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祺予
摘?要:在新形勢下,財政的數字化發展是順利開展財政重大決策以及進行財政數據相關活動的重要保障。財政數字化轉型重大成效的獲得得益于技術的應用和結合,利用現代化技術將財政制度與技術緊密融合,充分挖掘潛在的財政信息資源,發揮技術應用的優勢,為財政數據的有效管理以及財政信息成果的展示提供技術支撐?;诖?,文章重點指出財政的作用、特點以及現階段財政數字化轉型的基本情況,并且進一步介紹其意義,在此基礎上具體分析財政數字化轉型的技術應用。
關鍵詞:財政;數字化轉型;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F812;F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34-0051-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34.051
一直以來,我國十分重視財政職能和作用的發揮,通過對國家財政的調控、預算、決算、監督,鞏固我國經濟發展成果,并實現社會主義公有制下的國民經濟持續增長,推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技術創新是實現我國經濟不斷增長的強大動力,也是實現中國高新技術發展的源泉和動力。21世紀以來,我國堅持建立財政數字化優勢,并將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公共事業和基礎建設中,但是值得關注的是,我國依然缺乏科學完善的財政數據體系。財政的數字化轉型能夠有效規避財政數據平臺在發展過程中發生的數據混亂和管理失誤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金融市場平臺體系與財政數據平臺的結合和良性發展,凸顯數據平臺在決策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財政是實現政府職能的重要行為,財政數字化轉型可以實現財政信息的分析和共享,實現財政服務的高效化、智能化,而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能夠進一步提高財政管理、決策和監控的科學性和信息化水平,有利于地方政府以及財政部門提高效率,發揮財政職能作用。
1?財政的特點與作用
財政是一種伴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特定的經濟行為,是國家政府通過貨幣、力役以及實物等形式,為了實現財政職能而對部分國民收入進行分配的行為。財政作為一個經濟過程,包括財政支出和財政收入兩個部分,其收入主要來源于國債、稅收,對其具體解釋可以從財政的主客體、目標以及具體形式這兩個方面入手。財政始終屬于廣大人民,但財政是政府的經濟行為,是實現不同經濟時期的重要目標的根本手段,因此,財政具有鮮明的公共性、階級性以及強制性。財政活動不是只存在于現代社會,而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經濟現象。但自新中國成立后,國家財政在拉動經濟發展、實現社會進步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財政與經濟的聯系十分緊密,財政決定于經濟而又來源于經濟,是國家分配體系中關鍵的一環,通過政府的分配行為促進科學、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的蓬勃發展,不僅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有著顯著作用,更是保障我國國防可靠性和堅固性的重要基石。根據國家財政委員會的要求,我國財政體系構建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可持續性和集中程度,更好地集中地方公共財政,保障中央既能切實掌握各地公共財政資源又可以與地方政府科學合理分配公共資源,展現不同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的公平性。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依賴于科學的發展思路的指引,保障經濟發展成果由各地區人民共享,實現社會各群體平等增長。
2?財政數字化轉型的現狀
財政部門是一個需要處理密集數據資源的管理部門,其基礎活動的開展與財政數據息息相關,所以數據是財政活動的關鍵基礎和重要因素。就當前來看,我國對財政信息重視程度雖不斷增加,但對其應用仍然不夠完善,研究和開發也相對緩慢,不符合各單位對財政數字化以及電子化的要求。而這一情況出現的最根本原因是,財務部門難以獲取重要信息支撐財務數據分析。從財政管理的整體狀況而言,我國對財政管理的集中化以及細化程度不高,導致信息無法集中,成為我國財政的一個普遍問題。其主要特征包括財政信息具有明顯的分散性,分別存放于有著差異性的業務體系之中,導致數據結構和信息標準難以統一,眾多數據不可直接共享。部門領導向業務部門要相關工作報告時,可能會出現系統無法共享上傳、只能夠依靠各級單位的工作人員依次上傳資料的現象,既耗費時間又浪費人力,數據結果的準確性也難以保障。這一問題的原因不僅包括信息系統的不完善、根據需求制定報表的功能缺失,同時也反映了很多信息系統的局限性,在系統中僅存有大量的數字信息,而缺少流程將不同信息加以聯系和構建,容易出現細節的誤差。從信息應用的角度來看,財政數據分析需要面向更廣大的業務體系,不能單純地應用于預算、決算以及執行,需要有宏觀的視角拓寬數據分析外延,從而在更大程度上發揮財政職能??偠灾?,財政信息系統要實現與企業、稅、社會公眾以及財等多維數據的交融,財政機構也必須融通其他相關部門的不同信息數據,從而構建更加完善和全面的數據庫,展現財務部門在政策范疇和經濟領域的雙重作用。但是,財政數據在目前仍然體現出共享程度較低的特點,與其他有關機構的互聯和融通效果較差,不利于拓展財政數字化轉型的廣度。
3?財政數字化轉型的意義
3.1?為國內財政平臺數據提供研究支撐
想要促進我國的財政發展,首先需要打造完整的財政數字化轉型的架構體系。各項財政活動工作的正常運行需要依賴于各類不同的財政文件的數據信息和文字消息,例如國務院辦公廳的指導意見、文件以及法規、各地區人民政府的相關規定、各部門的辦法通知以及工作規則等。而對于企業和政府部門而言,這些文件就是企業與政府之間有效溝通協調的必要信息和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數據信息的缺失和冗余引發的矛盾也無處不在,所以打造數據庫系統和財政數字化轉型平臺就十分必要,能夠提升目前財政的數據分析速度,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財政平臺,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和全面性,為我國重要決策提供數據依據和技術支撐。
3.2?對全國財政項目進行數據跟蹤與建模
根據以往經驗來看,由于財政具有的特殊職能和性質,財政項目需要承擔的風險遠大于其他的工程項目,并且財政項目所涉獵的各項因素也比一般項目更為復雜,其風險呈現出結構復雜、多階級、多樣化、動態變化等特點,一旦出現問題便會影響其他工作環節,所以做好科學管理對于財政項目來說必不可少。現今階段,由于我國的財政數字化轉型平臺的搭建工作較為松散,缺少投資項目全面的大數據進行信息跟蹤分析。而打造財政電子化平臺轉型的平臺數據庫就可以對國內的各項財政項目進行信息共享、統計分析以及信息追蹤,能夠涵蓋國內的財政投資總額、投資數量以及我國的全部省份和百強市、縣的各個項目的位置、名稱、財政情況以及投資額等數據信息。合理地運用大數據分析的方法可快捷有效地規范和促進我國的財政改革發展。運用我國的綜合資訊網絡平臺錄入國家儲量目錄和國家管理庫的財政數字化轉型建設項目就達到了13000個,投資的金額高達17億元。但是目前由于缺乏相關管理政策,就導致出現一個難題,即如何對這些投資項目出現的大量固定資產進行財政數據處理,并且這些投資項目通常涉獵范圍廣泛,包括但不限于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市政建設以及水利建設等眾多方面。隨著目前我國的財政主管部門逐漸多元化,導致很多大數據統計分析工作無法繼續開展。充分建設利用財政數字化轉型數據庫,才能更好地分領域專業地開展各類財政項目,并且將項目管理工作中需要量化測算統計的工作進行公式化、模板化處理,從而降低統計工作的工作量,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3.3?有效解決財政部門的信息孤島問題
當前階段,由于政府財政各部門的改革方向不一致,造成了很多變革的深度和廣度不一致,并且由于缺乏信息化頂層工程設計,致使很多部門和信息系統的數據信息傳遞及銜接相對封閉,資源無法共享,造成各財政部門之間的數據信息重復和冗余,從而導致“財政部門數據信息孤島”情況的出現。通過運用數據信息技術,從財政會計核算到財政年終決策、從預算編制到計劃實施等全套工作流程,最終生成巨量的財政部門數據,運用這種數據間的獨特連接方式將各財政部門連接起來,全面開發其中的應用價值,就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另外,還可以構建一種質量評價管理體系,用于動態監控預算計劃實施的各項工作環節,嚴格保障每一筆資金的流入以及會計分錄生成,建立起封閉的動態監督機制,充分發揮出監管部門管控預算單位的監督職責和管理職責,保證計劃指標的使用、預算計劃的審批以及審計的連續性與規范化,從而實現從始至終對計劃實施的全面監控,確保財政資金合法合規的使用。
3.4?挖掘財政數據的潛在價值
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支撐下,構建并完善質量評估管理體系,有效收集和分析各地方財政活動的各類數據,利用更加科學有效的數據模型對數據加以處理,能夠為各地方有關財政的重大事項的決策和實施提供保障。財政數字化轉型實現了將大數據治理技術廣泛運用于地方財政活動中,并通過大數據進行獲取、處理、分析和共享,不斷優化地方預決算以及運行的過程,將數據分析體現在脫貧攻堅、政府績效考核、預決算決策、公共財政服務等多個領域。另外,各地方利用多種財政系統實現不同數據間的融通共享,打造更為綜合性和合理化的數據信息共享平臺,深入挖掘財政數據的內在價值,對公共財政資金實現全方位、多角度的動態監測,讓財政資金的所有運轉過程暴露在陽光之下,時刻監督其資金流向,保障財政部門的各項業務活動都得到制度的監管。
4?財政數字化轉型的技術應用研究
4.1?大數據促進財政信息整合與共享
大數據技術是伴隨著現代社會發展而產生的最新技術,現已逐漸廣泛運用于各個領域,同樣也成為財政管理和創新發展的有效手段。大數據技術作用的實現和發揮主要依靠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方式和結合手段,想要優化財政治理體系,必須從信息、人員以及結合流程這三個方面入手,借助“大數據+財政”的形式進行科學管理。利用大數據技術深入挖掘財政信息資源以及財政活動中產生的數據,能有效解決財政信息碎片化的問題,同時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提高財政治理水平,最大限度上實現財政辦公的質量和效率。另外,財政業務流程的優化與財政分析決策和質量評價管理體系存在有效的正向反饋機制,加快管理體系的構建能顯著改善財政業務流程。從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范圍和基本狀況來看,我國財政數字化轉型主要存在四項主要內容:第一,在全國范圍內形成統一的數據標準,即數據的標準化能體現在財政數字平臺上并涵蓋各個不同的部門,實現對具有差異性的數據統一化、全面化管理,動態獲取不同地區政府和企業相應的財政信息,提升和加強財政治理和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程度;第二,將不同的財政信息融合共享,有效整合地方政府數據信息,實時更新戶籍、機動車、就業、保險等相關數據,以便于財政活動的開展和實踐,從而突出數據的有效性、動態化以及精準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為因素帶來的財政活動失誤,有效規避不正當行為的發生,為后續財政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三,財政部門要積極主動調整大數據技術相應政策,深入挖掘大數據技術的潛能,為實現財政數據的動態展現構建具有系統性和全面性的財政數據分析體系,完善相應的分析機制,為提高財政管理中的績效評價、收支預測以及財政管理決策等活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提供依據;第四,大數據技術在政府財政服務中的運用應當更加靈活和便利,數據共享的受眾群體不僅包括財政部門,還需要面向全社會所有居民,實現財政數據的公開化,保證財政部門活動能夠在陽光下運行,在社會監督中優化,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現社會的持續性發展。
4.2?人工智能促進財政服務與智能化
財政部門數據資源通常包含眾多財政信息源的數據內容,所以,必須將來自不同部門單位的管理、經營、業務等數據分類處理,再建立起相關的數據集合,最后運用全國統一的財政數字化展示平臺對外進行宣傳,在整個過程中合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促進財政數據處理流程的優化與完善。首先,利用計算機實現“財政數據的資源化”,即按照收集的各類數據元素制成數據資源管理的最小單位,再根據實際情況和需求把數據合并成面向相關業務的特殊數據集,從而達到利用數據資源管理技術處理數據集與數據元素以推動財政數據信息資源化的實現。其次,運用好人工智能對推動實現“財政資源的體系化”也有著一定的作用,可以達到綜合管理、統一規劃相關的財政稅務信息及建立數據體系的效果,并且在此基礎上對數據信息進行開發挖掘、風險監控、決策支持、業務運轉以及數據發布等,最終達到優化財稅信息的資源運用系統的目的。最后,在打造國家財政信息系統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對內資源共享,外部統一服務”的宗旨,推動財政活動向智能化、現代化方向發展。財政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無論是促進管理創新,還是深化財政改革、推動精準化決策的實現,都無法離開智能化,而智能化創新也必將成為推動財政改革的重要引擎。
4.3?移動互聯網促進便攜與開放辦公
在財政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移動互聯網發揮了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移動互聯網在辦公軟件中的運用顯著提升了政府財政實踐活動的效率,將財政部門和其他各部門單位有效融通對接,實現大數據共享共聯,面向社會各群體提供了一項更為現代化、便捷化、信息化的公共服務模式,在全局財政中廣泛應用移動辦公體系。就目前的發展情況而言,移動互聯網與我國財政管理的有效融合實現了財政活動的協同運轉和高效服務,并實現了全局性公共財政的積極構建,而移動辦公也是實現我國財稅現代化所要經歷的重要過程。在建設公共財政移動化和現代化的過程中,有關部門需要提高對整合和優化信息資源和硬件數據的重視程度,在經濟管理方面達成共識,從全局角度統籌規劃和協同運作,在業務方面進行高效的無縫對接,從而構建越來越系統化和全面性的公共財政體系。我國政府的財政數據正在漸漸推行開放政策,即實現對內共享和對外開放,按照中共中央指出的有關政策、法律法規以及發展戰略,構建和升級數據公開和信息應用的數據門戶系統,向社會不同群體和公民提供開放式的可機讀數據集,有效解決各地方政府不同部門和組成機關之間的“數據孤島”問題,并為開發商利用移動互聯網加快社會技術創新性研究提供支撐,實現社會資源共享和開放辦公。
4.4?云技術加強財政數據存儲與管理
利用好云計算技術基礎平臺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內存、計算以及網絡等資源,并且可以更加靈活統一地進行資源調度管理。運用分布式系統框架對財稅服務體系進行重構,依靠批量文件存儲、服務器內存緩沖、分布式統計規則以及數據庫存特點等先進技術,全面化地改善財稅服務數字化轉型平臺的運行性能。在建設業務體系時,實現分布式數據存取,按照時間、用途或者組合等分別設置數據庫系統權限,中間層可以建造綜合數據處理中心以及分布式數據處理群,用來提高數據的存取和管理的速度效率。分開服務體系的前后端數據,前臺主要負責提高服務辦理的效率,實現財政服務操作一體化;后臺主要負責管理監督以及決策,有效提高信息響應速度。云服務能夠提高信息系統和互聯網的安全性,減少安全隱患,升級加固計算系統設備安全性,有效提高財政數字化系統的安全指數。
5?結語
綜上所述,國家財政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支柱,可以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公平的收入分配,推動結構調整,有效拉動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在現代化信息技術持續創新和發展的背景下,數據整合和處理的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必須充分發揮先進的現代化技術以及大數據共享共聯平臺的功能,彌補傳統的操作方式帶來的不足。財政數字化轉型成為大勢所趨,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對推動政府部門的財政管理和監控等有著重要作用,信息數據的集中收集和統一處理有效拓展數據系統業務鏈,實現政府部門各機關單位業務的無縫對接,實現面向社會各界的開放辦公,優化數據的管理和存儲,進一步提升我國地方政府職能發揮的效益和質量。
參考文獻:
[1]魏妮.財務共享服務數字化轉型研究[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22(6):188-190.
[2]王宏利,張耀杰.財政數字化轉型的技術應用途徑[J].產業創新研究,2022(17):4-6,19.
[3]黃國平,李婉溶.數字人民幣促進數字財政建設和財政數字化轉型[J].財政研究,2022(2):29-43.
[4]劉琳.搭建科技化管理平臺創新政府項目財政管理——以深圳市光明新區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6(11):164-166.
[5]張少博.推進財政數字化轉型的理論思考與政策選擇[J].財政科學,2021(9):129-133,160.
[6]吳非,常曦,任曉怡.政府驅動型創新:財政科技支出與企業數字化轉型[J].財政研究,2021(1):102-115.
[7]王智.完善財政信息化平臺建設和運行機制充分提升財政資金運行與監管效率?[J].財會學習,2019(8):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