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金 石維玉
家蠶飼養技術要點
石小金1石維玉2
(1.湖南省花垣縣貓兒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湖南花垣416400;2.湖南省花垣縣農作物檢疫所 湖南花垣416400)
家蠶養殖并非易事,需要對養殖環境、飼料、病蟲害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考慮和管理。文章探討了家蠶飼養技術要點,包括小蠶共育、大蠶飼養、熟蠶及采繭的管理、病蟲鼠害的防治等方面,以期為家蠶養殖者提供一些指導和建議。
家蠶飼養技術;管理探究;防治
家蠶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昆蟲,被廣泛應用于絲綢生產和實驗室研究。蠶絲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等營養成分,而且可以制作成各種絲綢產品,還在工業、醫療、光學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在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中,家蠶養殖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產業。隨著人們對桑蠶養殖技術的不斷深入研究和探索,家蠶養殖業也不斷獲得新的發展。要想真正實現家蠶養殖的高產、高效、高質,需要相關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的養殖技術水平,采用科學、規范的管理模式,全面完善家蠶養殖的各個環節,同時加強家蠶的品種改良和保護,以推動我國家蠶產業的健康發展。
小蠶共育是指把1齡~3齡的小蠶集中飼養,至3齡或4齡后再分發到各養蠶戶飼養的分段式養蠶方法,要求有專用的桑園、設施設備完善的蠶室以及技術過硬的飼養人員。小蠶共育有利于節約勞動力成本及消毒防病,滿足小蠶生長的基本生理要求,實現技術的集約化,更適宜在多批次滾動養蠶區推廣應用。
在小蠶共育階段,桑葉的選用對小蠶的生長和發育至關重要。首先,應選擇葉片嫩綠、無霉斑、無病蟲害、無農藥殘留及無工業污染的專用桑園。其次,根據齡期選用不同部位的葉片,收蟻當天用頂芽下第2~3片淡綠稍黃葉,1齡期用頂芽下第3~4片嫩綠色葉片,2齡期用頂芽下第5~6片淺綠色葉片,3齡期后可選用深綠色葉片。喂食前應對桑葉進行清洗、晾干及切細處理,不同齡期的蠶對細塊桑葉的大小和形狀要求不同,一般1齡~2齡蠶以體長1倍~1.5倍寬、2倍~2.5倍長的條形葉,或體長1.5倍~2倍的方形葉為宜,3齡蠶則以體長1.5倍~2.5倍的粗切三角葉為宜。擴座勻座用細長條形的絲桑,給桑用方形或條形桑。
在喂食量方面,小蠶共育到3齡眠期,喂食量需要逐漸增加,每次給桑量要參考上次給桑后的殘桑量。一般每日喂桑量為蠶體重的30%~40%,可分早、中、晚喂食,平均分配給桑量。在喂食過程中,需要時刻注意并監測蠶的健康狀況和食欲情況,從而及時地調整喂食量。同時,為了避免疫病的傳播,喂食前還需要對桑葉進行消毒處理,只有選擇適宜的桑葉類型,掌握喂食量的技巧,才能促使蠶生長發育良好,產繭量增加。
溫濕度是影響小蠶共育生長和發育的重要環境因素之一,需要根據不同階段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調節和控制。
(1)在小蠶共育的前期,適宜的溫度為28 ℃左右,相對濕度為70%~80%。在蠶房內,可以通過通風換氣、加濕等措施來調節溫濕度。在夏季高溫天氣時,需要注意室內溫度過高可能導致蠶體不適甚至死亡,應適時采取降溫措施,如增加通風換氣次數、利用遮陽網等方式減少太陽直射等。
(2)在小蠶共育的中期,適宜的溫度為26 ℃左右,相對濕度為60%~70%。此時需要特別注意蠶的飲水情況,保證蠶房內空氣的濕度。同時,也需要注意蠶的密度,不要過于擁擠,避免蠶體濕氣過重,影響蠶的健康和生長。
(3)在小蠶共育的后期,溫度可以調到25 ℃左右,相對濕度控制在50%~60%。此時需要注意蠶的食欲狀況和喂食量,同時也要注意防止蠶病的發生。
除了控制溫濕度和喂食量外,為確保小蠶健康生長,還要控制蠶的密度,避免蠶體過于擁擠,要及時擴座和除沙。小蠶生長快、移動范圍小,應該給一次桑就擴一次座、勻一次蠶。同時定期檢查蠶箱,每日要對蠶箱進行清掃,及時清除蠶的排泄物和食物殘渣,保持蠶箱內的環境衛生,時刻注意蠶體的健康情況。因為在小蠶共育的過程中,蠶體容易受到感染,需要加強疫病防治工作,一旦發現蠶體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進行隔離和治療,避免病菌傳播。蠶具的質量也直接關系到家蠶的健康和產繭量,在小蠶共育的過程中,要選用質量可靠的蠶具,定期檢查和更換,保證蠶具的衛生和質量。
大蠶是指4齡~5齡蠶,是家蠶飼養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此時蠶體型逐漸增大,食桑量增多,用桑量占全齡用桑的90%以上,對營養的需求也逐漸增加,因此飼料的種類和喂食量需要進行調整。大蠶的飼料主要包括桑葉和桑樹皮,桑葉是主要的飼料來源,桑樹皮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木質素,可促進蠶體發育[1]。在桑葉的選擇上,要選用無病蟲害、無污染的寬大肥厚成熟的老桑葉,對于桑樹皮則應選擇新鮮、柔軟的嫩枝部分。
在喂食量方面,一般采取每日四餐的方式進行喂食,以每條蠶每日喂食量3 g~4 g為宜。飼料的擺放應該均勻,每次喂食后應清理飼料殘渣和蠶糞,并保持桑葉的干燥清潔,一般貯葉時間不超過24 h,防止桑葉發熱、變質、凋萎。同時,要加強桑葉的消毒和清潔工作,防止傳染病的發生。
大蠶的飼養過程中,溫濕度的調控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們的生長和發育需要適宜的環境條件。當氣溫過高或過低時,大蠶的生長速度會受到影響。在此階段,適宜的溫度為23 ℃~25 ℃,適宜的濕度為70%~80%。為了保持適宜的溫濕度,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良好的通風。要保持蠶室空氣流通,以確保室內空氣新鮮,可以通過開窗、設置風扇等方式實現良好的通風。
(2)控制光照。大蠶不需要強烈的陽光照射,因此需要避免過度的光照,可以通過使用窗簾或遮光布等方式來控制光照強度和時間。
(3)定期測量和調節蠶房溫濕度。在飼養過程中,需要定期使用溫度計和濕度計測量室內溫濕度,并及時采取相應的調節措施。如高溫季節應通過室內空調、風扇,或搭建涼棚、房頂蓋草等措施降溫[2];控制空氣濕度方面,可以在室內設置水盆或噴霧器來增加濕度,濕度過高時則可通過加強通風換氣、使用除濕機來降濕。
除了飼料種類和溫濕度控制外,大蠶飼養中還需要注意一些養殖管理措施。首先,應該適時消毒除沙,每天在蠶座上多撒石灰或焦糠,避免蠶座蒸熱誘發蠶病感染。其次,要適度稀放,做到大蠶能彎腰。通過及時擴座、分匾、移蠶,避免蠶頭過密,引起蠶兒發育不齊,及蠶爬蠶造成蠶體創傷。再次,加強蠶眠處理,通過對眠前的提青和眠后的餉食處理,避免出現青蠶、眠蠶、起蠶“三代同堂”的現象,保證蠶兒發育整齊,老熟一致[3]。最后,家蠶飼養過程中需要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如振動和聲響等,以免對蠶兒正常生長產生不利影響。以上都需要在養殖過程中及時發現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以確保大蠶的健康生長和高產。
5齡蠶經過6 d左右的飼養便可進入催熟期,此時蠶兒食葉量會減少,一般給葉2層~3層,過多則會浪費。熟蠶通體透黃停止食葉,當蠶兒中發現5%的少量熟蠶時,只需給0.5層~1層的少量桑葉,而且桑葉要切成小塊,使蠶座平整,避免熟蠶在桑葉縫隙中結繭。同時在桑葉上噴灑蛻皮激素供蠶兒食用,使家蠶老熟一致、上蔟整齊。蔟具的選擇上,首選方格蔟,方格蔟所結的蠶繭厚薄均勻,繭色潔白,絲長度增加,且解舒好。上蔟前一天,將蔟具固定懸掛于蠶座上方,底部直接接觸蠶座或距蠶座0.5 cm~1 cm。要合理控制上蔟密度,過稀會浪費蔟具,過密則雙宮繭、黃斑繭增多,以方格蔟進孔率80%~85%為宜[4]。熟蠶有背風性、趨光性和上爬性,上蔟后要保持室內通風,光線均勻,溫度防止過高或過低,濕度以65%~75%為宜。結繭期間要注意通風、避免潮濕,防止繭霉變,影響繭質。
蠶兒上蔟的第1 d~5 d,是蠶吐絲和化蛹的時期,禁止采繭。若此時期采繭,會因震動而使吐絲中斷,造成斷頭增多,也易使初化的蛹破皮出血,污染蠶繭內壁,形成內印繭,造成繭質大大降低。適宜的采繭期應在蠶化蛹后,且蛹皮變硬呈黃褐色時。一般春繭和晚秋繭在上蔟足6 d~7 d,夏繭和早秋繭在上蔟足5 d~6 d后采繭,溫度高可早采,溫度低要遲采。
采繭前先清除蔟中病死蠶,防止污染好繭。采繭時邊采邊選,上繭、雙宮繭、黃斑繭要分開,并輕采輕放,不得拋擲蠶繭。采下的蠶繭不得堆積過高,要薄鋪,厚度5 cm左右,避免蠶繭發熱。儲放場所要求通風、陰涼、干燥,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環境,以免蠶繭發生霉變和蟲害。
家蠶的品種主要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多種副交配品系、單品系和混合品系。多種副交配品系指的是采用多種基礎品種進行副交配培育的品系,其特點是具有高度遺傳多樣性、抗病性強等。單品系指的是單一基礎品種培育的品系,其特點是穩定性好、遺傳純度高。混合品系指的是多種基礎品種進行混合培育的品系,其特點是具有多種基礎品種的優點,遺傳多樣性較高[5]。在品種選擇方面,養殖戶要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品種,比如以產絲為主要目標應選擇單品系;以耐病、適應性強為主要目標,則應選擇多種副交配品系。選擇一個好的品種是提高養殖效益和蠶絲質量的重要前提。
場地、蠶體、蠶具及桑葉的消毒管理是家蠶飼養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首先,對于蠶室及其周圍環境要定期清潔,保持環境衛生。蠶室內地面、墻面、設備等也要進行清潔消毒處理,使用消毒劑進行噴灑、擦拭等。其次,對于蠶體、蠶具等也要進行消毒處理,避免病菌的傳播。消毒方法可以采用蒸汽、紫外線、漂白粉、石灰等進行處理。最后,桑葉是家蠶的主要飼料,因此桑葉的采集和存儲也需要注意衛生和消毒。采集的桑葉要洗凈、曬干,并放置于干燥通風處,避免受潮發霉。在飼喂家蠶前,還要再次檢查桑葉的衛生情況,避免桑葉受到污染或霉變,影響蠶的健康生長[6]。
家蠶養殖過程中,常常會遭遇病蟲鼠害的問題,給蠶兒的健康帶來威脅,影響養殖效益,因此,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第一,養殖場地、蠶架、蠶具要徹底消毒,防止病菌直接感染,飼養場地應該保持通風透氣、干燥。第二,要對飼養人員及其他進出人員嚴格消毒,進出蠶房應更換外衣及鞋帽,防止帶入外來病菌。第三,要加強桑園和桑葉的管理,嚴防桑葉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桑葉貯存要保持干燥清潔,防止霉菌滋生。第四,要定期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患病蠶,防止病情擴散。對于感染病菌的蠶,應該將其隔離并銷毀。第五,還要防止鼠類和鳥類等動物為害,保證蠶健康生長。
本文通過對小蠶、大蠶、熟蠶及繭的科學管理和病蟲鼠害的防治等多個方面進行詳細的介紹,可以讓養殖者更好地掌握家蠶養殖技術的要點,提高養殖效益。家蠶的養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管理。家蠶養殖者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探索,提高養殖技術水平,從而提高家蠶的養殖質量和效益,為我國家蠶產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1]趙焱.桑蠶飼養技術與病害防控探討[J].農家參謀,2022(6):117-119.
[2]梅亞軍.江蘇省家蠶省力化高效養殖技術初探[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1,24(9):22-24.
[3]陳永波.家蠶雜交種1~3齡顆粒飼料育及原蠶全齡顆粒飼料育的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6.
[4]崔為正,張升祥,劉慶信,等.我國家蠶人工飼料的研究概況及生產實用化進展[J].蠶業科學,2016,42(1):3-15.
[5]汪思寶.家蠶飼養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10):244-245.
[6]顏正兵,管淑萍.家蠶飼養的重點技術措施[J].江蘇蠶業,2017,39(2):16-17.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9.03
S883
A
2095-1205(2023)09-08-03
石小金(1978—),女,苗族,湖南花垣人,大專,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為農作物栽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