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浩

摘?要:文章首先梳理科創板對擬上市企業知識產權的類型及數量要求、信息披露要求,其次結合812家擬上市企業的招股書和上市委員會關于知識產權的審核問詢及相應的回復,對擬上市企業的知識產權問題進行類型化分析,最后針對擬上市企業存在的知識產權信披不準確、對應不清楚、歸屬不明確、侵權訴訟風險、無效宣告風險等主要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通過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合規管理制度、完善核心技術知識產權戰略布局、提升知識產權風險管控能力、規范知識產權信息披露等方式來完善擬上市企業的知識產權日常管理和信息披露,有助于防范知識產權風險,提高核心競爭力,提升科創板IPO過會率。
關鍵詞: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合規管理
中圖分類號:F2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35-0066-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35.066
1?引言
科創板于2018年11月宣布設立并試點注冊制,2019年6月正式開板,其定位是通過資本市場來促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重點支持高新技術領域、戰略性新興領域的硬科技企業上市,推動高質量發展。擬上市企業需符合國家戰略,通過不斷地研發創新形成核心技術優勢或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并以科研創新的產品、服務為企業的主要利潤來源,市場認可度高。與其他板塊相比,科創板允許擬上市企業虧損,但特別重視擬上市企業的科創指標,而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能力密不可分,知識產權能夠反映科技創新能力的強弱,因此科創板對擬上市企業的知識產權有一定的要求。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創板為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融資平臺,有助于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我國實體經濟競爭力。然而,并非所有擬上市企業在申請科創板IPO時都順利過會、成功上市,2019年3月至2023年8月已有242家企業IPO折戟,占比30%左右,見圖1。在這些IPO折戟企業中,大多數企業因知識產權問題而上市受阻,不得不主動撤回IPO申請或被動終止注冊。因此,擬上市企業如不妥善解決知識產權問題,則勢必會影響其科創板上市進程。
圖1?2019年3月至2023年8月科創板首次發行上市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
2?科創板對擬上市企業知識產權的要求
知識產權是指權利主體依法對自己的特定智力成果、商譽和其他特定相關客體等享有的權利[1],包括專利權(包含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商標權、著作權(包含作品著作權和軟件著作權)、鄰接權、商號權(亦稱字號權)、商業秘密權(包含經營秘密權和技術秘密權)、地理標志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等權利[2]。擬上市企業均會涉及上述幾種類型知識產權中的至少一種,科創板對擬上市企業知識產權的類型及數量、信息披露提出了明確要求。
2.1?科創板對擬上市企業知識產權的類型及數量要求
在擬上市企業的知識產權幾種類型中,專利屬于技術內容公開可查的科研成果,其中發明專利對技術創造性高度的要求最高,授權率最低,技術含金量最高,且經過實質審查,其權利相對比較穩定,不容易被宣告無效,被認可度最高,因此發明專利最能體現擬上市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
有鑒于此,科創板的4項常規指標之一即對擬上市企業的發明專利數量作了一般規定,原則上要求非軟件行業的擬上市企業擁有至少5項發明專利并形成主營業務收入;例外情況下,不符合4項常規指標但擁有至少50項發明專利(含國防專利)并形成核心技術和主營業務收入的企業也可以申報上市。
2.2?科創板對擬上市企業知識產權的信息披露要求
除商業秘密可申請信息披露豁免外,擬上市企業應當在招股書中披露以下知識產權信息,主要包括五點要求。
一是披露包括技術專利許可或授權不具排他性在內的技術風險,披露包括重大技術、產品糾紛或訴訟風險,資產權屬瑕疵等在內的法律風險,以方便投資者決策參考。二是披露對主要業務有重大影響的主要無形資產等資源要素的構成,分析各要素與所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內在聯系,是否存在瑕疵、糾紛和潛在糾紛,是否對其持續經營存在重大不利影響;若與他人共享資源要素的,應披露共享的方式、條件、期限、費用等[3]。三是披露其核心技術是否取得專利或其他技術保護措施、在主營業務及產品或服務中的應用和貢獻情況[4]。四是披露其合法擁有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商標、專利、非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5],以說明其資產完整性。五是披露其不存在主要資產、核心技術、商標的重大權屬糾紛,重大仲裁、訴訟等對持續經營有重大影響的事項。在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中,擬上市企業應當提供其擁有或者使用的對其生產經營有重大影響的商標、專利、軟著等知識產權證書清單,提供對其有重大影響的商標、專利、專有技術等知識產權許可使用協議。
3?科創板擬上市企業存在的知識產權問題
文章研究了812家擬上市企業的招股書(申報稿,下同),結合上市委員會的審核問詢函以及對應的回復,就招股書中存在的主要知識產權問題進行分析和匯總,具體如下。
3.1?知識產權信披不準確
擬上市企業在招股書披露的知識產權信息存在諸多不準確的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四點。
其一,知識產權基礎信息不準確。有的擬上市企業在招股書中粗心寫錯專利號等知識產權基礎信息,例如,南新制藥將發明專利號ZL200710143607.5誤寫成ZL200710143607.2。其二,知識產權類型認識不準確。有的擬上市企業在招股書中將非知識產權錯誤當作知識產權,例如,復旦張江將PCT國際申請誤認為是已授權專利并錯誤表述為PCT專利。其三,知識產權性質認識不準確。有些擬上市企業的招股書中沒有正確區分不同類型知識產權的性質,例如,瀚川智能的招股書中存在“盡管公司采取了……申請境內外專利等措施對技術予以保密”等多處錯誤表述,混淆了專利與商業秘密的性質。其四,發明專利數量計算不準確。不少擬上市企業重復計算分案和母案、同族境外專利與境內專利,也沒有說明同族境外專利產品是否在該境外地域實際銷售。例如,振華新材在第一輪問詢中被要求重新計算申請內容與境內專利相同的境外專利,益方生物在第二輪問詢中被問到分案與母案是否實質相同。
3.2?知識產權對應不清楚
擬上市企業在招股書中披露的知識產權存在對應不清楚的問題,具體包括以下三點。
其一,知識產權與主營業務不對應。有些擬上市企業的招股書中披露的專利與主營業務不相關,此類專利容易被認為不屬于職務發明創造,存在專利權屬糾紛的風險,無法轉化成主營產品并形成主營收入,不符合科創板關于科創屬性的規定。例如,世紀空間主營衛星遙感及空間大數據技術,卻申請了披肩和絲巾的外觀設計專利。其二,知識產權與核心技術不對應。大部分擬上市企業沒有在招股書中詳細披露知識產權與核心技術的對應關系,難以證明其科創屬性,使得上市委員會無法判斷其是否真實擁有核心技術以及核心技術是否得到知識產權的充分保護。其三,知識產權與核心技術人員不對應。有的擬上市企業申請專利時習慣以法定代表人、董事、高管等領導作為發明人進行署名,而不以實際對專利作出貢獻的技術人員作為發明人進行署名,這樣就導致專利的發明人與招股書中披露的核心技術人員不對應,核心技術人員甚至從未作為專利的發明人。
3.3?知識產權歸屬不明確
擬上市企業在招股書中披露的知識產權存在歸屬不明確的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四點。
其一,離職一年內作出的發明創造。有的擬上市企業的核心技術人員從上一家單位離開不滿1年就作為專利發明人,且專利與原單位本職工作或者分配任務有關,這種專利應當屬于上一家單位。例如,容百科技披露的核心技術人員田光磊于2018年1月從大學離職,2018年12月作為容百科技的專利發明人(專利號:ZL201811518602.0)。其二,多處任職作出的知識產權。有的擬上市企業的核心技術人員同時在多家單位任職并分別產生知識產權,很可能會引發知識產權歸屬糾紛。例如,江蘇北人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多名核心技術人員同時在上海交通大學等其他單位任職。其三,他處任職作出的知識產權。有的擬上市企業核心技術人員在入職前就作為企業的知識產權署名人,然而企業在申請這些知識產權時該核心技術人員尚在他處任職,且這些知識產權涉及的領域與原單位的業務重疊。例如,燦瑞科技的核心技術人員羅杰在入職之前就作為燦瑞科技的專利發明人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的創作人,而根據招股書的披露可知,燦瑞科技申請這些知識產權時羅杰正在美國高通擔任工程師。其四,合作或委托完成的技術。有的擬上市企業與外部合作開發或委托外部開發技術,然而其在招股書中并未披露該技術的知識產權歸屬協議,可能存在知識產權歸屬糾紛。
3.4?知識產權侵權訴訟風險
擬上市企業因知識產權侵權糾紛而被叫停科創板上市的新聞經常見諸報端,擬上市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前、中、后均存在知識產權侵權訴訟風險,具體包括以下三點。
其一,上市申請前的知識產權侵權訴訟。很多擬上市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申請前就有早已結束或正在進行的知識產權侵權訴訟,小部分企業因未妥善解決知識產權侵權訴訟問題而上市未成。其二,上市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侵權訴訟。不少擬上市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申請過程中遇到他人(含競爭對手和非專利實施主體)通過知識產權侵權訴訟進行阻擊,他人期望以此達到阻止其上市或者獲得高額專利許可費/轉讓費的目的,這種情形下的終止率最高。例如,晶豐明源因遭同行矽力杰起訴專利侵權而被臨時取消審議,最終實控人保證公眾股東無損失才得以成功上市。而安翰科技在上市過程中遭遇由重慶金山提起的多項專利侵權訴訟,導致折戟科創板。其三,未來潛在的知識產權侵權訴訟。有的擬上市企業披露的主營業務收入部分來自境外,但是其在招股書中并未披露任何境外專利,而境外競爭對手就有可能對其提起知識產權侵權訴訟、ITC進口禁令等。例如,賽赫智能披露其2019年境外銷售收入占總收入78%左右,但沒有披露境外專利布局情況,而其競爭對手杜爾、蒂森克虜伯在全世界布局大量專利,這些競爭對手有可能對其提起專利侵權訴訟。
3.5?知識產權無效宣告風險
知識產權無效宣告請求常常伴著知識產權侵權訴訟,雖然發明專利的穩定性相對較高,但也有可能被無效掉,因為發明專利審查員在檢索對比文件的過程中可能存在漏檢的情況,有些能夠影響發明專利新穎性或/和創造性的對比文件沒有被審查員發現,特別是非專利對比文件,例如擬上市企業的技術內容在申請專利前被提前公開。擬上市企業由于通常需要至少5項與主營業務收入相關的發明專利才能滿足科創板的科創屬性,其發明專利在上市過程中往往成為競爭對手的主要攻擊目標,有的擬上市企業成功化解專利無效宣告帶來的風險并順利上市,也有的擬上市企業因其發明專利被提起無效宣告請求而終止上市申請。例如,極米科技在提交上市申請后遭受峰米科技針對其招股書中披露的16項發明專利全部提出無效宣告請求,最終雙方以三千萬元的和解費暫停專利戰并達成戰略合作關系,順利解決了危機。又如,白云山科技在科創板IPO審核階段遭受網宿科技提起2項專利侵權訴訟,白云山科技遂對上述2項專利提起無效宣告請求,網宿科技接著又提起2項專利侵權訴訟,網宿科技之后再提起2項專利侵權訴訟和6項發明專利無效宣告請求,在專利侵權訴訟和專利無效宣告請求的雙重打擊下,白云山科技最終無奈主動終止上市申請。
4?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知識產權問題的解決路徑
針對擬上市企業存在的知識產權問題,文章結合GB/T?29490—2023國家標準和ISO?56005國際標準,提出以下四點對策建議供擬上市企業參考,以助力企業完善知識產權日常管理和信息披露,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防范知識產權風險,提高企業IPO審核通過率。
4.1?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合規管理制度
由諸多招股書可知,部分擬上市企業不熟悉不同類型知識產權的概念、保護客體、權利差異、獲取方式等基礎知識,缺乏有效可行的知識產權合規管理制度,導致出現上述知識產權問題。
因此,擬上市企業有必要建立基于PDCA循環和風險思維的知識產權合規管理制度,通過穩定、有效、持續運行并改進知識產權合規管理體系。
擬上市企業在策劃階段要理解其所處的環境及科創板對其的知識產權要求,建立知識產權助力企業創新發展的方針和創造至少五項核心發明專利助力企業科創板上市的目標,識別并應對潛在的知識產權歸屬糾紛、侵權糾紛和專利被無效宣告等風險,確定實現上市目標所需的核心技術人員等資源以及必要的措施;在實施階段要在主營產品的立項、研發、生產、銷售和售后等業務環節中獲取、維護、運用和保護知識產權,認真履行知識產權信息披露等合規義務;在檢查階段要根據策劃的活動對實施過程以及主營產品進行監測和評價,并報告結果;在改進階段要根據檢查結果持續改進知識產權合規管理體系及其績效。
4.2?完善核心技術知識產權戰略布局
擬上市企業必須擁有至少5項發明專利,才有可能符合科創板關于科創屬性的規定,因此要創造更多的發明專利并轉化形成主營業務收入。擬上市企業在經營和創新活動中,可以通過路障式、策略式、地毯式、城墻式、圍欄式、糖衣式等方式在境內外布局專利,在全方位保護主營產品的同時制約競爭對手;通過全職的技術人員基于研發項目、技術改進、規避設計、完善專利組合等方法挖掘專利來擴大核心技術專利儲備,在申請核心專利時應以對發明的實質性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為發明人,避免發明專利與主營業務、核心技術、核心技術人員不對應;以專利數據為核心深度融合各類數據資源,全景式分析經營決策和技術創新方向,通過知識產權管理活動反過來助力創新管理,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高價值的知識產權無形資產。
4.3?提升知識產權風險管控能力
擬上市企業應當提升知識產權風險管控能力,具體從以下兩點入手。
第一,對新入職的技術人員,應當進行知識產權背景調查、簽署知識產權聲明,避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對在職的技術人員,應當通過勞動合同等方式約定知識產權歸屬、保密義務、競業限制條件等;對離退的技術人員,應當進行知識產權事項提醒、簽署離職知識產權協議、執行競業限制協議并監控執行情況等,及時發現商業秘密泄露或不正當使用的線索。
第二,對知識產權的獲取,應當排除不正當獲取他人商業秘密等非法獲取知識產權的情形;對受讓取得的知識產權,應當在受讓前評估知識產權的價值和穩定性;在申請專利前,避免公開技術方案,并進行必要的檢索和分析,以提高專利的授權率和穩定性;對商業秘密,應當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避免技術秘密泄露;對合作、委托開發形成的知識產權,應當約定知識產權歸屬;對競爭對手的知識產權,應當在產品生產銷售前做好FTO分析、及時進行專利規避設計、提出無效宣告請求,避免產品侵犯他人知識產權。
4.4?規范知識產權信息披露
擬上市企業應當聘請專業的專利代理師或者專利律師進行輔導,輔導的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兩點。
第一,對于招股書中的知識產權信息,應當聘請專業的專利代理師或者專利律師輔導企業撰寫、審核,確保招股書中披露的知識產權信息精確、充分,避免出現知識產權基礎信息不準確、類型認識不準確、性質認識不準確、數量計算不準確、與主營業務不對應、與核心技術不對應、與核心技術人員不對應等問題。
第二,對于審核問詢函中的知識產權問題,應當聘請專業的專利代理師或者專利律師輔導企業回復,必要時可以請專利代理機構或律所出具知識產權意見書、法律意見書,例如中科藍訊在回復第二輪問詢時聘請萬慧達律所對其被請求無效宣告的相關專利的穩定性進行分析,該律所認為無效宣告請求人所主張的無效宣告請求理由不成立,相關專利被宣告無效的風險較低。
5?結語
科創板開板至今已滿4年多,已為500多家企業提供了更加靈活、包容的融資渠道,然而有不少企業因各種各樣的知識產權問題而折戟IPO。擬上市企業應當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合規管理制度,完善核心技術知識產權戰略布局,提升知識產權風險管控能力,通過知識產權增強核心競爭力;同時,應當聘請專業的專利代理師或者專利律師輔導其撰寫招股書的知識產權信息和回復問詢函中的知識產權問題,以規范知識產權信息披露,進而提高科創板IPO過會率。
參考文獻:
[1]王遷.知識產權法教程[M].7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1.
[2]全國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參考用書編委會.高級經濟實務(知識產權)[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23.
[3]中國證監會.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41號——科創板公司招股說明書[EB/OL].(2019-03-01).http://www.csrc.gov.cn/csrc/c101802/c1004843/content.shtml.
[4]王紅燕,徐琳.當科創板遇到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歸屬篇[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9,16(7):37-44.
[5]許春明.?科創板上市制度中的知識產權要點[C]//上海市法學會.《上海法學研究》集刊,2019,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