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蓉 杭祥榮/江蘇省綠色食品辦公室
江蘇省東臺市有800多年的西瓜種植歷史,自古有“高田好種瓜,低田能放鴨”的俗語,是中國首個西瓜之鄉。近年來,東臺市立足資源優勢,精準發力,走優質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之路。目前,東臺西瓜年種植面積達30萬畝、產量90萬余噸,規模居江蘇第一、全國前列;總產值約50億元,占東臺農業產值近20%,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從薄皮的“8424”,到無籽的早春紅玉、特小鳳,再到快遞運輸都不破損的王炸、4K瓜等……東臺西瓜總是以過硬品質、多樣特性,滿足消費市場的需求。
創新品種培優。東臺現代農業產業園,每年試種50多個西瓜新品種,遴選適宜品種在本地推廣種植。吳明珠院士工作站和東臺西瓜產業研究院長年開展雜交、篩選和穩定等試驗,實現東臺西瓜從全球引種向自主研發新品種的創新轉型。
標準種苗培育。東臺西瓜已全面實現規模化、商品化育苗,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工廠化育苗中心。農萃現代育苗基地,擁有6萬平方米的現代化溫控大棚設施,年育苗可達5000萬株。得益于差異化品種、規模育苗和“一年三熟”的栽培管理,東臺西瓜錯峰上市,形成了旺季主供、淡季補缺相結合的供給結構。
東臺西瓜的發展離不開改良技術的傳承,更離不開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和示范化引領的創新帶動。
規模化。目前東臺西瓜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核心,形成一個主產區、兩鎮四帶為示范、輻射10個鎮區的規模種植區。在14.7萬畝的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上,有480個種植大戶(主體),平均規模達300畝。
標準化。2018年,東臺制訂《早春西瓜大棚栽培技術規程》地方標準。從選址整地、育苗移栽、栽培管理、到產品收獲等,都有一套完備的技術規范,將綠色標準貫穿“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在農技推廣指導上,組建市、鎮、村三級農技推廣服務隊伍,將“統一優良品種、統一生產操作技術規程、統一統入品供應和使用、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購”的綠色“五統一”生產管理制度落實落細到每一個生產環節、每一個種植大戶。以簡便易懂的生產流程圖、操作明白紙和生產記錄手冊等形式開展宣標貫標。
示范化。東臺西瓜申請獲得地理標志農產品“雙國標”,培育龍頭企業、創建核心基地,形成了產業發展的集聚平臺。江蘇省新曹農場有限公司、東臺市悅農蔬果專業合作社、江蘇水利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等一批龍頭企業積極發展綠色食品西瓜產品,放大“地標+綠色”的品牌疊加效應,從育苗到銷售全程可追溯,示范帶動綠色生產、標準生產。建立多形態聯農帶農機制,全市西瓜專業合作社54家,本地經紀人1000多人,“東臺西瓜”地標授權使用主體292個,覆蓋瓜農2萬多名。
打造品牌矩陣。經過多年培育發展,東臺西瓜已成為較具影響力、號召力的區域公用品牌,成為當地農業高效主導產業。2018年,東臺西瓜被九部委聯合認定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019年,以西瓜為主導產業的東臺現代農業產業園獲批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東臺西瓜”先后獲得地理標志產品證明商標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被評為第一個瓜類中國名牌產品,先后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江蘇省十強區域公用品牌等,多個品種先后榮獲全國、省級評選冠軍。在加強“東臺西瓜”主品牌推廣的同時,東臺積極發展政府有形和市場無形之手的推動作用,積極引導企業和種植大戶注冊子品牌,形成“一主多副”的品牌營銷格局,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
創新市場開拓。東臺西瓜在全國率先探索直營直銷路徑,在全國建立800多個直銷窗口,與盒馬鮮生、百果園、順豐物流等多個銷售平臺合作,在三倉鎮官苴村試點建設網紅直播村,打造多元化銷售渠道。東臺引進智能化、一體化的無損測糖分揀等先進設備,測糖、檢重、分揀、包裝“一條龍”,智能分選、品質定級后的東臺西瓜,市場營銷策略更加精準,在高端市場銷路更為緊俏,銷售價平均提高10%~20%。
東臺西瓜深入落實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三品一標”行動,逐步構建起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體系。但其產業發展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重茬連作障礙未能徹底解決,投入品不規范使用依然存在;技術服務體系尚不成熟,產品商品化有待提高;產業鏈條偏短,產供銷信息流通與共享機制仍不健全等等。
構建全產業鏈協同標準體系。東臺西瓜在生產各環節都有較成熟的標準規范,但標準在銜接應用上存在一定脫節,特別是產地標準和市場標準銜接不順。要從主要重視生產轉向產業培育,理順產業鏈條標準,推進政府引導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協同發展,促進產前、產中和產后標準緊密銜接,形成覆蓋全過程、緊密協同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
組建專業化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提升社會化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從單一的農技推廣向產業發展全過程延伸,形成政府公益性與多元市場服務主體有機結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社會化服務,主動將10萬瓜農引入農業現代發展軌道。
加快產業升級與產業融合。東臺西瓜主要以鮮果形態銷售,加工一直是短板。補短拓寬,強化產地冷鏈建設、產品分選定級等初級加工;合理利用二茬三茬西瓜量大價低的比較優勢,開展西瓜汁產品研發、真空脫氧貯藏、番茄紅素提取等綜合開發,提高溢價空間。在科技創新、產業孵化、互聯網、物聯網、金融保險和旅游休閑等方面創新拓展,加快生態涵養功能轉化。
健全共建共享共聯的產業聯結機制。依托國家產業園區核心載體,鼓勵龍頭企業牽頭,帶動育種育苗、生產基地、加工流通、社會服務、產業協會、電商平臺等多元主體組建產業聯盟,為生產經營主體提供全產業鏈的服務。創新組織機制、促進聯農帶農、富農興農,推動東臺西瓜產業共富、農民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