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探索審理信息化、案件繁簡分流、爭議會商研判、推動量紀平衡等工作機制”“堅持審理‘二十四字’方針,樹牢精準思維,嚴把鎮(街道)案件審理關口”……
近日,成都市紀委監委制定出臺《關于推動“鄉案縣審”工作進一步提質增效的若干措施(試行)》,在提升基層案件審理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水平上,再次邁出堅實的一步。
去年以來,成都市認真落實《四川省紀檢監察機關“鄉案縣審”工作指引》,緊扣案件審理室作為鎮(街道)案件“入口”“出口”要求,探索形成以自行審理為主、多種方式結合的鎮(街道)案件直接審理模式,以案件審理高質量推動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審結“鄉案縣審”案件2229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217人。
“從評查結果來看,2022年度辦理案件質量總體情況較好,案件合格率達100%,普遍優于歷年評查情況,充分說明全市紀檢監察機關整體業務能力水平、辦案規范化建設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常見易犯錯誤明顯減少……”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紀委監委對2022年度全市各區(市)縣紀委監委、市紀委監委派駐(出)紀檢監察機構案件質量情況開展年度評查,并對評查結果進行通報。“鄉案縣審”情況是此次評查的主要內容之一。
“評查發現,2022年鎮(街道)案件平均問題數6.09個,較2021年下降1.31個,主要表現在條規適用錯誤、取證程序不規范等。”成都市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主任鄧怡介紹,成都用好通報“利器”,對全市鎮(街道)紀檢監察組織案件審理工作情況進行集中通報,詳細分析問題和原因,并對提高鎮(街道)案件辦理質效提出要求。
與此同時,市紀委監委還組織召開案件質量評查講評會,向各區(市)縣集中反饋問題。把案件質量評查中發現的問題脫密處理后,向全市紀檢監察系統審理干部進行集中講解,現場剖析評查中發現的個性和共性問題,講明方向、講清依據、講透條規,推動舉一反三、改進提升。
“集中評查講評不穿靴戴帽、不先抑后揚,一針見血直說問題。被反饋單位須嚴格對照問題清單進行整改,查漏補缺,完善機制,并在一個月內提交整改情況報告。”鄧怡表示,案件審理室將會同相關紀檢監察室開展案件質量問題“回頭看”,“對整改不徹底不到位等情況進行再通報。”
此外,市紀委監委持續壓緊壓實區(市)縣紀委監委統籌把關職責。今年6月,市紀委監委成立多個調研督導組,全面摸排23個區(市)縣“鄉案縣審”工作情況,詳細掌握干部配備、審理模式等具體情況,面對面開展督促指導。
“明確要求區(市)縣有效整合辦案力量,依托‘室組地’聯動模式,將區(市)縣紀委監委紀檢監察室、鎮(街道)紀(工)委和派駐(出)紀檢監察機構劃分為若干協作組,形成案件審理‘共同體’,由牽頭紀檢監察室對鎮(街道)辦案提供全過程指導。”鄧怡說,案件審查調查結束后,相關紀檢監察室先行審核把關,簽字確認后移送審理。審理組對案件進行全方位審理,查找問題、督促整改,倒逼鎮(街道)案件查辦工作更加嚴謹規范。
“審前復查發現,‘證據清單’中能證明其崗位職責的證據僅有本人陳述,無其他證據印證,需要進一步補齊證據……”
近日,成華區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在審理某街道紀工委上報的一起案件時,發現該案存在程序不規范、證據不充足等問題,隨后依托“3+3+3”鐵案體系向該街道紀工委開出問題“診療單”。
所謂“3+3+3”鐵案體系,是成華區紀委監委在推進“鄉案縣審”工作中的探索創新。具體來講,包括構建“區紀委常委會+審理工作領導小組+審理組”三級審理責任機制,明確案件移送審理前形成“證據清單”、審理過程中完善“補證清單”、審理后評查“反饋清單”等“三張清單”,搭建智力、智慧、智庫等“三大平臺”,通過“主(協)審人審理+審理組評議+審理工作領導小組把關”的方式集體決策、集中監督、集智攻關。
“推行‘鄉案縣審’后,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僅要求我們不斷提高執紀執法能力水平,也讓大家進一步感受到正風肅紀反腐的嚴肅性和‘零容忍’態度,群眾對我們的認可度大大提升了。”成華區保和街道紀工委副書記張明如是說。
截至目前,成華區紀委監委依據案件審理責任體系共參與立案會商129件,提出指導意見200余條,督促完善工作程序18項。
與成華區不同,雙流區紀委監委著重在建強“審理人員庫”隊伍上下功夫。從全區紀檢監察干部隊伍中優選政治素質過硬、紀法理論扎實的人員,建成一支31人的“審理人員庫”隊伍,實行動態管理,采取集中學習、模擬卷宗、案例剖析、研討交流的方式,讓業務骨干輪流“授課”,增強鄉鎮紀檢監察干部執紀執法水平。
“實踐中,我們注重實行‘一地一創新’,以實現辦案質量和業務能力‘雙提升’為目標,以共查、共審、共責為原則,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創新。”鄧怡介紹,比如崇州市建立案件審理“即評即審”和“一案一清單”機制,已反饋問題清單168份;大邑縣探索四人專職審理、三個規范要求、兩種模式堵漏、一個專題會議量紀的“4321”工作法,最大程度提升案件查辦綜合效果。
成都市紀委監委出臺《關于推動“鄉案縣審”工作進一步提質增效的若干措施(試行)》,重在細化明確市、區(市)縣、鎮(街道)三級職責職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同時同向發力提升“鄉案”質量。
“市紀委監委履行督促指導職責,從業務指導、評查考核、機制創新、人才儲備等方面發力,推動全市‘鄉案縣審’工作實現一盤棋。”鄧怡介紹,其中明確案件審理室會同監督檢查部門對“鄉案縣審”運行情況進行評估,點對點開展案件質量評查,并指導區(市)縣紀委監委通過“鄉案縣審”建立健全發現儲備、培養鍛煉、選拔使用審理后備人才機制,優化審理人才隊伍。
區(市)縣紀委監委履行“鄉案縣審”工作主體責任,合理調配審理力量,嚴把鎮(街道)案件審核關口。同時,主動落實“共審”要求,積極對接巡察、審計等部門,將“六查”貫穿案件辦理全過程、各環節,檢視查找共性問題、制度缺陷和監管漏洞,做實做細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
鎮(街道)紀檢監察機構必須認真落實案件質量主體責任。“‘鄉案縣審’不代表把案件質量的責任推給區(市)縣紀委監委,鎮(街道)紀檢監察機構需要履行好案件查辦質量‘第一責任’。”鄧怡說,鎮(街道)紀檢監察機構不僅要全力確保案件質量,還要在執行落實方面下功夫,一體推進處分決定宣布與送達、警示教育、教育回訪等工作,杜絕“案結事了”。
與此同時,成都各區(市)縣也在大力推進制度建設。金牛區制定出臺《“鄉案縣審”工作辦法(試行)》《“鄉案縣審”工作指引》,明確“鄉案縣審”的審理程序、處分流程、處分決定執行等;新津區制定出臺《“鄉案縣審”審理工作責任制暫行辦法(試行)》,明確分管領導、案件審理室主要負責人及審理組組長、主審人、協審人等工作職責,壓實每個環節的工作責任;金堂縣對鎮(街道)紀檢監察工作探索實行一季度開展一次審理業務培訓、一季度開展一次案件質量評查、一季度開展一次案件質量評查通報的“三個一”工作機制,助推基層辦案機構業務能力提升。
“接下來,我們將在提升‘鄉案縣審’質效上持續發力,牢牢把握紀檢監察機關政治屬性和政治功能,進一步強化政治引領,從政治上‘看’,從政治上‘審’,從政治上‘引’,從政治上‘考量’,審人、審事、審責任、審職權、審制度、審風氣一體推進,著力打造案件審理質量‘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不斷提高鎮(街道)案件辦理質效,努力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有機統一。”成都市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