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立葦
(陜西警官職業學院,西安 710016)
財產刑與自由刑一樣,都是罪犯應當承受的刑事處罰,目前在我國刑法中就有200多個罪名可以單處或并處財產刑。但在司法實踐中存在一個突出問題,即司法機關對于所判處的財產刑往往無法進行有效的執行,為了解決當前我國司法實踐中刑事案件財產性判項的履行所面臨的執行難問題,充分調動服刑人員主動配合司法機關履行財產性判項的積極性,使司法機關在實踐中可以合理高效地對服刑人員財產性判項的履行與減刑、假釋相關聯的案件進行處理,最高人民法院多次發布相關司法解釋,推行將服刑人員財產性判項履行情況同裁定減刑、假釋制度相掛鉤的聯動機制(以下簡稱聯動機制)[1]。為司法實踐中明確服刑人員是否具有悔罪表現提供參考,對合理裁定罪犯的減刑、假釋增加了指引要素,確立了服刑人員財產性判項的履行情況成為影響其自身減刑、假釋的因素之一。
近年來,隨著構建法治國家的進程逐步加快,為法院的判決效力提供了有力支撐,這對于突出國家法律的尊嚴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服刑人員對財產性判項的履行也顯得愈加重要,為了維護司法權威,保障法院生效刑事判決的有效執行,最高人民法院不斷通過制度,探索有效激勵犯罪行為人在服刑期間繼續積極履行財產性判項的措施,多次發布相關司法解釋,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聯動機制的建立,為聯動機制的構建提供規范依據。
但在當前的司法實踐中,大部分的財產刑和刑事附帶民事賠償都處于只有判決沒有執行或是難以保障執行效果的困境狀態,多數罪犯在送監服刑前,出于自身對財產性利益的考量,其財產刑均處于尚未執行或未完全執行狀態,為了破解這一困局,實務界試圖通過建立制度來有效激勵服刑人員在服刑期內繼續積極履行生效的財產性判項[2]。例如,針對2005年12月到2006年4月期間,監獄提請的假釋減刑案件,浙江湖州中院在對其進行審理的過程中,就運用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將減刑幅度同服刑人員罰金的繳納情況相掛鉤處理。福建省在2006年推行了政策,要求各司法部門在辦理該類案件時,要加強對服刑人員執行財產刑的情況審查。云南省玉溪市中級人民法院也于2007年出臺了相關規范,將服刑人員是否符合“認罪服法,確有悔改表現”作為參考因素同執行財產刑的情況相聯系起來進行考核。
為了解決實務中的問題,各地司法機關不斷對財產刑的執行進行探索,最高人民法院關注到后也對各地的探索經驗加以總結。2009年在全國部分法院減刑假釋工作座談會上,時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的江必新就明確指出,法院在審理該類案件的過程中,要對執行財產刑,以及履行附帶民事賠償責任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考量[3]。為此,法院在構建全面審查機制之時,將假釋減刑與上述具體情況相結合,這已經成為該項工作的必然之選。
《2012減刑假釋規定》第一次從立法的層面上,對構建聯動機制的條件予以明確。此后,2014年,中央政法委出臺了相關文件,也就是《關于嚴格規范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切實防止司法腐敗的意見》,當中對一些罪犯在假釋減刑之時,包括職務和組織黑社會集團犯罪,以及金融詐騙和破壞其管理秩序等情形,對其“確有悔改表現”的判定,應該對其具體行為進行全面考量,也就是其是否借助于積極協助追繳贓款、主動退贓和賠償等方式,對因其犯罪所造成的損害結果進行積極的彌補。此后,《2014減刑假釋規定》當中將罪犯退贓退賠,與執行財產刑和附帶民事判決的情況,一同加入了法院審理該類案件的審查范圍之中(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的規定》第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減刑、假釋案件,除應當審查罪犯在執行期間的一貫表現外,還應當綜合考慮犯罪的具體情節、原判刑罰情況、財產刑的執行情況、附帶民事裁判執行情況、罪犯退賠退贓情況。”。《2017減刑假釋規定》中第一次提出了財產性判項這一定義,對其內涵延伸至更多層面上,包括追繳、沒收財產、責令退賠和罰金等內容,要求罪犯以上判斷的履行情況,都應該加入法院審理該類案件的考量范圍之中(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第二條規定:“對于罪犯符合刑法第七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可以減刑’條件的案件,在辦理時應當綜合考察罪犯犯罪的性質和具體情節、社會危害程度、原判刑罰及生效裁判中財產性判項的履行情況、交付執行后的一貫表現等因素。”第二十七條規定:“對于生效裁判中有財產性判項,罪犯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或者不全部履行的,不予假釋?!钡谒氖粭l規定:“本規定所稱‘財產性判項’是指判決罪犯承擔的附帶民事賠償義務判項,以及追繳、責令退賠、罰金、沒收財產等判項?!薄4朔N規定針對財產性判項,對其和假釋減刑制度相關的內容予以明確,而且還對該判項中附帶民事賠償、追繳和退賠,比財產刑更為優先的順位加以確定。由此,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立法完善、制度確立及政策推動下,聯動機制逐漸呈廣泛應用之勢。
2006年,中央頒布了《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它通過黨中央文件的形式,對我國將實行寬嚴相濟的政策予以明確。該項政策是指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犯罪行為和犯罪行為人因不同的犯罪行為和危害后果采取有區別的刑罰執行方式,做到寬嚴并濟,張弛有度,它貫穿于我國刑事的立法、司法和執行的全程當中[4]。對此,《2017減刑假釋規定》有明確的規范:“確有履行能力而不積極履行財產性判項的罪犯,同等條件下,比照其他罪犯在后續減刑時從嚴處理?!辈⑦M一步明確了“對有履行能力但不履行財產性判項的服刑人員,不予假釋”[5]。由此,在聯動機制的運行過程中,要區分“確有履行能力”和“無履行能力”的情形,對于確實具有此種履行能力,可是卻未全部履行,抑或是沒有履行,在這樣的情況下,應當予以從嚴適用;對于積極履行財產性判項的服刑人員,從寬適用減刑、假釋。對家庭情況困難確實無能力履行的服刑人員,參考其他減刑、假釋的認定因素。聯動機制的運行,不僅注重實現罪犯應當承擔的財產性責任,還強調對其人權的保障,符合我國現階段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導向,彰顯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人文關懷。
在聯動機制所面臨的質疑聲中很大一部分是認為聯動機制是不公平的,得出這個結論是因為公眾較為片面地看待問題,只是看到了犯罪嫌疑人因為自身不同賠償能力所帶來的刑罰后果,就認為刑罰有失公允,可是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嫌犯履行財產性判項的意義。我們應該以發展的、辯證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聯動機制。首先,在聯動機制中,服刑人員是否積極履行財產刑判項是作為其是否認真悔罪的考量因素,若其積極履行,可參考認定為認真悔罪,則可以說明該犯罪行為人主觀上再犯的意愿有所降低,也表示其危害性和危險性變小,這就對應了罪責刑相適應當中“罪”的降低[6]。其次,服刑人員負有對財產性判項的履行義務,當其積極履行該判項時,是在一定程度上對被害人一方進行物質補償或經濟賠償,能夠或多或少地彌補罪犯對受害者和社會造成的損害,這就對應了該原則當中“責”的下降。最后,如果服刑人員積極履行該判項,司法機關會根據情況對其給予一定程度的減刑、假釋,這就對應著罪責刑相適應原則中“刑”的減輕。因此,聯動機制是符合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
對被害人而言,恢復因犯罪受損的社會關系這一課題關注的重點不僅要放在對被告人施以嚴厲的刑事處罰上,還要重視對被害人的幫助、救濟、心靈撫慰。因此,聯動機制在建立過程中勢必要對刑事司法過程中的弱勢群體——被害人施以關注,聯動機制中附帶民事賠償義務先于罰金、沒收財產得到有效執行,體現了國家對被害人群體的關注,說明法治國家的建設步伐中對被害人合法權益的保護重視程度日漸提升。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率較低,被害人因侵害行為受到損害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聯動機制的建立與實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刑事附帶民事賠償執行率的提高,推動對被害人權益的保護。
對監獄而言,減刑、假釋作為一種刑罰激勵制度,對監獄管教服刑人員工作的開展起著促進作用。部分地區將罪犯財產性判項履行能力的認定交由監獄負責,監獄在秉承認真負責的態度收集獄內消費、收入狀況等各方信息后,對罪犯真實財產狀況進行科學研判,作出提請減刑假釋裁定的申請。而長期的服刑生活讓罪犯對自由的向往更加渴求,聯動機制的實施使得一部分有財產性判項的罪犯明白要想獲得自由,就必須得作出積極的改變來換取政策上的傾斜考量,從而積極履行義務。這就使得監獄對服刑人員的管教改造工作壓力減小,進而促進監獄發揮其改造的作用[7]。
對法院而言,財產性判項的判決得不到執行的情況,會加劇刑事附帶民事原告人心理上的不平衡,部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可能會在附帶民事賠償義務無法得到執行時,選擇一些不恰當的方式來提出自己的訴求,在極端情況下容易對社會造成不穩定影響,也給承辦案件的法官帶來壓力。但聯動機制的實施推動了罪犯主動履行財產性判項的積極性,可以有力地減輕執行部門對罪犯的執行情況進行調查的負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決執行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有判無執”“重判輕執”等問題,對于法官的辦案壓力有所緩解,對因犯罪行為帶來的社會矛盾有所緩和,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社會公眾對法律公平正義的信心。
對檢察院而言,在法律訴訟過程中,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人民檢察院承擔著必不可少的法律監督職能,作為派駐的監所檢察部門依法要對監獄及看守所執行刑罰和監管的活動進行監督[8]。在聯動機制的運行過程中,駐監檢察機關不僅要對監獄的擬提請減刑、假釋意見、終審法院的判決文書和執行通知書、歷次減刑裁定書,以及罪犯確有悔改和立功表現的證明材料、獎懲審批表等材料進行審查,還應當對有財產性判項罪犯的財產性判項履行情況減刑、假釋的罪犯刑事裁判財產性判項執行情況進行審查,其中,包括罪犯入監填寫的家庭經濟和財產申報情況、罪犯在監內獲得匯款和消費、對贓款贓物去向的說明情況及監管場所內賬戶余額、罪犯提供的其他能夠證明其刑事裁判財產性判項執行、履行能力的相關材料。當執行機關對罪犯是否具有財產性判項履行能力以及其實際的履行情況有異議時,檢察機關有責任了解罪犯真實財產狀況并根據需要發表意見。在法院裁定減刑、假釋時對財產性判項執行合法性進行監督[9]。人民檢察院積極配合人民法院督促罪犯履行財產性判項,使財產性判項得到有效執行。因此,聯動機制實施過程對檢察院相關職能部門切實履行涉及財產性判項相關法律監督活動提出更高的要求,進一步維護了司法權威。
受到現行法律的限制,當前的保全制度不夠完善,因此需要詳細整理涉及銀行存款、股票、基金、固定資產、各類債權債務等方面的信息。偵查機關力量充足、資源豐富,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做好相關的控制工作。憲法中,明確了檢察機關對司法活動有監督權,可以打破偵查活動的封閉性,保證行動的公正。
在這里,需要落實的是三個部分,首先,提升罰金在刑罰體系中地位,擴大“選科制”罰金范圍。單獨適用罰金刑的犯罪類型少,實際使用率極低。將罰金刑上升為主刑,讓法官能在短期自由刑與罰金刑之間選擇。除了財產類犯罪外,其他的部分都要按照實際情況引入罰金刑。其次,廢除無限額罰金制,充分考量被告履行能力。不僅要有明確性要求的嫌疑,還要具備法官量刑的恣意和無措[10]。目前,不宜立即采用對法官要求極高的日額罰金制,可以考慮實際的需要,有效分析倍數罰金制等,不僅為了讓大家感覺到這是一個溫暖的法律,也是為了進一步解決財產的執行問題,為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最后,廢除沒收財產制度。沒收財產在司法實踐中很大一部分案件都與罰金刑功能趨同。當前,已經廢除了相關的沒收財產制度,這樣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
首先,訴訟過程中允許進行充分質證辯論。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等需要根據庭審的實際情況,提出財產刑量刑的意見等,增加質證和辯論,為了就是引起當事人的重視。其次,檢察機關要積極履行量刑建議職能。從《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的角度看,除去提出主刑量刑建議外,還要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相應財產刑量刑建議的證據,與此同時,還要做好相關的調查或者審查工作。再次,法院量刑要科學合理。被告人的經濟狀況主要是個人合法財產、收入等,還要將其個人的情況對涉案財產范圍作出明確清晰地裁判。最后,建立財產刑履行保證金制度?!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財產刑執行若干問題的規定》是財產刑履行保證金的法律依據。根據被告人犯罪情況、家庭經濟狀況等,綜合性思考確定附加適用罰金刑。
聯動機制可以看成一種“隱形的易科制度”(3)易科制度,簡單地說就是換刑,是指考慮到被判短期自由刑和罰款的人所處的各種情況,對于因為各種特殊原因,甚至客觀上不可能或難以執行最初宣布的判決,為了避免短期自由刑或罰款可能造成的不利,允許在某些條件下可以易科處罰。。解決財產執行難問題,易科制度是一種可行的制度。目前對于這部分內容的研究已經啟動,但是還不夠成熟,未來可能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監獄企業應該定性為公益性組織,司法救助對于解決部分被害人經濟困難問題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由國家先行墊付或進行一定補助,主要是為了解決受害人的實際困難和問題。部分監獄設置了愛心賬戶等幫助受害人的機制,考慮建立全省罪犯互助金,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罪犯。財產性判項與減刑假釋聯動機制系地方成功實踐的產物,需要在全國的范圍內,緩解執行難的問題,建立完整的閉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