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宇






摘要 基于周寧縣旅游資源優勢和氣候特點,對旅游氣候資源舒適度進行評價,認為周寧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內均可開展旅游活動,尤其6—8月盛夏周寧縣是游客避暑旅游最佳地。基于此,要圍繞“中國天然氧吧”發展生態、休閑、養生、運動旅游活動,并帶動農業和花卉種植經濟,推動農旅共興。
關鍵詞 旅游;氣候資源;分析評價;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P45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9–0-03
氣候對旅游活動的開展具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不同的氣候條件會形成不同的生態景觀和旅游環境。同時,氣候因素影響著游客的舒適度體驗,既是打造旅游景觀和活動開展的有利因子,又是影響旅游活動和游客出行的主要因素。
周寧縣地處福建東北部山區,海拔高居華東地區縣城之冠,素有“高山明珠”“云端之城”美譽,境內山奇水幽,生態氣候獨特,旅游資源豐富,是全省首批全域旅游試點縣之一。
2022年,周寧縣共接待游客量423萬人次、同比增長2.6%,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8.5億元、同比增長7.5%。選取周寧縣氣候資料數據,探討周寧縣旅游氣候資源優勢并對其舒適度進行評價,以期為發展旅游產業提供參考。
1 周寧縣旅游資源優勢
1.1 交通日漸發達
近年來,周寧縣注重交通與旅游深度融合,不斷完善旅游公路網絡。衢寧鐵路、寧上高速公路、353國道和縱三線橫貫周寧縣縣境,建設鄉村旅游道路376 km,建成一批通往陳峭、樓坪、蘇家山、仙風山、瑪坑萬畝茶園等主要景區的“四好農村路”示范道路,串點成線,路景融合,實現了“一日游”到“二日游”,再到可組合“多日游”的跨步提升,具有便利的區位交通優勢[1]。
1.2 生態優勢日益彰顯
周寧縣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天藍、地綠、水清。周寧加大力度推進造林綠化、森林撫育、封山育林工作,以及“綠盈鄉村”建設。近5年來,累計治理水土流失3 000 hm2、植樹造林1 733.33 hm2、
森林撫育6 266.67 hm2,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2.96%,獲稱“福建省森林縣城”“福建省園林縣城”,成功創建3個國家級生態鄉鎮、5個省級生態鄉鎮、26個省級生態村、100個市級生態村。
1.3 打造鄉村旅游網紅基地
近3年來,周寧建成縣域旅游集散中心,11個景區游客服務中心,德威·陽光、月牙灣、華美達、銳思特、格林豪泰等酒店項目和仙風小居、云山小鎮、鯉魚溪源初等網紅民宿落地,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網紅地,不論是周末郊游,還是避暑度假,周寧都是游客選擇的熱門旅游目的地[2]。
2 周寧縣旅游氣候資源優勢
2.1 擁有先天的避暑勝地
國內外實驗研究得出,夏季人體最舒適的氣溫為23~28 ℃。周寧縣夏季(6—8月)平均氣溫為21.9~24.3 ℃間,其中,7、8月平均氣溫分別為24.3 ℃和23.5 ℃。從極端最高溫度來看,周寧縣日最高氣溫≥35 ℃的高溫日數在近12年期間僅在2022年7月出現過5 d、2022年8月出現過1 d,在南方酷暑高溫頻發的季節,周寧縣夏季可謂十分清涼,避暑優勢明顯,被譽為“天然的空調”。
2.2 降水充沛,水資源豐富
周寧縣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為2 067.9 mm,5—9月各月平均降水量均在200.0 mm以上,雨水解暑降溫,這也是周寧縣夏季溫度舒適、氣候宜人的原因。周寧縣水資源豐富,擁有大小溪流54條,由于溪流縱橫,坡降陡峻,河流天然落差大。周寧縣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創建“鄉村樣板河段”和小微水體“示范點”,有103個臨河小微水體村莊,建成39個樣板河段和樣板小微水景觀村莊,使“中國鯉魚文化之鄉”周寧縣成了處處是水、處處是景的“云端水鄉”。
2.3 空氣清新質量優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對空氣質量的規定標準,空氣負氧離子濃度在1 500個/m3及以上的為一級,在700~1 500個/m3之間的為二級,200~700個/m3之間的為三級,200個/m3以下的為四級[3]。周寧縣山清水秀,森林覆蓋率高達72.96%,空氣清新,年平均負氧離子濃度達3 466個/m3,是一級標準的2倍以上,全年空氣質量優良比例達100%,空氣狀況指數2019—2021連續3年全市第一,5年來穩居全省前五。2023年3月被中國氣象局授予“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3 周寧縣旅游氣候指數研究
對氣候資源適宜度的評價即對氣候進行人體生理評價。氣溫、濕度、風力等因素直接影響著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熱量和水分交換,因此,對氣候舒適度的評價也被認為是人體對氣候生理上的評價。參照《人居環境氣候舒適度評價》標準,相關研究表明,通常以人體主觀感覺結合環境氣象因子,采用經驗公式計算旅游氣候舒適度指標,舒適度指標主要包括溫濕度指數、人體舒適氣象指數和高溫炎熱指數等。
3.1 溫濕度指數
溫濕指數(THI)最初稱為有效溫度,通過綜合分析溫度和濕度反映出人體與周圍環境的熱量交換,用于表示炎熱的季節人體體感舒適程度的一個綜合性的氣候指標。溫濕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THI=1.8T-0.55(1-RH)(1.8T-26)+32(1)
式(1)中,THI為溫濕指數;T表示氣溫(單位:℃);RH表示空氣相對濕度(單位:%)。借鑒旅游氣候舒適度與人體生理活動的相關研究成果,將溫濕度指數分為極冷、寒冷、偏冷、清、非常舒適、舒適、偏熱、悶熱、極其悶熱共9個等級(表1)。
將周寧縣近42年的氣溫、相對濕度觀測數據代入式(1)進行計算,得到周寧縣每年1—12月的各月份溫濕度指數(表2)。從表3周寧縣各月份溫濕指數來看,1月的溫濕指數偏低,人體感覺寒冷且不舒適、只能適當安排旅游活動;2、3、11和12月相對偏冷,基本適合開展戶外旅游活動;4、5和9月溫度適中,適宜進行旅游活動;6—8月是周寧縣一年中氣溫最高時段,月平均氣溫為21.9~24.3 ℃,但溫濕指數均在75以下,表明周寧縣整個夏季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舒適的,不存在高溫悶熱不適的氣候;10月平均氣溫為16.4 ℃,溫濕指數為61,人體感覺非常舒適,十分適宜去大自然休閑娛樂,為旅游黃金季。
3.2 人體舒適度氣象指數
人體舒適度是評價不同氣候環境下人體舒適感的一個名詞,在自然環境中,氣象因素是對人體舒適度產生影響的主要因子,通常指的是溫度、濕度、風等氣象要素變化帶來的影響。其中,氣溫會讓人對環境產生冷或熱感,空氣濕度主要作用于人體皮膚和呼吸系統,而風直接影響著人體熱平衡。利用溫度、空氣相對濕度和風速構建人體舒適度評價模型,能綜合體現出氣候環境對人體舒適與否的影響,其計算公式為:
ssd=(1.818T+18.18)(0.88+0.002
RH)+-3.2V+18.2(2)
式(2)中,ssd代表人體舒適度指數,T為溫度(單位:℃),RH為空氣相對濕度(單位:%),V指風速(單位:m/s)。國內外專家對城市氣候舒適度和人體生理活動關系的相關研究得出,人體舒適度氣象指數可以分為10個等級(表3),即人體舒適度指數為5時,人體感覺最為舒適。將周寧縣各月份平均氣溫、空氣相對濕度和風速代入式(2)進行計算,得出周寧縣各月氣候舒適度等級(表4)。
從表4周寧縣各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可以看出,周寧縣6—9月人體舒適度指數均為5,即使在盛夏季節,也不會感到悶熱,屬于旅游最為舒適期;4、5、10月人體舒適度指數均為4,大部分人感覺舒適,氣候涼爽宜人;2、3、11和12月人體舒適度指數為3,會有少部分人感覺溫度偏涼不舒適;1月人體舒適度指數為2,為一年之中最冷月,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感覺較冷。周寧縣除1月份綜合舒適指數較低外,其他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為4~5,這個分區內的溫度非常適宜開展旅游活動。
3.3 高溫炎熱指數
高溫炎熱指數是一種人體體感溫度,是反映熱應力的度量指標,通常考慮溫度、濕度等氣象要素變化對人體舒適狀況帶來的綜合影響。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高溫炎熱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Er=1.8Tm-0.55(1.8Tm-26)(1-RH)+32(3)
式(3)中,Er代表的是高溫炎熱指數;Tm為日最高氣溫(單位:℃);RH為平均空氣相對濕度。高溫天氣下,如果空氣干燥,人體通過出汗、汗液蒸發散熱。但空氣濕度較大時,就會降低人體散熱系統效率,影響汗液蒸發散熱,人體就會感覺不舒適。因此,高溫炎熱指數越大,人體體感就越不舒適,一般情況下,高溫炎熱指數為85時,少部分的人就會感覺悶熱,不能忍受,因此高溫炎熱指數可分為3等級(表5)。當達到85及以上時,就定義為一般性的炎熱日,達到87及以上時定義為危害性的炎熱日,達到90及以上時就成為強危害性的炎熱日。
將周寧縣日平均最高氣溫、日平均相對濕度觀測數據代入式(3)進行計算,求得周寧縣各月份高溫炎熱指數(表6)。可看出周寧縣盛夏季節高溫炎熱指數在83以下,未出現難以忍受極端炎熱高溫天氣,不會對夏季外出活動造成很大影響。
通過上述周寧縣溫濕指數、人體舒適度指數及高溫炎熱指數的計算,對周寧縣開展旅游的氣候舒適度進行評價,認為周寧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四季均為旅游適宜期。其中,1月相對天氣稍冷,可適當開展旅游活動,春、秋季為旅游觀光舒適期,6—8月是避暑旅游最佳地,冬季一定的室外活動有利于強身健體。
4 周寧縣旅游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
4.1 挖掘氣候資源,推動農旅共興
周寧縣是福建省海拔最高的縣城,
平均海拔800 m,全年平均溫度低,有著“天然空調城”的美譽。得益于獨特的高山冷涼氣候,挖掘各村優美景觀、民俗文化等資源,將休閑農業、鄉村旅游作為發展重點,發展一批鄉村旅游項目,推進傳統農產品向休閑商品、農業園區向休閑觀光景區轉變。著力開發“高山冷涼花卉”產業,實現多肉植物錯季生產、持續供花,當前全縣“高山冷涼花卉”種植面積共180 hm2,年產值近3億元,帶動近千人就業增收。鮮花種植催生了賞花經濟,周寧因地制宜,串聯“花鯉小鎮”“百畝荷塘”“油菜花海”“杜鵑花海”等熱門花旅目的地,游客一年四季皆可“觀花海、逛花市、賞花藝、過花節”,每年吸引游客60多萬人次。
4.2 充分發揮“中國天然氧吧”品牌效益帶動旅游產業
以獲評“中國天然氧吧”為契機,深入實施“中國天然氧吧”賦能行動,推動“氧吧”與文化、旅游、農業、康養等業態融合發展,打響“康‘氧’周寧·鯉鄉福境”“周寧有鯉·氧你一生”品牌,利用已建成的馬拉松賽道、自行車騎行道、濱河步游道等,打造運動休閑旅游線路和莊寨人文旅游線路,形成體驗式的山水生態休閑養生度假旅游城市,加快打造新的吸引點,推動旅游景區提檔升級,使“天然氧吧”品牌成為周寧城市形象的一張“綠色名片”。
參考文獻
[1] 盧超,龔根輝.周寧縣自然資源及其可持續開發利用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 2009(16):255-256.
[2] 余珊,戴文遠.福建省旅游氣候評價[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 (2):103-106.
[3] 楊林,曹春榮,陳興旺,等.福建省高溫炎熱日數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C]//中國氣象學會.創新驅動發展 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16第二屆城市氣象論壇:災害·環境·影響·應對.2013:173-181.
Analysis and Develo-
pment of Tourism Climate Resources in Zhouning County
Liu Xiang-yu (Zhouning Bureau, Zhouning, Fujian 3554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in Zhouning County, the comfort level of tourism climate resources was evaluated. It was believed that Zhouning County has no severe cold in winter and no scorching heat in summer, and can carry out tourism activities within a year. Especially, the peak summer from June to August is the best place for tourists to avoid summer tourism.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seize the “China Natural Oxygen Bar” to develop ecological, leisure, health, and sports tourism activities, and drive the economy of agriculture and flower planting, promoting the co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Key words Tourism; Climate resources;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