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銘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 (2020—2022 年)》 實施以來, 推動國資國企領域發生根本性變化,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在經濟下行的大趨勢下, 必須不斷深化國企改革, 必須聚焦重點、 抓住關鍵。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國企改革的重點和關鍵就是要以財務可持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1.杠桿水平高。 2021 年, 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308.3 萬億元、 負債總額197.9 萬億元、 國有資本權益86.9 萬億元, 平均資產負債率64.19%。 2021 年,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63.7%, 上升0.3 個百分點, 中央企業67.0%, 上升0.5個百分點; 地方國有企業61.8%, 上升0.3 個百分點。 央企杠桿率處于高位運行。
2.盈利能力弱。 2021 年, 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755543.6 億元, 總資產周轉率為24.49%; 利潤總額為45164.8 億元, 利潤率為5.97%; 資產收益率為1.46%,而2021 年各大銀行1 年期大額存款利率在2%左右。 2021 年, 國有企業凈資產收益率為5.2%, 而民營企業500 強凈資產收益率為11.44%, 是國企的兩倍以上。
3.利潤增速慢。 2020—2021 年, 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從268.5 萬億元增長到308.3 萬億元, 增長率為14.82%; 同期, 權益資本從76.0 萬億元增長為86.9 萬億元, 權益增長率為14.34%。 2022 年, 全國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825967.4 億元, 同比增長8.3%, 利潤總額43148.2 億元, 同比下降5.1%。
1.公益類和商業類的矛盾。 2021 年, 國有企業劃分為公益類和商業類, 并將商業類再劃分為商業一類和商業二類。 在商業類/公益類這種分類框架下, 公益類企業以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目標, 財務績效好則自收, 財務績效差則傾向于政府財政作兜底; 商業類企業在充分競爭領域以盈利為目標, 銷售收入和營銷成本隨市場起伏不定。 單純的商業類/公益類國企改革對國企財務可持續能力影響較大。
2.管資本和現金流的錯配。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 (2020—2022 年)》 強調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要以管資本為主, 現實中, 資本經過商業運作, 最后表現為資產組合。 國際國內經驗證明,真正衡量企業能否長期可持續發展不在于資本資產的大小, 而在于是否有可持續的現金流。 資本大的國企現金流不一定好, 現金流好的國企資本不一定大, 資本和現金流的錯配對國企改革財務可持續影響巨大。
3.總投資和總收益的失衡。 2022 年1—11月, 中央企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 萬億元(含房地產投資), 同比增長5.6%。 國有企業在進行投融資時只關注到投資量的實現, 對投融資可行性缺少研究, 投資管理上表現為側重于事后核算、 忽視事前投資回報與風險評估, 造成投資與投資資金、 投資收益率、 投資周期不平衡, 導致周期內總投資與總收益失衡, 嚴重影響著國企財務可持續發展。
1.兼顧公益性和商業性匹配。 一些公益性國企因為形成壟斷而具有良好財務指標, 一些商業性國企往往因為市場競爭激烈或者競爭力差而造成經營和財務難以持續。 國企改革財務可持續就是要兼顧公益性和商業性相匹配, 需要結合企業所處的行業, 統籌規劃、 科學組合、合理搭配, 把公益性經營好的企業和商業性經營差的企業相匹配, 把公益性經營差的企業和商業性經營好的企業相匹配, 讓公益性企業和商業性企業在財務方面發揮優勢、 揚長避短、共同促進, 從而實現互幫互助互補, 最終實現財務可持續。
2.兼顧管資本和現金流匹配。 當前, 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更加健全有利于國企的資本資產保值增值、 做大做強, 但是和國企財務可持續目標并不完全一致。 財務可持續的重要考量指標就是現金流。 有些資本大的企業反而現金流不足, 生產經營難以為繼; 有些資本小的企業反而現金流充足, 企業發展空間和騰挪的能力很大, 可持續經營能力也很強。 兼顧管資本和現金流相匹配, 就是在重視資本配置的時候要關注企業的現金流狀況, 讓現金流能夠支撐資本變大和國企發展, 資本組合也能夠形成有效的現金流,實現企業的財務可持續發展。
3.兼顧總投資和總收益匹配。 當前, 國企總投資和國企總收益存在著不匹配的現象, 主要表現為國企投資在資金投資周期內的投資回報不能完全覆蓋資本金, 造成了國企在財務上難以為繼。 同時, 有些公益性投資只有社會效益而沒有經濟收益, 有些商業性投資具有極大的市場風險和經營風險。 兼顧總投資和總收益匹配, 就是要讓國企投資的金額和投資的收益進行有效的搭配, 讓國企投資在相應的投資周期能夠實現有效回報, 能夠覆蓋國企投資的本金,能夠產生投資收益和投資效益, 最終實現國企投資在一定投資周期內的財務可持續發展。
注: 本文引用數據來源于 《國務院關于2021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報告》 (中國人大網)《2021 年1-12 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行情況》 《2022 年1-12 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行情況》 (財政部資產管理司網站)》《2022 年中國民營企業500 強榜單和分析報告》(全國工商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