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國
非常高興能邀請各位新老朋友共聚潼南,共同參加由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農村部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中國農民體育協會主辦的第五屆全國農民教育培訓發展論壇體育分論壇。在此,我謹代表中國農民體育協會向撥冗出席論壇的各位領導、嘉賓、朋友們致以誠摯謝意!下面,我以“加強鄉村體育人才培訓,推動農民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為主題,同大家一起交流。
一、農民體育事業發展方興未艾、大有可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是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平臺。”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為全面貫徹中央指示精神,農業農村部、國家體育總局加強組織領導,推動出臺了《農業農村部 體育總局 國家鄉村振興局關于推進“十四五”農民體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農民體育活動蓬勃發展。為進一步促進智育體育融合,2016年農業農村部推動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和中國農民體育協會合署合力,共同發力,在辦好農民滿意的教育培訓的同時,辦好農民歡迎的體育賽事活動,為促進鄉村人才振興、豐富農民文化體育生活,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作出積極貢獻。
近年來,在農業農村部、體育總局組織領導和指導下,中國農民體育協會聚力打造一系列“村”字號農民體育品牌賽事活動,如村BA、村跑、村舞等,特別是兩部局聯合發文舉辦的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農民群眾普遍歡迎,社會各界好評如潮,吸引上百億人次關注點贊,充分體現出群眾性、自愿性、公益性、鄉土性和安全性“五性”特點。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方面一致反映,這是指導單位和主辦單位為廣大農民群眾走心用力辦的一件大好事,更被盛贊為“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窗口”、高水平的“農民體育盛會”等等。
二、加強人才培訓是促進農民體育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前農民體育事業發展勢頭正好,為促進農村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鄉村體育人才培養較為滯后的局面仍然存在,鄉村體育振興的關鍵問題正在逐漸從“缺物”向“缺人”轉變。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專業素養突出、綜合能力出眾的農民體育骨干人才是實現鄉村體育振興的“重要資源”。
第一,加強農民體育人才培訓是貫徹落實中央要求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三部委《關于推進“十四五”農民體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培養一批有情懷、有擔當、高水平的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打造一支懂體育、愛健身、會組織的農民體育工作隊伍;十二部委《關于推進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鄉村體育人才隊伍建設,助力鄉村人才振興,并設置了“鄉村社會體育指導員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和“鄉村體育后備力量‘雛鷹計劃”兩大專欄;體育總局、農業農村部、全國婦聯聯合開展 “萬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計劃”。加強鄉村體育人才培養,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補齊農民體育發展短板和促進農民體育工作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也是高質量推動農民體育事業發展必然要求。
第二,加強農民體育人才培訓是開展農民體育賽事活動的有力保障。近年來,農民體育事業多元化發展,各類賽事活動層出不窮,頻繁火爆出圈,但是也應看到,體育具有其專業性,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的結合需要規范,適合農民體育的規則標準仍然缺乏,農民體育缺少專業、學科、師資和教材等等。隨著農民體育事業向更深層次、更高質量、更快速度的開拓,了解掌握農民體育賽事標準的專業人才缺口已成為當下制約農民體育工作的關鍵。高質量發展農民體育事業,賽事活動是載體,專業人才是保障,廣泛開展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賽事活動需要建設一支有情懷、高水平、專業化的基層農民體育人才隊伍,有效地組織農民群眾廣泛參與體育健身活動,進一步激發農民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和推廣農民體育健身活動。
第三,加強農民體育人才培訓是傳承農耕文化的迫切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農耕文化包含與農業生產相關的傳統知識、技藝、價值觀念和習俗,龍舟、武術、摔跤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涵蓋了多元的鄉村文化并承載著豐富的價值觀念和精神風貌,是中國農民長期實踐和積累的智慧結晶。加強民族傳統體育人才培訓,通過人才傳承鄉村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傳統體育、民間游藝等非遺項目傳承發展方式,讓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回歸鄉村生活,是提升鄉村民族民間民俗體育文化品質,推進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的重要手段。
三、進一步做好農民體育人才培養的幾點考慮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和基石。加強鄉村體育人才建設,也是體育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如何解決鄉村體育人才隊伍匱乏這一難題,需要各方面共同推動、群策群力。
一是建立健全鄉村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體系和工作機制。以鄉村社會體育指導員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為抓手,在體育總局、農業農村部、全國婦聯指導下廣泛開展各類鄉村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擴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規模,提高指導服務率和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考核認定也應向回鄉創業大學生、鄉村體育教師、農村基層體育骨干等各類體育人才傾斜。鼓勵體育院校設立鄉村體育發展研究中心,加強農民體育政策研究。據了解,山東曲阜師范大學去年成立了鄉村振興體育研究院。這將有力推動鄉村體育振興的頂層設計,促進鄉村體育人才隊伍建設、鄉村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鄉村體育公共服務、鄉村民俗體育文化研究等工作的提升。
二是發揮廣校體協合署力量。深入推進智體融合、體教融合,持續探索“農民體育+高素質農民”培育模式,將農民體育健身與農民教育培訓緊密結合,在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中加入體育課程,針對農民群眾體育健身需求,結合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民體育的價值體現,鄉村體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農民健身的基本原則與實踐等內容授課培訓,編寫適宜在鄉村推廣,農民群眾易讀易懂的體育教材,積極宣傳體育健康理念、推廣科學健身方法,促進農民體質健康和身心健康,提升綜合素質。
三是營造良好氛圍吸引人才返鄉下鄉就業創業。通過持續提升農民體育賽事活動影響,吸引社會廣泛關注,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推動人才返鄉下鄉,開展體育專業院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體育人才下鄉支教等專項活動。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在全國群眾體育先進表彰中推選鄉村體育工作先進典型,增強鄉村體育工作者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四是為多元力量參與鄉村體育志愿服務搭建平臺。配合體育部門共同開展優秀運動員、教練員農民體育志愿服務工作,為高水平運動員進鄉村服務提供平臺,支持優秀退役運動員、體育網紅達人下鄉宣傳健康理念,教授體育技能,開展鄉村健身指導服務,打造鄉村志愿服務品牌。為地方體育非遺傳承人提供展示平臺,弘揚傳統體育文化。
推動農民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是促進農民群眾智育體育全面發展的有力抓手,也是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必然要求。讓我們攜起手來,深刻把握新時代新征程農民體育工作的使命任務,做好鄉村基層體育人才培養培訓工作,造就一支懂體育、愛健身、會組織的農民體育工作隊伍,堅持立足農村,服務農民,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體育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