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丁云
近日,金閶街道社區工作者們結隊而行,通過參加“閶門尋根”研學之旅了解閶門歷史,感受古城底蘊。據悉,這場研學之旅是街道特地為社區副職們精心打造的學習項目,通過深入挖掘和解讀轄區歷史文化資源,提升人文情懷,凝聚價值共識,為更好地扎根街道內的古城工作積蓄力量。
圍繞“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服務水平高、居民群眾滿意的職業化社區工作者隊伍”總目標,今年以來,金閶街道持續打造社區人才梯隊,通過完善培養體系、堅持分類施策、強化綜合素質,成功激活出社會治理的種種新動能。
接受咨詢、排解困惱、講授經驗……今年,“管莉軍工作室”成為新任書記及社工們排疑解惑的好去處,金閶街道白蓮社區的社區書記管莉軍通過一次次傾囊相授鼓舞著社區治理的新生力量。“社區工作是一個薪火相傳的過程,我期待更多青春力量加入其中,在彼此交流中誕生出更多基層治理的好辦法、金點子。”管莉軍表示。
今年以來,街道充分發揮業務能力突出、經驗豐富的社區老書記們的“傳幫帶”作用,以“金英‘蓮’心群雁齊飛”為愿景,構建“雛雁—群雁—領雁—頭雁”遞進式培養鏈條,優化各類型書記培養成長路徑,努力實現金英“蓮心”干事、群雁“蓮心”共治的目標。目前,通過鏈接資源、搭建平臺、培育孵化、示范引領等方式,街道已形成“頭雁”1名、“領雁”5名、“群雁”18名、“雛雁”5名的雁陣隊伍。
此外,為讓新任職的社區書記更快上手,街道持續開展“金英師徒結對”工作,為每位新書記找到對應的成長導師,幫助其迅速投入新角色,提升新質效。
第四期“小巷總理縱橫談”活動,前段時間在金閶街道彩香二村網格火熱開展,社區書記們歡聚一堂,共同為本期主題“如何做好‘六支隊伍’的融合發展”出謀劃策。
作為街道今年創新打造的論壇活動,“小巷總理縱橫談”圍繞“社區建設中的品牌塑造”“共話社區居家養老”等特色主題展開討論,為社區書記們構建了思想共鳴、問題共解、發展共促的平臺,以“小論壇”撬動“大民生”。
針對社區書記、深耕社工、新社工等不同群體,街道分類施策,量身定制特色訓練,最大程度地滿足社區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者的成長需求。例如針對深耕社工,開展“樂‘柿’樂業 深耕致遠”主題活動,通過“非遺手作+座談交流”的方式,收集經驗做法,豐富“深耕智庫矩陣”。
今年,街道特別重點針對入職3年內的新社工開展芝麻開“萌”系列培養,通過“初任窺門徑”“聚力探門道”“爭當守門人”三部曲,為年輕社工搭建學習交流平臺。社工“萌新”們通過團隊合作共同完成古城調研課題項目并展示成果,不僅提升了社工專業技能,更為古城發展凝聚更多青春智慧。目前,芝麻開“萌”項目已收到30余份課題方案,將于年底結項。
要激發社區活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全科社工”服務模式是重要途徑。今年以來,街道持續推進“全科社工”模式,通過實行學習積分管理,激發全體社工群體互動比學、自我提升。為了強化知識體系,街道還自主開發了“全科社工”寶典和“全科社工”考試線上題庫,高效指導社工學習各條線業務知識,提高其對各類政策的熟知度,增強為民服務的綜合能力。
積分管理和考試鞏固以外,街道仍持續開展陽光英才社工增能培訓,不僅注重社工的“治理力”,也聚焦社工的“幸福力”,民法知識培訓、社區治理實務分享、心理賦能交流沙龍等線上線下多樣課程都讓社工在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和心理素質方面大有獲益。
除此之外,街道今年通過開展古城社區結對共建工程,增進不同社區社工之間的工作交流,將古城內9個社區與其他社區分別“1+2”結對,拓寬社工的工作視野和認知,加強社區與社區之間的良性互動,為社區工作者搭建了廣闊的協同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