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娟
“最近房頂還有漏水問題嗎?有的話再和我說,我去反映。”在小區志愿巡邏時,秦興海熱情地和居民打著招呼,詢問著他們的需求。這樣的志愿服務,對秦興海來說已是家常便飯,60 年來,他始終堅守自己學雷鋒做好事的誓言,以實際行動溫暖著身邊人。
“我出生于1940年,和雷鋒同歲,同一年入伍,同在原沈陽軍區服役。”每當提起自己60年來學雷鋒、做好事的緣由,秦興海總是這樣介紹。
1963年,全國掀起了學習雷鋒的熱潮。同年2月17日,秦興海作為原沈陽軍區高炮六師師部指揮連代表參加了“雷鋒班”授旗儀式,現場聽完關于雷鋒同志的模范事跡報告后,他的內心受到了極大震撼。當晚回去便寫下了題為《雷鋒同志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的日記:“我一定要克服缺點,像雷鋒一樣做毛主席的好戰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此,踐行雷鋒精神就成了他多年如一日的堅守。
戰友老家遭了災,他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省吃儉用積攢的生活費全部寄過去,以解其燃眉之急;外出執行任務路上遇到因車輛故障被困的群眾,他第一個上前幫忙檢查故障、聯系維修;回蘇探親的火車上遇到饑餓的老人,他把自己上車前買的4個肉包子全都給了老人……他還專門給自己定下寫《學習雷鋒日記》的規矩,隨時記錄學習、實踐心得。多年來,他寫了60多本《學習雷鋒日記》。
1982年,秦興海轉業回到家鄉蘇州,從部隊到地方,他從未停止對于自己誓言的堅守。2000年,正式退休的秦興海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社區工作中,主動加入了志愿者服務隊,先后擔任樓道長、居民小組長等,每天奔忙在樓棟里、居民間。
為了能夠第一時間幫助居民解決問題,當時還沒有手機的秦興海將自己家里的電話號碼張貼在樓道里。很快,他家的電話就成為名副其實的“居民熱線”,大到鄰里糾紛,小到漏電跳閘,居民們都會前來求助,善于溝通、辦事公正的他也深得居民信任。
多年來的堅守讓“有困難找老秦”“只要秦師傅出馬,沒有搞不定的問題”成為了大家的共識。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秦興海主動參與志愿服務,從摸底調查到正式入戶,足足跑了大半個月。社區工作人員事后才知道,那段時間秦興海的女兒正患病住院,他每天除了進行志愿服務,還要跑兩趟醫院,給女兒送飯。
2012年,社區牽頭退休黨員和居民志愿者組建“小蜜蜂”志愿服務社,第一時間想到了秦興海。秦興海收到邀請后,欣然答應成為“小蜜蜂”志愿服務社“兵蜂服務崗”的領頭人,帶領大家開展志愿服務。
多年來,這支志愿服務隊伍踏踏實實、埋頭苦干,隊員們每天早晨都會穿梭在大街小巷,巡邏護巷、維護環境、排解居民難題,共同為打造文明的家園出力。
以身作則帶好隊伍是秦興海給自己的“任務”。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每次志愿服務他都主動參與。秦興海還時常與居民交流自己學雷鋒的初心,不少人被他的言行感動,紛紛加入志愿服務隊伍中。在秦興海的帶動下,“小蜜蜂”志愿服務社隊伍從一開始的5人發展壯大為190人。
從青絲到白發,秦興海以從不懈怠的學雷鋒舉動點亮了60載光陰,展現了普通人對踐行雷鋒精神的執著與堅守,也因此榮獲“江蘇好人”“蘇州時代新人”“姑蘇好人”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