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丁云
蘇州有大量的古建老宅。甫一進修繕施工現場,重頭戲總是去看正廳,或者標志性的、保存較為完好的廳堂。頭頂上的梁架總得先掃兩眼,接著看上面有沒有雕花或彩繪;大廳里的柱子、柱礎也要煞有其事地看一圈,再瞧瞧門窗上的窗格、雕刻……看文控保建筑材料時常有特定一塊的描述,比如沈德潛故居“大廳面闊3間10.8米,進深11.6米,前置鵝脛軒,扁作梁,雕飾棹木,楠木步柱……”,再如肖家巷王宅,“明建大廳面闊五間14.6米,進深9.8米,梁枋粗壯,山霧云雕刻渾樸,木柱礎……”這些標志性木構特征,都源于咱們中國的傳統建筑大多采用木構架作為承重結構,蘇州的古建老宅缺不得木材。
傳統建筑采用木構架作為承重結構,除了因木料取用容易,施工快捷以外,在古人心中,建筑可以隨時翻修,不求永存。當社會地位或經濟條件提高,翻建或重葺居室時,木材正符合這種建筑需求。
與木構的建筑特色相對應的,就是技藝。蘇州香山幫技藝,是作為中華傳統木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集古典建筑中全部工種于一體的香山幫建筑工匠群體,也是以木匠領銜的。這與木材為主要建材有關。除了木構架,門窗、掛落、木欄之類都用到了木材。
不過正兒八經作為實操型的手作工匠,楊根興則說,“我們自打從學徒開始,香山幫工匠就是以瓦工領銜。”他是香山幫營造技藝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參與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州雙塔羅漢院遺址維修工程,蘇州早期11個街坊改造工程,平江路風貌保護與環境整治工程等一批古城更新項目。中國古建筑里邊的殿、宮、塔、樓、廟等樣式類型的修繕、建造工程,他都有涉獵過。
傳統建筑就是屋頂、木構架以及臺基三部分組成。水作就是瓦工、泥水匠,當一個瓦工具備了“兩面一脊”的技能,即將地面、灶面和屋脊的活都能拿得下來時,就可以做“作頭”師傅了,好比現在的項目經理,可以在現場指揮。
涂料沒出現前,在墻上刷白水的活也由瓦工做,有了涂料,這部分工作才轉由油漆工做。瓦工樣樣得懂,才能指揮磚雕、木雕、油漆等工種。
當然,木工負責的中國古建筑木結構工程,是世界公認的厲害,過去建房,也是先得把木結構豎起來才能繼續建造。古建行業老資歷的工匠,大都是精通木結構的。
香山幫木作原本分“大木”和“小木”。房屋梁架的建造,立柱上梁、架檁、鋪椽,做斗栱、飛檐、翹角等建筑物的骨架,由“大木”做;門板、掛落、窗格、地罩、欄桿、隔窗、吳王靠等建筑裝修,歸“小木”做。
“‘大木’的榫頭松,不能緊,否則上梁時套不進去。‘小木’精細,榫卯套進去后要紋絲不動,因而原來‘大木’‘小木’各歸各。”楊根興解釋。有資料記錄,一度還從“小木”中,分化出專門經營木雕的雕花作坊。但現在“大木”“小木”基本不分,規范大家都懂了,差別僅在手藝的好壞。
古建筑建造步序里面都是先打樣,之后按細部尺寸1:1全部放足大樣,再出樣板,樣板現在都用三夾板做,記上用料,計算精確到每一個構件。待材料進場后,精打細算的同時在木材上劃線,之后木工根據劃線鋸斷進行加工。再之后開始建造。
據楊根興介紹,發戧、放樣之類,一個古建團隊里面通常僅一兩個人掌握,幾百個人的大團隊也就三五個人能當作頭,由這些人去放樣,指揮各班組干活。有任務時,帶班工匠先根據圖紙造料,多大規格的斗栱需料多少,戧角需料多少……料單全部造好,就去備料,根據造料單把大料開出來。大料送到工廠,安排工人按照放樣再加工,像戧角、斗栱都必須放樣。其中發戧是有難度的,因為戧角里面有些奧妙,“按照坡度比例,大小都是不一樣的,因而這一塊一定要放樣。”在倉庫編好號,模擬搭一遍,現代建造都盡量在工廠全部做到位后,再帶到現場安裝,方便、快捷得多。
但是,文物修復是另一種概念,講求原汁原味、修舊如舊、最小干預原則。古建筑要保護歷史信息,維持健康狀態,特別是文物保護單位,方案經專家論證后才能施工,施工過程中如果發現了原來看不到、發現不了的問題時,得再做方案,經專家會診論證后再施工。
比如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唐寅祠,由于西路大廳建筑整體向西傾斜嚴重,制定了最初的修繕設計方案。經上報文物主管部門獲批,進入施工階段。在現場施工過程中發現西山墻基礎無法按照原方案施行,安全存在較大風險,不得不變更修繕設計方案,并上報文物主管部門。
當有木構件腐爛、糟朽到已經無法再發揮作用時,就要替換,匯報、測量、記錄、專家論證匯總后,檢測材質,比如原來是杉木的,找得到的話就盡量找原來的老木頭制作,對原構件進行對換,“像現在,橫涇還有舊木市場。”楊根興說。
蘇州的古建老宅木構件用木頭,大部分是杉木。大戶人家家底殷實,用到楠木、紅木也很少,另用香樟木、銀杏木等雕刻比較細膩的物件,比如長窗、門板之類,杉木木質容易散開,不適合細雕。現代傳統建筑建造,則常用一種名為菠蘿格的進口木材來建造、裝飾、雕刻,最大特色是防腐,還具有紅木的一些特性。
對于控保建筑、文物登錄點,修繕時將保護和利用相結合,更多考慮實用性,通過引入新理念、新材料、新工藝,提升使用的舒適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