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文內 文 軍 李星群
凌云縣下甲鎮創建鄉村振興示范鎮探究
韋文內1文軍1李星群2
(1.廣西大學農學院廣西南寧530000;2.廣西大學農牧產業發展研究院廣西南寧530000)
文章基于下甲鎮的發展現狀,分析了下甲鎮創建鄉村振興示范鎮的優勢,從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等方面進行比對,指出了存在資金短缺、人才隊伍不足、產業基礎薄弱、建設用地不足等問題,提出了加大財政投入、厚植人才支撐、完善農業產業化、加強鄉村規劃等對策,以期為下甲鎮創建鄉村振興示范鎮提供參考。
凌云縣下甲鎮;農村農業;鄉村振興示范鎮;鄉村振興;創建
自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三農”問題受到全國各級政府的重點關注,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已經成為衡量社會主義現代化水平的重要因素。黨的二十大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的目標[1]。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扎實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這為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徑。與往年不同,202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農業強國”,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2]。近年來,各級政府在政策和項目資金方面對農村地區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當前,國家正開展“百縣千鄉萬村”鄉村振興示范區創建工作,創建出了一批鄉村振興示范縣、示范鄉鎮、示范村。探索不同區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組織方式、發展模式和要素集聚路徑,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3]。百色市作為“一帶一路”區域性陸路經貿城市的核心城市,其作用突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的新格局正逐步形成,這為百色市現代農業優化產業結構、區域布局以及對外開放合作提供了更大發展空間,為百色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4]。
2022年以來,百色市不斷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區創建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5]。但是,百色市凌云縣下甲鎮在鄉村振興示范鎮創建過程中依然存在問題,研究問題并找到相應的對策,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下甲鎮區域總面積181 km2,轄10個行政村,181個村民小組,5 776戶,24 333人,自然資源豐富,農業基礎較好,歷史人文底蘊深厚,環境優美,山村風光秀麗迷人,素來享有“山雄、水秀、田美”的美譽,是生態宜居的好地方。
下甲鎮地處凌云縣東南部,距凌云縣城10 km,距百色市80 km,G69銀百高速路以及G212、G357國道貫穿其中,交通便利,區位條件優越[6],是凌云縣通往百色市的交通要道。
下甲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光照充足。雨熱充沛的自然條件為下甲鎮發展特色農業奠定了堅實基礎,主要農特產品有紅薯粉、桑果酒、桑葚、山油茶、大紅八角、麻竹等,其中,凌云紅薯粉不含任何人工色素,柔軟可口,營養豐富,素有“人造魚翅”之美稱。下甲鎮四周山巒起伏、連綿不斷,水質清澈如鏡,自然風光十分優美,轄區內有浩坤湖、汾洲古府、釣魚臺公園、桑梓平懷景區等景區景點[7]。
下甲鎮的油茶產業現代化示范區采取“企業+合作社(村集體)+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成功盤活了林農手中的油茶林資源,將農戶、合作社、村集體經濟有效銜接起來,促進產業振興,實現了村集體經濟、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三方共贏,成為全市油茶產業發展的典范。其中,雙達油茶示范區定期向周邊林農、林業生產者提供技術培訓服務,傳播現代林業生產技術和油茶產業相關知識,使林業生態文明和產業文化內涵深入人心,在帶動林農數量、服務群眾效果、新型林農培育方面具有明顯的作用[8]。
下甲鎮民風淳樸,同時鎮黨委倡導各個村委開展道德講堂、評選文明家庭及文明戶等活動,真正提高村民的素質。全鎮10個村“村村響”“戶戶通”工程已實現鎮域全覆蓋,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10個。通過舉辦全民運動會、“九九重陽”敬老節、弄福特色村寨民族服飾匯演、下甲“最美老人”評比等文化活動,豐富村民的娛樂生活,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度,真正實現了農村精神文明和鄉村振興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良好態勢。水陸村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東西南北賀新春節目分會場之一,大大提高了下甲鎮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下甲鎮以優化村屯治理、提升旅游環境為目標,積極開展“美麗庭院”活動,村民積極參與,得到了村民的廣泛好評。同時建立景區運營單位與村集體的共建機制,統一協調,共同規劃,推動村屯路網、房屋風貌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到既不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又能為村民增加收入,還能提高居民生活環境。與景區公司合力實施旅游超市、旅游民宿等村集體經濟項目,解決景區門票分紅、村集體物業出租、村屯集中供水等問題,實現村屯善治和景區發展雙贏新局面。2021年,下甲鎮的浩坤村被授予百色市“生態宜居紅旗村”“鄉風文明紅旗村”“治理有效紅旗村”等稱號[9]。
俗話說想致富先修路,雖說下甲鎮所屬鄉村都已通路,但有些道路經常損壞,出現坑洼,但因為資金不充足,導致有些基礎設施沒有得到改善和維修。由于鄉村振興示范鎮必須是在實體產業的基礎上創建,因此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扶持產業。雖然目前創建示范鎮的資金投入力度在不斷增強,但與目標需求的資金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當地的居民真正地安居樂業,必要的基礎設施必不可少,不管是綠化帶、體育設施、娛樂設施等,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僅僅靠政府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要加大引入外面的資金,增加稅收。
下甲鎮是典型的廣西鄉鎮,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留在村中的大多是老人與小孩,這使得在振興鄉村的過程中缺少中堅力量。村里產業規模小,蠶桑產業鏈還沒有真正形成,蠶桑產業的上下游產業沒有拓展,很難滿足人才發展需求;相應技能培訓少,人才的內生補給性不足。全鎮科技人員老齡化,農業技術人員缺乏,農業科技創新應用不足,難以滿足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需要。
下甲鎮基礎灌溉渠道建設不足,農業灌溉用水較為困難,導致下甲鎮農業生產經營多以“小而散”的形式出現,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程度不高,適應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的能力不強。以下甲鎮為核心的第三產業發展仍有不足,主要表現在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等。運用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模式能力不強,未能突出農業在旅游開發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旅游公共服務體系不夠完善,集散中心、智慧旅游雖已建成,但有待進一步提升[10]。
村莊建設用地結構比例失調,人均用地偏少。農村居民點用地結構不合理,住宅用地比例偏大,村莊基礎設施用地比例偏小,村內公共設施及公共空間偏小。
農房建設長期缺乏統一的規劃管理,布局零散,利用粗放,農村居民點用地的使用效率低,且因第二次土地調查將房前屋后零星地類歸并為農村居民點,導致建筑物基底面積占村莊建設用地面積比重較低[11]。
創建鄉村振興示范鄉鎮不能一味地依靠國家財政撥款,應多渠道地籌措更多的資金。下甲鎮擬分為三個渠道進行籌措,其中通過爭取上級財政補助資金和整合本級項目資金方式共計劃籌措財政資金2 592.55萬元,占總投資的6.78%;通過引入投融資平臺解決資金5 413.58萬元,占總投資的14.15%;參與工程項目建設的經營主體通過信貸、融資和自有資金籌措30 251.8萬元,占總投資79.07%。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強農行動,制定和完善人才培訓計劃,創新培訓機制,加強對基層干部、專業技術人員等的培訓,培養一支符合當地特色、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12],通過聘請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專家及教授以技術講座、專業培訓等形式,鼓勵和發揮科技特派員的作用,帶頭創辦實體和示范基地、加盟龍頭企業等。為參與下甲鎮鄉村振興建設有突出貢獻的高層次人才提供落戶、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學、醫療社保等綠色通道服務,并給予相應補貼[13]。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完善政府的服務體系;創建響亮品牌、夯實產業基礎、促進提質增效,實現生產規模化、產業化、聚合性發展;引進龍頭企業,結合實業及特色打造鄉村文化旅游精品[14]。聚力蠶桑全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發展有機循環農業、休閑農業、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等新業態,引進蠶桑龍頭企業,加強招商引資,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發展智能數字化農業,主動接入農業互聯系統,抓好線上銷售平臺建設[15]。
圍繞規劃布局合理、基礎設施完備、生態環境優美、長效機制健全四方面下功夫,進行全村規劃布局設計。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加快落實好全村規劃設計要求,督促新建住房做好報建審批手續,堅決制止亂占耕地建房情況,如有私自建設,及時上報上級黨委、政府。加強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確保綜合服務中心有人員、有場地、有設備、有流程、有網格、有經費。做好村屯整體整潔美觀維護,各屯無亂搭亂建、無亂采濫伐、無破壞景觀的現象[16]。
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區,依托鄉村產業,實現鄉村美麗、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目前下甲鎮在鄉村振興示范鎮創建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通過增加資金籌措渠道、厚植人才支撐完善農業產業化及增長農業產業鏈、推進生態宜居,這些問題都會逐漸解決。建設一批有特色、可塑性強的鄉村振興示范區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可行之路。
[1]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EB/OL].(2022-02-22)[2023-07-1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5460638373422026&wfr=spider&for=pc.
[2]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EB/OL].(2023-02-13)[2023-07-16].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2/13/content_5741370.htm?dzb=true.
[3]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關于開展2022年“百縣千鄉萬村”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的通知[EB/OL].(2022-07-14)[2023-07-16].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7/21/content_5701994.htm.
[4]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EB/OL].(2020-05-17)[2023-07-16].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5/17/content_5512456.htm.
[5]廣西百色市統計局.百色市鄉村振興推進成效及存在問題建議[EB/OL].(2023-05-17)[2023-07-16].http://www.baise.gov.cn/xwdt/bmdt/t16510265.shtml.
[6]盧娜,曾翰超.廣西凌云縣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以A生態農莊為例[J].旅游縱覽,2022(21):70-72.
[7]左興飛,廖靈芝.廣西凌云縣茶產業發展探究[J].廣東蠶業,2022,56(4):136-138.
[8]何蘭蘭.全域背景下廣西凌云茶旅產業融合發展對策研究[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4(4):89-91.
[9]秦娟.凌云縣浩坤村:發展鄉村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J].傳承,2022(4):2.
[10]陳俊紅.北京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對策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9.
[11]李秋妍.欠發達山區生態產業化發展對策研究: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凌云縣為例[J].全國流通經濟,2022(17):96-99.
[12]王艷群.讓更多青年大學生投身鄉村振興偉業[N].廣西日報,2022-12-10(4).
[13]蒲實,孫文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人才建設政策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8(11):90-93.
[14]孔祥智.鄉村振興的九個維度[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
[15]梁憶群.蒙山縣桑蠶產業發展及高效種養技術要點[J].廣東蠶業,2022,56(1):4-6.
[16]顏文華.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驅動鄉村振興的海外經驗借鑒[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11):200-204,224.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9.43
F327
A
2095-1205(2023)09-139-03
韋文內(1996—)男,壯族,廣西來賓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農村區域發展。
李星群(1974—),女,漢族,四川洪雅人,碩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為鄉村發展規劃與鄉村旅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