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匾額存世概況
匾額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近些年對于匾 額的款識、匾額的圖案、匾額的髹漆等方面有 了越來越多的研究。匾額在國內現存數量還是 個未知數,北京科舉匾額博物館現存木匾、石 匾共500余塊;山東華夏匾額博物館現存匾額 3000余塊;福建連城博物館館長楊芳女士介紹,福建現存木制匾額約2500塊,該館展出的匾額 近300塊;湖南長沙開元博物館內藏匾額數量 不多,僅連城博物館的一半之余;河南洛陽民 俗博物館存匾額約2300塊;劉光瑞創辦的重慶 巴渝名匾文化藝術博物館藏匾額3200余塊。據 可知數據統計約15000余塊,較筆者在2017年 統計的數據多出3000余塊。
匾額書法的章法問題此前鮮有研究,當下的書法創作卻從匾額書法章法中進行了大量取法,清代的吳昌碩曾經題寫的匾額乃橫式題匾之濫觴,后有很多大家爭相效仿,在整理的素材中發現以經典章法構圖的匾額最多,幾乎占到現有素材的三分之二以上,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幾種章法構圖,接下來一一分析。
二、章法分類
(一)經典章法構圖
所謂經典章法構圖是指畫面分為左、中、右三部分, 按照匾額制作規范來說, 先書右側,右側題寫內容一般為題匾或贈匾者的信息,其中包括所授官職、榮譽、姓名等信息,常縱式排列兩行,因字數較多,字形左右拉伸,上下壓縮,少有一縱行或三縱行者。從內容上看,書寫的一般為此人最高官職、所授最高獎勵,落款姓名有的是全稱,有的是字,有的是姓,少有鈐印,但鈐印的印章大多比較精致,可見刻制者技藝之高。匾額主題即匾額中間的部分,常是四字詞語,少有兩字或三字。匾額主題是一塊匾的靈魂,彰顯匾額精神。
匾額主題以行楷書居多,現藏連城博物館的《碩德宗綱》匾(見圖 1)就是行楷書題匾中較有代表性的一塊,其上款已不得辨識,此 ?幅作品是不可多得的書法珍品,從“綱”字的“纟部”可窺探出趙子昂用筆的痕跡, 從“碩”字的右半部分可以找到顏真卿結體之寬博拙氣,從“宗”字可以看到王羲之飄逸之風,可謂融諸家之長而不失準格。
(二)上下分割式章法構圖
上下分割式章法構圖的匾額書法不多見,
在已有資料中只有幾十件。分為敕賜匾、祝壽匾、賀匾等, 敕賜匾在匾額上側加“御賜”兩字。這種形式的匾額書法分為兩部分:主題和落款。
主題即居中的幾個大字,落款即下側或上側的小字部分或是印章圖案等。比較有代表性的如翁方綱所題《勵之志》匾(見圖2),款識內容:“嘉慶庚子年仲秋月谷旦內閣學士翁方綱贈”。“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幾行小字偏居上側。
(三)以書法創作形式為根基的章法構圖
這種形式的匾額書法章法最大的特征就是只保留主題和下款,上款省去,而且沒有具體 的書寫形式上的要求,它把書法審美作為第一要素,只要匾額形式美觀即可,這樣的匾額書法大多為右側主題,左側落款,也有少部分保留了上款,但最重要的還是下款,上款的存 在只是形式上的需求。具有代表性的有《輝 映》匾(見圖3),上款: “使加十級紀錄十次 ?光緒十六年庚寅春二月谷旦”。此匾取法趙孟 ,全然是《膽巴碑》《三門記》之風范,用筆無出其右。
(四)只有主題或只有內容的章法構圖
這類章法形式的構圖多見于招牌匾,如藏于連城博物館的30多塊招牌匾、藏于濟南華夏匾額博物館的20多塊招牌匾都是只有主題,不見題款。這種只有主題的章法構圖好處在于讓人一眼便知其作用與類別,就像《龍門客棧》里的四字招牌和《水滸傳》中的“三碗不過岡”的招牌,其目的便是讓人看到并知曉商家從事 何種買賣。只有主題的匾額書法整體偏厚重,匾額上的幾個大字鏗鏘有力,或是行書,或是 楷書,當然行楷書體居多。在此匾額上少有落款,僅少量名家題匾有落款。
只有內容的章法構圖匾額書法比較少見, 這種匾額沒有主題內容,只有落款信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內容,一般用于張貼布告或贈予 朋友。由于這類匾額書法缺乏主題,無形中使 內容成為關注的焦點,內容書寫比較規整、美觀且大方。具有代表性的只有內容的章法構圖的匾額有現藏于連城博物館的圣旨匾(見圖4)。
三、不同章法形式對書法創作的借鑒
匾額書法的章法豐富多樣,人們從匾額書法的章法中取法,創作了多種形式的作品,豐富了書法創作的內涵,展現了對傳統書法章法
繼承和發揚的精髓。匾額可被視為一種文化符號,匾額書法是對書法形式的二次創作。
當以典型書法章法構圖進行匾額創作時, 可以在上款信息中加上與主題相關的內容,上 款內容也可以多一些(內容少了顯得分量不夠),同時還要考慮書體與主題相呼應,不可搶主題 的風頭。下款內容也可以替代以往時間加姓名的方式,多寫一些與主題內容相關的文字。主 題的創作是作品的“眼”,因此,應用更多的 心思去處理主題,字少則在空間結構上下功夫,字多則在整體用筆上做文章。
其他幾種形式的匾額書法章法同樣給我們 啟發,人們在創作的過程中使其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懂得根據不同需求運用不同的章法形式,加入匾額書法章法構圖元素使創作更加古樸,也使作品更具特色。
四、結語
匾額書法章法即其構成方式,筆者根據已有匾額資料所顯示的特征整理出五種不同的匾額書法章法形式,或許還存其他形式,但可以確定是極為罕見的。書法創作從匾額書法章法中汲取營養使其具有時代特色,也是值得探索的創作方式。當然,在取法的同時要加上創作者自身的思考,要讓匾額書法章法的知識為自己所用,從而創作出有價值的書法作品。
[ 作者簡介 ] 崔行華,男,漢族,山東聊城人,甘肅民族師范學院講師,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已畢業),研究方向為書法藝術及書刻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