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陶瑾 攝影 于逸帆

友新綜合市場為古城傳統商圈的轉型注入“新動能”
“水芹5 塊一斤。”“稱一斤,老客戶了,零頭抹去吧。”踏入菜市場,熟悉的聲音在耳邊響起。菜市場,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人生百態在這里被展現得盡致淋漓。
過去的老南門市場,大部分蘇州人應該都去那里買過各色海鮮,它曾經是“全國百強水產市場”。如今煥新升級后的友新綜合市場,環境好了,硬件、設施高檔了,而煙火氣依舊十足。留住老客的,往往不只是味覺,還有人情味。
“名勝古跡都是‘西裝革履’的,裝扮得很好,但菜市場想裝都裝不了。”導演陳曉卿曾經這樣說。到一個地方,有的人第一個逛的地方就是菜市場。看看新鮮翠綠的蔬菜、活蹦亂跳的魚蝦,煙火升騰,內心自然而然地感到快樂。
位于吳門橋街道新郭港路128號的友新綜合市場,給人第一眼的感覺并不像一個菜場,更像是一棟產業樓宇。然而慢悠悠地往里走,就會發現這里真是一個超級大的綜合市場,沒有蘇州人買不到的東西。
9月28日,友新綜合市場正式開業,這里是原來南門水產市場的整體遷入項目。占地面積37762平方米,對外經營面積超84000平方米。市場分為裙樓和塔樓兩部分,其中裙樓1至3層用于農產品經營,設有蔬菜水果類、淡水產類、海鮮類、廚具區等8個類別區域,總計430余間鋪位,總出租率超90%。裙樓一層,以售賣海鮮水產、蔬菜、肉類為主,二層以南北干貨、調味料、凍品為主,三層以廚具為主。塔樓共11層,市場北塔樓將集聚數字經濟、文化創意、創客空間等功能板塊,打造“友新數字創智園”,南塔樓為市場自用辦公及商業服務配套。
“友新綜合市場所在地,最早于2013年動工建設,2016年竣工,建成后一直空關,閑置了7年。姑蘇區委領導、吳門橋街道相關領導曾多次調研,大力支持友新綜合市場的成立,親力親為,推進落實。”蘇州市友新農產品市場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家勝介紹,2022年8月,保護區、姑蘇區成立南門市場項目服務專班,迅速開展商戶情況排摸、資產情況梳理等工作,利用10個月時間,完成了南門水產市場的商戶搬遷工作。目前市場內約有460戶經營戶,除了原來南門市場的老商戶,也引入了西二路、東大街周邊優質商戶。
開業當天,蘇州市委常委、保護區黨工委書記、姑蘇區委書記方文浜,蘇州市政府副市長查穎冬,保護區管委會主任、姑蘇區政府區長陳羔出席活動。市農發集團、市公交集團、市大數據集團、姑蘇名城建設集團四方聯合打造“城市農副產品供應鏈數字平臺”和“幸福菜籃子”專線項目,通過多方協作,提升居民“家門口的幸福”。
整個市場寬敞明亮、布局合理、品類豐富、價格親民,配上天幕,讓市民買菜時,還有藍天白云相伴,實在愜意。市場設有智慧農貿系統,重點投入智慧數字大屏,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采集日常交易數據、食品安全監測數據、每日客流數據,實現全流程、全方位的管理與服務。安裝在中庭四樓屋頂的先進降溫換氣系統,運行時通過抽氣機將室內高溫悶熱空氣及異味排出,再將室外新鮮的空氣引進達到室內降溫效果,確保室內溫度恒定在30℃,為市民提供更為舒適的購物體驗。

菜市場留住老客的,不只是味覺,還有人情味
友新綜合市場依舊主打綜合式“全面開花”,經營的品種有幾十個大類,1萬多種商品。市場最熱鬧的部分要數水產海鮮和蔬菜,繼承了原南門市場的名聲,新市場的海鮮也有不錯的銷路。周家勝認為,綜合市場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與個性,目前正在實施開展蔬菜、水果、牛羊肉等產品的小規模批發,接下來會推出“年貨大街”,展示本地及外地的農特優產品。友新綜合市場將持續發力,在守護南門市場“煙火氣”的基礎上,注入新活力,凝聚新氣象,為蘇州人的“菜籃子”添上更豐盛的“大餐”。
來自山東的商戶潘女士一家人,原來在南門市場經營了二十幾年的蔬菜生意,如今喬遷新址,她心里樂開了花,“市場地面不再濕漉漉的,再也不用穿高筒靴了。”早在40年前,潘女士的父親就來蘇州經營山東當地的老姜和大蒜,之后轉為蔬菜生意。父親今年72歲,依然雷打不動地早起擺攤,每天忙到很晚。如今一家人都在蘇州安家定居。

友新綜合市場經營的品種有幾十個大類,1萬多種商品
來到海鮮區域,剛忙完的劉師傅,來到對面女兒的店鋪,幫著擺貨、賣貨。劉師傅說,南門市場養活了他們一家三代人,也讓他們在蘇州站穩了腳跟。如今搬到一個又新又整潔的大樓里,他心里很激動,很多老顧客也不怕路遠地繼續光顧。
南門市場對蘇州人來講,再熟悉不過。印象中,南門市場就沒有買不到的海鮮水產。原南門市場建于1996年,這里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商販,貨車、面包車、私家車在這里匯集,大大小小的批發商,載著滿滿當當的海鮮,然后輸送到各家各戶的飯桌上。南門市場堅持“高精尖”產品的銷售,與南環橋市場實現錯位式發展。
近年來,南門市場區域內外環境存在臟、亂、差及交通擁堵問題,且阻礙了古城保護更新發展進程。站在“發展的十字路口”,南門市場終于迎來搬遷、升級。
菜市場是一個城市的后勤保障,展露生活最真實的質感。如今,在蘇州古城更新與保護的過程中,家門口的菜市場也迎來一次次改造更新,拉近了傳統市場和年輕人的距離,也為一座城市打開新的人文商業空間。
隨著友新綜合市場的開業,這座閑置7年的“沉睡資產”重獲新生,這不僅是一項惠民實事工程,也是載體盤活利用的成功案例。如今,友新綜合市場與世茂運河城、蘇綸場等商業體共同構成姑蘇“南大門”的商業三角。“作為滄浪新城‘一刻鐘便民服務圈’打造的示范樣本與關鍵一環,友新綜合市場將與區域現有商業載體‘攜手并肩’,為古城傳統商圈的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為古城居民‘幸福指數’的提升提供‘新方案’。”吳門橋街道黨工委書記祝郡表示。
眼下,友新綜合市場的功能業態正在整合提升,周邊交通路網逐步優化完善,今后將給蘇州市民帶來更多舒心和便利。
走,去逛菜市場吧,找尋最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