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爽
子宮肌瘤在婦科疾病中比較多見, 發病的群體大多是中青年女性, 患者的臨床癥狀是疼痛、腹部壓迫癥狀或包塊、子宮出血、月經量變多等, 且會導致子宮內膜的容受性發生改變而對妊娠結局造成一定影響[1,2]。以往臨床對多發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治療常采取經腹部、經陰道手術, 雖然有一定的臨床治療效果,但對患者也會產生不良影響。伴隨腔鏡技術不斷發展,宮腔鏡冷刀切除術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 且該治療方式可減少患者出血量, 所需的手術時間也相對較短, 術后可促使患者快速恢復健康[3,4]。本文選取2018 年11 月~2021 年11 月到本院診治的育齡期多發子宮肌瘤110 例患者, 分析患者采用宮腔鏡冷刀切除術治療對其性激素、妊娠結局的影響,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經醫學倫理會批準, 選取2018 年11 月~2021 年11 月到本院診治的育齡期多發子宮肌瘤患者110 例,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 每組55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2~36 歲, 平均年齡(28.98±4.27)歲;研究組患者年齡23~37 歲, 平均年齡(29.97±4.3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手術之前經過相關的檢查確診為多發子宮肌瘤;②均屬于育齡期且計劃生育的女性;③沒有手術禁忌;④不存在輸卵管堵塞;⑤月經規律;⑥患者、家屬了解本次的研究且簽署了相關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有心、腦血管等病變者;②沒有其他過敏史者;③資料不全、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1.3.1 研究組 給予患者宮腔鏡冷刀切除術治療:患者全身麻醉, 幫助其選擇膀胱截石位, 對宮頸進行充分的擴張之后置入HEOS 宮腔鏡, 且通過生理鹽水作為膨宮的介質, 使膨宮的壓力維持在10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 全面觀察患者宮腔的形態, 且逐一確定肌瘤的大小、位置, 在直視的情況下利用3 mm的微型手術剪剪開瘤體最突出部位表面的包膜, 以雙開彎的剪刀分離瘤體和四周組織, 充分暴露出大部分瘤體, 再以3 mm 的手術用齒抓鉗固定好瘤體且直接將其挖除、取出, 完成手術之后給予患者縮宮素治療。
1.3.2 對照組 給予患者傳統的宮腔鏡電切術治療:術中的常規處理和研究組一致, 以環狀電極將肌瘤包膜切開, 且靜脈滴注適量的縮宮素, 分次切割瘤體, 再以滾球電極對其創面進行止血。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手術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性激素指標: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對患者的血清進行測定, 觀察性激素指標:E2、FSH、LH;③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下腹痛、尾骨痛、術后出血;④比較兩組治療后18 個月的妊娠情況[5, 6]。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x-±s)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性激素指標比較 治療前, 兩組E2、FSH、LH 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E2低于本組治療前, FSH、LH 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研究組患者E2低于對照組, FSH、LH 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性激素指標比較( x-±s)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5.45%低于對照組的18.1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
2.4 兩組治療后18 個月的妊娠情況比較 治療后18 個月, 研究組患者的妊娠率96.36%(53/55)高于對照組的81.82%(45/5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后18 個月的妊娠情況比較(n, %)
多發子宮肌瘤屬于女性中較為多見的一種良性腫瘤, 病因較為復雜, 且起因相對隱匿, 相關的研究表明該疾病的產生和雌激素的分泌異常密切相關。臨床對多發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治療通常采用手術或者藥物,其中藥物主要通過對肌瘤生長進行抑制來緩解患者的病情, 但是無法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根治, 且復發率較高, 所以, 臨床大多給予患者手術治療[7]。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50.01±2.79)ml 少于對照組的(116.48±8.12)ml, 手術時間(51.27±4.39)min、術后排氣時間(33.24±4.01)h、住院時間(7.06±1.02)d短于對照組的(72.09±6.56)min、(45.32±5.43)h、(14.28±2.46)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說明育齡期多發子宮肌瘤患者給予宮腔鏡冷刀切除術進行治療的效果較好, 可有效縮短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及減少術中出血量。究其原因, 可能是伴隨微創技術不斷發展, 腔鏡手術治療具有療效好、創傷小等特點, 更加有利于術后患者的快速康復。藥物只能將腫瘤的體積縮小, 不能將其完全消除, 所以通常給予患者手術治療, 但是手術治療所需的時間相對較長, 且在手術的過程中會導致患者大量出血, 雙極電凝的使用會對周邊的子宮內膜造成損害, 致使患者無法復生, 對其妊娠造成嚴重影響[8]。宮腔鏡冷刀切除術能完全適應具體的手術環境, 術者可靈活控制手術鉗, 進而減少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該技術操作的空間充分暴露在術者的視野下, 可進行準確的操作, 進而降低對患者子宮內膜造成的損傷, 有效減少患者住院時間[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 兩組E2、FSH、LH 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E2低于本組治療前, FSH、LH 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研究組患者E2(72.76±5.69)ng/L 低于對照組的(76.01±5.12)ng/L,FSH(7.83±0.77)IU/L、LH(9.83±1.14)IU/L 高于對照組的(7.13±0.92)、(9.08±1.17)IU/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說明育齡期多發子宮肌瘤患者給予宮腔鏡冷刀切除術治療可改善其性激素指標。宮腔鏡冷刀切除術通過將患者體內的子宮肌瘤切除而促使其子宮內膜的結構有效恢復, 且不會給患者卵巢的內分泌功能造成不良影響, 能有效調節機體的內分泌, 進而降低E2水平, 促使FSH、LH 水平得到提升。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5.45%低于對照組的18.1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宮腔鏡冷刀切除術能夠利用機械的鉗口將瘤體與周圍組織有效分離, 從而整體挖除子宮黏膜下的肌瘤, 具有較高的切凈率[11]。相比傳統的電刀術, 該治療方式切割更加精準, 且手術的視野更加清晰, 不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損傷, 可減輕患者下腹痛、尾骨痛、術后出血等情況, 具有較高的安全性[12-15]。此外,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18 個月, 研究組患者的妊娠率96.36%(53/55)高于對照組的81.82%(45/5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冷刀技術主要通過對機械力量進行應用, 可有效降低組織熱損傷的情況, 使患者子宮內膜最大程度得到保留, 不會對育齡女性的受孕情況造成影響, 還能提高肌瘤的有效清除率, 對患者的預后效果較好[16]。
總之, 宮腔鏡冷刀切除術治療育齡期多發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效果較好, 可減少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 可促使患者在最短的時間恢復健康, 而且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指標, 減少患者發生并發癥的幾率, 有一定的臨床應用與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