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 黃海榮 周燕新 李毅杰 王維贊 廖芬 劉菁 李冬梅 王澤平 歐釗榮



摘要:為及時掌握2023年來賓蔗區甘蔗生產情況,采用面上調查、數據收集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對蔗區糖料蔗種植面積、苗情進行調研和評估。調查結果表明:來賓蔗區2023年糖料蔗整體苗情差于2022年,新植蔗與宿根蔗的苗數均少于2022年同期。蔗區的螟蟲危害重,黑穗病發病輕。甘蔗的種植成本居高不下。建議進一步做好抗旱減災及災后甘蔗恢復生產工作,加強甘蔗的中耕培土、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同時加強抗黑穗病新品種選育及其配套技術的推廣,持續增加對甘蔗種植的補貼,充分發揮甘蔗數字化服務平臺作用,提升糖業主管部門和各類市場主體在生產各環節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為廣西蔗糖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關鍵詞:甘蔗;苗情;種植面積;品種;病蟲害
中圖分類號:S566.1 文獻標志碼:A
Report on Survey of Sugarcane Production of Laibin in 2023
LI Xiang1,2, HUANG Hairong2,3, ZHOU Yanxin4*, LI Yijie2, WANG Weizan2,3, LIAO Fen2,3, LIU Jing2,3, LI Dongmei2,3, WANG Zeping2,3*, OU Zhaorong5
(1Guangxi Subtropic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Nanning, Guangxi 530001, China; 2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ning, Guangxi 530007, China;3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BioTechnology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Guangxi),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Genetic Improvement, Nanning, Guangxi 530007, China; 4Laibin Sugar Industry Development? ? ? ?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Center, Laibin, Guangxi 546100, China; 5Guangxi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Institute, Nanning, Guangxi 530022, China )
Abstract: To master the sugarcane production situation sugarcane planting areas of Laibin in 2023, the survey investigated and evaluated the plantation area and seedling situation through surface investigation, data collection and site investigation. Investig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eedling emergence of sugarcane plantation areas of Laibin in 2023 was worse than that in 2022 and the seedling numbers of newly-planted and ratoon sugarcane was less than that in 2022. Because that borer pest occurrence rate was higher than last year and that the smut disease occurrence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last year, the cost of planting sugarcane was high. It is suggested to enhance drought resistance, disaster mitigation, cultivating soil and pest control, strengthen the smut resistant varieties breeding and supporting technology, continue to increase subsidies for sugarcane cultivation. Moreover, it is recommend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ugarcane digital service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decision-making of sugar industry authorities and various market entities in all aspects of production, thereby providing the stro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development of Guangxi sugar industry.
Key words: Sugarcane; seedling; plantation area; variety; pests and diseases
食糖是中國重要的戰略物資,甘蔗是中國最主要的糖料作物,廣西是全國甘蔗種植面積最大的產區,產量占60%以上,對保障國家食糖安全起著重大作用[1,2]。2020—2021年榨季全區甘蔗種植面積72.95萬hm2,進廠原料蔗量為4921.42萬t,食糖產量628.78萬t,占全國總產糖量的58.95%[3]。甘蔗的出苗受到種植品種、土壤條件、種植時間、田間管理及氣象因子等的影響,早春出苗整齊、苗壯,成莖率高,是獲得高產的有力保證[4-6]。因此,2023年由廣西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廣西氣象科學研究所和廣西甘蔗創新團隊聯合組成調研小組,赴廣西來賓蔗區開展甘蔗苗情、墑情、病蟲害發生情況調查,為及時做好全年甘蔗生產提供科學的決策,促進廣西甘蔗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1 調查方法
1.1 調查時間
2023年5月31日—6月1日。
1.2 調查地點
來賓市的興賓區、象州縣、武宣縣、忻城縣和合山市。
1.3 調查內容、方法及樣本數量
調查內容:采用面上調查、數據收集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調查方法。面上調查包括聽取各縣(區)糖業主管部門及制糖企業關于2023年甘蔗種植面積、品種結構、田間管理、甘蔗生長、病蟲害發生及“桉退蔗進”等情況的介紹,現場與蔗農交談了解蔗農在目前糖料蔗價格情況下對發展甘蔗生產的態度。數據收集包括實地調查和分析甘蔗株高、出苗數、螟害及黑穗病發生率等指標。
調查方法:每個調查點選擇有代表性的新植蔗和宿根蔗蔗地25~30塊,每塊蔗地調查10行甘蔗的行距,計算平均行距;選擇有代表性的蔗行30 m調查總苗數、枯心苗數、黑穗病株數,計算每公頃苗數、枯心率和黑穗病株率;每塊地在調查苗數的同時測量30株幼苗的株高,計算平均株高。
調查樣本數量:本次共調查5個縣(市、區)10個行政村共807個樣本,其中新植蔗289個,宿根蔗518個(表1)。
2 調查結果
2.1 甘蔗種植面積
通過調查發現,來賓市2023年種植總面積為11.81萬hm2,比2022年增加0.27萬hm2,增幅為2.34%(表2)。
從表3可知,各縣(市、區)新植蔗和宿根蔗種植面積均高于2022年,新植蔗增加0.98萬hm2,宿根蔗增加0.35萬hm2。這是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繼續實施糖料蔗良種良法技術推廣補助政策”與廣西出臺《廣西糖料蔗良種良法技術推廣工作實施方案》(桂政辦電〔2020〕60號)、《廣西糖料蔗良種良法技術推廣和食糖商業儲備項目資金管理辦法》(桂財規〔2020〕5號)等惠農政策發揮的效應。
2.2 甘蔗品種結構
目前,各縣(市、區)主要種植的甘蔗品種是桂柳05136、桂糖42號、桂糖44號、桂糖46號、桂糖49號、桂糖55號、粵糖93-159、粵糖00236等(表4),其中桂柳05136種植面積占比為45.6%,桂糖42號占比為15.3%,桂糖44號占比為10.1%。
2.3 甘蔗生長情況
興賓區、武宣縣、象州縣等5個縣(市、區)蔗區新植蔗平均苗數為8.93萬株/hm2,同比2022年減少了0.59萬株/hm2,宿根蔗平均苗數為9.53萬株/hm2,同比2022年減少0.83萬株/hm2;新植蔗平均株高32.1 cm,宿根蔗平均株高47.7 cm,分別比2022年高8.2 cm和8.2 cm。新植蔗和宿根蔗出苗數均比2022年減少,株高均比2022年增加(表5)。
新植蔗和宿根蔗黑穗病發生率分別為0.29%和5.51%,分別比2022年低1.24個百分點、4.43個百分點。枯心苗率分別為0.85%和3.2%,分別比2022年高0.6個百分點和2.01個百分點。枯心率較2022年增高,黑穗病發生率較2022年降低,新植蔗相對宿根蔗受甘蔗螟蟲和甘蔗黑穗病危害較輕。興賓區宿根蔗枯心率和黑穗病率均比武宣縣、象州縣、忻城縣和合山市高。
2.4 總體苗情長勢
對全市5個縣(市、區)的蔗區出苗情況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合山市的新植蔗出苗好于其他4個縣(區),興賓區的宿根蔗發株數好于其他4個縣(市);忻城縣新植蔗株高、枯心苗率和黑穗病株率基本低于全市平均值。5個縣(市、區)新植、宿根的出苗數、黑穗病株率均低于2022年,株高和枯心苗率均高于2022年。
3 小結
3.1 甘蔗種植面積穩中有升
受益于各種政策,來賓蔗區2023年種植面積為11.81萬hm2,較2022年增加0.27萬hm2。廣西出臺《廣西深化糖料蔗良種良法技術推廣工作實施方案》《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關于修訂2020—2022年廣西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補貼實施細則的通知》(桂農廳發〔2021〕47號)等相關政策,糖廠也推出相應的鼓勵措施,保障蔗農的權益,蔗農種蔗積極性提高。全市各縣(市、區),除享受中央政府種植健康種苗補貼22.0元/hm2,對種植行距在1.2 m的以上補貼8.7元/hm2。新種連片0.7 hm2以上補貼農資13.3元/hm2,地膜半價。接受病蟲草害統防統治的補貼0.7~0.9元/hm2。“桉退蔗進”政策的落實也促進了甘蔗種植面積增加。糖廠補貼砍樹13.3元/hm2,勾根26.7元/hm2(1年內的樹無此補貼),機耕10元/hm2,農資16.7元/hm2。
3.2 整體苗情差于2022年
興賓區、武宣縣、象州縣等5個縣(市、區)蔗區新植蔗平均苗數8.93萬株/hm2,比2022年減少0.59萬株/hm2,宿根蔗平均苗數9.53萬株/hm2,比2022年減少0.83萬株/hm2;平均株高比2022年同期高約8.2 cm,但總體苗情不如2022年。主要原因是2023年2月中旬至3月下旬的平均氣溫為15.5~20.8 ℃,大部蔗區較2022年同期偏高1.5~3.0 ℃,日照時數108.3~282.1 h,大部蔗區較2022年同期偏多0.5~2.8倍,以晴好天氣為主,基本無有效降雨,致使土壤缺墑較重、旱情大范圍發生發展。全市大部蔗區出現了中度至重度干旱,特別是興賓區、武宣縣和象州縣部分蔗區多為嚴重干旱。該階段正是我市新植蔗種植和宿根蔗發蔸的關鍵時期,長時間干旱少雨,造成新植蔗不能及時種植,同步影響了新植蔗分蘗和宿根蔗發蔸,從而影響了基本苗莖數。
3.3 螟害枯心率整體較高
螟害枯心率總體高于2022年,首先是秸稈蔗葉禁燒后,蔗葉多以打捆方式處理,地塊中蔗兜的蟲口基數增多,調查發現焚燒蔗葉的地塊枯心苗率為10%以下,機械打捆蔗葉的地塊枯心苗率為30%以上。其次是4月上旬至6月上旬中期,大部蔗區平均氣溫20.1~31.0 ℃,降雨量大部蔗區1.4~50.0 mm,大部較常年同期減少0.5~1倍,日照時數大部蔗區20~52.8 h,較2022年同期減少50%~90%,日照時數大部蔗區98.9~186.7 h,較2022年同期偏多20%~80%。溫高光足利于有灌溉條件的甘蔗生長,但缺少灌溉條件的蔗區受干旱影響較大,旱情較重。降水持續偏少,在雨水不足的條件下,藥肥的防治效果不佳。再次是部分蔗區農戶因未能把握最佳防治時間影響防治效果。
3.4 黑穗病發生率較2022年低
新植蔗和宿根蔗黑穗病發病率均低于2022年,可能是由于2022年種植期遇到的澇害已導致地塊內病原菌菌源減少,另外2023年2月后出現的干旱不利于黑穗病病原孢子的萌發。此外,抗病品種如桂糖44號得到大面積推廣,減少了黑穗病的發生。
3.5 種植成本居高不下
近年來人工成本和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明顯,2023年化肥價格漲幅達30%~40%,導致種植成本增加,影響農戶的投入,對甘蔗穩產增產不利。
4 建議
4.1 做好抗旱減災及災后甘蔗恢復生產工作
新植蔗可在雨后土壤濕潤時每公頃撒施尿素375 kg,沒有培土的蔗地宿根蔗需要重新追施復合肥750~1500 kg/hm2促進甘蔗生長。大面積的甘蔗追肥,可用無人機噴施氨基酸16.7 mL/hm2+磷酸二氫鉀3.3~4.7 g/hm2等葉面肥,噴霧1~2次,具體根據青葉多寡而定。旱災過后遇雨,易發生甘蔗病害,以真菌性病害葉斑病類為主,需加強蔗地巡查,發現病害及時防治,以保證甘蔗能恢復生長。
4.2 加強甘蔗的田間管理
4.2.1 盡快完成中耕培土工作
當前,宿根蔗和冬植蔗已經進入拔節盛期,早春植蔗也進入拔節初期,在土壤墑情允許的條件下,加快甘蔗施肥大培土的田間管理進度,重施攻莖肥,爭取在6月底前施肥管理完畢,確保甘蔗有充足的養分供應,爭取有較大的單莖重[7]。
4.2.2 做好中后期螟蟲、綿蚜蟲的防治工作
各地要根據蟲情預測預報,做好噴藥防治工作,確保不受螟蟲的危害,從而提高甘蔗的有效莖數,減少螟害節率,提高蔗糖產量。建議在預測的最佳噴藥期內(即螟卵孵化盛期后1周內),或者剛發現甘蔗心葉有粉末狀蟲糞或幼嫩心葉出現“花心”時,用20%康寬(氯蟲苯甲酰胺)20~30 mL,或用30%度銳20 mL,兌水45~60 kg噴霧防治。在非桑蠶養殖區,可選用25%殺蟲雙水劑200~250 mL+1.8%阿維菌素20 mL,或用48%毒死蜱(樂斯本)60~80 mL+1.8%阿維菌素? ? ? ? ? ? ? 20 mL,或用98%殺螟丹可濕性粉劑60 g+1.8%阿維菌素20 mL,兌水45~60 kg噴霧防治[8]。
6月下旬至7月初和9月份是綿蚜蟲重點防治時期,建議在6月下旬每公頃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0.7~1 g,或5%吡蟲啉乳油1.3~2.0 mL,或用50%辟蚜霧水劑3.3~4.0 mL,兌水45~60 kg噴霧防治。9月份如果仍發現有綿蚜蟲危害的蔗田,用上述藥劑再次噴霧防治,以確保甘蔗正常成熟,提高甘蔗糖分和蔗汁品質[9]。
4.2.3 做好糖料蔗保灌提產工作
根據來賓蔗區近兩年的天氣特點,干旱后可能很快進入連續的雨季或者持續干旱,中后期要密切注意天氣變化,充分發揮桂中治旱工程和大藤峽樞紐工程灌區覆蓋作用,采取疏浚溝渠引水、泵站提水、打井取水、人工增雨等措施廣辟水源,確保水到蔗區地頭,因地制宜采取噴灌、淋灌、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模式,做好旱澇保灌提產的預案,未雨綢繆,全力推進在極端干旱天氣條件下實現穩產增產目標[10]。
4.3 加強抗黑穗病新品種及其配套技術的推廣
建議選用抗病性強的甘蔗新品種桂糖44號、桂糖59號等進行推廣種植。加大甘蔗脫毒健康種苗(莖)的推廣,提高種苗質量。實行甘蔗早種早管,保證在有利的天氣條件下完成甘蔗種植和促進出苗。加強黑穗病綜合防控。新植蔗種植前蔗種采用吡唑嘧菌酯1500倍液,或苯甲·嘧菌酯1500倍液等化學藥劑浸泡蔗種30 min。宿根蔗采用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或苯甲·嘧菌酯1500倍液在甘蔗采收后噴淋蔗兜1次,或者在甘蔗苗期(高度20 cm左右)噴淋以上藥劑1次[11]。
4.4 甘蔗良種良法補貼常態化
建議甘蔗良種良法補貼常態化,提高蔗農種蔗的積極性。特別是實施甘蔗種苗差異性補貼,對種植脫毒健康種苗的農戶進行補貼,同時適當降低自留種補貼。
4.5 充分發揮甘蔗數字化服務平臺作用
通過“廣西糖料蔗保護區智慧監管平臺”“廣西甘蔗產業生物技術信息科技管理平臺”“廣西數字蔗田生產服務平臺”“廣西甘蔗產業數字化科技服務工作站”等,利用物聯網、氣象大數據、圖像識別、遙感等技術對甘蔗全周期生長情況、主要病蟲害進行實時監測分析,從而提升糖業主管部門和各類市場主體在生產各環節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為廣西蔗糖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12]。
參考文獻
[1] 李楊瑞. 廣西甘蔗生產中的主要問題及幾點建議[J]. 廣西糖業, 2020(4): 3-7.
[2] 肖健, 陳思宇, 孫妍, 等. 不同施肥水平下甘蔗植株根系內生細菌群落結構特征[J]. 作物學報, 2022, 48(5): 1222-1234.
[3] 劉曉雪, 王京. 2001—2020年我國甜菜成本收益動態演變與原因探究[J]. 中國糖料, 2023, 45(1): 75-90.
[4] 吳炫柯,馬冬晨,黃維,等.氣象因子對甘蔗種莖出苗率以及苗期生長的影響[J].熱帶作物學報,2022, 43(7): 1411-1416.
[5] 廖張波, 何遠蘭, 莫神帶. 氣象因素對甘蔗生產的影響及環境互作基因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 2022, 38(21): 82-87.
[6] 李翔, 丁美花, 張保青, 等. 2021年廣西河池和百色糖料蔗生產情況調研報告[J]. 廣西糖業, 2021(4): 7-14.
[7] 農宏亮, 曾伯勝, 范雨杭. 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技術及發展趨勢分析[J]. 廣西農業機械化, 2017(3): 10-13.
[8] 熊焰, 王輝, 周霞, 等. 甘蔗螟蟲綜合防治研究進展[J]. 南方農業學報, 2021, 52(10): 2776-2785.
[9] 黃開航. 不同藥肥混劑對甘蔗蟲害的防治效果試驗[J]. 廣西糖業, 2019(4): 10-12.
[10] 王禹童, 李如丹, 楊紹林, 等. 國內外甘蔗施肥技術研究進展[J]. 中國糖料, 2023, 45(3): 66-75.
[11] 顏梅新, 張小秋, 王澤平, 等. 甘蔗黑穗病的防治藥劑篩選及產量評價[J]. 熱帶作物學報, 2022, 43(7): 1497-1507.
[12] 王澤平, 黃啟廳, 黃海榮, 等. “數字蔗田”生產模式大數據標準體系框架[J]. 廣西糖業, 2022, 42(2):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