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亦安冉
鄉土是每一個人的故鄉,太湖更是獨具江南詩意的地方。
走在吳中的特色田園鄉村里,美好、野趣、歷史、人文,撲面而來,那種自然深沉的鄉土味道,是我們骨子里的留戀。
吳中的田園鄉村,倚靠著太湖山水,大自然在這里大開大合,造就了眾多詩意溫婉的田園鄉村。經過一番打造,田園格局正以更寬廣的面貌呈現出來,把鄉愁轉化為了我們看得見、留得住、享受得到的鄉土味道。
近年來,根據江蘇省、蘇州市統一部署,吳中區住建局把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作為推進鄉村建設行動的重要抓手,圍繞《蘇州市特色田園鄉村(特色精品示范區)培育實施方案》培育要求,打造吳中區太湖特色精品示范區,培育特色產業、文旅融合、田園風光為一體的多功能特色集群,推出沿太湖區域的靚麗名片。
2023年11月23日,蘇州市田園辦組織市級相關部門開展太湖特色精品示范區驗收評審工作,最終示范區順利通過驗收。驗收評審組實地察看了太湖特色精品示范區各點位,對黃墅、西塘、北港等重要點位的建設成果表示充分肯定,同時對示范區未來優化工作進行現場指導。
太湖特色精品示范區,沿太湖區域的靚麗名片
示范區順利通過驗收
詩意太湖,精品示范概覽
康養原鄉,心向臨湖。
坐落于太湖之畔的太湖特色精品示范區位于臨湖鎮,由靈湖村、石舍村、陸舍村、東吳村、界路村、前塘村6個行政村組成,總面積約13.5平方公里。示范區內自然村中已建成5個特色精品鄉村,特色康居(宜居)村實現全覆蓋。
太湖特色精品示范區建設充分融合“兩湖兩線”跨域示范區、“環太湖1號公路”打造、傳統村落保護、農房改善等工作,積極探索片區化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未來示范區以“環太湖一號公路”為依托,以“一號項目”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的落地為全新的發展機遇,以“鄉村振興學堂”為精神引領,以特色田園試點村為示范,結合區域內的特色景點、特色產業,確定“農業+文化+旅游”一體化發展模式,打造太湖沿線“最精致匠心水鄉”主題鄉村聚落,打響康養品牌。
田園鄉村扮靚顏值,內拓價值
田園鄉村如何激活盎然生機,提升顏值絕對是一條不二之路。
在構建全域田園格局的過程中,相關部門以項目化、清單化、組團化模式推進各類鄉村建設,通過加強農房風貌管控和傳統村落保護,有效延續粉墻黛瓦、淡雅精致的傳統水鄉特征。同時,通過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大力推進“五美三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幸福河湖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美麗風景線路建設等舉措,不斷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經過近年來的實踐與探索,示范區成功建成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家、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1家、中國美麗宜居示范村1家、中國最佳鄉村民宿體驗旅游目的地1家、中國最佳綠色生態旅游目的地1家、省級特色田園鄉村2家、省級傳統村落2家。“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鄉村振興新畫卷逐步展現。
內在與顏值并存,才是讓村落活起來的不二法門。
打造的過程,也是充分挖掘整合各類資源的過程,比如整理閑置集體資產近2萬平方米,柳舍村建成漪柳茗苑民宿綜合體、黃墅村建成網紅時光咖啡,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幅達9%。探索成立民房專業合作社2家,整合閑置民房32戶、開發民宿21家,戶均租金分紅達8萬元。
挖掘村落資源,看到無限活力。打造過程中,相關部門聚焦片區內產業融合,率先推出黃墅-西塘組團,孵化“森林集市”夜游夜購、鮮活營地、“樹間跳動”游樂場、精品民宿等一批“造血富民”產業。聯合市園林集團、市農發集團成立蘇州臨湖鄉村振興基金,撬動4億社會資本流入臨湖“三農”領域,進一步激發鄉村內生活力。據介紹,這里下一步還將釋放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落戶紅利,銜接好田園生態、現代農業、中醫康養,活力柳舍組團規劃打造中醫康養特色街區、香恬陸舍組團規劃打造“香鄉恬田”田園綜合體。
與此同時,鼓勵和引導優質資本、社會機構、回鄉青年等力量參與到太湖特色精品示范區建設中來。阿毛的家、樹與墅等一批返鄉大學生精品民宿運營見效,催生了“花花”直播帶貨、金螳螂鄉村設計工作室等鄉村新業態,特色化、差異化的鄉村發展模式逐步成型。
鄉村的治理,有自己獨特的路子。
進一步落實“先鋒樞紐”體系建設,推進黨建引領“小村化”治理模式,打造黨建品牌。靈湖村積極探究并推出了“微治理,鄰聚力”鄰長制鄉村治理模式,按照“村攬大局、片區負責、組為單位、七戶為鄰、鄰里監督、共管共治”的方針,確保鄉村治理工作的全覆蓋、無死角。東吳村探索設立吳中區首家“星級銀行”,以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融合人居環境整治、“美麗庭院”創建等元素,積極開展積分制文明實踐評比,旨在以黨建創新引領鄉村治理創新。
據介紹,接下來吳中區將繼續深挖鄉村特色,整合資源優勢,加大探索研究,以太湖特色精品示范區為起點,推進全域特色田園鄉村連片成面、有機融合,打造吳中區特色田園鄉村集中連片發展的特色品牌。
借助康養的形式,讓更多人走進村落、讀懂村落,是留住鄉愁的一步棋局,也是鄉村振興的又一個重要支點。
借助康養的形式,讓更多人走進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