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法軍
在當前形勢下,推進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工作要做到“三結合”“三創新”。
一要結合產業開展培訓。高素質農民首先是產業帶頭人,要能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無論在脫貧攻堅時期,還是鄉村振興階段,產業發展都是關鍵。所以高素質農民培訓一定要圍繞當地主導產業開展。近幾年,海南緊緊圍繞省里重點打造的17個產業鏈開展培訓,每年每個產業鏈至少培訓100人以上。
二要結合需求開展培訓。不同經營主體,不同發展階段,對知識的需求是不同的。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是“頭雁”,更多需要經營管理、品牌打造、市場開拓、融資等方面的知識,普通農戶、農業企業技術人員更多需要生產技術、產品營銷等方面的知識。作為主管部門或培訓組織單位,培訓前要做好充分調查研究,有針對性開設班級、設置課程、聘請教師、安排實訓。
三要結合農時開展培訓。一年24個節氣,不同季節有不同的農業生產任務。農業經營者很難長時間離開自己的田地、圈舍、池塘,農忙季節更難走開。辦培訓班要考慮這些因素,盡量在農閑時安排培訓,要多模塊、分散式進行培訓,要線下線上相結合開展培訓,要積極推進學分制。
除此上述三個“結合”之外,還要做到三個“創新”。
一要創新培訓地點。對農民的培訓屬于職業教育,不能像全日制學校要求那樣都坐在教室里上課,更多要到田間地頭去上課。近年來,我們在各種農業園區、涉農企業、合作社建設了50多個田間學校,在一線進行教學,通過科技示范、經驗分享、解難答疑、仿真操作、創業孵化等形式,提高實操性和參與度。科技小院也是一個重要形式,海南有15個。
二要創新培訓形式。對農民不能滿堂灌,要采取豐富多彩的培訓形式。我們建立了專題教學精品課程模塊、情景模擬教學模塊、現場教學模塊、案例教學模塊。課堂上,除了老師講,還邀請廳局領導通過“廳長會客廳”等形式現場答疑,進行政策輔導。另外,安排學員就電商、營銷等課程進行路演,提高操作性;組織學員到上海、浙江等發達省份進行考察,開闊視野,打開思路。
三要創新師資隊伍。除了省廣校的師資,我們從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業、農技推廣單位、種養大戶中聘請了200多位專家。這些專家既有理論功底,又有實操經驗,授課深受學員歡迎。省農廣校特地從揚州大學聘請熟悉農業職業教育的專家做顧問,全面提升農民教育培訓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