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瑞瓊 王麗佳 屈小青
(河南省許昌中醫院 許昌 461000)
2 型糖尿病(T2DM)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多于35~40 歲之后發病,在所有類型糖尿病患者中占比超過90%[1]。T2DM 會引起微血管病變,損害患者內皮細胞,同時糖脂代謝紊亂也會造成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影響心臟電傳導系統,增加臨床治療難度[2~3]。現階段,臨床上常借助磺酰脲類、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等降糖藥來治療T2DM,但仍有部分患者療效不太滿意[4~5]。近年來,隨著中醫技術的快速發展,中醫療法在T2DM 治療中的應用較多。中醫認為,T2DM 病起于濕,郁久則熱,應以清熱燥濕為治療原則[6]。黃連溫膽湯是由黃連、竹茹等藥材煎熬而成的湯劑,有清熱燥濕之功效[7]。本研究旨在探討黃連溫膽湯聯合二甲雙胍對T2DM 患者胰島素抵抗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根據信封法將2020 年1 月至2022年12 月于許昌中醫院診治的76 例T2DM 患者分對照組與聯合組各38 例。對照組男22 例,女16 例;年齡41~69 歲,平均(57.10±8.25)歲;病程1~9 年,平均(4.12±2.15)年;體質量指數(BMI)19~30 kg/m2,平均(24.08±4.15)kg/m2;并發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8 例,糖尿病腎病6 例,糖尿病足4 例,其他3 例。聯合組男20 例,女18 例;年齡43~71 歲,平均(57.25±7.66)歲;病程2~10 年,平均(4.18±1.87)年;BMI 20~30 kg/m2,平均(24.12±3.79)kg/m2;并發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9 例,糖尿病腎病8 例,糖尿病足5 例,其他2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許昌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號:XCZYLL-093)。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T2DM 西醫診斷標準[8],有典型的糖尿病癥狀,隨機血糖不低于11.1 mmol/L,空腹血糖(FPG)值不低于7.0 mmol/L,或葡萄糖負荷后2 h 血糖值不低于11.1 mmol/L;符合T2DM 中醫診斷標準[9],且辨證為濕熱內蘊型,主癥包括口干、全身困重、脘腹脹滿或食后脹滿,次癥包括氣短懶言、心胸煩悶、四肢倦怠、形體肥胖,舌脈包括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病程超過6 個月;通過嚴格控制飲食和運動,仍無法獲得達標血糖值;治療依從性良好;知情自愿參與。(2)排除標準:急性感染性疾病;嚴重臟器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障礙;免疫系統疾病;合并酮癥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發癥;近期有外傷或是手術史;近3 個月內接受過抗心律失常藥、降糖藥等治療;對研究用藥有過敏反應;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二甲雙胍治療:鹽酸二甲雙胍片(國藥準字H22021585)口服,0.25 g/次,2次/d,如果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可將劑量改為0.25 g/次,3 次/d。聯合組采用黃連溫膽湯聯合二甲雙胍治療:鹽酸二甲雙胍片用法用量同對照組,黃連溫膽湯方中組成如下:黃連、竹茹、白術、茯苓、甘草各15 g,枳實、陳皮各12 g,生姜10 g,半夏6 g,上述藥材加水煎煮,取汁2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兩組均于連續治療4 個月后進行療效及安全性評估。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FPG<6.0 mmol/L,餐后2 h 血糖(2 h PG)<7.8 mmol/L,中醫證候積分下降≥70%,為顯效;FPG 6.0~7.0 mmol/L,2 h PG 7.8~11.0 mmol/L,中醫證候積分下降40%~70%,為有效;FPG、2 h PG 均無明顯改變,中醫證候積分下降<40%,為無效。顯效+有效=總有效。(2)中醫證候積分:包括胸悶腹脹、煩躁不安、口渴飲少、小便渾濁等癥狀,每項0~4 分,評分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3)血糖指標:治療前后通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以快速離心法獲取血清后,用己糖激酶法測定FPG、2 h PG,并用離子交換層析法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4)胰島功能指標:采用雙抗夾心法檢測空腹胰島素(INS)水平,并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胰島β 細胞功能(HOMA-β),其中HOMA-IR= (INS ×FPG)/22.5, 正常值<2.69;HOMA-β=20×INS/(FPG-3.5),正常值=100%。(5)安全性:記錄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均下降,聯合組各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3 兩組血糖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PG、2 h PG、HbA1c 水平均下降,且聯合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糖指標比較()

表3 兩組血糖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
2.4 兩組胰島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INS、HOMA-IR 水平均下降,HOMA-β 升高,且聯合組INS、HOMA-IR 均低于對照組,HOMA-β 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胰島功能指標比較()

表4 兩組胰島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
2.5 兩組安全性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5。

表5 兩組安全性比較[例(%)]
近年來,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習慣改變等因素影響,我國T2DM 發病率逐年升高,現已成為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11]。T2DM 的具體發病機制至今還未完全明確,多認為其發病是多因素、多環節、多靶點共同作用引起,胰島素抵抗、胰島β 細胞損害直接參與了T2DM 的發生及發展。胰島素抵抗可降低外周組織對機體內胰島素的敏感性,進而降低胰島素與受體的結合能力,導致血糖水平上升;胰島β細胞經刺激可分泌出一定量胰島素來確保機體血糖水平的穩定性,一旦出現功能障礙會影響其對血糖水平的感知能力,最終對胰島素分泌及合成造成影響。臨床可通過改善胰島β 細胞功能來減輕患者機體胰島素抵抗,達到緩解臨床癥狀的目的。目前,臨床上對T2DM 常借助降糖藥、胰島素等藥物進行治療,但由于相關藥物種類較多,不同藥物的療效也存在一定差異。
二甲雙胍是現階段臨床上治療T2DM 的一線降糖藥物,同時也是一種胰島素增敏劑,可通過抑制機體內糖原分解和糖異生、促進外周組織利用葡萄糖、抑制肝臟葡萄糖釋放及緩解胰島素抵抗等多種機制,達到降糖目的。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76.32%,治療后各項中醫證候積分、FPG、2 h PG、HbA1c、INS、HOMA-IR 均明顯下降,HOMA-β 明顯上升。提示二甲雙胍治療T2DM 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島β 細胞功能,減輕胰島素抵抗及臨床癥狀,但療效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中醫認為,T2DM 患者多好食肥甘厚味,常致中焦瘀滯,蘊結體內,滋生濕熱,造成清濁相交、升降異常,終致體液運輸受阻而發病[12~13]。因此,臨床治療以清熱燥濕為原則。黃連溫膽湯方中黃連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竹茹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之功效;白術有燥濕健脾之功效;茯苓有利水滲濕之功效;枳實有破氣消積之功效;陳皮有健脾燥濕之功效;生姜有發汗解表之功效;半夏有消痞散結、燥濕化痰之功效;甘草有調和諸藥之功效。共奏清熱燥濕、利水滲濕、消痞散結等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指出,黃連中的黃連素,即小檗堿不僅可通過抑制肝臟糖原異生,促進外周組織中葡萄糖的酵解來發揮降糖作用,還可通過促進脂肪細胞分泌脂聯素來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減輕機體胰島素抵抗,達到降糖目的[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的各項中醫證候積分、FPG、2 h PG、HbA1c、INS、HOMA-IR 均低于對照組,HOMA-β 高于對照組;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與潘賞賞等[16]研究結果相似。提示該中西醫結合方案有助于提升臨床療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減輕胰島素抵抗,促進癥狀緩解,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黃連溫膽湯聯合二甲雙胍治療T2DM 可顯著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減輕胰島素抵抗,促進癥狀緩解,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