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月,嚴胡勇,2,汪江桃,何軍政
(1.重慶理工職業學院,重慶 401320;2.重慶工商大學,重慶 400067)
隨著近年來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其地位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日益提升。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院校肩負著為國家培養高技能、高職業素養人才的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1]。習近平總書記把“立德樹人”放在了高等教育育人的核心環節,大力倡導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學過程中,努力構建思政背景下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模式,開創我國高等教育新篇章。為實現學生職業技能與個人思想意識、職業素養的高度融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職業院校需將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協同育人,堅持以弘揚時代精神為中心,將理想信念引領始終貫穿專業教學全過程。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專業課教師需將“立德樹人”放在教學目標的重要位置,積極探索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堂的有效途徑。本文將以大數據技術專業的數據庫技術及應用課程為例,深度挖掘、分析和歸納能融入本門課核心知識點教學的思政元素,并整理出數據庫課程與思政元素相結合后的教學過程設計和思政實現途徑。
在我院的大數據技術人才培養方案中,數據庫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開設于大一下學期。數據庫課程中的知識將始終貫穿后續專業課教學,其地位非常重要,因此,針對這門課程,筆者長期在學生課后進行課程難度、學習興趣濃度、知識獲得感等方面的調研。通過調研,筆者發現學生普遍反映該課程理論性較強,抽象難懂,光是按照書本內容進行講解,在課堂過半后大部分學生將感覺枯燥,逐漸失去學習動力。為提高課堂質量,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筆者對數據庫課程進行了教學模式探索和改革,采用案例教學、任務驅動、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方式,結合課程核心知識點有機、有理、有序地融入愛國愛家、團結協作、辯證思維、工匠精神等多種思政元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在課堂中除了掌握有用的專業知識外,還潛移默化地形成了正向的思想道德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以及良好的職業素養。
數據庫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本身理論知識較多,同時具備較強的實踐性,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規范意識及鉆研精神[2]。教師可以將課程思政與數據庫課程教學相結合,從思維意識、職業素養、團結守序等方面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本門課所需的素養,形成良性循環,使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輔相成、協同育人,實現以專業課作為德行教育的載體、以課程思政促專業學習的共贏局面。
吳曉霞在《高職院校學生課程思政獲得感的提升路徑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三主體”協同育人模型[3],三主體指思想政治老師、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他特別強調了專業教師的橋梁作用。在思想政治老師對學生思想、信念、道德等方面進行專項教育的基礎上,專業教師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中心目標,承上啟下,將課程思政無痕融入專業課堂,培養學生的愛國敬黨、團結協作、辯證思維、職業素養、文明守序、工匠精神六大核心素質,幫助學生順利從校園大學生過渡到社會職業人?!傲⒌聵淙恕焙诵乃刭|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立德樹人”核心素質模型
當下,高職院校部分學生崇尚鮮明的個人色彩,特立獨行,以自我為中心,表現為政治信仰不明確,自私自利,情緒化較嚴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或多或少存在偏差[4]。教師要在數據庫課程中融入愛國敬黨的思政元素,引入企業數據庫信息泄露、國外網絡攻守戰等案例,幫助學生認識信息安全對我國的重大影響,引導學生肩負強國使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終生,全面實現自身價值和人生目標。
在各行各業競爭愈加激烈的大環境下,有效的團結合作能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共贏局面。尤其針對計算機行業的從業人員,在開發一個項目時,往往需要多個部門多個崗位共克時艱、緊密配合。因此,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除了引入各國技術人員團結協作共同促進MYSQL數據庫技術革新的案例外,還可采用小組討論、團隊攻擂守擂、小組項目驅動式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團隊中共同努力、攜手進步、共享成果,身臨其境地感受團結協作的氛圍,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缺乏辯證思維能力,即不會使用唯物辯證法去剖析和解決具體問題。但現實世界是多變的、復雜的和不確定的,恰恰要求人們用全面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客觀世界,方能對其多樣性、矛盾性、繼承發展等特性有客觀的認識和足夠的把握。數據庫課程中的循環控制結構知識點將始終貫穿后續的編程教學,是整門課的重難點之一。教師幫助學生理解循環控制結構的內在邏輯尤為重要。教師從問題解決的大局出發,找出需多次重復的部分,將其按循環的結構框架落實到循環的每一個分支中。在辯證法中,循環恰恰是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的體現,是一個不斷遞進和發展的過程。學生在深入學習的過程中,感悟辯證法的內在邏輯和規律。
職業素養是指在職場中所體現出來的職業道德、技能、行為、作風等方面的綜合素質,良好的職業素養已成為當今高職院校學生順利就業的敲門磚。數據庫課程的教師在收集和提煉課程思政元素時,應著重挑選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素材。例如,在錄入SQL語句時,教師可以引入全國勞動模范的數據信息,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勞動教育,學習勞模的先進事跡,培養吃苦耐勞、敬業奉獻等職業素養。
文明秩序教育是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高校教育助推大學生從學生身份向社會身份平穩過渡。高校學生作為一名在校的“準社會人”,不僅要“知書”,而且要“達禮”,養成良好的文明素養和守序意識,爭做文明守序的踐行者和傳播者。結合數據庫課程的教學內容,我們發現數據庫表單查詢知識點蘊含了“規范守序”的課程思政元素。教師要將數據庫范式規則融入職業規范課程思政元素,培養學生的規范意識,使學生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并維護社會秩序。
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都離不開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內涵主要包括敬業、專注、精益、創新[5]。高職院校理工科專業是培養技能型工匠人才的搖籃,但高職學生普遍缺乏工匠精神,表現為學習動力嚴重不足、得過且過、沒有遠大抱負和敬業精神、對技術缺乏精益求精的鉆研態度。究其原因,除了學生的自身因素和環境社會因素,也與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仍處于課程思政的探索階段有關。在此背景下,筆者在數據庫課程的教學中多次融入工匠元素。例如,筆者通過研究MYSQL數據庫不斷完善和更新的發展歷史,引出創造、求精的工匠精神。此外,筆者讓學生分組查詢黑客攻擊我國數據庫系統的案例,在課堂上進行分享交流,在培養學生愛國護國情懷的同時,也鼓勵學生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以科技強國,以技術護國。
教師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堂教學時,首先,應對教材進行通讀和充分熟悉,將教材中的核心知識點爛熟于心。其次,教師要在平時多關心時事政治等熱點話題,查閱國家重要文件,為專業課教學設計儲備足夠的思政素材。再次,教師需提煉出可與專業知識結合的思政元素,并實現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的完美融合。最后,在具體授課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情緒,避免生搬硬套,自然地將課程思政融入專業知識的講解中。課后,教師要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根據學生的意見完善教學設計,增強學生在課程思政中的獲得感。表1詳細列出了數據庫技術及應用這門課程中核心知識點與課程思政結合的切入點,清晰地展示了該課程每個關鍵知識點對應的教學設計、思政教學目標和對標核心素質。

表1 課程思政融入數據庫技術及應用的教學設計表
高職院校應有效開展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的思政教育,積極發展素質教育,落實以德育人的教育方針。本文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核心素質模型,結合數據庫課程探索全新的課程思政元素,并提出具體的教學實踐途徑,為計算機專業課程融入思政教學提供借鑒。在今后的教學中,筆者將繼續研究計算機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的無痕融入,在教學中達到鹽溶于水、潤物無聲的效果。教師要通過不斷完善教學各環節,積極引導學生心懷愛國之情,攜手合作共贏,潛修職業素養,遵守文明秩序,弘揚工匠精神,識祖國之強,扛興國之任,行強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