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置藝術的特點是藝術家選用的材料多是 現成品,藝術家所傾注的情感與觀者產生的內心情感體驗在一定空間內的總和構成了裝置藝 術品。杰夫·昆斯是當代美國著名的藝術家之一。杰夫·昆斯創作的作品受安迪·沃霍爾的影響,他的藝術作品被大眾稱為“新波普”,他也被視為繼安迪·沃霍爾之后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家 之一。杰夫·昆斯的裝置藝術被認為是在社會 環境下的一種對情感的詮釋與升華。他的作品體現了社會性、消費性、對抗性、裝飾性以及與媚俗藝術之間的關系。其藝術地位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一、杰夫·昆斯作品的社會性
藝術需要社會載體,裝置藝術對于社會的表現是清晰的。現成品在裝置藝術中的應用更體現其反映社會的效果。現成品可以直觀地表現創作者的理念和意圖。對近現代裝置藝術的研究,往往關注的是其社會性表達和對現成品的運用,裝置藝術變成觀念的輸出而非物質的表現。同時,對不同現成品的運用成為藝術家表現不同觀念的手段。安迪·沃霍爾和杰夫·昆斯的作品備受商品市場歡迎,對裝置藝術的發展影響非凡。對于杰夫·昆斯的作品,我們可能會對他創作的初衷是藝術還是商業價值產生疑惑,但他可能并沒有為兩者劃分明確的界限。
杰夫·昆斯在創作作品時, 對材料采用“拿來”手法,但也保留了其本身的功能。這也是其“拿來”手法中不同于安迪·沃霍爾的表現方式之處。這也讓他在裝置藝術表現社會性方面更加直接,他的作品毫不掩飾地揭露了人們的核心欲望。甚至有人認為杰夫·昆斯的作品是現代精神的產物,有著獨一無二的存在價值。他在表現作品社會性的同時,社會也對其作品給予了積極回應。杰夫·昆斯在創作作品時摒棄高雅的手法,迎合商品社會的審美,也正是他的作品雅俗共賞的原因,觀賞者欣賞他的作
品時感到輕松愉悅,他的作品選擇了社會性觀念的輸出,社會也選擇了他的作品。20世紀70年代以來,杰夫·昆斯常用充氣氣球材料做裝置藝術的創作,比如那只高達16米的《兔子》,充氣后代表著鮮活的生命, 而泄了氣的“兔子”自然代表著生命的消亡。
二、杰夫·昆斯作品的對抗性
杰夫·昆斯的充氣狗和充氣兔是不銹鋼支 撐的裝置藝術品,它們代表了美好的童年印象,具有童趣。承載著童真和冷酷的不銹鋼裝置,其童年回憶的意象讓欣賞者自然而然就可感受 到。對不銹鋼的材質,大眾在生活中再熟悉不過。這種對抗又恰當地融合了藝術本身的包容和打 破刻板印象的意識沖突。
在其雕塑造型中,軀干、四肢等連接點呈現出緊緊被擰旋的形態,隆起的部分像充滿氣的氣球一樣圓潤飽滿,仿佛一戳就會漏氣破掉。這種藝術品創作方式,不但體現了杰夫·昆斯 不拘一格的創作手法,還展現了他對單純、美 ?好、童稚的心理的美好寄托和向往。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觀者通過作品可以感受到其 藝術作品與藝術家的經典之作一樣,擁有敏銳的感官、豐富的創造力,展現出藝術家時刻處 ?于一種飽滿的創作狀態。藝術家一旦失去了這 些,就會像泄了氣的氣球,癱倒在地。從作品的形式上看,杰夫·昆斯的“兔子”以抽象的 形式透過冰冷的材質透出純真,在保證作品性完整的前提下讓人感受到鮮明的對抗性。這種對抗性的輸出并不是生硬的組合,而是區別于隨意的搭配和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這需要作 ?者對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有著極度清晰的認知,想要升華作品狀態,需要藝術家在選擇創作對象之前就要深刻理解種種矛盾對抗的社會心理。藝術品與市場和社會的巨大齒輪緊密咬合,這足以給那些想要探索人類社會威嚴本質的藝術
家帶來震撼。
用不銹鋼的材質去表現氣球狀態的這種對抗性,充分顯現了杰夫·昆斯在創作上的自信。這些作品帶來的巨大商業價值和他堅毅執著的創作精神,支撐著他走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讓他持續散發著對于藝術創作的光和熱。
三、杰夫·昆斯作品的消費性
杰夫·昆斯于1994—2000年六年間創作的裝置作品《氣球狗》,是將生活中的氣球狗形象放大,使用表面光滑的不銹鋼材質,并覆蓋了紅、粉、色、藍等不同顏色的薄膜。杰夫·昆斯成為仍在世的“最貴”的藝術家,便是因為那只橙色的《氣球狗》。其整體高約三米,通身光亮,將重量感、單純感與材質完美結合。符合大眾審美的同時還將幾近完美的一面展現給觀者。《氣球狗》代表了一代人的童年回憶。對此,杰夫·昆斯曾表示《氣球狗》是“非常樂觀的作品,它是一個氣球,一個在生日聚會上可能會為你扭來扭去的小丑,但同時這也是 一匹特洛伊木馬”。
杰夫·昆斯準確把握了社會大眾的消費心理以及中產階級的審美取向,直接的造型、鮮艷的光澤、完美的形式,迎合了收藏家的審美 要求和情感需求。橙色的《氣球狗》讓他成為作品“最貴”的藝術家, 同時也讓他備受爭議。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藝術應該是原創的,所以在《氣球狗》出現之時,對于其是否能被界定為藝術品存在著爭議。他重新定義了藝術品在材質和存在形式上的范疇,體現了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杰夫·昆斯慶典系列作品創作于20世紀90年代,經過第三次工業革命影響的美國,經濟趨于穩定, 社會物質財富不斷增加,提供了多元化的消費空間,消費群體也隨之擴大。人們不再滿足于物質需求,逐步向追求精神充盈過渡,在商品的實用性被注重的同時,
藝術品的升值空間、承載的時代符號語言成為判斷藝術品價值的新標準。這些藝術品被賦予的新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是藝術品收藏家身份、地位、品位的象征。在這樣的環境下,文化呈現方式也有了改變,這為波普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波普藝術獨特的表現方式給大眾帶來了新穎的視覺體驗,滿足了中產階級消費人群的消費心理。藝術品在具有欣賞性以外還有投資屬性。消費文化的影響使藝術品兼具審美和商品價值,不再僅僅是觀念的說教。
藝術品在市場中消費性備受關注, ?“最貴”的藝術家的評價使杰夫·昆斯成為焦點人物,人們在討論藝術與商品關系時常常提及他。對于藝術品的“絕對性”和消費屬性之間的關系,杰夫·昆斯認為創作藝術品只是賺錢的方式,那呈現的對象就不只是藝術,失去了藝術的情感內核,把獲得收益和名利作為唯一目的的藝術家,作品缺少自身的情感價值, 依附于時代,只會消耗自己的才智和精力。藝術市場不斷擴大,更多的人參與藝術,藝術伴隨著商業市場而發展,兩者無法完全割裂。
四、杰夫·昆斯作品的裝飾性
杰夫·昆斯的裝置藝術符合大眾審美,同時融入對社會的理解。他的作品《圣心》是一個巨大的心形,像是包裝好的愛心禮品,整體表現和諧,心形底尖襯托出整體的平衡飽滿。心的外形賦予它視覺上的形象,在質感和顏色的選擇上給予了圣心多層次的含義。作為一個廣場上的裝置藝術品,它外表飽滿光滑,映射著廣場上的一切。站在這件藝術品前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面貌,這不僅僅是屬于作者的心,也代表著觀者的心。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周遭環境和現狀的判斷,看似平衡穩定的一顆心,其實充斥著不確定性。《圣心》充斥著現代藝術元素,以抽象的形式,讓人在廣場、在廣廈間找到一絲心靈的慰藉,在快速的生活節奏中得到一份精致的“禮物”。杰夫·昆斯試圖讓裝置藝術呈現出溫暖、富有感情的一面,而不僅是冰冷、威嚴、肅穆,展現給觀者更多可能性和偶然性。“永恒”不是藝術的唯一真理,賦予裝置藝術感性的一面是他做出的大膽嘗試。杰夫·昆斯作品種呈現的“偶然”,往往讓我們察覺自己對社會環境的感知不夠敏銳,對自己的認知不夠清晰,會有一種落差感。這也是 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波普藝術掙脫了傳統的束縛,不斷創新,裝置藝術的“裝飾性”一方面來自優秀藝術家的思考,另一方面依賴于大眾審美,作品得以保留基本的生存空間。因此波普藝術在藝術語言上尋求創新,并在稱贊和反省中反復實踐其“裝飾”的目標,闡明藝術通俗化并不是讓藝術作品披上冰冷、嚴肅、過度理想化的外衣。
五、杰夫·昆斯裝置藝術與媚俗藝術
1980年前后,杰夫·昆斯在藝術界盡情展露了自己的藝術風姿。他通過買賣股票短短幾年就擁有了豐厚資金,他用賺來的錢,在媒體上刊登自己的作品,炒作自己的作品,提高自 ?己作品的知名度,在快速的多種渠道的信息傳播和視覺意識引導下,杰夫·昆斯成為當時雜志上的知名人物。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之后的十年大眾幾乎見不到他的消息。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 《樂逍遙》系列作品展出。從這個時期開始, 他的作品拍賣價格直線上升, 當時,彼得·布蘭特用180萬美金的價格在克里斯蒂拍賣行拍得杰夫·昆斯的《粉紅豹》。《粉紅豹》是他的名作之一,作品是一只粉紅色的豹子懷抱著金發碧眼、體態雍容的美女。在該作品高價賣出后, 杰夫·昆斯的作品又售出15件以上,并且價格都超過100萬美金,這些在表現形式和符號組合方面奇異的作品,引發了極大爭論,也正是因為這樣,令杰夫·昆斯在藝術、商業 等領域享有盛譽。數月后,他的作品在市場上的價格也翻了一倍。
杰夫·昆斯的作品風格多種多樣,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將鮮艷亮麗的色彩和光滑材質結合 的《慶祝·郁金香》。他將大自然中的花朵通 過塑料制品去呈現,通過極為夸張的色彩對比,加上視覺上的發光感掙脫了花朵的柔美,展現了具有商品屬性的擺在貨品架子上的人工制品。他強調藝術思想與藝術表現形式應與大眾產生 交流,他的作品一直備受爭議,因此伴隨的疑 問是藝術創作的根源是什么?藝術源自什么?他敢于打破人們對事物的刻板印象,將通俗的元素通過以極為精致的方式重新定義,呈現出來。
藝術家在創作作品時反映了其對生活的感 知和對粉飾過的歷史事件和客觀事實的陳述。不同藝術流派的作品令觀者在欣賞時就如同進 入了琳瑯滿目的商品超市,但是杰夫·昆斯的 作品重在反映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關系。他 把生活中的一切看作是可以打破界限的藝術品,這可能也是他的作品遭到誤解的原因,他總是 能將生活中極其普通又關聯深遠的事物組合到 一起,表現最自然的寓意卻能實現最具感染力的效果。在當代社會環境下,杰夫·昆斯總能 通過藝術創作準確輸出讓人心領神會的物質意 象。在不相關的物體出現在同一空間時,我們 可能都會產生不真實感和困惑:應該把它看成
庸常的物品,還是一件藝術品?我們驚嘆、憤怒、詫異等不同的情緒,都取決于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或許,藝術就在我們身邊,并沒有晦澀難懂或遙不可及,就像基于身邊的小便池創作的杜尚的《泉》一樣,取決于人們如何觀察藝術、理解藝術。
六、結語
對于杰夫·昆斯的評價,有些人認為他的裝置藝術創造了一種新的形式,還有人則認為他的裝置藝術過于低級粗俗。但正是這樣一位褒貶不一的藝術家,對藝術與大眾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身體力行的實踐和研究。杰夫·昆斯從不吝嗇從一切藝術中汲取養分,不斷創新,他 不僅在裝置藝術領域引領時代,還影響著當下藝術的發展。
基金項目:本文系遼寧省文聯2022 年度文藝評論重點課題立項“中華傳統美學精神在當代藝術設計中的傳承與弘揚研究”,項目編號LWL202209。
[ 作者簡介 ] 譚爽,女,漢族,吉林長春人,沈陽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通訊作者:江韶華;遼寧沈陽人,沈陽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