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高校音樂藝術教育實踐探究》
作者:王心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61-8987-6
出版時間:2023 年3 月
定價:58 元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大學生群體的綜合素養培育成為高校育人工作的關鍵。與此同時,中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對音樂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在上述背景下,高校音樂藝術教育作為培養音樂人才的主要陣地愈發受到關注,而基于音樂藝術教育的大學生綜合素質培育也成為教育工作者探討的關鍵命題。由王心著,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校音樂藝術教育實踐探究》一書針對音樂藝術教育的素質教育命題展開了系統性探究,拓寬了音樂藝術教育的育人路徑,為當代高校音樂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益參考。
作者王心兼具男高音歌唱家與研究生導師的雙重身份,對高校音樂藝術教育的育人功能提出了新見解。他認為,高校音樂藝術教育有三個重要價值。首先,音樂藝術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審美意識形態的發展。音樂藝術教育通過向大學生呈現音樂美來引導其養成欣賞美、追求美的意識,懂得發現美并知道什么是美,從而始終秉持審美觀念來對待多樣化的社會內容。其次,音樂藝術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獨立個性的發展。素質教育強調對學生個性和獨立人格的培育,而音樂具有多樣性特征,不同音樂的藝術特征不同、演奏方式不同、欣賞方式也不同,這就要求大學生按照自己對音樂的認知和對表達對象的思考來演繹音樂。這一過程會不斷強化大學生的個性體驗,促使其獨立人格的培育和完善。最后,音樂藝術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不論是在音樂作品賞析環節還是在音樂演唱環節,音樂藝術教育工作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大學生的情感,使大學生在與音樂接觸的過程中緩解自身的消極心理,還可以借助教唱來鍛煉學生的情緒自控能力,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狀態控制力。
筆者基于渤海大學研究生培育項目《專業主修(聲樂)》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探索與實踐研究(YJG20230019)研究結合該書內容,立足于高校音樂藝術教育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培育的積極作用,探討高校音樂藝術教育的實施方法,提出高校音樂藝術教育需要實現審美性、趣味性和實踐性的統一,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路徑總結為以下三點。
其一,設置多樣化的音樂藝術教育內容。音樂院校和音樂教師應充分探索多樣化的音樂藝術教育內容,推動音樂藝術教育的價值發揮全面化。具體包括:設置“欣賞評價”教學內容,以音樂作品賞析為主,引導學生用心欣賞音樂作品,激活其對音樂藝術的興趣;設置“藝術表現”教學內容,以音樂理論闡述和音樂教唱為主,教師通過親身示范鼓勵學生模仿、學習相關的音樂技法;設置“自主應用”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所學音樂知識和技法自主進行音樂創作,并將其應用于特定場景,推動學生養成藝術服務于生活的意識觀念;設置“綜合探索”教學內容,圍繞音樂設計綜合性的課堂拓展活動,如流行音樂發展趨勢、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本地音樂的留存與發展等,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問題,幫助其開闊視野并提升思維能力。
其二,打造校本性的音樂藝術教育實訓基地。為了增強音樂藝術教育的實效性,學校還可以依托校園資源優勢,在校內打造音樂藝術教育實踐基地,為音樂藝術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利場地。學校既可以將音樂藝術教育的實訓基地設置在教學樓的活動室,也可以設置在專門的演播教室。若學校財政實力雄厚,則可以搭建更為專業的音樂后期制作實驗室、綜合錄播室、標準音樂廳、虛擬演播室等實訓場地,為不同音樂專業的學生提供符合其音樂演繹工作實際需求的實踐場景。在實訓基地中,教師可以借助設施和場地優勢開展擬真場景教學,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其三,設計組織音樂藝術演出活動。音樂作為一門實操性較強的學科,只在課堂上開展教學工作并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學校和教師還需要設計和組織豐富的音樂匯演活動,為學生提供多元的音樂藝術實踐機會。如在校內組織開展音樂學院才藝匯演,鼓勵不同音樂專業的學生在舞臺上展示自己;適逢建黨節、建軍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學校可以組織開展主題音樂匯演活動,鼓勵音樂專業的學生自主報名參加音樂表演;帶領學生到校外參加音樂志愿表演、音樂競賽等活動。以上活動可以將學生從課堂帶入社會實踐,從“紙上談兵”升華到“真操實練”,有效培育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其在實踐中養成堅毅的性格,鍛煉自身的品質。
總而言之,要發揮出音樂藝術教育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培育的價值,學校和音樂教師需要擺脫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以實踐為核心的教學框架,推動大學生在音樂實踐中不斷開闊自身審美視野、提升自身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