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高校音樂教育創新與發展研究》
作者:郭丹
出版社: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39-6790-2
出版時間:2021 年10 月
定價:45 元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高水平復合型專業人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愈發屬于稀缺資源。以音樂教育為例,它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過程中發揮著提升審美能力、思政素養、藝術鑒賞素質等巨大作用。為驅動高校音樂教育教學體系持續改革優化,筆者結合由郭丹著、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校音樂教育創新與發展研究》一書,通過深入剖析高校音樂教育的理論基礎及實踐探索,以為全面提升高校音樂教育教學質量提供重要的突破點。
由該書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高校音樂教育的現狀、發展歷史與基本原理,以及高校音樂教育課程、教學與教學評價體系的創新發展路徑,這為接下來深層次分析高校音樂教育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探索提供了翔實的文獻資料。例如,在第三章“音樂教育的原理”中,作者向讀者系統介紹了實施高校音樂教育的哲學原理、社會學原理與心理學原理,為廣大師生展開音樂教育理論研究提供了別樣的視角。此外,在第五至第七章圍繞高校音樂教育課程的內容與教材、高校音樂教學的原則與能力培養、高校音樂教學評價的理念與特點展開重點論述,既為高校音樂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提供了成功的經驗范式,也有利于專家、學者從高校音樂教育全過程視角出發,探索有效提升音樂教學質量的創新路徑。
參閱該書,高校音樂教育對促進大學生美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其一,有利于實現高等教育以美育人的目標,逐漸培養大學生聆聽美、欣賞美與創造美的能力。其二,有利于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合唱團、交響樂團等社會團體,在日常排練演出中潛移默化地形成團隊意識,提升團隊凝聚力。其三,相關實驗表明,聽音樂與智力開發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加強音樂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激發無限創造力。與此同時,在外來文化不斷沖擊本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當下,高等院校所開展的現代音樂教育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一是部分高校并未充分發揮音樂教育主陣地的作用,無法更好地推進本民族音樂實現融合式發展與現代化傳承;二是現階段高校音樂教育缺乏自上而下且科學完整的音樂人才培養方案,僅依靠單一的教學方式與課程設計難以滿足新時代音樂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求;三是學生群體所具備的音樂素養參差不齊,嚴重影響高校音樂教育實際效果。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所開展的音樂教育在課程設置、培養方案、教學目標等方面依然存在諸多不足亟待完善。故而,筆者落腳于高校音樂教育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探索兩個角度,旨在從實際教學情況出發探索高校音樂教育取得長足進步的務實方法,為構建完善的高校音樂教育體系提供借鑒參考。
一個是高校實施音樂教育需要擁有豐富的理論支撐作為基礎。在浩如煙海的音樂教育理論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和以人為本理論。以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為例,其強調個體不能以滿足生存需要為最終目標,而應該以獲得身心自由為首要前提,致力于追求個人能力和個人關系的全面性、關聯性與普遍性。這意味著高校教師在推進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生為本”的素質教育觀念,以音符、旋律、歌詞等元素為紐帶,向廣大大學生積極開展高等美育教育,在豐盈其精神世界的同時,促進其全面發展。可見,多元的音樂教育理論對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預見作用,有利于教師理智看待教育工作中的得與失,并合理預測音樂教育工作的未來發展。
另一個是在多元化音樂教育理論的支持下,在高校展開促進大學生全方位發展的實踐探索研究。實踐證明,當下高校音樂教育仍然存在教育理念錯位、管理缺失與“雙師型”教師緊缺等現實問題。為此,高??梢岳脝柧碚{查的形式,在全面了解音樂教育質量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為例,一方面,高??梢愿鶕W生規模適當引進高水平復合型音樂人才,更好地滿足大學生提升音樂素養與實踐技能的需要;另一方面,管理部門必須制定合理、科學的音樂教師激勵機制,讓教師兢兢業業的教學付出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高校音樂教育質量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相關工作者從教育目標、手段、制度等方面久久為功,方能使高校音樂教育邁上新臺階。
總而言之,音樂憑借特有的情感感召力與多元影響力功效,切實提升了大學生的團隊意識、審美能力和人格品質。可以說,高校強化當代音樂教育已經成為促進大學生全方位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未來,高校仍然需要在音樂教育理論的指導下,不斷化解在教師、管理、教學等方面遇到的重重難題,以達到事半功倍的音樂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