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海明 蔡大鵬 張 震
(1.北京開放大學 科學技術學院,北京 100081;2.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 院務辦,北京 100029;3.北京開放大學 教務處,北京 100081)
北京人口老齡化特征表現為老年群體基數大、預期壽命顯著增加、高齡化程度加深、區域差異大等[1-2]。相比于國內其他城市,北京老年群體在醫療健康、教育文化資源等更具優勢,對美好生活向往和終身學習需求也更加突出,對全市老年教育供給側提出更高要求[3]。為適應人口老齡化嚴峻形勢,滿足老年群體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采用文獻綜述法對國內外老年教育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北京老年開放大學辦學模式現狀,探索其現有辦學模式關鍵問題并提出對策。
北京老年開放大學深入推進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初步建立老年教育體制機制,服務于首都老年群體文化養老和老齡事業[4]。確立兩個辦學目標,即“辦人民滿意的老年教育”和培養“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新時代老年人;堅定兩個辦學定位“示范引領”和“統籌指導”,一是強化市校自身建設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二是對各區級分校和相關老年教育機構進行統籌指導。辦學特色體現在“四個堅持”原則和“四個著力”路徑,堅持夯實根基強化內涵建設,堅持市校—分校系統聯動協同辦學,堅持線上教學、線下面授混合式教學方式,堅持深入基層辦學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著力增強系統辦學協同黏性,著力提升教學管理服務能力,著力提升老年教育辦學質量,著力擴大老年教育辦學社會影響力。
2020年11月,北京老年開放大學依托區級開放大學設立了17所區級老年開放大學,以及一家行業企業學院(清檬學院)。區級老年開放大學開展三級辦學體系建設,將老年教育向鄉鎮(街道)、村(社區)延伸;企業具有靈活的辦學機制,效率高、執行力強,通常采取“康養學游”融通的辦學模式。清檬學院是北京老年開放大學與清檬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進行合作,建立的行業企業分校。學校構建的辦學體系框架結構覆蓋全市老年教育資源,城鄉一體化統籌規劃。辦學服務體系建設屬于辦學網絡中最底層的根基,是老年群體提供學習服務的主要開辦場所。學校形成了市、區、街(鄉鎮)、居(村)四級縱向服務體系,各區老年開放大學開展區域內辦學體系建設[5]。
1.法律法規不健全,政策制度不具體
老年教育法律制度體系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協同治理工程,涉及如何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如何拓展老年教育發展路徑、如何加強老年教育支持服務、如何創新老年教育發展機制、如何促進老年教育可持續發展等,上述問題解決需要政府多職能部門協同和多元辦學主體廣泛參與。盡管國家已出臺老年教育系列法律法規,但對于老年開放大學辦學模式的法律規定、經費保障、監督管理缺乏專項法律法規,導致某些行政區沒有專項財政經費投入,在落實過程中缺乏監督指導機制,導致職責交叉、效能不高。
2.辦學標準不明確,監督考核評價不完善
現有政策制度規定不具體,僅宏觀布局老年教育,缺乏清晰的辦學標準和實施細則,對于老年開放大學辦學業務涉及歸口部門、管理辦法、預算標準和考核標準也未具體規定。各區老年開放大學政策制度依據各區行政管理部門而制定,尚未形成全市體系化辦學標準。盡管政策文件也鼓勵多方參與辦學,但沒有操作性標準,導致社會力量參與老年開放大學辦學積極性不強。對于老年教育辦學的監督考核評價也不完善,未確定適合辦學特點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辦學主體責任、多層次考核指標和科學性考核方式。
1.多元主體交流不充分,溝通協作不到位
多元主體參與老年開放大學協作辦學仍存在較大問題。首先,辦學過程中社會機構、市場主體和公眾對于協作辦學不重視,缺乏直接的見面溝通,導致協作辦學黏性不強。其次,各主體未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運用新媒體技術提升決策能力、政策執行力和溝通交流的意愿不強,相互協作辦學能力薄弱。最后,各主體缺少主動分享自身資源意識,協作辦學各方資源仍處于分散狀態,共享機制尚未建立,也沒有完備的協作機制對各主體進行秩序規范和利益調節等。
2.管理機制不系統,統籌規劃待提升
老年教育一直存在著管理機制不系統、市場調配體制不健全等問題,表現為領導體系不清晰、各級辦學性質和辦學目標不清晰、市場化配置制度未建立和多元主體共建辦學長效機制不健全。由于缺乏專門的管理機構來統籌規劃,各主體資源未形成辦學合力,造成了職能部門相互協作不足、支持力度欠缺。非學歷老年教育和學歷教育發展嚴重失衡,對于老年群體學習需求未劃分層次,仍以文化休閑娛樂為主供應學習服務,而忽略老年學員學歷教育和再就業技能提升的學習服務供給。民辦企業參與老年開放大學辦學的相關市場化配置制度未建立,其經營辦學合法性和辦學經費支持保障性均很弱。
1.師資隊伍缺口大,教學研究水平需加強
老年開放大學任課教師大多是兼職教師,由于缺少編制、待遇低、職稱晉升受限等師資管理機制不暢,導致教師流動性大,師資隊伍極不穩定,很難留住優秀的教師,沒有一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穩定的師資隊伍就難以保證老年教育的健康發展。教而不研則淺,面對老年教育這個世界性難題,老年教育科研力量薄弱,理論研究不足,緊扣老年教育重難點問題研究不多,對于老年教育發展規律、課程體系研究不全,研究對象不夠多樣,研究領域向基層延伸不足,科研人才嚴重匱乏已嚴重制約老年教育發展。
2.專業課程層次低,未有效滿足辦學需求
現有課程大致分為文藝休閑類、大健康養生類、智慧生活類、文學歷史類和智能科技類,課程內容同質化嚴重,缺乏體現首都地域文化特點課程。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未充分考慮老年人個性化和學歷教育需求,也未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多層次“專業課程體系”。老年市民亟需的健康心理學或社會再適應等課程內容少有涉及。老年教育專業建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匱乏,課程建設質量評價標準如教材、教學大綱、教案等缺失,導致老年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很難迭代更新。
1.推動政策法規健全,保障老年教育發展
首先,從首都功能定位加強頂層設計,推動老年教育的統籌立法,確定老年開放大學辦學的戰略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計劃和保障措施等。其次,從維護社會經濟高水平發展出發,研究制定老年人教育的政策法規,對老年教育總體目標、政策制度、機構設置、經費保障、運行機制等做出法律規定,鼓勵更多的社會機構承擔起服務職責。再次,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力度,將老年教育納入國民終身教育序列,依據區域內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規模在財政預算中安排教育經費,并采取優惠政策如生均補貼等形式,擴大老年教育資金籌集渠道,保障老年教育生態可持續發展。最后,建議辦學多元主體建立聯席工作制度,督促老年開放大學成員單位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促進內部管理和提高辦學質量。
2.明確辦學評價標準,完善監督考核機制
各級政府強化對多元辦學主體領導,明確辦學評價標準和建立監督考核機制。辦學評價標準包括四個維度,即老年開放大學辦學模式的定量指標、政府服務質量評價指標、學習滿意度指標、辦學管理指標,這些標準指標不僅采納宏觀指標、客觀指標和結果指標,也要靈活采用微觀指標、主觀指標和過程指標。監督考核機制結合老年開放大學辦學戰略目標,引入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避免辦學資源低水平重復建設;建立問責機制,制定一體化問責標準流程,引導政府部門相互協作,提升老年開放大學辦學模式的規范性和秩序性;健全監督考核主體多元化,召集政府部門、社會機構廣泛參與,鼓勵媒體和群眾監督,確保監督考核機制科學合理。
1.構建溝通協作機制,強化多元主體辦學
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搭建一個綜合性網絡平臺,實現各級政府部門、市—區級老年開放大學體系、社會機構和行業組織等高效溝通協作群,推進老年教育資源互通共享,增強協調效應、合作效應、整體效應和增值效應,進而實現各級老年開放大學辦學模式優化。多元主體通過綜合性網絡平臺,可分享和宣傳各級老年開放大學辦學模式,開通專項反饋欄解決辦學難題,建立大數據信息庫可對各類老年教育資源進行分類匯總,便于數據記錄、查詢等操作,實時交互處理信息源,提升多元主體協作辦學活力。
2.系統化體制機制,實現教育資源融通
加強市委領導、市政府統籌,教育、老干部局系統、民政、文旅、老齡部門密切配合,其他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老年教育管理體制,建立老年教育工作統籌領導工作小組,建議由教育部門牽頭,統籌規劃體制機制,整合資源協調矛盾。市老年開放大學辦學模式建立配套的辦學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系列化辦學評價標準,明確多元主體職責和權益,建議將老年開放大學列入編制,使得各級老年開放大學辦學有切實的建制、師資經費等諸保障。加強市校統籌指導各區老年開放大學的業務職能,建立多元主體共建辦學長效機制,協調政府部門和公共文化資源,為老年教育提供新渠道,建立市場化配置制度廣泛合作,充分借助社會辦學資金、辦學師資、辦學場地等資源,完善師資庫、教材庫等資源庫,豐富老年教育的授課內容和授課形式,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辦學格局。
1.提升師資隊伍水平,打造教學研究實力
通過各種渠道擴充師資力量,打造“師德高尚、結構合理、業務精湛”的老年教育師資隊伍。各級老年開放大學可聘有熱情、有經驗、有精力、有能力的退休人員為辦學工作人員,充分利用高校教師專業優勢,聘任在職教師進行授課,并擬聘在讀研究生、退休教師、社會上“能工巧匠”來校任教。積極推進老年開放大學師資隊伍體制機制改革,在崗位設置、職稱評聘、薪酬福利、績效考核等方面實現新突破,打通教師職業發展通道。發揮市級老年開放大學“老年教育研究中心”學術引領作用,堅持教研先導,各區老年開放大學成立老年教育研究室,組織專兼職教研團隊,打造老年教育研究基地,以問題為導向擬定研究方向,用校本研究引領老年教育科學發展,解決辦學實際問題,促進老年開放大學辦學規范和創新發展。
2.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健全專業課程體系
根據老年人特點和學習需求,明確非學歷和學歷老年教育的培養目標,量身定制人才培養方案。依據國家學科分類準則,結合我國老年大學30多年的獨特辦學經驗,建議北京老年開放大學可借助北京開放大學自主業務辦學權,向北京市教委積極申報老年教育類新專業建設。在老年開放大學課程體系建設中,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樹立老年學員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遵循因需設課和引導設課相結合原則,立足當地實際促進特色辦學,構建老年開放大學課程體系,逐步形成系列化、層次化、模塊化課程群,側重課程設置和學習資源建設科學性、系統性,每門課程基本實現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要求授課教師準備教案,并將教案列入薪酬考核范疇。
老年開放大學辦學模式優化有助于提升老年群體幸福感和獲得感,為構建老年友好型示范城市提供有力保障。北京老年開放大學辦學模式是由辦學資源特殊屬性及其組織架構所決定,其辦學模式優化策略將助力各區級老年開放大學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結合北京實際辦學需求,為實現創新發展,成為國內具有較高影響力的新型老年大學,北京老年開放大學需進一步創新辦學模式、完善辦學結構、豐富共享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