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天珠 (常州大學 史良法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0)
數字經濟的浪潮推動了電子商務產業的蓬勃發展,第三方物流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成為了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有關內容,2022年物流行業雖然在經濟下行的影響下面臨著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的多重壓力,但總體情況依然樂觀,實現了平穩運行。據數據表明,2022年全年社會物流總額超過340萬億元,同比增長3.6%左右,物流業總收入達到12萬億元,同比增長5%左右[1]。物流企業的規模逆勢增長,市場份額穩步擴大,全國A級物流企業超過了8 600家,物流行業儼然成為了支撐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2]。
對市場調研在線網發布的2023—2029年中國第三方物流行業經濟分析及投資機會的預測報告進行分析,預計第三方物流行業將繼續發展壯大,市場規模將繼續增長。但財稅政策和制度在不斷變革,絕大多數第三方物流企業缺少涉稅風險管控意識,在稅收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嚴重影響第三方物流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第三方物流指為客戶提供全部或部分服務物流服務的外部供應商,提供的物流服務包括運輸、倉儲管理、配送等。外部供應商通過整合自身或外部的物流資源,為客戶提供基于供應鏈全環節的物流服務,期望能夠在運輸成本、庫存水平、庫存資金占有率等多個方面降低企業的物流費用,在降本增效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1.2.1 服務功能多樣
與傳統物流相比,第三方物流能提供功能多樣的新物流活動。傳統物流往往只能提供一項或分散的物流功能,物流公司與倉儲公司有各自的服務功能;而第三方物流注重的是物流體系的整體運作效率,能為客戶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務。
1.2.2 業務環節深入第三方物流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運輸業務,其業務深入到客戶的庫存管理、生產計劃等多個環節,使之與客戶企業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第三方物流與客戶形成了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提升了客戶的忠實度。
1.2.3 工作靈活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是個性化服務,工作靈活。其能夠以自身的專業技術,根據客戶需求迅速調整供應鏈,按照客戶流程定制,使客戶企業能適應行業的快速變化,從而提高運作效率。
2.1.1 第三方物流業務環節分析
由于稅收政策涉及第三方物流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所以需要對其業務的各個環節進行簡單分析。第一,運輸環節。運輸環節主要是滿足客戶對貨物的地點要求,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核心環節。隨著現代物流行業的進步與發展,除了一些超大型物流企業擁有科學的物流管理系統能夠降低運輸成本外,絕大多數第三方物流企業都無法實行多線路運輸以提高運輸效率,多采取公路運輸,成本較高。另外,相較其他運輸方式,公路運輸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都更高,導致許多稅務風險隱匿在其中。第二,倉儲環節。倉儲環節的實質就是對貨物的儲存,是第三方物流的重要環節之一。其包括入庫管理:盤點和檢查貨物數量;在庫管理:定期盤點貨物;出庫管理:將訂單有序發往客戶。第三,配送環節。配送環節是第三方物流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一般的配送包括裝貨、卸貨、包裝、運輸等各個功能,最終的目的就是將貨物送達。由于其細致工作較多,服務模式更新也較快,導致稅務風險的隱匿性也更強。
2.1.2 第三方物流涉稅政策梳理
第三方物流行業是一個由物流資源產業化形成的復合型產業,涉及倉儲、配送、包裝、流通加工等多個功能,因此涉及的稅收種類和稅收政策繁雜多變。根據我國現行稅收法律和相關稅收政策規定,第三方物流行業主要涉及以下幾大稅費種類: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車輛購置稅、車船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其中增值稅貫穿第三方物流的各個服務環節和領域,是占比最大的稅種。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應稅行為包括9%稅率的交通運輸服務、11%稅率業務流程管理服務、11%稅率的租賃服務、17%稅率的經紀代理服務和6%稅率的裝卸搬運、倉儲、收派等物流輔助服務。
2.2.1 開票內容與實際業務不符
合同簽訂環節極容易出現漏稅風險,出現開票內容與實際業務不符合的問題。傳統物流的物流作業費用在合同簽訂時往往約定由客戶承擔。但第三方物流與傳統物流行業提供的單一性物流服務不同,其承擔的是綜合性服務,包括快遞物流、提供包裝、派送裝卸等多個組成部分。因此,在簽訂物流合同時,如果繼續使用傳統運輸合同,將無法準確區分稅率,會導致稅費核算的困難。部分第三方物流企業將本應按照“交通運輸服務”項目開具9%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轉為開具稅率為6%的“物流輔助服務”項目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以此達成少繳納增值稅的目的,會造成國家稅款的流失,帶來稅務風險。
2.2.2 非法出售或獲取發票
一些第三方物流企業會將多余的票據用于虛開,以滿足下游客戶的用票需求,賺取開票費或缺少進項發票的企業會通過非法途徑購得虛開發票。常用手段一般有與下游客戶事先商談一定的手續費,給予沒有實際發生的運輸業務客戶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一些第三方物流互聯網平臺會以“記賬式數據”冒充真實運單數據,修改或虛構線上運單或者給予個體貨車司機一定的好處費,以換取司機在運輸節點上傳數據,以偽裝運單數據,虛假刷單,從而實現多開票的目的。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是一個刑事罪名,如果第三方物流企業不重視該涉稅風險,就可能會被移交司法處理。
2.2.3 增值稅虛假抵扣
稅收政策中,成品油和道路、橋、閘的通行費滿足一定的條件后,進項稅額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在政策的實際執行過程中,不少第三方物流企業會使用油卡抵運費,造成虛抵進項的稅收風險,會影響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合法經營和行業的健康發展。在加油卡的使用上,按規定只能由收到油卡的實際承運人自用。第三方物流企業為了進行增值稅抵扣甚至是企業所得稅的稅前扣除,降低稅負成本,會采購大批油卡以自用,或一些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將運輸業務外包給個體司機時用以抵扣運費,然而,油卡的便利程度有限,無法覆蓋整個運輸路線,自身使用率不高,無法消化全部油卡,可能會導致油卡囤積的現象。一方面,這不僅無法達到第三方物流企業降低經營成本的目的,反而會使企業陷入違背稅收規定的泥潭之中。
營改增政策確實能夠有效減少重復征稅的問題,但第三方物流行業卻沒有實現其降低稅負的初衷。實踐操作中存在的增值稅抵扣不足問題,使第三方物流企業收到的進項稅額過少,反而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和稅負成本,促使企業鋌而走險,進行虛假抵扣,從而違反稅收政策。
第三方物流為顧客提供了以合同為約束、以結盟為基礎的、系列化、個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務,憑借專業的物流網絡信息管理系統、規模經濟效益及良好的運輸和分銷網絡的優勢迅速崛起,數量規模加速擴大。與此同時,第三方物流企業之間存在著服務質量不高、同質化嚴重的問題。絕大多數企業只能采取低價策略以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自身的盈利減少,只能忽視涉稅風險,從而違規獲取利潤。
第三方物流行業涉稅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業內部管理松弛、內部控制制度缺失。第一,第三方物流企業整體缺乏涉稅風險管理意識。一些工作人員認為涉稅風險問題只和財務部門相關,事不關己。還有部分工作人員出于私心,為獲得一些回扣,甚至幫助貨主刷單,對公司制度執行不到位。一些管理人員在權衡涉稅風險和公司的利潤時,存在僥幸心理,會有意或無意地忽視風險存在,缺乏對應的涉稅風險管理戰略。第二,第三方物流企業對涉稅風險的發生缺少專門的管控部門,也沒有專門負責涉稅風險管理工作的稅務處理專員,導致其缺乏對稅務風險的應對措施。第三,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溝通機制缺位。實際采取的業務處理模式沒有與稅務人員進行溝通,容易造成稅務風險。
由于各地稅收的政策不一致,稅法一直是我國最為復雜的法律之一。目前,我國稅收法律制度還處于進一步完善階段,稅收改革正在穩步進行中,雖然國家發布了稅收制度的變革、稅收政策的新變化、稅收征管的新舉措,但對于并非稅法專業出身的第三方物流工作人員來說,其很難及時正確地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恰當的稅收政策。
第三方物流作為電子商務背景下升級的產物,已成為整個物流行業的中堅力量之一。為使第三方物流行業的發展穩中求進,相應主體應當減少第三方物流的涉稅風險,著力推動第三方物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以物流現代化推動中國式現代化。
4.1.1 控制第三方物流企業成本支出
在減少企業稅負上,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的創新性,積極享受我國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以此減少企業在稅收上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企業應制定支出成本管理戰略。通過有效整合企業自身的物流資源,發展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實現區域物流信息的共享和傳遞,提高物流供需雙方的業務處理效率,縮短訂貨周期,降低物流成本。
4.1.2 優化涉稅風險管控制度
第三方物流企業內部應當建立一項有效的涉稅風險管控制度,確立企業稅務風險的管理目標,建立完善的稅務風險管理部門,由專業人員,如擁有稅法知識的高素質人才開展涉稅風險識別、涉稅風險防控等一系列工作,并要定期開展培訓,提高涉稅人員的專業能力。結合第三方物流企業自身的特殊情況,建立風險預警系統,提高物流企業涉稅風險的管理能力,規范其涉稅風險管理行為,完善涉稅風險管理機制,從而推進網絡貨運行業的良性健康發展。
4.1.3 完善發票管理制度
隨著金稅四期的開發完成,稅務稽查將愈發精準,一旦被稅務部門查處,第三方物流涉及的上下游企業均會被處罰,會承擔連帶責任。因此,稅務合規迫在眉睫,第三方物流企業必須完善企業發票管理制度,杜絕虛開發票行為。在金稅四期和大數據的嚴密調查下,第三方物流企業必須做到“四流合一”,即“合同流、軌跡流、資金流和票據流”的采購行為(勞務行為)。“四流合一”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合法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規避虛開增值稅發票的重要法律要件。財稅人員在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時,必須反復核對發票購買方是否與付款方一致、金額是否一致以及開票業務與實際業務是否一致,嚴格區分各項服務,謹慎開票。
4.1.4 提高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第三方物流行業中的企業想要更多盈利,絕不能靠虛開發票和降低成本獲利,而應建立核心競爭力。首先,利用物聯網技術,通過射頻識別、傳感器、定位系統實現物流產品溯源、調度監控、路徑優化等多場景應用,提升第三方物流的效率。第二,將物流作業過程數字化。使用智慧作業技術,建立智能倉儲系統以實現訂單處理準確化、進出貨無縫化、取貨自動化等操作,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時,提升交付質量。第三,明確市場定位,提升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服務水平,利用算法提前預測用戶的需求,在前置倉儲和運輸環節創新服務模式,提升用戶的體驗,以獲得獨特的競爭優勢,增強客戶的忠實度。
由于各地的稅收政策不盡相同,稅務機關對于第三物流企業的稅收繳納工作應給予積極引導,加強與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開展宣傳輔導工作,使其加深對稅收政策的認識,降低其涉稅風險;持續推進落實“首違不罰制度”,并及時糾正輕微稅收違法行為。物流企業在首次違反“首違不罰”事項清單所列事項且危害結果輕微時,在稅務機關發現前主動改正或在發現后限期內改正的,不予行政處罰,以此優化稅收營商環境[3]。
4.3.1 推進稅收法典化
稅收法律政策的復雜性一直困擾著各個行業,第三方物流行業也不例外。為了加強稅法的體系化建設,促進稅收法律制度向邏輯清晰、效力統一的方向發展,稅收法典化建設刻不容緩。稅收法典在內容結構上嚴謹有序,能使第三方物流企業等納稅人明晰自身的納稅權利與義務,在保護第三方物流企業財產權的同時,保障稅務行政的合法性。
4.3.2 優化稅費優惠政策
國家應進一步優化稅費政策,鼓勵并支持第三方物流行業的發展,以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首先,持續實施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用地減半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稅收優惠政策。其次,優化實施稅費減免政策,精準扶持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最后,利用稅費政策鼓勵第三方物流企業提高創新性,提高企業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比例,以促進物流行業的持續發展。