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環境,個別地方官員開始逃避履職盡責,出現‘廉而不為’‘不做就不會錯’等懶政怠政行為。如何在確保地方政府官員廉潔奉公的同時鼓勵他們敢于干事,這是地方政府在推進反腐敗治理時亟待解決的問題……”
日前,在浙江永康市“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勤廉指數構建研究成果鑒定會上,北京大學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何增科開門見山,從廉能政治的角度拋出了上述問題,并進行回答。
何增科的回答基于此前持續了大半年的調查與研究。就在今年初,他和課題組團隊受邀前往永康市,實證調研當地以北宋清官胡則“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德文化為引領建設勤廉政府這一樣本。
這與何增科2015年以來一直倡導的廉能政治理念不謀而合。于是,何增科及其團隊攜手永康市開發構建勤廉指數,回應“地方政府如何既勤又廉”這一時代課題。而勤廉指數具體是如何構建的?構建中有哪些考量?未來又如何落地?近期,廉政瞭望·官察室記者走進永康進行探究。
“造福于民是對各級黨政主官的官德政德的要求,勤廉指數是實現這個要求的載體和推手。”初見何增科,他就跟記者談起了勤廉指數構建背后的意義。
而勤廉指數的構建之所以能在永康落地,還要從當地的文化淵源說起。永康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吳建表介紹,作為“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胡公勤廉文化的發源地,永康當地的勤廉文化資源豐富。
這一勤廉文化的發端可以追溯至上世紀50年代。1959年8月21日,毛澤東主席接見時任永康縣委書記馬蘊生時指出:“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時期的一名清官,他為人民辦了很多好事,人民紀念他。”他隨后語重心長地說:“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此后,習近平總書記更是22次提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一方面是響應清廉浙江建設,另一方面是當地正好有胡公勤廉文化的底蘊,非常契合勤廉指數落實落地的條件。”作為課題組成員,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莊德水說。
除了傳承“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德文化基因,勤廉指數的意義和創新性還在于,其從勤政和廉政兩個角度建立理論框架,直指實踐中的問題,回應時代之問——如何以反腐促治理,強化干部擔當作為。
“勤廉指數的構建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中國政法大學原副校長、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桂林看來,以前監督與治理、反腐成績和治理效能,并沒有協調發展。在地方政府中對廉的考核普遍被強化,對勤的考核被弱化。勤廉指數的構建直指實踐中的這個問題,堵住漏洞,打通堵點。
此外,其政治站位也更高。“過去,我們講廉潔、講反腐敗,很多時候是站在紀委的角度考慮問題。而勤廉并重造福于民的核心理念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各級黨政主官的要求,是站在黨政主官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在何增科看來,與現有的絕大多數廉政建設指標體系不同,永康“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勤廉政府建設指標體系,更具綜合性、統領性。
“全面從嚴治黨的目的不是要把人管死,讓人瞻前顧后、畏首畏尾,而是要通過明方向、立規矩、正風氣,營造積極健康、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金華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吳燕表示,浙江省委提出要加快打造勤廉并重的新時代黨建高地和清廉建設高地,目的就是在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同時,更加突出嚴管厚愛,更加突出激勵擔當,推動黨員干部做到“干事”與“干凈”于一身,以干部創先激發社會創新創業。
吳燕說,永康勤廉指數的研究和推廣,是實踐層面上統一廉政與勤政的有益探索,有助于真正讓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成為浙江、金華以及永康的鮮明標識和顯著品格。
與常見的廉政建設測評指標體系不同,勤廉指數的核心理念就是“勤廉并重,造福于民”,因此,一級指標便包含了勤政維度、廉政維度、“造福于民”綜合效果這三個維度。據莊德水介紹,二級指標從上述三個維度出發,共設計了12個,平均一個維度4個指標。
比如,從勤政維度看,永康“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勤廉政府建設指標體系設置了“改革開放創新突破”“訴求辦理響應敏捷”“資金項目效率效益”和“激發干部擔當作為”4個二級指標。
“這些二級指標詮釋了地方政府‘勤政’建設的核心內容,非常簡潔,能夠反映出各自維度下最重要的內容。”莊德水表示,“改革開放創新突破”反映出地方政府通過破除制度障礙實現改革創新的理念,“訴求辦理響應敏捷”反映出建立服務型、回應型政府的理念,“資金項目效率效益”反映出建立效益政府的理念,“激發干部擔當作為”反映出建立責任型政府的理念。

不過,指標的構建一開始并非如此。比如,在構建二級指標時,在“勤政”一級指標下,最開始并沒有“改革開放創新突破”二級指標。
“今年5月,我們在跟時任永康市委書記章旭升溝通時,他提到永康在改革開放創新方面力求取得突破性進展中的一些故事。我一聽就覺得比原來的指標站位高,原來‘一把手’主要想的是怎么改革開放創新取得突破。從這個角度來看,豈不是更能體現勤政?所以我們增加了這個二級指標,并把它放在第一位。這種勤政更能體現擔當作為,具有引領作用。”何增科說。
在后面的實證調研中,課題組團隊對三級指標設置也進行了調整優化。
“三級指標強調實操性,跟二級指標強調理論性不同。”課題組成員、中共中央黨校講師尚俊穎介紹,此前團隊從學理角度準備過一套指標,后來在調研中發現,浙江省委省政府各種考核體系里都有若干指標,比如共同富裕、高質量發展、平安浙江等方面的客觀指標,共計300余個。“后來我們就在這幾百個指標里挑選了一些客觀指標。這樣也不會因為數據收集的問題,給基層部門增加額外負擔。”
“好的指標一定是具有普適性的。我們只抓關鍵指標,不需要太多的指標。現在共有46個三級指標,已經完全夠用了。”莊德水說,將來三級指標會根據城市發展情況進行微調。比如“城市更新”這個指標,將來可能會調整,因為這項工作只是階段性的。
“在實踐中還需進一步思考,三級指標如何推動實際工作的開展和改進。”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清華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院長、教授過勇指出,比如,“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這個三級指標的指向性,具體是哪個部門來推動改進,以及怎么從相關部門獲取數據等,應進一步明確。
在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廉政分會理事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建明看來,“其他測評體系涉及廉政的指標,專項的比較多,把勤和廉結合起來的比較少,勤廉結合正是這個體系的創新點。”在微觀數據的處理上,比如“公職人員平均工資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這個三級指標,還需找到準確的參照系。
“整個來看,指標體系完整,邏輯嚴密,科學可行。需要盡快啟動測評,在測評中校正指標。”中國人民大學紀檢監察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倪星說。
這與何增科的想法不謀而合。“隨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勤廉指數暨區縣級勤廉政府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完成,接下來就是列出數據清單,根據多個部門提供的數據形成研究報告。”
“目前設想的是每年出一個評估報告。累計5年下來,就可以看到各項數據的對比,以及相關部門的改進情況。”莊德水告訴記者,未來5年,團隊將以勤廉指數開發為契機,幫助當地進一步厘清目標參照系和發展坐標系,鞏固先發優勢,形成一批擁有理論性和實踐性,可推廣、可復制的研究經驗成果。
“有了更加科學的理論引導和路徑選擇,相信通過對‘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勤廉指數的研究,能更好激勵基層黨員干部擔當作為、清正廉潔。”吳建表說。
好的研究成果應兼具可復制性和可推廣性。“多個區縣相比較,會更具說服力。”在任建明看來,可以先以永康為試點,從自身做起,未來可與其他區縣進行數據分享,相互比較促進發展,進而向更大范圍推廣,實現對區縣級政府勤廉程度的量化評價,為政府治理效能監測評估提供有力工具。
“勤廉指數的構建也將是一個不斷更新迭代的過程,比如現在浙江省紀委、省委組織部提出要深化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健全容錯糾錯機制,這就給勤廉指數的構建拓寬了視野和空間。”
何增科表示,接下來,在勤廉指數開發測評工作中,將結合實際進一步檢驗相關指標設置的代表性、普適性和可操作性,以此釋放信號、樹立導向,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努力打造具有全國性影響力的勤廉建設和勤廉價值引領“永康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