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爭議仲裁中心 趙席
企業民主管理是指通過工會代表和組織發動職工民主參與企業經濟活動和管理活動,實施群眾監督,促進企業決策民主,實現職工與企業利益共享,是構建和諧企業的強大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這不僅為進一步推進和完善企業單位民主管理凝聚了智慧、匯聚了力量,也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動和諧勞動關系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方法路徑和努力方向。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市場主體數量呈快速增長態勢,勞動爭議糾紛逐漸呈現主體多元、訴求復合等特點。面對市場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沖擊,解決好企業民主管理這一重要課題,對保持企業旺盛的生命力、維護職工隊伍的穩定性、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意義重大而深遠。
勞動關系作為最基本的社會關系之一,其和諧穩定不僅關系著企業發展和職工利益的實現,更關系著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進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保障勞動者權益,始終關心關懷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者。從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到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構建和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再到將就業列為“六穩”工作、“六保”任務之首,通過一系列重大舉措有力維護了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者的利益。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社會經濟也在不斷轉型升級,但不管發生何種變化,我國社會主義性質沒有發生改變,工人階級以及廣大勞動者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翁地位沒有發生改變。職工通過工會、職工代表大會等組織參與企業運行管理和重大決策,實現職工群眾監督,實現民主決策,可以賦予企業長久發展的不竭動力,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最基本的形式,更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重要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健全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強化工會的組織協調作用、完善廠務公開制度,提高民主管理制度覆蓋面,推進企事業民主管理,強調組織內部各方的平等參與和多元化意見的表達,提高職工的滿意度,在鼓勵職工積極參與決策的過程中,增強職工的參與感和歸屬感,通過共同決策和共同承擔責任來推動企業的發展和維護職工利益,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到企業民主管理制度和實踐中,不僅有助于提高企業競爭力更有助于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在眾多協調勞動關系的制度中,企業民主管理與我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基本思路更加契合,是實現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維護廣大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企業健康發展,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
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者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始終走在前列,以“勞模精神”“工匠精神”,鼓舞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用智慧和汗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好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合法權益,解決好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生產安全、生態環境、社會治安等問題,不斷提升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深刻變化,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緊緊依靠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者,推動企業民主管理工作不斷加強和完善。
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新征程上,推進企業民主管理是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的重要一環。當前,職工民主管理的領域不斷拓展,內容不斷豐富,越來越受到職工群眾的歡迎和企業經營者以及各級黨政領導的重視,從管理制度化、法治化、規范化和科學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不可否認,在新形勢下,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和障礙,工作探索方面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職工當家做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遲滯著和諧企業的發展進度。
現有法律對勞動者參與及民主管理雖有規定,但僅散落在“憲法、工會法、公司法、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等法律中,缺乏相配套的法律法規。現行法律原則性規定較多,對于勞動者的保護程度較高,加重了企業的負擔。1986 年頒布的《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條例》,已經不能滿足現有企事業單位的需要,職代會等民主管理在中小微企業和新就業形態領域有效覆蓋不夠,面對日益錯綜復雜的糾紛和案件,法律適用問題成為“真空帶”。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不同時期經濟背景下的制度與發展趨勢不協調的問題日益突出,立足新時代和新要求,需要重新審視對民主管理立法以及未來走向。
一些企業對民主管理和完善企業治理結構的重要性存在認識不足的情況,存在走過場、做樣子,認為民主管理是工會的事,對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缺乏嚴肅性和規范性。一些企業存在擔心廠務公開會暴露企業經營存在的問題,影響企業治理結構的運行,只為公開而公開,避重就輕,對于員工的建議沒有答復和落實,民主管理內容沒有能夠完全“晾曬在陽光”下。如近期出現的“麻六記”直播團隊與企業對簿公堂的熱點新聞,雙方在網上“唇槍舌戰”,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另外,大型企業、企事業單位在黨的全面領導下,現有機制體制基本完善,但在非公有制企業、中小微企業、新業態、新社會組織等,實行民主管理明顯不夠,工會和職代會覆蓋成效明顯不足。
參與企業管理需要知曉一定的生產管理事項,對黨和國家的法規政策也應有一定的認識,但企業中大多勞動者是來自生產一線的職工代表。以延慶區為例,因區域特點,企業的勞動者對民主管理了解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職工代表參與企業民主管理的能力和積極性。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實質是堅持工人當家作主,職工代表大會是職工群眾當家作主,參與企業經營決策、管理、監督干部、行使民主權利的權力機構,是落實職工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基本要求。職工直接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以及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問題或重要事項,協助和監督企業執行國家政策法律,通過參與決策和協商合作,可以對工作條件、薪資福利待遇、“三期”女職工權益保障等方面發表意見,是維護職工民主權利的基本途徑,同時也是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規避違法風險的關鍵。
實踐表明,健全的職工代表會議制度有利于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矛盾預警機制、訴求表達機制、協商溝通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緩解勞動關系雙方“對抗情緒”,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同時,能最大限度減少勞動關系不和諧因素,對維護勞動者權益和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廠務公開是企業將生產經營、人事管理、財務收支以及涉及廣大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通過一定形式向職工公開,并接受監督的一種民主管理模式。推進廠務公開,將職工參與、監督的機制融入企業民主管理的各個方面,使各項管理制度、考核評估等制度逐漸被職工認同,有效遏制責任不清、獎罰不平等弊端,避免由民主渠道不暢造成勞動關系不協調的后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條第二款規定: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匯總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這對用人單位制定規章制度時應當經過民主程序,以及民主程序的適用范圍、具體途徑以及步驟已經作了明確規定。在勞動仲裁辦案過程中,已綜合考慮企業用工成本、行業特點等因素,較為注重的是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制定規章制度時的參與權,并未嚴苛要求企業完整、嚴格履行完民主程序中的全部步驟。
進一步加強企業管理者和企業職工依法經營、依法管理、依法維權的法律意識,從不同層面、多種維度推動各項法律法規的學習和普及,在企業單位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促進企業單位自覺實現民主管理,自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企業經營者可充分結合工作重點開展技能比武、業務知識競賽等活動,有效發揮“以賽代訓、以賽促學”的作用,形成“工人先鋒號”“巾幗文明崗”等品牌,增強職工的榮譽感,提升職工自身素質及業務能力。
各級人社部門、工會組織、司法局等部門也應主動采取措施,探索上下聯動的多維度職工權益保護機制。比如近幾年,延慶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人社+法院+工會+司法”模式,形成多方聯動、共治共享的多元化解工作格局,通過與區法院聯合印發《關于勞動人事爭議糾紛訴調對接工作實施辦法》,并派駐專業調解員到法院參與調解;建立“仲裁+監察”聯動機制,發揮聯合約談、流動仲裁機制優勢,合力化解爭議;聯合司法局在仲裁大廳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為勞動者提供免費法律服務,暢通維權通道;在仲裁大廳設置區級工會調解中心,拉長工會維權服務工作鏈條,提供“零距離”維權服務;積極創新工作,利用視頻動畫、“法條君說仲裁”等形式,引導企業從各層面健全民主管理基本制度,引導職工理性維權,有效維護了轄區內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們的工作依舊任重而道遠,這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共同推動、共同探索和共同創新,通過更加科學的決策、精準的管理和人性化服務,充分發揮企業民主管理“穩定閥”“潤滑劑”作用,架起溝通互動橋梁,讓企業與職工協商共事、機制共建、效益共創、利益共享,推動企業民主管理工作不斷煥發生機,為構建和諧穩定勞動關系、增強企業發展活力注入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