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T 冰
山西鄉村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模式探究
海香馮冰
(山西華澳商貿職業學院山西晉中030012)
文章闡述了發展山西省鄉村旅游業的意義,分析了當前山西省鄉村旅游業存在資源使用不足、產業鏈不完整、缺乏有效的市場宣傳等問題,提出了山西省鄉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構建路徑:第一,以生態保護為基礎,推動鄉村旅游業與各產業融合發展;第二,開發特色旅游產品,豐富鄉村旅游體驗;第三,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提高服務質量;第四,加強市場宣傳,形成品牌效應。
鄉村振興;發展模式;鄉村旅游業;山西省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實施,山西省農村地區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鄉村振興工作向縱深推進,鄉村旅游已成為促進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抓手和可行路徑[1]。在該背景下,山西省如何推動鄉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一個焦點問題。山西省是中國重要的旅游省份,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落地區域之一。山西省應積極探索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提升其附加值和競爭力,促進鄉村旅游業實現現代化,實現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旅游業是山西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2]。首先,山西省鄉村旅游業能夠帶動當地農村經濟增長、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加強城鄉經濟聯系。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能夠促進城鄉要素的流動交換,提高農村資源利用效率,促進城鄉協同發展。其次,發展鄉村旅游業,能夠加強城鄉文化交流,促進城鄉文化共同繁榮。最后,發展鄉村旅游業可以促進當地農民的創業和就業,進而增加農民收入。隨著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可以通過提供旅游服務和產品獲得收入。例如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太原市積極發展陽曲縣的旅游業,以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該縣經濟發展,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城鄉協同發展。
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可以促進文化旅游與鄉村旅游的融合發展,推進文化旅游業的轉型升級。首先,文化旅游是一種新興的旅游業態,通過與鄉村文旅融合發展,可以為文化旅游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同時推動兩者的融合發展能夠增加山西省鄉村旅游業的附加值和經濟效益,實現文化旅游與鄉村旅游的雙贏局面。其次,發展鄉村旅游業可以促進山西省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山西省有多座歷史文化名城,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如古建筑、民俗文化、民間藝術等。旅游業帶來的經濟效應也有助于激發山西省當地居民對鄉村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意識,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最后,通過鄉村旅游產業的引導和推動,可以推進文化遺產產業的發展,從而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反之,文化遺產產業的發展也可以促進鄉村旅游業的升級,形成良性循環。
首先,鄉村旅游業能夠展示當地文化、歷史和自然風光,形成獨特的鄉村旅游品牌形象,提升當地鄉村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山西省鄉村旅游業在滿足游客需求的同時,也能讓游客深度了解當地文化和風俗,提高游客的文化素養,提升其旅游體驗,這將激發游客的二次消費[3]。游客流量的增多也將會促進當地的商業發展,吸引更多的商家前來開設店鋪、完善服務設施,提高當地的商業水平知名度。其次,山西省能夠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業加強與其他地區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其在全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度。例如,舉辦旅游交流活動、旅游產品推介會等,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游客前來旅游,進一步提高山西省鄉村旅游業的知名度。
山西省作為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省份,其鄉村旅游資源豐富。然而,在資源利用方面仍存在明顯不足。第一,山西省鄉村旅游資源利用方式較為單一。山西省鄉村旅游資源以傳統文化、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主,如平遙古城、應縣木塔、懸空寺等,但這些景點的開發利用還比較單一,缺乏多元化的體驗項目。另外,山西省是我國煤炭大省,但是與其相關的煤礦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相對較少。第二,山西省鄉村旅游資源整合不足。山西省鄉村旅游資源分布較為分散,資源整合和聯動不足,缺乏資源聯動和系統化的旅游產品服務。第三,山西省鄉村旅游資源利用效益不高。由于缺乏科學的規劃和管理,一些鄉村旅游資源的利用效益不高,甚至存在資源浪費和破壞的情況。
山西省鄉村旅游業存在產業鏈不完整問題。部分旅游景點的開發已初步完成,但與旅游相關的配套產業卻發展落后,這使得其服務質量難以得到保障。目前,山西省很多農村地區僅僅提供了基礎的住宿和餐飲服務,缺乏多樣化的旅游產品和服務。例如,位于晉中市昔陽縣的峽口村、龍洞灣村等旅游點,其餐飲、住宿、交通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目前難以充分滿足游客的需求。在缺乏配套服務設施的情況下,旅游產品附加值也較低。由于缺乏高附加值的旅游產品,旅游業在農村地區往往被看作一種低效益的行業,難以引起投資者的重視,不利于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山西省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市場宣傳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方面,由于鄉村旅游業規模較小,很多農家樂、民宿等旅游服務提供商缺乏品牌意識和營銷能力,難以通過自身力量進行有效的宣傳推廣。另一方面,政府和相關機構在宣傳推廣方面的投入不足,山西省鄉村旅游業缺乏有效的宣傳渠道。此外,由于缺乏對目標市場的深入了解,很多鄉村旅游項目缺乏特色,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例如,介休市洪山鎮雙塔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底蘊,但由于缺乏宣傳,導致其尚未得到廣泛關注。
山西省的鄉村旅游業以自然景觀為主要資源,自然資源的質量和可持續性與生態環境密切相關。通過生態保護能夠保護好這些旅游資源,保證鄉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4]。因此,山西省需要以生態保護為基礎,推動鄉村旅游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第一,在推動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同時,注重生態保護,制定并實施生態旅游規劃,加強鄉村旅游景區的生態修復和保護。第二,強化文化傳承與創新。將文化旅游融入鄉村旅游業發展中,挖掘和保護鄉村文化遺產資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鄉村旅游景區和產品。積極推廣文化體驗項目,如傳統手工藝品制作等,增加旅游產品的吸引力。第三,推動體育休閑與健康產業的發展。加強鄉村體育設施建設,發展鄉村體育休閑旅游,打造健康、休閑、養生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促進鄉村旅游業與健康養生、康體產業的融合發展。以生態保護為基礎,推動鄉村旅游業與農業、文化、體育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鄉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例如,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的國家5A級旅游景區——云丘山景區,其在推動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同時,堅持走生態賦能產業之路,自覺謀劃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找準生態與富民的契合點,推動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耕變體驗、農房變民宿,建立與綠色生態相融的現代農業體系,走好生態惠民富民之路,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5]。云丘山景區持續修繕古村落,探討古村落保護和開發模式,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同時,云丘山景區充分發揮“中國天然氧吧”的獨特優勢,積極打造禪修、睡眠、美食、運動、醫療、避暑六大覆蓋全生命周期、極具特色的養生系列產品,一經推出便受到游客的肯定與好評。
為了構建山西鄉村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模式,需要開發特色旅游產品,豐富鄉村旅游體驗。第一,可以發掘和利用本地文化、歷史、傳統技藝等方面的資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例如古鎮游、民俗文化游、特色美食游等。第二,可以開展農業觀光、采摘體驗、生態游、戶外運動等多種活動,讓游客更好地了解當地的農業文化和自然環境。第三,山西省擁有豐富的美食文化資源,當地可以通過宣傳本地美食文化,幫助游客了解其歷史背景。例如,太原市尖草坪區采取三項措施積極探索鄉村休閑旅游發展新模式,推進農業轉型升級,讓更多的“美麗風景”變成“美麗經濟”。這三項措施包括:第一,創品牌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以“吃農家飯、住鄉村屋、游田園景、享休閑樂”為內容,以易地搬遷、旅游鄉村、傳統村落等項目為依托,推廣“旅游+”“生態+”創新模式;第二,鑄精品實施旅游增綠工程,重點打造轄區內“古晉陽外八景”中的崛圍紅葉、烈石寒泉、天門積雪、土堂怪柏、西山疊翠、汾河晚渡6景生態,全力實施“崛圍增紅、全域增綠”和以打造北山生態屏障為主的植樹造林綠化美化工程;第三,依陣地開展旅游節慶活動,舉辦策劃一批休閑農業游樂活動和鄉村旅游節慶活動,依托中華傅山園、宇文山莊、天怡山農業生態園等3家特色景區景點,成功舉辦第三屆“山西花饃、花燈藝術節”、中華傅山園非遺文創精品展、臘八傳統民俗文化節等活動,推動“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發展模式轉變[6]。
為了構建山西鄉村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模式,必須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提高服務質量。首先,必須建設和改善旅游基礎設施是提升鄉村旅游的重要保障。這包括交通、住宿、餐飲、衛生、安全等方面的設施。山西省政府應該加大投入,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鄉村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步伐,提高基礎設施水平。其次,為了提高鄉村旅游服務質量,需要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管理。山西省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和服務意識的培養,持續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最后,加強對鄉村旅游景區和旅游企業的管理和監督,加大執法力度,打擊不法行為,維護游客的合法權益。
針對鄉村旅游業缺乏有效市場宣傳的問題,山西省應加強宣傳,形成品牌效應。首先,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推廣。有關部門可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進行推廣,提高鄉村旅游項目的曝光率和關注度[7]。其次,打造獨特的品牌形象。以山西省鄉村旅游的特色和亮點為基礎,設計出具有個性化的品牌形象,從而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最后,可以通過主流媒體進行宣傳報道,進一步提升山西省鄉村旅游品牌的影響力。
隨著旅游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大,山西省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迎來了重要契機。通過推動鄉村旅游業與農業、文化、體育等產業的融合發展,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和加強市場宣傳等措施,能夠有效推動山西省鄉村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增強山西省鄉村旅游業的核心競爭力[8-9]。相信在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山西鄉村旅游業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1]佚名.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N].經濟日報,2023-04-07(11).
[2]王燕,林曉嬋,姜瑛.鄉村振興戰略下黑龍江省鄉村旅游發展實施路徑研究[J].山西農經,2023(4):28-30,47.
[3]張星.淺談發展鄉村旅游對農業經濟的帶動作用[J].廣東蠶業,2021,55(9):138-139.
[4]劉變玉,馬金海,黃飛靈.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農村科技,2023(2):11-12.
[5]鄉寧縣融媒體中心.鄉寧云丘山:天然好生態氧吧醉未來[EB/OL].(2023-03-27)[2023-05-07].https://lf.sxgov.cn/content/2023-03/27/content_12957334.htm.
[6]王昕,江志軍.尖草坪區“三舉措”助推鄉村旅游轉型升級[EB/OL].(2020-08-24)[2023-05-07].http://www.tynews.com.cn/system/2020/08/24/030248843.shtml.
[7]徐立娣,余云建,張小亞.生態系統視角下鄉村“文化興旅”發展路徑探究:以浙江省孝豐鎮為例[J].時代經貿,2023,20(2):155-160.
[8]魏潔.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路徑探析[J].廣東蠶業,2021,55(11):149-150.
[9]劉昌海,楊景旭.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旅游業發展路徑探究[J].廣東蠶業,2023,57(1):154-156.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9.38
F592;F323
A
2095-1205(2023)09-124-03
山西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山西省旅游碳排放效率與旅游經濟發展共生路徑研究”(22BA031);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山西省集中連片特困區旅游扶貧開發研究——以呂梁市為例”(2018B107)
海香(1982—),女,山西大同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