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杰
(安順職業技術學院,安順 561000)
“思想理論是靈魂,制度建設是保障。我們既注重解決思想問題、擰緊‘總開關’,又注重解決制度問題、上緊制度規矩發條。”[1]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初心使命不動搖,不斷加強先進性、純潔性建設,加強自我革命建設,從50多名黨員發展到擁有9 6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成功的重要經驗之一,就是始終堅持自我革命,注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的有機統一,重視和加強黨內法規體系建設,用黨內法規體系為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統一行動提供制度保障。
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機制,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已經開始了嘗試。在秋收起義之后的著名三灣改編,毛澤東就著手把黨支部建在連上。在北伐戰爭時期以及之后的南昌起義,都是把支部建在團級單位以上,明顯的缺點,就是不能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缺乏黨的領導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黨的政策執行力大打折扣,嚴重影響戰斗力,通過把支部建在連上的組織改革,實際上是加強了思想建黨和政治建軍的新的嘗試。同時,在連隊中建立士兵委員會,對部隊干部戰士的不良作風、不良行為進行監督,消除軍官打罵士兵、軍官享受特殊生活待遇的現象,促進了官兵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提高了戰士的思想覺悟,增強了部隊的戰斗力。在親自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中,毛澤東詳細分析了各種錯誤思想的根源、表現和改進的辦法。毛澤東開宗明義地指出:“紅軍第四軍的共產黨內存在著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思想,這對于執行黨的正確路線,妨礙極大。若不徹底糾正,則中國偉大革命斗爭給予紅軍第四軍的任務,是必然擔負不起來的。”[2]針對單純軍事觀點,毛澤東提出編制紅軍法規的改正辦法,明確軍事和政治的關系、軍民之間的關系、規定紅軍的任務,消除單純軍事觀點的來源,針對盲動主義殘余,毛澤東提出要從思想上肅清和從制度上、政策上糾正,兩者結合起來。古田會議決議,堅持用無產階級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純潔了黨和軍隊思想,提高了軍隊戰斗力和政策的執行力,奠定了政治建軍、思想建黨的實踐基礎。
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機制的關鍵點在于理想與紀律的統一。“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3]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提出:“為什么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4]110緊接著,鄧小平又指出:“有了理想,還要有紀律才能實現。”[4]111“有理想,有紀律,這兩件事我們務必時刻牢記在心。”[4]112要加強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強黨的優良傳統教育,提高思想認識和思想境界,沒有理想信念,就沒有奮斗目標,就會出現錯誤思想和觀念。只要是犯錯的黨員干部,往往是從思想上起變化開始的,權力觀、金錢觀、地位觀扭曲,認為權力是自己的,今天不用,明天作廢。地位是享受的資本,自己是管理者,他人是服從者,金錢是用來享受的等。扭曲了價值觀,各種錯誤思想接踵而來,貪婪、享樂、自私、奢華充滿頭腦。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制度約束,或者有制度,而他不把制度放在眼里,很可能會走向犯罪道路。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要同步進行,同向發力,思想是基礎,制度是保障。黨的法規中蘊含有思想魅力,特別是黨章中,黨的創新理論具有很強的理論深度和實踐力度,是全黨智慧的結晶,是黨的實踐經驗的總結。黨章是黨的總章程,是全黨必須遵循的根本行為規范,要深刻領悟黨內法規中蘊含的思想魅力,特別是黨章中確立的全黨的指導思想、路線、方針、政策。要自覺遵守黨章,做踐行黨章的模范,忠誠、干凈、擔當,涵養浩然正氣。
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機制的突破點,在于黨中央確立了八項規定,這是一個新的起點和突破點。在新時代,黨中央以八項規定為突破口,狠抓作風建設,很快剎住了老百姓深惡痛絕的歪風邪風,根除了根深蒂固的頑瘴痼疾,贏得群眾的歡迎和好評,就拿一段時間風行的吃喝風來說,吃公家的、拿公家的、占公家的便宜,這種不良風氣,在群眾中造成了惡劣影響,嚴重影響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嚴重影響黨在群眾的形象,但是,涉及人數太多,現實中太普遍,很多群眾既擔憂黨的前途,又懷疑能否剎住歪風邪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黨內法規建設基礎性工程,筑牢防范體系、懲治體系、警示體系,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社會風氣明顯好轉,黨的隊伍純潔性明顯增強,黨的法規體系更加定型、更加成熟。
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機制之所以能夠有效發揮作用,是黨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群眾基礎和制度基礎,探索了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機制的內在聯系和發展規律,把黨的思想統一起來,把群眾的力量凝聚起來,用制度建立良好的政治生態。
馬克思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5]理論要反映事物的根本,要能說服人,為群眾所接受。黨內法規制度從形式上看,是一些行為規范、制度約束;從本質上看,是黨的建設經驗的總結,是黨性理論的概括,這些理論被黨員干部掌握之后,就會變為自覺地行動。黨內法規既是一種硬約束,又是一種思想的升華,關鍵看有沒有深刻把握黨內法規的理論內涵。有些人缺少理論功底和理論思維,總認為黨內法規是一種外在的力量,強迫自己這不能做,那不能干,是對自己行為的限制和約束。對黨內法規的來龍去脈,建設背景有深刻把握之后,就會把黨內法規作為行動的指明燈,照亮前進道路,作為干事創業的動力,使理論的力量變成實踐的力量。
黨內法規是在實踐中總結提煉的,就是規范黨員干部的言行的。在經濟社會中,一些人忽視了理想信念教育,往往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很大一部分人就是沒有很好地去學習黨內法規,沒有遵守黨內法規,有的人凌駕于黨內法規之上,有的人忽視或淡忘了黨內法規,一句話,就是沒有采取正確的政治態度。鄧小平指出:“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怎樣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4]111沒有紀律、沒有規矩、沒有約束,思想散漫、組織渙散、消極悲觀,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成功。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沒有正確的事業觀、權力觀、金錢觀,實質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了問題,脫離了人民群眾,拋棄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鄧小平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4]63要擺正心態、擺正位置,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個是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把黨和國家的事業擺在前面,把自己的個人利益放在后面,先公后私、大公無私,自覺把自己的奮斗,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當中,同時,還要經常對照黨內法規,看看自己哪些思想、哪些言行,有不符合要求之處,要對照檢查,及時改正,常做批評和自我批評,這樣才能進步,才能增進團結,才能促進事業發展。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最根本的是要解決好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的問題”[6]。權力來自于人民,是人民賦予的權力,如果把黨內法規束之高閣,置之不理,放任自己的行為,有可能小錯釀成大錯,最后背離人民,成為人民的罪人。
《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提出,“全面從嚴治黨,既要靠治標,猛藥去疴,重典治亂;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養文化,守住為政之本。”[7]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機制的制度基礎也就是各種制度的文化根基,要建立良好的政治生態、文化生態、道德生態。作為一個黨員,要始終牢記初心和使命,掌握歷史主動性、精神主動性,把握時代性,永不懈怠、永不停步。黨的事業在發展,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勤勉工作,才能交出人民滿意的答卷。在人民面前,永遠是小學生,永遠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千萬不能在群眾面前擺架子,做樣子,不調研,不深入,作出的決策和部署脫離實際,造成黨和國家的事業損失。著力培育清正廉潔的文化氛圍,著力培育風清氣正的精神境界,提高拒腐防變能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不斷形成和發展,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8]我們黨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這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加強黨的法規建設,進行自我革命的重大成就,要珍惜黨內法規建設成果,不斷鞏固黨內法規建設成果,要狠抓落實,使這些黨內法規在從嚴治黨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黨內法規體系。
形成有效合力。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遵循實踐—認識—實踐的規律,認為認識從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綜合發力。”[8]這是對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綜合發力的新概括。不敢腐、不能腐,側重于黨的制度建設;不想腐,側重于黨的思想建設,忽視一個方面,或者輕重不平衡,就會造成腐敗的產生。制度建設要跟上,思想建設也要跟上,要同步發展,共同發力。要堅持自信自強,堅持守正創新,激發黨內法規建設的內在活力,推動新時代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高質量發展。
筑牢思想根基。堅持以黨的思想建設為基礎,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行動、推動工作,真正做到對黨的創新理論成果,真學、真會、真用,把抓“關鍵少數”和管“絕大多數”統一起來,真正嚴起來,領導干部要帶頭尊規學規守規用規。廣大黨員要自覺尊規學規守規用規,任何時候都要把規矩和紀律挺在前面,把規矩和紀律作為紅色和高壓線,不能觸、不能碰,用黨內法規來規范自己的言行,對標對表,做到有規必執、執規必嚴,保證黨內法規執行到位、落到實處。大家在規矩面前一律平等,破除特權思想,清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做好批評和自我批評工作,發揚斗爭精神,剎住歪風邪氣,克服了家長式領導作風,防止放任自由的現象,把思想統一到黨的事業上,真正形成一種“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9],把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嚴守黨紀黨規。堅定崇高理想信念,樹立黨的宗旨意識,保持赤誠為民情懷,是一種歷史自覺、精神主動,不是每一名黨員干部靠覺悟就能夠做好始終如一、持之以恒,還必須在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錘煉的同時,加強黨的制度和紀律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執行廉潔自律準則、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更加自覺地遵守黨的紀律、服從黨的決定。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面對風高浪急甚至是驚濤駭浪的風險挑戰,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得像鋼鐵一樣,才能凝聚起戰勝任何風險挑戰的磅礴力量。制度治黨、依規治黨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管黨治黨方式,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把“嚴”字印在腦海里,始終做到嚴于律己、嚴負其責、嚴管所轄,不該碰的高壓線不要去碰,不該踩的底線不要去踩,不該觸的紅線不要觸,一絲一毫的僥幸心理都不能存,時刻把思想繃緊、把制度的“籠子”扎牢,懷著為民的樸實情懷,踏踏實實干好本職工作,兢兢業業奉獻自己聰明才智,中國式現代化必定穩步實現。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既要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從思想上固本培元;又要“堅持制度治黨、依規治黨,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增強黨內法規權威性和執行力”[8]。要始終牢記“三個務必”,敢于和違反黨紀黨規的思想行為作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