初中地理教學的角度,在界定相關概念的基礎上,對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對策,為地理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地理實踐力;實踐教學;助力
初中地理實踐課程設計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學生應該學習繪制地圖、制作工具、演示實驗和測試等內容。地理實踐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提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可以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教師在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過程中,可以設計各種各樣的地理實踐活動,豐富地理課堂內容,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在活動過程中,營造更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
其次,可以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在的初中地理教學需求。開展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可以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觀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針對實踐活動效果不斷優化地理活動開展策略,讓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
最后,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可以讓課堂教學更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需要。地理實踐力包括地理觀察、綜合分析、地理推理、地理調查等方面,能夠培養學生在活動中的團結協作能力、創新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1? ?相關概念與理論依據
1.1 地理實踐力
本研究所述地理實踐力是與地理相關的各類課程實驗、各種社會性調研、各類深入自然的考察學習活動等的統稱。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通過適當的地理實踐活動來觀察和了解地理環境,理解人與地球之間的關系,并在活動中做到知行合一、樂學善學、不畏困難。地理課程的實踐類型主要包括自然實踐類型和人文實踐類型。地理實踐力具有綜合性、階段發展性、長效性、實用性等特點。
1.2新課標對初中生地理實踐力培養的要求
在新課標背景下的教育模式與傳統教育模式相比,需要增加一些戶外實踐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因此,學校可以進行一些具體的校外實踐活動。例如,對于地理學科的一些知識,可以讓學生進行模擬實驗,如測量正午太陽高度角等。對于一些需要進行戶外調查的課程,教師和學校應該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戶外調查,讓學生深刻了解所學知識。教師和學校可以通過這些方式將地理實踐和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地理,提升地理實踐力。
1.3地理實踐教學
地理實踐教學是通過學生的參與、教師的合作指導,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知識的教學。它改變了傳統的地理學習方式,使學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知識需求。在課堂活躍的氣氛中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2? ? 基于地理實踐力培養的初中地理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2.1師生對地理實踐力的認知存在誤區
雖然大多數教師知道地理實踐活動的重要性,但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教師認為舉辦各種各樣的地理實踐活動不如“題海戰術”更能取得好成績。學校覺得開展地理實踐活動需要到戶外,然而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所以認為沒有開展的必要。事實上,地理實踐活動不僅包括地理實地考察、社會實踐調查、地理勘測,而且包括地圖工具的使用、地理模擬實驗和演示。有些地理模擬實驗和演示、地理觀察和測量可以在教室和學校完成。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地理學科的學習能給自己帶來什么?掌握地理實踐力有利于自身未來的生存和發展嗎?學生無法準確判斷。盡管喜歡參加地理實踐活動的學生占了絕大部分,但不知道什么是地理實踐活動以及如何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的學生很多。
新課程改革為地理教學帶來新思路,新課程理念更注重實踐、實驗和探索。但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教師尤其是年長的教師更喜歡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對開展地理實踐活動不夠重視。而過多的學業要求也導致學生沒有時間參加各種地理實踐活動。
2.2教師對地理實踐活動的認識不足
作為教學的指導者與組織者,地理教師擔負著重要的任務。然而,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學校的地理教師師資力量薄弱,教師的理論基礎較強,但是在具體的實踐活動方面欠缺經驗。這必然會對實際的地理教學活動產生影響。在地理教學中,由于教師缺乏對地理實踐性的認識,使許多地理教學工作的實施受到極大的限制。
2.3 地理實踐活動的開展條件沒有保障
一是地理學科課時少。地理學科的課時相對較少,學校更不會拿出時間用于專門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由于地理學科課時少,所以課堂教學時間十分緊張,更不會有多余的課時來開展地理實踐活動。
二是設備條件差。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必須有相應的硬件設備;而要使之得到完善,就要有足夠的經費和來自校方及家長的大力支持。例如,實地考察活動需要專業的儀器,像地圖、指南針、望遠鏡等;地理模擬試驗要求在特定的地理課堂上進行,但是大部分學校沒有專用的地理實踐課堂,去較遠的地方開展活動,還要支付運輸和相關的開銷。
三是學生的安全問題沒有保障。絕大部分教師和學校認為制約地理實踐活動開展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安全問題沒有保障。學生的安全是學校開展一切教學活動前必須考慮的問題。大多學校會因為存在安全隱患直接取消地理實踐活動。
2.4 地理實踐活動評價標準缺失
傳統的教育評價以考試成績為標準。地理實踐活動的評價標準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同時,對于一名組織、參與和指導地理實踐活動的教師來說,必要的評價回饋也是需要的,正面的評價能調動教師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反面的評價會在教師改進的過程中促進教師的成長。所以,一套完整的地理實踐活動評價體系是尤為重要的。
3? ?初中生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思考與對策
3.1 創設教學情境,增強體驗感
教師利用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使其融入其中,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常,教師可以引用故事導入、圖畫展示、視頻展示等方法快速創設教學情境,且情境應盡可能貼近生活。例如,教師講授有關埃及的相關內容時,可先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埃及的認識,活躍課堂氣氛,為埃及相關知識的講解做好鋪墊。
3.2 加強實踐
讓學生動手實操才是提高實踐力的高效方法。例如,在學習地球儀時,可以讓學生觀察、觸摸地球儀,并小組合作進行演示,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在學習地球公轉和自轉時,可以在課前指導學生自己制作相關的模型,加深學習印象;也可以使用橘子、乒乓球等實物為學生演示地球公轉與自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與戶外活動,通過實地考察,了解本地區典型的地理地貌,將課本中提到的氣候、地形、山川、河流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3.3 改變傳統觀念,加強地理實踐活動培訓
教師作為教育改革的實踐者,要改變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積極開展地理實踐活動。一方面,應該在常規教學中滲透地理實踐教學。另一方面,在各種地理實踐中,需要組織活動,協調學生,指導學生參與活動,時刻關注學生安全。如果授課教師自身缺乏相關的地理實踐經驗,其針對地理學科的教學實踐活動必定難以開展,無形中會降低學生對地理實踐活動的熱情。
3.4 家校合作,共建地理實踐活動基地
可以讓家長加入其中,通過參與地理實踐力活動,讓家長意識到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的必要性。在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的同時,邀請家長參與其中,并且通過活動增進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家校合作,共同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當然,除了與家長合作外,教師可以從自己身邊,從課堂教學入手,開展一些更安全、成本更低的地理實踐活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書中學到的知識終究太過片面,想要真正掌握這些知識,就必須親自實踐。只有自己動手、實際操作、動腦思考,才能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提升地理實踐力。可見,學生應該善于在“做”中學習,在“做”中培養地理實踐力。教師若想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就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活動。教師要多組織地理實踐活動,增加課堂趣味性。在實施實踐活動教學后,教師要做到自我反思,反思需要改進的地方,以便于調整后續的教學。
參考文獻:
[1]邵長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之地理實踐力[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1):130.
[2]寇郁.淺談初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構建與培養[J].中學課程資源,2018(2):33-34,58.
[3]陳炳飛,蔡葉斌.地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以“水土流失”實驗教學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9(3):43-46.
[4]謝紅.培養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地理實踐力)的途徑之一:研究型校本課程的開發[J].新課程導學,2017(14):1.
[5]朱梟雄,劉恭祥.初中生“地理實踐力”素養的培育探究:以貴陽市曾家山公園地理實踐為例[J].地理教學,2018(20):27-29.
[6]賈會娟.初中生“地理實踐力”素養的培養:以同安竹壩綜合實踐活動為例[J].考試周刊,2017(7):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