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一九九八年,中文系的師兄老趙正在讀博士,為了學術研究的偉大理想,節衣縮食,咬牙狠心,買了一臺個人電腦。同一年,由微軟開發的即時戰略游戲《帝國時代·羅馬復興》進入中國,于是,學術理想就被迅速擱到了一邊,老趙每天都在劈柴種田采石挖礦造兵打仗,并順帶教會了我。
《帝國時代》是我們接觸到的最早一批可聯網競技的即時戰略游戲(當時還有《紅色警戒》和《星際爭霸》),作為中國第一代網民和電腦游戲玩家,我們大學的青春歲月就消耗在學校門口的網吧和老趙的宿舍里,除了刷BBS,就是沒日沒夜地玩“帝國”,金戈鐵馬,叱咤風云。資深游戲玩家最愛使用的兩個兵種是車弓兵和車矛兵,都屬于戰車兵,共同優點是可快速移動,前者擅遠程射擊,后者擅近戰攻擊。按照游戲設定,這兩個兵種出現于青銅器時代,出兵快,而且造價低廉,不需要耗費黃金,只需要食物和木材。但伴隨著游戲的時間線不斷發展,《帝國時代》系列自身迭代升級,戰車兵種很快就被更強大的騎兵、象兵、重步兵、火槍兵所取代。微軟設計的這款古代戰爭游戲顯然有其依據,似乎揭示了一個時間過程—在人類共同的記憶里,古典“戰車”只是個驚鴻一瞥的存在,早已消失于歷史的塵煙。
我對古典戰車最初的印象源于一九五九年的美國電影《賓虛》。正是依靠還原古羅馬時期氣勢恢宏的戰車比賽場面,《賓虛》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也成為許多人年少時壯懷激烈的記憶。后來瀏覽世界軍事史,不時能看到戰車的身影,如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出土的烏爾軍旗上的驢拉戰車,古埃及法老的圖坦卡蒙戰車,古希臘神話里阿波羅神乘坐的戰車,以及赫梯人、亞述人、波斯人、印度人的戰車,但發揮主要作用的時期皆在公元前。電影《賓虛》所描述的古羅馬時期,戰車已淡出主要戰場,更多現身于重大儀式或“體育賽場”。還能想起的較大規?!败噾稹笔枪叭荒陙啔v山大麾下馬其頓弓箭兵對波斯帝國戰車部隊的迎頭痛擊,但波斯戰車并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而到公元前八十八年,波斯帝國余續本都軍團倒是利用卷鐮戰車反敗為勝擊潰了羅馬軍團,這已是戰車在西方軍事史上最后的華麗演出。至于中國的古典戰車和大規模的車戰場面,此前鮮見于影視作品或研究書籍。
事實上古典戰車在中國古代戰場上一度有過非常傲嬌的身影?!对娊洝ご笱拧ご竺鳌愤@樣描述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諒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講到周軍戰車部隊的威武壯麗以及師尚父(姜尚,姜子牙)像雄鷹一樣飛翔的英姿。據《史記·周本紀》記載,牧野之戰周軍的兵力是“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周軍先派姜尚率一百名勇士去致師,然后用主力步兵方陣發起進攻,殷商前列步兵突然倒戈,為周軍開路,周武王趁機發動戰車部隊進行沖擊,商紂王的隊形被沖散,全面崩潰,周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這一段關于牧野之戰的描述來自趙長征教授的新著《春秋車戰》,趙教授就是我二十多年前的師兄老趙,也許正是那段在虛擬世界里橫掃千軍的白日美夢,支撐他完成了這皇皇二十六萬言的學術著作?以書中的描述,戰車在中國商周之際就已發揮重要作用,隨著戰車技術的日益成熟,車兵在軍隊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到春秋時期,車兵成為軍隊主力,車戰成為戰爭的主要模式。
《春秋車戰》一書從源流、形制、技術、戰術等角度全面還原了中國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那個車戰的“黃金時代”。作者利用當下的考古發現和歷史研究,對射御者技術、車左和單車戰術、車軾形制和坐乘方式、魚麗之陣等等戰車的技術與戰術,提出了新的解釋與猜測;并且跨越春秋戰國,分析了戰車的消亡和步兵崛起的歷程。中國戰車和西方戰車有許多共同點,都使用輻式車輪,有結構相似的車體組件和連接方法,但又在車體大小,車輪形制,車馬器的質地、裝飾等方面有差異。在《帝國時代》游戲里,車弓兵和車矛兵是分開的兵種,車身較小,乘車人數少,單車需要駕馭的馬匹數量少;而中國古代戰車,車輪寬,車身大,“車左、御者、車右”三人同乘一輛戰車,兼具遠程射擊、正面沖擊、近戰攻擊等功能,四馬齊驅,勢不可擋。
不過,作為非專業的讀者,在閱讀此書的時候,我的思緒卻溢出到另一個架空歷史的宇宙里。二十多年后,我和老趙都在高校教書,老趙基本還是固守中文專業領域,利用他的古文獻功底游走于古代軍史領域,我教影視傳播,已基本和本專業無關,但我們都在追那部風靡一時的美劇《權力的游戲》,我甚至找來了原著小說,玩起衍生的同名游戲。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有大小十幾場,出場兵種有騎兵、步兵、弓兵、海軍、空軍(如果龍可以算是空軍的話),衍生游戲里還有槍兵,但唯獨沒有戰車的身影。由此,我產生了一個困惑:為什么維斯特洛大陸(劇中的地理空間)沒有車戰?這個問題讓人晝夜難寐,于是有了對“架空歷史”與“真實歷史”一番不靠譜的比較和思考。
“權游”里的世界,王權旁落,七國爭雄,不同封地的貴族領主都在覬覦著鐵王椅上的最高權力。這像極了中國的春秋戰國,周王室式微,諸侯稱霸,各國之間競爭傾軋、合縱連橫,謀求天下一統。舊日的王權政治、貴族道德、禮儀規范均面臨挑戰,太史公曾概括中國春秋時代,“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那是一個赤裸裸的叢林社會—所謂“禮崩樂壞”。
先從古代戰爭技術發展的角度來比較。戰車在古代戰場上的最大優勢是沖擊力強,最適合用于正面沖鋒陷陣,類似于今天的坦克,但也有昂貴、笨重、呆板的缺點。春秋戰國時的輕騎兵因為尚未擁有馬鐙技術,騎乘的穩定性難以保障,更利騎射,不利近戰,無法與戰車正面對抗。按照青年歷史學者李碩在《南北戰爭三百年》一書中的研究考證,中國直到兩漢三國時期的騎兵仍為無馬蹬騎兵,西晉時期出現了單馬蹬,兩晉以后的騎兵逐漸使用雙馬蹬。雙馬鐙技術能夠讓騎兵更加牢固地乘坐在馬鞍上,還可以有更為豐富的戰術姿勢,騎兵開始由騎射騎兵向沖擊騎兵演化,自然在戰場上逐步淘汰了戰車?!皺嘤巍痹侗c火之歌》的作者喬治·R.R. 馬丁主要是以西方中世紀為歷史背景,那時戰車早已退出了歐陸戰場。東西方騎兵取代戰車的歷程,可能路徑略有差異,但是方向并無本質不同。人類社會從青銅時代進入鐵器時代之后,鐵甲從質量、重量到堅硬度、柔韌性都遠勝于銅甲,《權力的游戲》劇中多次出現重裝帶甲騎兵,人和馬都披著厚實堅硬的防護鐵甲,他們在戰場上沖擊力巨大,而靈活性和機動性更遠勝戰車一籌,所以戰車確實再無存在的必要。
再從自然環境和地理條件來比較。按照《春秋車戰》一書中的總結:“車戰在中原各國興盛,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北部有著大片的平原,氣候也比較干燥,雨水不多,地面較為堅硬,適合戰車馳騁?!倍S斯特洛大陸是一片狹長的大陸,除了地廣人稀的北境,南方的區域多為山脈、峽谷、高原、丘陵、沙漠、沼澤、河流,以及沿海城市和島嶼,天然的不利于寬大笨重的戰車發揮作用。有人說喬治·馬丁是以西歐大陸或英倫三島為小說的地理空間,因為地形地貌的限制,這里的大部分地區不利于大規模車戰,戰車的宗教性、儀式性或娛樂性價值勝過其軍事價值,反而是古代的近東、中東、印度留下更多關于車戰的記載。另外,劇中交戰主要圍繞貴族封地的城堡或城市展開,城堡或城市多修建于海邊、河畔和山巔,高大堅固,易守難攻,所以“權游”里的戰爭盡為攻城戰、登陸戰或海戰,由此可以感受到歐洲中世紀的主要戰爭形態,步兵、弓兵、騎兵、海軍更有施展空間,戰車只在巡禮的時候才可能出現。
“權游”劇中兩次規模最大的平地交戰,是在北境的臨冬城下。一次是夜王率領異鬼與人類的終極之戰,一次是瓊恩·雪諾和拉姆斯·波頓(“小剝皮”)的“私生子之戰”。拋開劇情里的魔幻成分,兩次臨冬城之戰雖然沒有使用戰車,但因為交戰地域廣闊,出現了大規模成建制的古典陣法?!洞呵镘噾稹分袑﹃嚪ㄒ嘤袑U抡撌?,其中最精彩的就是“魚麗之陣”的推測?!蹲髠鳌方榻B“魚麗之陣”就八個字:“先偏后伍,伍承其縫。”簡而言之,就是戰車在前排成一直線,步兵站在戰車兩側靠后的位置,彌補戰車之間的縫隙。以《春秋車戰》一書的推測,鄭莊公與周桓王作戰時就是采取這樣的陣型,戰術上是中軍先以守勢拖住對方的主力,只要拖得夠久,使得漁網似的防線沒有被突破,再以兩翼夾擊敵軍薄弱的左右翼部隊,最后就像一張漁網一樣實現對敵軍主力的包圍。有趣的是,“私生子之戰”開始的時候,雖然雪諾一方沒有戰車,但洋蔥騎士籌劃了和“魚麗之陣”差不多的陣法,引誘“小剝皮”主動進攻,用中軍拖住對方主力,然后兩翼側擊,包圍對方??上У氖牵钪O軍事心理的“小剝皮”沒有上當,反而用殺死雪諾胞弟瑞肯·史塔克來激怒雪諾主動進攻,隨后用騎兵與雪諾的軍團正面對沖,再用弓箭兵消耗對方兵力,最后靠盾牌兵和長矛兵包圍了雪諾原本人數就不占優的北境部隊和野人軍團。
不過,雪諾一人面對千軍萬馬時的場面還是成為該劇的經典,它讓人聯想到中國春秋戰國時勇敢無畏的貴族精神,而貴族精神正是中國古典戰車的靈魂?!洞呵镘噾稹防镞@樣描述戰車所承載的文化特性:“戰車兵是貴族兵種,車戰是貴族戰爭,只有貴族才能有資格充當車兵。在貴族道德的基礎上,建立起了一整套軍禮規范,使得春秋前中期的戰爭充滿了道德感、儀式感。戰爭不僅僅是國家競爭的一種手段,也是展示貴族風度的舞臺?!?/p>
從地理空間看,中原戰車黃金時代的結束是伴隨著華夏民族不斷擴展疆域的過程,因為既要面對山地里的戎狄,又要與水網縱橫的吳、楚、越等國交戰,戰車的機動性受到越來越大的限制,騎射兵種、步兵和水軍的優勢更加明顯;但社會環境和軍事思想更迭的因素可能更為重要?!案鲊趯嵺`中都慢慢發現了步兵的好處。而追求戰勝的現實主義軍事思想也慢慢取代了崇尚道德、禮儀的傳統觀念,詭計和詐偽被正面肯定,戰爭的表演性被取消?!?/p>
“權游”里的世界何其相似,雖然還保留著騎士之間正面對決的表演傳統,但弒君、叛主、暗殺等破壞規則的殺戮才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力量。吳冠軍教授曾經總結出“權游”里的三種主要的政治形態,即“權力如浮影游墻”的馬基雅維里政治(貫穿于權力之爭始終)、“諸神要求正義”的神權政治(大麻雀的極端宗教主義)、“革命政治”(丹妮莉絲的平等與解放之戰),這是非常精彩的解讀,但也遺漏掉了劇中其他一些政治群體的敘事,如崇尚自然法則的自由民(野人),實質左右著各國局勢的資本(鐵金庫),探索文明進步的研究者(學士),追求自立自強的女性(龍母、阿婭、珊莎)。這些顯現在“權游”里的政治敘事,綜合起來看都是基于一種現代政治學視角的劇情設定,但我們恰恰忽略了各種群體及其觀念所共同挑戰的對象—王權政治、貴族道德和騎士規則?!皺嘤巍敝院橙诵钠?,就是因為自始至終都在各種“效忠”和“背叛”之間跌宕劇情,“效忠”的是王權、貴族、騎士之間的傳統依附關系,也是對舊時社會倫理秩序的認同,“背叛”則是指各個政治群體都在破壞和顛覆舊有的政治道德秩序,重建一個他們所想象和期待的政治社會形態,這才是全劇最重要的矛盾主線?!皺嘤巍崩镞@種秩序崩解、道德淪喪之后的意識形態紛爭,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春秋戰國儒墨道法陰陽縱橫等等的百家爭鳴,好事者可以沿著這個思路與諸子各家的社會主張一一對應,但這是另一個話題了,本文不再贅述。
“戰車”曾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帝國時代的陸戰之王,其技術背景是青銅武器和鎧甲的廣泛運用,以及戰車制造和作戰技術的進步,宏觀來看則是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沒有體量龐大的國家政權,就沒有對技術的研發、應用和生產,也沒有戰場上更高級的組織動員能力,就不會有戰車;但戰車的消亡也和這一切的更迭同樣密切相關。
中國古典戰車的黃金時代是在春秋,而在春秋戰國結束后,伴隨著貴族政治的終結,列國紛爭的終結,華夏文明最終走向了中央集權、天下一統。沒有戰車的維斯特洛大陸在劇的最終同樣擺脫了列國紛爭的局面,卻通向了另一個出口。在架空歷史的世界里,龍銷毀了象征王權的鐵王椅,各方勢力以共和協商的方式選舉出了“三眼烏鴉”布蘭·史塔克作為君主,布蘭雖然擁有洞察過去和未來的智慧,卻因為身體殘疾,不具有肉身欲望,象征著被閹割的王權?!靶耗А碧崂涸俅螆陶剖紫嗟膶嵸|權力,則讓布蘭更像是君主立憲制下的虛君,而“小惡魔”的侏儒身材本身也具有政治隱喻的味道,事實上劇中多次出現以人偶戲和侏儒戲的方式對政治人物進行戲仿,這本身就是在影射現代政治秀場的表演性。從宮廷權斗、列國爭雄開啟敘事,結局是虛君共和、閹王執政、游戲政治,與春秋戰國真實歷史相比,或許這才是“權游”最耐人尋味的地方。
(《春秋車戰》,趙長征著,文匯出版社二0二三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