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使得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更加便捷、文化接觸日益頻繁,特定的圈層用語也發生了相互影響。隨著偶像文化的興起,網絡上的“飯圈”用語成為網絡語言的組成部分之一。韓國偶像產業發達,在語言文化的接觸過程中,我國的“飯圈”用語受到韓語的影響。該文通過對社交媒體語料總結歸納、語義分析,試圖對該語言文化現象進行概述。韓語對我國“飯圈”用語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詞匯和語法兩個方面,究其原因,有文化接觸、獵奇心理、交際互動等多方面的因素。這類“飯圈”用語或曇花一現并隨著歷史發展消亡,或被社會廣泛認可而納入通用語,它們的去留問題應辯證看待。
關鍵詞:網絡用語;“飯圈”用語;詞語借用;語法;文化接觸;韓語
中圖分類號:H55;G206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3)07(b)-0157-05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Korean on Chinese Expressions of \"Fando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tact
QIAO Hang
(Faculty of Liberal Arts,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7, China)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makes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 more convenient and more frequent, and the specific circle words also affect each other. With the rise of idol culture, the expression of \"Fandom\" on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network language. South Korea's idol industry is very developed, and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act, our \"Fandom\" expression has been influenced by Korea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n overview of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phenomena by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corpus from social media. The influence of Korean on our \"Fandom\" phrasing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vocabulary and grammar.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it, such as cultural contact, curiosity psychology and 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 Such \"Fandom\" expressions may be short-lived and die o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or be widely recognized by the society and incorporated into the common language. The question of their future should be treated dialectically.
Key words: Internet language; Expressions of fandom; Borrowing words; Grammar; Cultural contact; Korean
1 問題緣起
網絡用語是一種社會層面的語言變體,社會語言學家赫德森認為,語言變體是一組具有相同社會分布的語言形式,社會分布就是指一群接受和使用某一特定語言形式的人。對網絡用語的探討屬于社會語言學的研究范疇,社會語言學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作為獨立學科正式形成,社會語言學家將語言視為一種社會現象,并研究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語言與社會的關系,以此制定語言政策與語言規劃[1-2]。
韓國娛樂業發達,“韓流”(K-pop)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其影響力覆蓋全球,發達的娛樂業造就了韓國娛樂文化在世界范圍的傳播。作為韓國的近鄰,我國年輕群體對于韓國娛樂文化的接受程度比較高,年輕人同時又是網絡世界中最具創造力的群體之一,所以通過這一部分年輕群體的搬運,韓國娛樂文化中的很多表達方式被帶到我國的網絡語言中。而且,可以說在我國整個網絡用語范疇之內,受“韓流”影響最深的就是網上追星族使用的語言——“飯圈”用語,這是因為我國追星族和韓娛之間的語言接觸比一般網絡用語更加頻繁[3]。這些被搬運來的表達方式以語法模仿和詞匯借用為盛。
蘇聯學者巴赫金對語言符號學有深刻的探索,其研究對于社會語言學有著重大的學科意義。巴赫金奉行對話主義,他認為對話性是人的本質,是人類存在的方式,人活著就是要與自身、各種事物、世界進行交際[4-6]。他強調語言的社會性,關注語言與社會、個人的交際關系。韓語之于我國“飯圈”用語的影響就屬于不同國家之間語言的社會性交流,這種圈層用語之間的交流影響即體現了語言的社會性。本文具體分析韓語影響我國網絡用語的基本表現形式,分析這類用語的特點和產生原因,并從語言哲學角度探討這一類語言現象的發展前景。
2 韓語影響我國網絡用語的表現形式
2.1 語法的模仿
2.1.1 短語構成方式
(1)不同于漢語的“名詞+名詞”式
在韓國的娛樂文化中,出現過很多夸獎明星外貌的短語,如“臉蛋天才”“牛奶皮膚”“發量富翁”。對這些短語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它們都是由兩個名詞構成,但構成的是偏正結構。在現代漢語中,也存在用名詞作定語的情況,但是能夠充當定語的名詞都會跟其后被形容的名詞有著必然的關系,例如“柳樹葉子”中“柳樹”作“葉子”的定語,柳樹和葉子之間本就有自然的聯系。但“臉蛋”和“天才”之間沒有直接必然的關系,“天才”一詞本沒有表達外貌優秀的語義,這里“天才”的語義被延伸,包含著隱喻的關系,“臉蛋天才”意為“臉蛋好看到像天才一樣完美”。同理,“牛奶皮膚”是指“皮膚像牛奶一樣白皙”;“發量富翁”是指“頭發多到像富翁有很多的錢一樣”。這樣的短語乍一看有生造的意味,不符合常規語義,但是其中的隱喻色彩給這類短語增添了詼諧感,于是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我國年輕追星群體,一方面,將以上這些韓國人已經正在使用的“名詞+名詞”式短語通過仿譯的方式搬運過來,在漢語語境中正常使用;另一方面,通過模仿韓國人擴大語義的方式,造出了更多同樣結構的新短語,如“版權富翁”(形容某位歌手寫過很多歌),“死亡自拍”(形容某人的自拍照片不好看)等。
(2)“O+V”式
韓語謂語動詞往往放在賓語之后,這是由于韓語的句法類型是“SOV”(主語+賓語+動詞)式,與漢語語序完全不同。基于韓語的這種句法結構,韓語中有很多“賓動式”的名詞性短語,通常表現為名詞性賓語加動詞的形式。例如:“皮膚管理”“表情管理”“門面擔當”“舞蹈擔當”等。以“皮膚管理”和“門面擔當”為例,“皮膚管理”意思就是保養皮膚;“門面擔當”一般是指在一個偶像團體中,某位成員由于外貌最為出眾,于是被稱為撐起組合容貌的成員。以此類推,還有“舞蹈擔當”“聲樂擔當”等一系列的短語。由于這些短語在韓流追星文化中是常用的,所以也被中國的粉絲群體拿來使用,尤其是在中國娛樂業也出現偶像團體之后,這類詞的使用頻率大大增加。現在,“xx管理”這類詞已經流入“飯圈”以外的使用范圍,得到廣泛使用。但從本質上說,這類“賓動式”的短語并不符合漢語語序,是從韓語流行詞中直接搬運來的用法。
2.1.2 句式及語序
(1)被類推模仿的句式——以“……的程度”為例
韓語對話中經常會出現“程度”()一詞,這個詞本身就是一個漢字詞,語義也和漢語中的“程度”一詞相差不大。常見的表達如下。
例1:這種程度,打人也是正當防衛。(事情到了如此嚴重的地步,打人實屬正常)
例2:這種程度的損失,可以算萬幸了。(損失很少,算是很幸運了)
這兩個例句中的“程度”可指代嚴重義,也可指代輕微義,具體詞義由語境決定。在這種句式中措辭委婉、不直接說出事情的程度,而由聽話者來意會。但在漢語的表達里,一般會直接描述出程度的嚴重性,或用語氣來抒發程度的深淺,很少使用“程度”這個詞。再如:
例3:舞臺是達到恐怖程度的完美。(舞臺表演完美到了讓人驚嘆的地步)
例4:兩人的關系已經是水火不相容的程度。(兩人的關系惡化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例3和例4的形式便是被我國年輕網民模仿的表達方式。從例句的語義分析可以得出,“程度”一詞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地步”一詞,漢語的習慣表達應該是“……已經到了……的地步”。但是由于經常接觸韓國電視劇和綜藝,我國年輕群體受韓語這種表達的影響,模仿了“……的程度”這樣的用法,通常用來表達感嘆語氣,例如“這首歌是聽一次愛一次的程度”(這首歌好聽到了百聽不厭的地步),“這幅作品是藝術生看了會頭大的程度”(這幅作品會讓藝術生一看就頭大)。
(2)照搬語序
在韓國綜藝里曾出現過一句話“”,直譯作漢語為“這兩位真的希望(他們)結婚的人非常多”。從漢語表達來看,這句話顯然并不通順,在翻譯的過程中應當對語序進行調整,即應該把“這兩位”放在“希望”一詞的后面,把“真的”放在“非常多”的前面,翻譯為“希望這兩位結婚的人真的很多”。但網絡上的年輕群體在表達這句話時,經常將原本的韓語語序直接拿來使用,沒有對漢語語序進行調整,從而使得表達自帶詼諧和調侃意味。這句話現在已經成為我國網絡環境中經常看到的網絡用語,甚至常常配合表情包使用,主觀地表達很希望某一對情侶終成眷屬。
2.2 詞語的借用
2.2.1 諧音音譯詞
諧音音譯是指直接將韓語發音翻譯成與之語音相同或相近的漢字或拼音,這樣的諧音翻譯可以達到詼諧幽默或風趣可愛的語言效果。例如:“歐巴”(,女性稱呼男性時的“哥哥”)、“哦莫”(,哎呀媽呀)、“莫拉古”(,你說什么)、“哦兜kei”(,怎么辦)都屬于諧音音譯而得的詞。除了直接將韓語詞匯諧音音譯外,還有一類詞是韓語先借用自英語,然后又被漢語諧音音譯的詞,例如“愛豆”(,idol,偶像)。這些諧音音譯詞從表面看無法表達任何漢語語義,但是在觀看過韓國電視劇或崇拜韓娛明星的人群中,這類諧音音譯詞呈現出一種廣泛傳播的勢頭,因為群體內部的人都知道這些詞的真實含義,在使用這些詞時,也會帶入韓劇或偶像文化的語境,從而使得這些詞的使用變得很生動。有些諧音音譯詞隨著頻繁使用而突破了群體限制,成了我國大眾熟知的諧音詞,“歐巴”和“愛豆”就是如此。
2.2.2 意譯詞
意譯是引入外來詞或概念時更為科學的一種方式。我國網絡飯圈用語中存在大量從韓語中意譯而來的詞語,主要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由韓語直接意譯為漢語的詞,例如:“花路”(指美好前程)、“營業”(指明星出來工作)、“大勢”(指人氣高)、“關種”(指渴望被別人關注到的人),這類詞本身具有漢語的構詞特征;另一類是韓語中的英語詞被意譯為漢語,其本質是英譯漢的外來詞,例如:“回歸”(英語為comeback,韓語為,指偶像團體結束一段時間的休息期,開始回歸舞臺)、“C位”(英語為center,韓語為,指偶像組合里站在中心位置的成員),韓語中的英語詞都是用韓語直接音譯的表達方式,而我們在引入時直接翻譯原本的英語單詞,這樣可以使得詞義表達更加準確。
對以上這些韓語詞匯進行借用時,究竟使用音譯或意譯哪一種方式引進,一是取決于交際的便捷性。比如,使用“回歸”要比使用“comeback”或“”的音譯方便,所以直接將英語詞“comeback”意譯成“回歸”,畢竟語言的交際屬性是其基本屬性,怎么做有利于交際就應該怎么使用。二是取決于本國文化或語言習慣對這類表達的取舍。在我國的交際文化中,男女關系的表達比較含蓄,女性一般不會將非親屬關系的親近男性稱為哥哥,所以使用“歐巴”這個音譯詞會體現出一些有別于親情的距離感和表達的含蓄感,而且通過音譯時的陌生化表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出這一詞語的詼諧有趣。
3 韓語影響我國網絡用語的基本特點
3.1 趣味性
模仿從韓娛中學到的語言表達,其本質還是為了達到娛樂的目的,所以使用這些表達時,說話者最直觀的感受是增加了語言的趣味性。尤其像“C位”這種表達還富有洋涇浜色彩,滿足了現代年輕人的獵奇心理。趣味性是這一系列模仿和借用能夠在我國網絡文化中長時間存在的重要原因。
3.2 經濟性
語言的經濟性原則就是在可理解的前提下,人們總是趨向于用盡可能少的語言符號來提供盡可能多的語義信息。和其他網絡用語一樣,這部分從韓國吸收來的“飯圈”用語同樣具有經濟性的特點。除了方便表達語義外,這部分語言還可以表達出很多言外之意,比如,可以很快了解到說話人是和自己有同樣興趣方向的人群。
3.3 排他性
“飯圈”文化屬于亞文化,“飯圈”這一圈層實際上形成了一個較為閉塞的言語社區,而帶有小語種色彩的“飯圈”用語更是加深了“飯圈”用語的排他程度。關注韓娛的追星族是這種用語的語用主體,對這些表達方式具有心理認同感。但對于這一圈層以外的人來說,需要他人解釋說明才能夠接納這部分用語。事實證明,隨著韓流文化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這部分語言表達正在漸漸進入我國的通用語,說明排他性是可以被化解的。這也正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語言哲學觀所強調的語言的社會性,只有能夠被更廣泛的交際所需要的語言才能留存得更久。
4 產生模仿與借用的原因
4.1 不同國家間的文化接觸
韓語對于我國網絡用語的影響,本質上是由文化接觸當中的語言接觸導致的。語言接觸是指不同語言或同一種語言內的不同方言之間的經常交往及其所產生的結果[7],文化交流是常見的導致語言接觸的原因之一。韓國娛樂文化在全世界傳播范圍廣,文化傳播力度強,“韓流”作為亞文化的邊緣性特點逐漸喪失,開始呈現出國際化、大眾化的特點。近10年來,韓國電視劇在我國刮起的熱潮經久不息,中國娛樂產業也多次收購韓劇、韓國綜藝的版權,或對韓國造星產業進行模仿。因此,我國喜愛“韓流”的年輕群體層出疊見,由于這些文化不是我國社會的固有文化,所以產生了語言表達上的搬運。
4.2 年輕群體的獵奇心理
年輕一代的獵奇心理越來越強烈,這種獵奇的表現方式也越來越豐富,而網絡正好給了年輕人創造的平臺。部分中國青年在接觸了“韓流”文化后,為了更加深入了解其文化內涵,韓語這門陌生外語的語言表達自然而然成為讓他們感到新奇的事物[8]。在獵奇心理驅使下,年輕群體渴望去模仿、了解韓語的表達方式,通過陌生化的表達,體現出年輕人在網絡交流時的詼諧幽默[9]。
4.3 特定圈層的交際互動
這一系列對韓語的借用和模仿,大部分情況下是在中韓兩國的追星群體交流中使用。目前來說,其本質還只是圈層語言,關注娛樂業的年輕人使用頻率更高。這樣的語言表達形式可以方便同一群體的年輕人溝通,大大增加了網絡上同一圈層人群之間交際的便捷性,是一種符合年輕群體生活節奏的“快餐式”交流方式[10]。
5 結束語
語言是社會勞動的產物,語言產生于社會交際,服務于社會交際并在社會交際中發展和完善。語言具有社會功能,通過人的實踐活動在社會中發揮作用,社會因素會影響語言的結構與變化。所以當圈層流行用語開始被社會廣泛接受時,才保證其存在的長久性。如今,這些借用自韓語的語言表達也確實已經呈現出了影響范圍的擴大化,拿表情包文化來說,現在有許多表情包的配文會使用借自韓語的諧音詞,尤其是一些可以直觀表達情感的語氣詞。圖文結合形成新的語言符號,是當下流行文化的新體現。
部分韓語表達方式已經開始進入我國主流通用語,例如,“身材管理”“營業”這類詞已經得到我國網民的廣泛使用,這是主流文化對于亞文化收編的體現。共青團中央微信公眾號曾發文《“飯圈專用詞”層出不窮,“吃瓜”變得越來越難了》,其中提到了來自韓娛的“C位”和來自日娛的“打call”都進入了當年的年度網絡流行詞。這些詞語可以漸漸被主流文化收編,就是因為它們使用頻率越來越高、適用范圍越來越廣,已經發展成為當代人口語中的慣用表達。羅常培曾說:“語言的本身固然可以映射出歷史的文化色彩,但是遇到和外來文化時,它也可以吸收新的成分和舊有的糅合在一塊兒。”這個觀點認可了語言的社會屬性,也認可了不同語言可以在世界范圍內完成交際需求。筆者相信這種收編的趨勢還會延續下去,未來這類現象會越來越多。
雖然從正面來看是我國文化收編了這些外來的表達方式,但是從反面來看,是這些外來表達影響了我國的語言生態。當下人們的語言表達越來越匱乏,“簡單粗暴”的表達方式充斥著我國的網絡世界和生活。希望這部分從外語借用來的語言表達可以被規范、適量使用,否則容易導致我國母語使用不規范,這是在使用這些外來表達時需要時刻警惕的。我國固有的語言生態應該得到保護,從社會現象和文化中研究語言學,就是為了從語言使用中探索社會關系,并且制定有利于社會、文化發展的語言規則。需要辯證思考從其他語言借來的流行語取舍問題,幫助追星人群和網民“因時、因勢”平衡好這類用語的使用。
參考文獻
[1] 娜荷芽.文化接觸與語言變遷[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20.
[2] 潘子助.試談漢語中的英語借詞[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24(7):110-111.
[3] 祖林,石繼業.從借詞現象看各民族文化的撞擊與滲透[J].河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100-101, 104.
[4] 羅常培.語言與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5] 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6]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7] 馬若男.粉絲網絡用語的語言學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8] 王永祥,潘新寧.語言符號學:從索緒爾到巴赫金[J].俄羅斯文藝,2011(3):109-115.
[9] 張穎.論俄語語言學與馬克思主義語言哲學觀[J].哈爾濱學院學報,2022,43(3):116-120.
[10]王晶,謝曉明.移動互聯時代的語言生活問題[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6(6):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