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陶瑾 通訊員 陶淵超
楊絳把讀書比作串門兒,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另找高明。在日漸喧囂的當代社會,閱讀變得“觸手可及”。
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高景山公園、職工書屋等一個個閱讀空間和文化惠民場館在蘇州高新區楓橋街道落地,賦予楓橋獨有的書香氣質。“15分鐘閱讀圈”的美好,實現楓橋人俯首可拾的滿足與幸福。
這幾年,津西新天地小區文明樓道內的居民對于文化生活的水平質量有了新要求。楓橋街道楓津社區考慮到文明樓道的精細化改造,增設了居民閱讀站點,打造“津彩書吧”家門口的“微型圖書館”。
楓津社區“津彩先鋒”志愿者服務隊在小區7幢1單元樓道內,設立書吧,請居民將家中閑置的書理出來,充實書架。參與活動的王阿姨手中提著一大袋書,說道:“我女兒今年上初中,家中有許多閑置的兒童繪本,我想跟鄰居們分享這些有趣的圖書。”
此次,社區也專門向津西新天地小區捐贈書籍。“社區多年來秉承‘海棠花紅·書香楓津’的文化品牌,我們要打造出‘社區統籌、物業服務、居民自管’三方共建的樓道內微型圖書館。”捐贈儀式上,楓津社區黨委書記李萍代表社區向津西新天地小區捐贈兒童圖書50冊,畫本30冊,黨史、社科及其他書籍100余冊。社區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居民講文明、懂禮貌的行為蔚然成風。
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書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書可以。攜一縷書香,赴一場冬日的讀書盛宴。
東浜社區二樓活動室內,一場公益捐書活動很是熱鬧。高新區人民醫院的在職黨員拎著一摞書來到社區,為閱讀室添書香、增讀物。“這些書是我們讀過之后精挑細選的,希望讓更多人傳閱,讓書發揮最大用處。”相關負責人說起捐書的初衷。黨員們將書籍分類上架,方便居民借閱。公益捐書活動,基于東浜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志愿服務精神,發揮“紅心耀東浜”服務力量,也希望有更多居民加入閱讀圈,共享書香。
捐書活動在楓橋蔚然成風。日前,楓橋街道關工委向轄區七個社區的校外教育輔導站、NGK陶瓷蘇州有限公司等企業的關心下一代工作站,以及白馬澗小學贈送圖書共1500冊。街道正加快建設書香城市,以打造家門口的閱讀圈為目標,全力完善閱讀服務體系。

康佳幼兒園第七屆閱讀節之“圖書漂流”
“譚老師,您下周來給我講故事嗎?”每月,兒童關愛之家的工作人員都會來到康佳社區困境兒童小一(白血病患者)的身邊,用故事和笑聲陪伴孩子度過病床上的時光。“暖伴成長·溫暖朗讀者”行動,是由志愿者陪伴楓橋轄區的困境重癥兒童,給他們溫暖。這是一群被病魔阻擋在病房里的孩子,每一次陪伴,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都會被感動。
“企鵝秋千真好玩,小貓咪在上面搖啊搖,小熊也坐上去搖啊搖,數到10就下來,讓給下一個小朋友……”楓華社區的親子閱讀活動現場,小朋友們津津有味地聽著故事《排好隊,一個接一個》。“我知道了,玩游戲要排好隊,一個接一個,要守秩序。”小朋友們都爭著表達想法。社區通過趣味閱讀的方式,把閱讀主動權交給孩子。接下來將引入專業的公益組織,為轄區家庭帶來更加專業系統的家庭閱讀指導。
小朋友們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如同小宇宙一樣,浩瀚無垠。景山社區請志愿者梨子老師開展“花漾童趣節‘閱’讀越開心”活動。梨子老師講述繪本《鱷魚愛上長頸鹿》,這個故事讓小朋友們明白愛是天賦,愛需要付出。到了DIY帆布包環節,工作人員給大家分發帆布包和繪畫材料工具,包包上的圖案風格各異,小朋友們對應線條和圖形,用顏料進行色彩填充,用巧思繪制個性包包。
“‘賽先生’是科學的代名詞,表達對真理的追求和探索。那么‘賽先生’的朋友圈都有哪些朋友?”兒童文學作家王婭在景山社區分享科學家故事的創作感悟,帶著小讀者們分析人物采寫的著筆點,讓小讀者們互相采訪,做了一回“小記者”。社區志愿者經常向居民發放讀書分享會介紹,歡迎大家積極參加。同時社區精心打造圖書館,融入本土人文歷史、優秀傳統文化等內容,免費對居民開放,開展“親子閱讀會”“讀書分享會”“推薦一本好書”等特色活動。
位于康佳社區居委會三樓的康佳書場,每天下午一點到三點均設有評彈演出,今年開放后場場座無虛席,很多老聽客甚至中午十一點就在社區等候。為了讓居民等候時不那么無聊,社區提前將一些文史哲書籍和紅色著作放在書場,一些老黨員看到后便主動閱讀,漸漸地讓書場變為“書”場。“不讀書就不了解最新的理論,會落后,要活到老學到老呀。”受老黨員的影響,其他居民也開始拿起書靜靜地讀。閱讀充實了評彈開場前的時光,也讓書場充盈著書香氣。

景山社區樂享閱讀之旅
事實上,康佳社區的讀書角非常多,社區一樓有蘇州圖書館康佳分館,在黨建空間、共享書屋、人大之家也能找到圖書。作為蘇州市兒童友好社區,康佳社區正在打造“社會全域、家長全程、家庭全類型”的“三全”社區。社區為0至3歲幼兒家庭舉辦的繪本專場中,早教老師挑選適合親子閱讀的繪本。一位家長說道:“讀了《阿文的小毯子》很有感觸,因為我家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帶著一個玩具熊,現在我突然理解了孩子,不再對小朋友戀物感到那么焦慮。”在讀書氛圍的感染下,社區工作人員也利用午休來到黨員驛站,讀書賦能。康佳社區團支部還自發組成“不倦”圓桌讀書會,意在學而不倦、誨人不倦。
一本好書,可以是一段動人的故事,成為人們的精神食糧。一袋時蔬,也可以成為兌換好書的媒介,邂逅更多新的知識。近日,西津橋社區聯合楓橋中心幼兒園開展“以‘蔬’換‘書’傳遞書香”活動。社區邀請了一位老兵為孩子們講述戰爭故事,老兵將戰爭年代的艱辛與困苦、革命先烈的英勇與擔當呈現在孩子們面前。“聽完爺爺講的故事,我知道過去不僅食物緊缺,也沒有書可以看,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好幸福。”一位孩子坦言。
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大家用帶來的新鮮蔬菜進行兌換,每份蔬菜可以換取一本精美的童話繪本。孩子們可開心了,紛紛行動著。活動還特別安排了一個溫馨環節,在蔬菜兌換完成后,社區工作人員將剩余的蔬菜整理起來,贈送給轄區的老年人,讓這份愛心流動著。
馬浜社區則利用社區二樓閱覽室,打造“廉政讀書角”。走進讀書角,一整面墻的書柜,收錄包括黨史類、黨紀條規類、法律法規類、反腐倡廉理論類、紀檢監察業務類、廉政文化類等幾十種書籍,讓廣大黨員、群眾自助選讀,很快在轄區內形成廉政讀書熱潮。社區將定期對書籍期刊補充更新,并開展“廉政文化讀書分享”“清風誦讀”等活動。
“書香楓津”最近添了一抹“香”。蘇州圖書館楓津社區自助取書柜已投入使用。“兩分鐘就把書還上了,真好。”住在楓舟苑的王女士稱。她借閱的圖書期限快到了,正愁著抽不出時間去圖書館還書,得知這一好消息后,她趁著上班時間就把書還上了。據悉,自助取書柜就放在社區門口,納入蘇州圖書館借閱系統,可通過“書香蘇州”App 或“書倉”微信小程序享受“線上預約、線下投遞”的24 小時借閱服務及現場還書服務。

以“蔬”換“書”, 傳遞書香

四季向陽,閱讀思廉
楓津社區多年來致力于充實“書香楓津”內涵,不僅在社區功能室內設立勤廉書吧、定期舉辦讀書會,還在津西新天地小區樓道建設流動圖書架。接下來社區將通過多種方式擴大自助取書柜的影響力,讓更多居民愛上閱讀。
工作累了去“閱讀空間”放松,休息間隙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不定期還可以參加閱讀分享會……這些已成為楓橋人的“閱讀日常”。近年來,楓橋街道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持續建設“15分鐘閱讀圈”,讓越來越多的人在家門口、在單位就能暢享“悅讀”時光。
位于楓橋街道的梯梯電子集成制造服務(蘇州)有限公司的員工之家閱覽室,為一群書籍愛好者提供了“棲息之地”。職工閱覽書籍,參加走讀活動,隨著該企業閱覽區的開放,閱讀成為職工的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
據悉,梯梯工會在街道支持10000元的基礎上,又投入5000元用于補充員工圖書閱覽室的圖書數量,且今后每年將投入5000元專項圖書費用于場館維護。如今每到休息時刻,來看書的員工絡繹不絕, 場館內的圖書還能借給員工,帶回去繼續閱讀。
“我健步走的時候喜歡聽東西,手機掃二維碼,這個‘世代書香育桃李’的故事大概20分鐘吧,聽完正好走了一圈……”在高景山廉潔文化主題園的建設過程中,街道搜集楓橋各個時期的文史資料和特色家風故事,邀請“金話筒”的藝術家錄制音頻,轉為二維碼,居民掃碼即可聆聽,鍛煉身體和思想加油兩不誤。近年來,街道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在圖書館、閱覽室、書店等傳統閱讀場所的基礎上,利用高景山公園等,打造可視可聽可看的公共閱讀空間。
其實在楓橋,可以沉浸式閱讀的內容太多太多。街道在易生活廣場設了多面文化“墻”,選取支硎山、花山、寒山等楓橋轄區的山體,進行設計,幫助居民了解當地風土人文。隨著流動文化“墻”的建設,街道在各社區、打工小鎮陸續打造“文化長廊”“讀書角”等場地,組織知識競答、宣講比賽等活動。

企業自設職工書屋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讀書,滋養、改變著楓橋人的精神面貌,也讓這座創新強鎮書香馥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